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投靠曹锟,送了8个金寿星,投张作霖为什么只送两个空筐?你怎么看?

ipgks


民国时期,张宗昌被称为“混世魔王”、“三不知”。那么,什么是“三不知”?

所谓“三不知”,指的是张宗昌不知道自己手下多少兵、手里多少钱,还有就是不知道自己多少个姨太太。

当然,张宗昌还有孙传芳之类因为是北伐的对象,因而南京方面对他们的污名化是比较厉害的,有些东西真真假假,也未必能全信。

从很多亲历者的回忆来看,在民国时期,张宗昌算是条响当当的好汉子。

别的不说,张宗昌虽然高大魁梧,但他是贫苦出身,早年闯关东,到西伯利亚挖金矿、修铁路,后来又混迹海参崴帮会,其经历是十分丰富的。



人生的命运说来有趣,在辛亥年时,上海革命党到海参崴招帮会成员前去革命,结果把张宗昌招来了。而且张宗昌还带着自己的基本队伍,一个骑兵连,当时是十分雄壮的。

之后,在辛亥年后,张宗昌在南军中一路高升,做上了骑兵团长。直到1913年,冯国璋率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党,张宗昌的部队也被一击即溃,张本人也当了自投的俘虏。

亏得张宗昌这身板,冯国璋带兵多年,一看老张这就是战将人选,于是立刻将其收入麾下,张宗昌也摇身一变,成为北洋系的一员猛将。

可惜的是,冯国璋虽然待张宗昌不薄,在其生前让张宗昌当成了混成旅旅长,可冯代总统很快于1919年去世,失去了背景的张宗昌在次年湖南之战中,因为吴佩孚突然被撤,结果他的部队也被包了饺子。



注:白衣者张宗昌

这时,张宗昌的人品大爆发了,他的旧部对他不离不弃,张宗昌咬咬牙,托朋友许焜走直系大佬曹锟的门子。

为了,张宗昌打了八个金寿星作为寿礼送给曹锟,而曹老爷子人很随和,呵呵一笑就收下了,准备给张宗昌一个编制,把队伍重新拉起来。

孰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为曹锟最为信任的吴佩孚却对张宗昌很有意见,其认为张宗昌毕竟不是北洋出身,其心必异,在这么一搅合下,张宗昌复起的计划就泡了汤。

一怒之下,原为曹锟不下的许焜也看不下去,其拉着张宗昌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走吧!”

于是,张宗昌和许焜又带着旧部投奔了东北王张作霖。



据说,张宗昌前去投张作霖时,此时已经没有了打八个金寿星的豪气(当然,主要原因是没有了这个资本),而是挑了两个空箩筐前去拜见。

那么,两个空箩筐是什么意思呢?多数人认为,张宗昌这是表示,我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但现在无担可担,请张大帅给点压力!

和冯国璋一样,张作霖也同样有识人之明,于是将张宗昌留下,并帮他把队伍重新拉了起来。

之后,张宗昌果然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放异彩,将什么曹锟、吴佩孚的直系打得落花流水。

由此,张宗昌也算是扬眉吐气,最终做上了山东督军的位置。


坑爹史册


要说送礼,还真是一门学问,纵横就是因为不会送礼,不喜欢送礼,最后在家做了苦逼自媒体,我依稀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父母是怎么给我老师送礼的,别人都是开学的时候给老师送这送那,送礼的同学不管个多高,都是前排。

我父母为了我念书也舍得花钱,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妈给班主任交了五百元话费,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爸给班主任送了十多斤海参(2010年的时候)。

想想这么多年,我能上得了大学,当真都是遇到好老师了。

张宗昌这个人很有意思,要说到张宗昌大起大落的一生,那绝对是一个传奇。

张宗昌出身在一个山东穷困家庭,当时山东土匪横行,张宗昌小的时候就跟土匪混饭吃,后来也曾“闯关东”到东北去修筑中东铁路,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的人了,无奈打工不是自己的强项,最后还是干起了土匪的营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正好给了张宗昌转正的机会,当时已经三十岁的张宗昌拉起自己的队伍去投靠山东都督胡瑛,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后来由海参崴率领一百多骑兵土匪投靠陈其美,还当了光复军的骑兵独立团团长。

1912年提升为旅长,1913年又投靠冯国璋,担任了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师长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北洋初期有正规师编号的号,根本就没有几个,一个省顶多两三个师,当时张作霖也就是奉天的27师师长。

(张作霖)

