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房價看現實殘酷真相!你所認知和事實完全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

一般人腦子裡,大概是這樣的:

房子就是住的,既然是住的,就要人人都買得起才對,不然就是不合理;

大家看,租售比太低了,跟鄰村比,肯定泡沫好大,早晚完蛋!比較裝b的說法是,規律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太難幹了!房價把實體血吸乾了,把實體搞虛了!經濟下滑就賴這玩意!

房租漲,物價漲,生活難!

以上觀念皆公知嘴臉,公知搞輿論就倆招,嚇唬你+氣死你。你戰戰兢兢又氣鼓鼓,他就被捧上去了。

想什麼規律缺席啊遲到啊這種看似很有b格的話,基本都是公知專用套路。

規律?啥叫規律?女的生孩子有經驗規律了,用到自己弟弟身上,那叫規律嗎?

城鄉戶籍一刀切是規律?只生一個孩是規律?放開二胎是規律?土地和磚頭產權分離是規律?戶籍社保不能全國自由行是規律?

西方隨便拎出個著名經濟大師,都會一臉懵逼!

由房價看現實殘酷真相!你所認知和事實完全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


透過房子來看一看殘酷真相,一般人所能認知的,可能與事實截然相反!

房子70%是金融,30%居住價值,甚至在一線核心地段,95%是金融,5%的居住價值。

為啥?

產權知道是啥嗎,其實是使用權,水泥磚頭,下面那片地才是真產權,但控制在大組織手裡,供需隨時可調節,這不就是金融嗎。

金融是啥?

就是控盤,控關鍵資源,來調節資產價格。

未來?

一線多半年輕人都租房子住,這才是迴歸居住價值本意。

租售比低,有泡沫?

No!價格低不低不是你說的算的。

生活品,也就是所謂物價,不包含房價的,這部分決定於底層收入水平;

物價是保生存穩定的;

GPD是保就業的;

至於房價,取決於富人,不取決於底層,去邊境搞一塊地,造個城,弄1億窮鬼,房價能高嗎?

北上深20萬一平的房子,跟租售比有關係嗎?跟泡沫有關係嗎?

美帝次貸危機後濫發票子,大家都跟著發,發的票子哪去了?那可不是個小數字呀!

所以底層根本想象不到富人們到底多有錢。更想象不到加了槓桿的富人多有錢!

錢又出不去,老王不被打臉兩回了嗎!

1%的人掌握50%的財富,不虛!15億人的1%就是1500萬。

一個人來幾套,買下北上深足夠了。

如果你有錢了,第一想法是什麼?肯定是守啊!

怎麼守?囤啊,囤在硬核資產上,就算大家一起跌,這也是最抗跌的,何況連年濫發大水,怎麼跌?

寶強算是富人圈外圍女,還囤了1個億呢。

泡沫?不要用股票的思維去套地產,股票就是玩泡沫,一套操盤從生到死很迅速。股票100%泡沫,為啥?因為散戶是大頭,喜洋洋買進,恐慌性拋售,也只有散戶群體能如此步調一致。

地產,不存在恐慌性拋售的。

當然,四五線沒準,因為四五線地產就是個股票,是底層想暴富喜洋洋買入的,一套操盤下來,死的最快,轟轟烈烈去庫存就是操盤搞這個!

所以在投資,或者對老百姓而言,叫守財,一個方法,不要跟底層散戶一起混。


由房價看現實殘酷真相!你所認知和事實完全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

什麼意思?

就是要知道,硬核資產的價格,是富人層、精英層決定的,不是全國平均收入水平決定的,平均水平決定的東西,才真的有泡沫。

為啥叫“上車”?

不跟底層混,翻箱倒櫃湊份子跟上精英層,就是上車了,要賺第一個賺,要賠也最後賠,且賠的最少。

沒辦法,鬥不過的,這是現實的規則,慪氣沒用!

精英層的東西有沒有帶泡沫的?也有!

