落地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自遣》

唐·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很多人讀這首詩的時候,會以為這是李白的詩,因為和李白的風格很相近。

比如李白那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但實際上,這首詩的作者不是李白,而是比李白要小上一百多歲的羅隱。

羅隱出生在唐晚期,屬於那種有一身才華,卻偏偏不那麼得志的文人。

落地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他前後考了十多次科舉,都沒有考中,據記載,他一開始連續考了7年,但他可是越挫越勇,後來陸陸續續又考了幾年,他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總之最後還是鎩羽而歸。

那麼一個這麼有才華的人,為什麼會總是考不上科舉呢?

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因為很多才華出眾的人,也往往都帶著鋒芒和稜角。

在我們傳統的中國社會里,講究的是謙虛謹慎,有什麼話最好藏在心裡,不要輕易的說出來,要說也最好要委婉的說。

而羅隱恰恰是那種愛諷刺,而且還帶著狂妄的人。如果熟悉他的讀者,應該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饞書》,在這本書裡記錄了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文筆犀利,見解獨到,就是所謂的“敢說大實話”的人。

落地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魯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機》還曾稱讚該書“正是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如果你沒有讀過羅隱的書,聽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你也大概能明白他下的都是什麼了,也能理解他是多麼的才華橫溢了。

說有這麼一件事,有次他投考的時候正好碰到天下大旱。

皇上試圖召集各路高人求雨,這時候羅隱知道了這件事,便上書進諫,他是這麼說的:“水旱災難是都和天地共存的,誰也無法通過外力改變或者消除這些災難。”

他還建議皇帝應該好好的用心祈禱,這樣就算百姓承受了災害,也會對陛下心有感激。

最後還說,先皇和大臣都不能為皇帝處理這些煩心事,就更不要指望那些無名之輩了。

落地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想想看,在我們把天象當作指引和方向的朝廷怎麼能接受這樣的出言不遜呢?

當然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就是,當時的皇帝是唐懿宗李漼,這可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每天只沉迷於享樂,又怎麼會給羅隱這樣的人重視的機會呢?

所以,對於羅隱的科舉失敗,和才華無關,用一句他自己的詩來總結就是: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吧。

說完這些,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麼羅隱能寫出這樣的詩。

能得到的時候就高歌一曲,管他什麼時候會失去。

反正再多的愁,再多的恨,日子還不是照樣可以樂悠悠的過嗎?

今天有酒,今天就喝個夠,喝醉了又如何。

明明有什麼憂愁,大可等明天再去煩惱好了。

這首詩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活在當下”​!​

畢竟生活從來沒有什麼是不公平的,這才是生命的常態。

落地書生寫下一首詩,太過瀟灑不羈,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李白所作

其實我們許多人的人生就和羅隱一樣,總有許多的不盡人意。

但是何必因為短暫的失意影響自己的情緒呢?畢竟每一天都還是新的開始,太陽落下也還是會升起。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希望,就像歲月不會停止腳步,流逝的時間也不會為誰停下。

這世間的萬物都只能是聽天由命,可是人不是,人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生命。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快樂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呢?

希望大家都能像羅隱一樣,即便生活在逆境也能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局勢變化和危機。

也能有豁達的心態做到和他一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