然而,张宗昌当真是没赶上好时候,虽然此后的几年张宗昌位置很高,但是江苏是南方革命军和北洋政府的战略冲击地区,每一次打仗都难辞其咎,所以,张宗昌的日子过的也不安稳。

在军阀混战中,张宗昌的队伍逐渐被打散,尤其1921年张宗昌率军进入江西攻打陈光远,一下子被打成了光杆司令,空有一个师长的军衔,却没有师长的兵,跟当时的冯玉祥一样的苦恼,冯玉祥苦恼的是,已经有了军长的实力,却连个师长的衔都没有,带了一裤衩子兵,头顶一个混成旅旅长。

光杆司令也是司令啊,当时张宗昌的后台冯国璋死了,张宗昌就去找直系的新首领曹锟,曹锟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比较喜欢意气用事,高兴了啥都行,不高兴了啥都不行,曹锟之所以喜欢冯玉祥,就是因为冯玉祥帮他贿选,让他当上了大总统。

当时张宗昌听说曹锟过寿,因此决定拿全部家当去贿赂曹锟,这简直就是一个大手笔,其实在民国时期,送礼是一门学问,会做人的人都比较喜欢送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送的越多往往回报就越多,大部分人不办事的话,他也不好意思收,总之,一般情况下,送礼是不会亏本的。

(曹锟)

曹锟见了张宗昌的八个金寿星,很高兴,要重用张宗昌,结果直系的老二,曹锟最信任的吴佩孚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最见不惯别人以受贿的手段谋取利益,因此,横加阻拦,当时吴佩孚在直系中的地位已经比肩曹锟,吴佩孚阻拦,曹锟也不敢硬提拔。

但是,你要曹锟把寿礼退出来,那是门都没有。

一向以行贿能力见长的张宗昌一下子哑了火,干了赔本的买卖,一怒之下投靠张作霖娶了。

张宗昌当时就犯了难,想要改换门庭,入门必须送点礼物啊,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但是张宗昌当时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实在是没有了,经过冥思苦想,张宗昌带了两个空筐去见张作霖。

据说,张作霖的解释是,张宗昌此意是,要给张作霖卖命,没有扁担不行啊!

实际上,我感觉还有更深的,光有筐而没有扁担,实际上是说,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人来提他一把,结果是废物一个。

(影视剧中张宗昌形象)

张宗昌需要的是一个平台,只要你给我平台,我就能还给你渊源不断的东西。

当时,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铩羽而归,正是奉系招兵买马的时候,张宗昌这个时候前去投靠,也正是时机。

因为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惨败,张作霖后院起火,吉林方面一个旅长和土匪叛变攻打张作霖,这个时候张宗昌率领宪兵营前去收编了这波逆贼,为张作霖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张作霖整军经武,想把这支半土匪武装遣散了,郭松龄去了百般刁难张宗昌,甚至破口大骂“我X你妈”,张宗昌彪悍的回应道,那你就是我爹!

正是凭借这股不屈不挠的风格,张宗昌在奉系逐渐站稳了脚跟,后来更受收编由苏俄流亡来我国东北的白俄部队, 实力大增。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张宗昌的部队表现最活跃,一路攻城略地,一度打回到了江苏地区,后来坐了山东督军的位置。

可以说,张作霖的确给了张宗昌一个扁担,而张宗昌还给张作霖的可绝不仅仅是两筐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奉军马饮长江水,打到了奉系有史以来最南面的地方。


史论纵横


北洋军阀时期的"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宗昌在发迹之前,趟过很多路,跟很多军阀大佬都混过。

早年,张宗昌在海参崴干过筑路工人,后又前往西伯利亚干过淘金工头。凭借人高马大、头脑灵活、行事仗义,逐渐混成了当地一霸,手下笼络了一帮枭莽之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宗昌从中看到投机机会,带领手下一帮乌合之众,南下上海,在陈其美(后来陈其美即死于他颇知其秉性的暗杀)部下任光复团团长。

二次革命时期,已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的张宗昌奉命驻防徐州,抵御袁世凯南下的北洋军。见袁世凯势盛,北洋军兵峰强劲,张宗昌见利忘义,临阵倒戈,先向张勋投诚,后又踩着张勋的肩膀攀上了北洋三杰之一,直系军阀第一代大佬冯国璋。

冯国璋算是张宗昌前程上的大恩人,在其手下,张宗昌一路高开高走。然而自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尔虞我诈,争斗不休,张宗昌本质上并不善于领兵打仗,也并不具备高段位的厚黑权谋,1921年受直系所派前往江西作战,结果三下两下就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打败玩残,余部被陈光远收编,其人就地成了光杆司令。