比如學區房,20萬一平,一小撮人決定,底層的剛需是住,精英層的剛需是囤,簡稱剛囤!學區房呢?不是剛囤!

非剛囤的風險點在哪?在於是否“過分”!太過分影響底層心態,也影響其他精英層心態,不利於和諧畫面,畢竟是房子,不是書畫展,教育這事要彰顯公平,這是治本,所以很容易一波都帶走!

房價吸實體血?搞虛了實體?

這就是摔倒了怪路修得不好!

所謂實體是啥?老百姓思維就是開廠子開店鋪,這東西好不好乾跟房子沒啥關係,不要看什麼房租,假設房租成本沒上來,照樣難幹!

賺錢這種事,可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隻有你少賺,人家才能多賺。

在生產力過剩時期,玩壟斷,全面控盤,進行存量財富轉移,賺的就是小散戶入實體的錢。

GPD以前是保8,為啥?保8就是保持大增量,整體最大盤子一年賺了多少錢,地主拿到手是不動的,剛囤嘛!而就業和所謂經濟活力靠誰?靠地主?no!靠民營,20%的蛋糕養活80%人口,所以必須要增量!現在都保6了,兄弟們!這次又來了疫情,6恐怕難保了!

地主拿分子不動,增量有限,殘渣民營怎麼分?

所以從最高處俯瞰,實體難很正常,落實到個體的頭上,體會到難,正常!

而更難的是,賺錢就是互相欺負,生產力過剩,裡面的大鱷魚一定欺負小蝦米,欺負的手法就是壟斷嘛!

大家怪寶寶和團團們,還是可以的,沒他們摻和,就算GDP6%實體也能湊合過!

還有,所謂實體,老百姓腦子中的概念就是自家小廠子店鋪,實體也包含國企的呀各位,三年前開始的去產能是幹嘛?救國企呀,用環保、安全等把過剩產能行業裡摻和的民企幹掉,頭部國企自然利潤大增啊!這不都是實體嗎?實體怎麼不好了?

只能說後孃養的不好過,而後娘孩子堆裡,流氓好過,老實孩子不好過!


由房價看現實殘酷真相!你所認知和事實完全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


還有的思維是房子這麼玩,經濟有風險啊!吧啦吧啦一大堆!

說出的邏輯和結論能嚇死個人,又是日本又是俄羅斯經驗的,又是硬著陸什麼的,喊了十幾年了,也不給力!

啥叫風險?

不是隔壁村一個家族分裂了,就套用到自家上。村和村不一樣,家族和家族治理規則也不一樣。

風險的強弱在於風險可不可控,這就是風控,而風控的核心在於能不能有足夠力量控制整體盤面,這麼思考還有風險嗎?

去產能就是把資源足夠傾斜到國家隊手裡,地產調控控來控去就是把資源控到國家隊手裡,涉及到風險的和分配的關鍵性資源,都到一起控制起來,剩下不穩定的、所謂有活力的東東,不影響整體盤面的,交給民營來玩。

大家各玩各的,二層世界!

個體的人,最要不得的思維,就是在地上趴著還想對全局有個掌控意識,住地下室想著運籌帷幄,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世界其所能掌控的東西就是今天晚上做什麼菜,生幾個孩子都不完全掌握!聰明的普通人就算頂級智慧也只是跟著跑,跟得上的舔一口湯。

經基層的什麼GDP、匯率、外匯儲備、各種增長率、利率、負債赤子等等一大堆,哪個你能左右?社會層哪裡能落戶,哪裡能上學,搶人往哪流,哪裡修個高鐵,哪裡搞個商圈,哪裡搞個園區,哪個你能左右?前幾年北京還驅趕人口,現在又要回到大城市的擴圍上。變來變去你能左右?這些東西涉及到錢袋子,搞生意,更涉及到一個安穩的心,但唯一做法也只能是跟著跑!事情來了,提前蹲下繫鞋帶就是要比傻愣站著的反應快,在沒有階層逆襲錢,唯一能做的事只能這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