雪上加霜的是,冯国璋恰在这一年早死,张宗昌既失本钱,又失靠山,顿时跌入人生的最低谷。

但天无绝人之路。

之后,张宗昌窜入京城,凭借能说会道,能耍江湖交道,经过赌局酒桌上的一番交际应酬,他居然奇迹般地从北洋陆军部领出了一笔二十万大洋的欠饷。

拿到这笔钱,张宗昌有两个选择,一回山东老家置地,二拿钱再博前程。

张宗昌这个人极善于见机交朋友,在京城索饷时,他交到了叫许琨的朋友。此人是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漕河军官教育团的教官。

因为彼此投缘,许琨给张宗昌指了一条路子,可重金投奔权势如日中天,正准备过五十五大寿的直系头号大佬曹锟。

张宗昌日后能混出来,成为山东王,其人是有他过人之处的,最鲜明一点,有挥金如土的豪气。

一见有这等机会,张宗昌毫不含糊,倾囊而出,随即用刚到手的二十万大洋给曹锟打了八个硕大的金寿桃。

曹锟乃布贩子出身,八个金寿桃对其杀伤力巨大,有如此重礼,曹大帅紧跟着就拿出了招揽天下豪杰的姿态,答应给张宗昌一批军械(从段祺瑞那里缴获的),让其收集旧部,再拉一师人马出来。

可就在张宗昌眼看就要拿下大好前程时,直系二号大佬,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却杀将了出来,因为才高气傲,吴秀才吴玉帅一挥手,当即碎了张宗昌八个金寿桃堆出的美梦。

吴佩孚的理由是土匪有辱直系门楣。

既遇人生最低谷,又遭竹篮打水一场空,换是常人,也许就趴下了,但张宗昌不是一般人,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豁出去,两手空空地下关东,去投奔奉系张作霖去了。

因为没钱,没法施展挥金如土的豪气,张宗昌转而耍起江湖巧劲,跟胡匪出身的张作霖盘起了情深义重的江湖道道。

张宗昌具体是怎么盘的呢?

面见张作霖时,他一手拿了一只柳条编的空挑筐,除此之外,再无一物。

从绿林中闯荡出来的张作霖乃乱世枭雄,很吃张宗昌这一套,一眼窥得其中道道后,张作霖对张宗昌说,效坤(张宗昌字效坤),你有心为我张雨亭挑重担培厚基,我不能让你两只挑筐挑不起来,我得给你一根桑木扁担,让你挑得起,挑不断。

当然,张作霖话虽这么讲,但张宗昌要想在奉系站住脚,不拿出真本事,终究也只能是鞍前马后的小角色。

起初,张作霖只给了张宗昌一个宪兵营长,在张宗昌那里,这就算是从头干起。

然而随后不久,张宗昌抓住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一下子便从奉系冒了出来。

原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外甥高士傧联合胡匪卢永贵,在后院点张作霖的火。此时的张作霖刚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落败,无兵可派,无暇后顾,最后只好发百条破枪,让张宗昌领着宪兵营去解决这个大麻烦。

这本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可谁也没想到,卢永贵手下的大小头目,很多都是张宗昌当年闯关东的老乡,凭借当年的江湖号召力,张宗昌阵前高声一呼,竟呼的对方一众人临阵倒戈,全都投到了他的帐下。

刚赢下这一仗,张宗昌又走运地遭遇了从俄国逃来的一批白俄兵,因为会俄语,没费多少口舌,这一批白俄兵又被他忽悠成了帐下先锋,如此,张宗昌一夜之间,兵强马壮,脱胎换骨,从此走上发迹路。

从张宗昌看人生际遇,贵人固不可少,但能让自己如鱼得水的土壤环境也很重要。

当然,不认输的精神,一时一智的韧性也是人向上走的关键。


黑句本


大概是野史传奇,按那时候人的做事风格,曹锟收了人家八个金寿星,怎么也得找补些差不多价值的东西回去,哪怕没来得及,张宗昌先就投了奉系,事情也一码归一码,曹锟好歹也是做过总统的人,做事这么不上路,名声可比他贿选臭多了,不能拿现在一些观念,套那时人头上,帮他赖下八个金寿星。送筐给张作霖,打打哑谜,这事我信,人张宗昌是个有雅趣的人,好这一口,这事他做的出来。现在都爱拿他的打油诗说事,把他当成一个愚昧没文化的军阀标本,其实不然,张宗昌在当时的中国,可真算文化人,只是文化水平不高,但起码人家识字,那打油诗写的也算朗朗上口,你还别看不起,讲真,他的诗比落第秀才洪秀全写的可真强多了。


而且人家还会一门外语,拿到现在,也比很多人能干有用呢。军阀时代,奉军已是国内强军,张宗昌落魄时,就带着几个人投靠过去,主要靠自己收编拉人马,成为奉军五虎将,更是奉军进关后,势力一直向长江流域扩张的急先锋,最后张作霖以山东督军酬其功劳,在历史上,也算小诸侯级别的枭雄人物了。不要被后来诸多反面报道影响,轻视这个人物,起于草莽,而能走到这一步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我们在这扯闲篇,当然可以说说笑笑,张宗昌几起几落的历史可不敢笑,真正是带兵打出来的。

张宗昌这个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是他写的那些歪诗,而是他是国内唯一收编了一支白俄军队的军阀,当时苏联内战结束,流落东北的白俄兵,哪怕落魄潦倒,但也不是愿意看见中国人给钱给酒就喊爸爸的,也只有张宗昌,成了张爸爸。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即使是历史的是非对错里,张宗昌都不可能站到正面了,不过光说才能,还是值得研究的。


李三万的三万里


狗肉炒的好不好吃,看的是火候,看的也是配料。

张宗昌被称为“狗肉将军”,这虽是时人对张宗昌的贬语,不过,这厮手里确有一手“炒狗肉”的绝活,让他得以在那个豪雄群起的时代成了一方诸侯。

从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到一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多少钱、多少枪的“三不知”军阀,他也确实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张宗昌生于1881年,他爹是个烟鬼,他娘被迫改嫁,他的出身多多少少也注定了他将成为一个“真小人”。

他9岁这一年,风很刺骨,雪也下得很厚,因为没饭吃了,他娘便冒着风雪出去讨饭,结果在又冷又饿的双重摧残下,竟饿晕在了路边,然后被一个路过的单身汉给救了。

这时候,他娘想到他爹没本事养不活自己和儿子,竟心一横,赖上了这个单身汉,当了单身汉的婆娘。

这也给张宗昌上了一课,只要能活下去,什么脸面尊严统统是狗屁,该放下的放下,还抛弃的抛弃!

后来,他爹领着15岁的少年张宗昌“闯关东”,拼死拼活闯到了关东,结果他爹发现生活仍然窘困,反倒不如在老家待着,所以又打起了回老家的主意。

可是,张宗昌不乐意了,说什么也不肯回去。

他一路闯下去,闯到了俄国人的地盘,竟然真让他闯出了名堂,在海参崴一带小负盛名,也积累了不少钱财,成了不少人眼里、嘴里的“爷”。

1911年,辛亥革命搅动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即便已经被割让给俄国50余年的海参崴也被这股风吹得人心思动。

革命党人为了继续扩充自己的实力,到处“招兵买马”,从清政府军官、草寇到地头蛇,几乎全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当革命党人来到海参崴时,地头蛇张宗昌自然也成了拉拢对象。

他一听革命党人的来意,心中暗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管革不革命,当革命党的官也总比在海参崴当地痞流氓强吧?于是,他掏钱拉起了一支六七百人的队伍,意气风发地离开了海参崴,直奔上海而去!

张宗昌这一去,便如鲤鱼跃入了龙门,从此高歌猛进。

不过,孙先生因为实力不济,不得不将位置腾出来让给袁世凯。张宗昌一看,孙先生不行呀,于是便生出了转投北洋的想法。

此时,又恰逢冯国璋派人来拉拢他,冯可是北洋一系的老人,太有资格当他的靠山了,张狗肉哪有不投的道理?

只是,冯国璋后来垮台,让张狗肉一下没了靠山,落了个化妆潜逃的下场。

这时候的张宗昌已经成了光杆司令,手里没有人也没有枪,可是他不甘心呀!

所以,他又给自己物色了一个靠山——曹锟。

冯国璋失势后,直系轮到曹锟和吴佩孚二人出风头。

张宗昌既然要投曹锟,总得纳一个投名状吧?此时张宗昌已成过河的泥菩萨,想纳一个让曹锟和吴佩孚拒绝不了的投名状显然很难,可是,他早已经活成了人精,所以他一下便拿捏住了曹锟的软肋——曹锟贪财!

既然曹锟贪财,那他便用钱砸出一条路来!

他几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钱,买了十几个金狮子,送到了曹锟的眼前,闪闪金光让曹锟沦陷了。

不过,这锅狗肉的配料确实不错,只可惜他没有掌握好火候。

这不,在曹锟同意接纳张狗肉的时候,吴佩孚却站了出来,张宗昌算个什么东西,不要!

这么一来,曹锟也没有办法,张宗昌也只好悻悻离去,赔了金狮子又没捞到好处。

张宗昌还是没有放弃,心一横,继承了老娘“放下脸皮”这个优良传统的他,在看到走不通直系的路以后,又直奔奉系而去。

他的胃口仍然很大,要么不投,要投自然要投奉系老总张作霖!

和投曹锟一样,他仍然要用一样东西去打动张作霖。

只不过,此时的张宗昌手里已经没钱了,这一次,他又将怎么去炒这一锅狗肉,让张作霖心动,然后接纳他呢?

他想到张作霖的出身比自己强不了多少,思来想去,总算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于是,便有了戏剧性一幕——

张宗昌在到了沈阳后,挑起了两个粪筐,一路咣咣当当走到了张作霖的府邸,见到了张作霖。

张作霖一看张宗昌的做派,心里甚是鄙夷,张宗昌也看到了张作霖对自己的鄙夷,心中虽然有点发酸,可他终究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倒也没有流露出任何的不满,反而笑呵呵地舔了一句,听说大帅要盖楼,俺特意给您打基挑土来了!

张作霖听了,乐得笑出了声,这张宗昌还真是个妙人。

人终究是感性的,谁不想听奉承话?虽然明知张宗昌是在拍自己的马屁,可他确实想“盖楼”,想当北洋政府的家。

张宗昌也是因为看出了张作霖的野心,才有了这神来一句。

狗肉炒到这里,不管是火候还是配料,正是恰到好处。

所以,张作霖打着多一个人不过多一张嘴一副碗筷的想法,收留了张宗昌,也没想着怎么用他。

张宗昌在投了奉系以后,虽然吃了一段时间的冷饭,可是仍然让他找到了往上爬的机会,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厚着脸皮叫过郭松龄“爹”的张宗昌竟成了奉系猛将,成了张作霖手下“五虎将”之一,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一个人想要往上爬,便要懂得“揣摩”这两个字的深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软肋,也有不同的喜好和野心,只有真正“揣摩”到了对方的软肋、喜好和野心,方能无往而不利。

张宗昌修炼几十年,显然已经将“揣摩”二字刻入了骨髓,也用到了极致。


宁糊涂


张宗昌著名的“狗肉”将军,也被称为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将军,是北洋时期最荒唐的军阀。

1882年正月十五,张宗昌出生于山东莱州,早年上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897年跑到东北谋生,他在东北打过零工、干过长活,也放过牧,经常跟扒手、土匪一起混。1899年到中东铁路修路,由于为人仗义,所以在工人中很有威信,俄国人很喜欢他,张宗昌跟俄国人混久了,便学会了俄语,之后被派到西伯利亚当淘金总工头,后来还在海参崴接触了革命思想。

武昌起义后,张宗昌从报纸上得知了消息,经宣传与鼓动,张宗昌拉了一支队伍回国参加革命,起初投靠山东民军总督胡瑛,之后随军到上海,投靠上海督军陈其美,在陈其美手下当团长。

二次革命时,革命党命张宗昌阻击南下的北洋军,张宗昌阵前倒戈投靠了冯国璋。1918年张宗昌随张怀芝到湖南作战,大败而归。1921年张宗昌率军进入江西与陈光远作战,大败,所部被陈光远就地解散,张宗昌成了光杆司令,在江苏已经待不下去了。

没有立足之地的张宗昌只好孤身北上投靠现任直系老大曹锟,他赌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打造了八个金寿星,送给了曹锟,曹锟很高兴,表示拨给他一个师的装备,让他留下来当师长,但是曹锟军中的二把手吴佩孚和一些军官容不得土匪出身的张宗昌,张宗昌只好继续北上投靠如日中天的奉系张作霖。

投靠张作霖,应该带见面礼,但是张宗昌身上什么都没有了,那八个金寿星曹锟也没还他,思来想去,张宗昌带了两个空筐给张作霖,张作霖等人见到这个见面礼,都很是不解。最后张作霖把他留下来了,让他当宪兵营长,对此奉系军官都不解。张作霖解释道:“这个人不简单,他送筐给我,表示愿意给我效力,没有扁担,这是向我要权,因为筐要有扁担才起作用。”

果然没过多久,张宗昌表现的机会就来了,吉林军旅长高士傧与土匪卢永贵攻打张作霖,张作霖刚在直奉战争中战败,无大兵可派,就决定派张宗昌的宪兵营去。这本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可卢永贵的手下大多在之前就与张宗昌认识,不是同乡就是当时一起鬼混的,张宗昌兵不血刃便收编了三个团,之后张宗昌又收编了白俄军队。张宗昌自此开始飞起来,1925年独霸山东,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宗昌逃到日本避难,1932年张宗昌被刺杀身亡。

对于张宗昌给张作霖送空筐我怎么看?我认为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都不简单,要想混得好,脑瓜得机灵啊。

最后我们以张宗昌的一首诗来结束,这首诗是张宗昌仿的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故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张宗昌的诗你知多少?


司马长史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这句话在送礼时同样适用。张宗昌送出价值20万元的金寿星没能在曹锟手下谋到一席之地,送出两个抬筐却得到张作霖的重用。真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张宗昌(1881~1932),山东掖县人,青年时代迫于生计去东北讨生活,与土匪为伍。后带领土匪投到山东民军都督胡瑛手下任团长,他本来是革命军中的一员,但在两军对垒时阵前倒戈,转投到直系冯国璋处。在护法运动中,随山东督军张怀芝南下入湘,大败,任陆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后来部队又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收编,自己没了立足之地。于是到保定投靠直系军阀中风头正健的曹锟。

曹锟(1862~1938),生于天津船工之家,迫于生计以贩卖布匹为生,后投入淮军,得以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结识了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后来又一起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班底。曹锟在才智、学识、军事天份上难以与后来的“北洋三杰”比肩,但是对袁世凯奉若神明、忠心耿耿,凭着“长厚拙朴”亦成为袁的心腹爱将。靠着这份忠义,让曹锟没有经过枪林弹雨一样升官进爵。为协助徐世昌坐镇东三省,他被提拔为第3镇统制在长春驻守;袁世凯被朝廷解职回家休养时,他派人乔装改扮去表衷心;袁复出后他又被点名保卫京畿重地。曹锟有大志但少才学,刮地皮、吃空饷、收贿赂、吃喝嫖赌抽,样样齐全。但亦有“长厚”造就的胸怀,他在长春提拔起满腹经纶但被埋没尘埃的吴佩孚,并一直信任、栽培,因吴佩孚当面顶撞袁世凯被解除实权,曹锟又找机会任命他为少将旅长,二人合作几十年,这位桀骜不驯的秀才将军后来一直为被称为“傻三儿”的曹锟打天下。出谋划策让曹锟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了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因此曹锟对吴佩孚的话基本是言听计从。

张宗昌有意投靠并进献几尊金仙寿佛,曹锟是满心欢喜、有意接纳的,无奈张宗昌的所作所为入不了秀才出身、为人孤傲、不贪财、不好色的山东老乡吴佩孚的法眼,直系军中就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一怒之下,张宗昌就去转投奉系的张作霖,这见面礼可让他颇费了一番脑筋。

为了孝敬曹锟,张宗昌几乎是倾其所有,此时的他也很难拿出同等数目的真金白银。再说,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一敢明抢,二能巧取豪夺,加上掌控着东北的军政大权,建军工厂、建学校,身家、眼界不是一般的高。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是爱才惜才,金银珠宝未必能博得欢心,赤诚之心才能得到他的关注与看重。于是张宗昌拜见时专门带上两个大抬筐,对张作霖说,“听说大帅要盖大厦,咱想为大帅填土打基。”张作霖明白他的心意,就拍着张宗昌的肩膀说,“那我就送你一条扁担。”

张宗昌想出力,但缺扁担(权柄),张作霖想扩大势力,不在乎一两个军职,反正是用直系旧将打击直系军阀,胜是赚了,败也不赔。给出去的只是职权,招募人马、带兵冲杀、扩大地盘都是张宗昌自己的事;再加上张宗昌也是土匪出身,二人亦也气味相投之处。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宗昌为奉系赢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被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

送出的礼物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张宗昌这个人能否为收礼人所用。吴佩孚不喜张宗昌的土匪习气,他的20万真金白银就打了水漂。张作霖匪气更盛,给了他立军功、鱼肉百姓、横征暴敛的机会。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张学良拒绝张宗昌带兵出关,在北伐军的大举进攻下,张宗昌只能逃亡日本。


文史今安在


张宗昌是山东省掖县人。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个吹鼓手,平常就是为四邻八乡红白喜事吹吹打打挣个小钱。为了生计,17岁的张宗昌跟随乡亲们闯关东谋生。到了东北后,他把山东老乡百余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号称光复军,他自任团长。



▲张宗昌

武昌起义后,张宗昌顺应潮流,被国民军说服,拉着自己的几百号人的队伍投身到了革命当中,他从东北南下投靠了同盟会的大佬,光复后的江浙总督陈其美麾下。接下来他经过观察,意识到革命军不是北洋政府袁世凯的对手,于是反戈一击投靠了北洋政府的张勋。经过张勋的引荐,他被代理总统冯国璋赏识,于是作了冯手下的一名副官。之后为了讨好和晋升,他为冯国璋杀了自己的第一任长官陈其美,张因功被提升为师长。

此时,张宗昌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冯国璋这个代总统垮台了,不久忧郁而死。张宗昌失去了政治靠山。由于他治军不严,时常骚扰百姓,口碑十分不堪。最后被江西督军陈光远击败。部队被打散,他又回到了原点,成了身无分文的光杆司令。



怎么办?这年头没兵没枪就是乞丐。但是招兵买马没银子不行,这时他突然想到陆军军部还欠他20万大洋的军饷,于是他就厚着脸皮去结算,结果出人意料,虽然自己没有一兵一卒,竟然一次领回了20万大洋。可把张宗昌乐坏了。他信心满满的准备东山再起。

就在这时,他结识了直鲁豫巡阅使曹锟的教官许琨,得知曹锟要在保定做五十大寿,此时张宗昌想走曹锟的后门,于是拿出20万大洋军饷,铸造了八个金寿星,作为进见礼,送给了曹锟。

有道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曹锟答应把直皖战争中缴获的部分枪支拨给张宗昌。由他另成立一个师,他任师长。但是人马还得自己筹备。张宗昌犯难了,有了委任状,有了枪支,可招兵买马还要需要钱。自己20万大洋买了金佛送礼了,哪里还有钱呢?

这正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张宗昌有枪无人,眼巴巴看着委任状干着急,正在发愁,“拔枪”之事被曹锟的得力大将吴佩孚知道了,他坚决反对张宗昌做师长,更不同意招兵买马这件事。张宗昌“赔了银子”愿望也泡汤了。




▲张作霖

曹锟收了银子等于没办事,张宗昌心中烦恼,心中说“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他思来想去还得下关东,不过这次没去中俄边境,而是决定到奉天投靠关东王——张作霖。

这次张宗昌想送礼都没钱了,怎么办呢?总不能空着手“一个脑袋扛着两肩膀”见大帅吧。张宗昌眼珠一转,有了,他从市场买了两个空箩筐,雇了个人背着和他坐火车一起就来到了奉天大帅府。

经过门人的通报,张作霖听说张宗昌投奔而来,马上出来相见,彼此寒暄完毕。但见张宗昌说道:“小弟远道来投,特敬献一份礼物,请大帅笑纳”。说完一招手,雇的那个伙计背着两个空箩筐进来了,两个筐是用一根绳子连在一起的,并没有扁担。

当时在场的副官面面相觑,不觉哑然失笑。张作霖也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这效坤(张宗昌字效坤)还真有点江湖派头。这意思分明是愿为我张作霖挑箩筐打工,但需要付以扁担——权柄才起作用。张作霖心领神会欣然接受,马上命令副官把箩筐妥善保存。



随后,张作霖大办宴席为张宗昌接风洗尘,同时委任他为高参,从此张宗昌由直系转到了奉系。一直追随张作霖。

张宗昌在历史上口碑很差,有“三不知”将军的名号,不知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钱,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除此之外还有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五毒将军,张三多等绰号……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军阀。不过他用空箩筐做见面礼,从中看出他也不是一个蠢人。

【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秉烛读春秋


民国乱世给了张宗昌这些泥腿子登堂入室的机会,即使八代贫农,只要脑子活泛点,能折腾且不把自己折腾死,基本上后来都出息了,比如说他投靠的张作霖包括他自己,都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至于说张宗昌投靠曹锟送了8个金寿桃,说实话,那不是赶上了嘛,当时的张宗昌就有那么多钱,正赶上曹锟过寿,想着攀个高门好发展,把仅剩下几十万现大洋,一股脑儿打了八只金寿桃,试图旗开得胜。

这就有问题了,既然给曹锟送了八只金寿桃,投张作霖送两只筐,张作霖就那么好说话,两只筐就能打发了,其实这里面就显出了送礼者的套路和收礼者的格局,也就是说张宗昌两次送礼虽是一个目的,但却是不同的套路。

张宗昌投奔总统曹锟的时候,正是曹锟政治的鼎盛期,但张宗昌出在人生的低谷。武昌首义,张宗昌率领几百个土匪兄弟投机革·命,后在军阀混战中兵败,除了暂存北京有人出的几十万元,输的一个兵不剩。


要不说张宗昌有胆气,几十万元在当时可以高枕无忧过好日子了,张宗昌却为了巴结总统曹锟,一分不剩打造了八只金寿桃,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可是曹锟有心八只纯金寿桃,他手下的当家人吴佩孚并无意这个土匪出身的泥腿子。

因此张宗昌寿桃送出去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这边有了后来投奔张作霖的续集,可是张宗昌已经没有钱了,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去见张作霖,好在没钱的张宗昌脑子还算活泛。

扛了两只筐,装了两筐土,也就是说张宗昌不止是扛了两只筐,筐里面是装着东西的,而这大学问也就在这两筐土里面,张作霖见到张宗昌,看到两筐土,不怒反乐,认为张宗昌是个将才,可堪大用。

张作霖怎么就知道张宗昌是乱世里面的好苗子了,那两筐土就是明证,张作霖认为这是张宗昌要帮自己开疆拓土,这可比曹锟的八只金寿桃金贵多了,有了土地,还愁凑不齐八只金寿桃?

因此,张宗昌八只金寿桃没有在曹锟那里买来前程,却用两筐土在张作霖处买来了大好前途,因此直奉战争时,张宗昌打曹锟、吴佩孚,那是真卖力。


历史三日谈


袁世凯去世后群龙无首,北洋军阀这些武夫们开始你方唱完我方上场,如果要是对近代史不感兴趣呢,那这段时期往往都是考试中的送命题,可如果要是对这些历史感兴趣的话,会感觉那段历史也有些意思。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也有多少人因为之间心中的大事而白白丢掉了自己的性命。正所谓乱世之间出豪杰,所以在那个时代,横空出世了很多的英雄好汉、将帅鬼才,他们有的作恶一方,有的造福一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多元性,使得他们互相索取,互相争夺。

在众多的人物中,张宗昌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了;他出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的山东,他的外号众多,可能是喜欢吃狗肉,所以有的人称呼他为“狗肉将军”,也可能是因为他为人放荡不羁爱自由,所以很多人也称呼他为“混世魔王将军”,甚至有人以他的出生和学识做文章,讽刺和嘲笑他为“三不知将军”。除了这些外,他还被称为“五毒大将军”等。如果当时的各个人物组织一个外号大赛,我想这位将军的排名一定是非常靠前的。正是从这些多种多样的名称和外号中,我们可以看出此人的出名,此人的出众,毕竟一个毫无能力,且做事畏手畏脚的人,是不会被人们取这么多外号的。

在他早年的时候,曾经在东北流浪、谋生。后来因为辛亥武昌起义,使得他很快便崭露头角。当时的他带领着自己招募的百余人一起投靠了当时山东的明军督导,在那之后便接连出任了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等。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接触过短暂的教育,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因为家里的调条件很差,使得那个时候的他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以说是将人间的艰辛都尝了个遍。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他曾经在大点的时候给地主放牛、当过酒计等等。正是因为这样童年的生活,使得他在很小的时候便暗暗的发誓,自己在长大后一定要有一番作为,一定要比别人强。虽然他在小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苦头,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正是这样的苦头,使得他积累了强大的意志力以及决心。

投靠曹锟和张作霖

在历史上确实有他投靠到曹锟和张作霖麾下的事情,但是就从金寿星和空筐这样的桥段来说,却没有太多的历史考究,大家就暂且当做一个故事去看待。

话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他奉当时上级的命令,率领着自己的军队进入到了江西省的境内,与当时在江西的一支力量进行交战,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本来已经占据了优势的他却在后来被敌人打败。正是这一仗,使得当时他经营了很久时间的家当在一时间化为虚无。为了能够在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他利用自己身上所有的积蓄,打造了十座金寿星献给当时的曹锟,想要以此为契机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虽然在当时曹锟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却因为吴佩孚等的反对,使得张宗昌失去了投靠曹锟的机会。

后来他又来到东北,准备投靠张作霖,本想要去置办礼物,可是他自己的钱财大部分都已经消耗在金寿星上了。为了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和野心,他将两只空筐送给张作霖。在这位东北王看到了他的礼物后,立马表现出了佩服的神情,并对众人说:“此人可用!”。因为他送筐给张作霖是为了表达自己想要为大帅效力,但有筐无担的意义便是他自己要用肩膀扛下这责任,相当于问张作霖要权力和责任,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胆识和责任感,使得张大帅在后来重用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