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買個菜就心慌?老人這些“症狀”要當心

出門買個菜就心慌?老人這些“症狀”要當心

“早上去市場買了菜,回來後總覺得身上開始痠痛、心慌……”

“打開手機一看,確診病例又翻了一倍多,感覺一陣頭暈胸悶……”

當心,這可能是因為疫情產生的“應激反應”。70歲的陳阿姨就是典型案例,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發展,讓她從剛開始的樂觀逐漸轉向焦慮,晚上甚至出現失眠等情況。“去菜市場會不會被感染?新聞說感染病毒會全身痠痛,我買完菜手腕有些發酸是不是有症狀了?口罩快用完了怎麼辦……”

心理專家提醒,尤其是老年人,面對疫情信息連續轟炸時更容易引起焦慮、恐慌等情緒,在關注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不能忽視心理危機干預。

出门买个菜就心慌?老人这些“症状”要当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師查彩慧介紹,當人面對突發重大事件,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襲擊、戰爭、不被預期的意外事件、死亡等,人處在緊急狀態時原有的心理平衡狀態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導致情感、認知、行為功能的失調,而進入的一種失衡狀態,也稱心理危機,當事人用平常解決問題的手段暫不能應付或應付無效,是一種情感危機的反應。

普通大眾每天忍不住上網刷新聞,被各種關於疫情蔓延等負面信息包圍,容易出現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恐懼、易怒、失眠和過於樂觀、放棄等心態。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初始死亡病例年齡普遍在60歲以上,無形中也給老人們帶來“易感染”等危險的信號,增加了心理壓力。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指出,首先身體素質是心理穩定的一個基本前提。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在這次疫情中危重症比例較高,尤其是引起注意。例如廣東近日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暖,保持蔬菜、水果攝入的均衡性,增強身體抵抗力,保持健康飲食、規律作息。

“冬春也是老人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這一時期更需要讓老人們保持情緒穩定。”

專家建議,子女和老人講述疫情信息時,避免隱瞞或過度渲染的兩種極端情況,老年人自己也要注意調試心情,避免長時間從網上接觸太多負面信息,多與家人交流溝通。“應激狀態也跟是否獨自應對有關聯,家人陪伴很重要。”

查彩慧建議,面對當前的疫情,首先建議大眾應從正規渠道及時瞭解正確信息,比如央視新聞、國家衛健委疫情新聞發佈,不信謠,不傳謠。

其次規律生活,進行個人喜歡的室內休閒娛樂活動,避免不健康的應對方式,如飲酒、吸菸、長時間依賴網絡、過度關注謠傳信息等,不要過度刷手機新聞;

第三,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包括焦慮、害怕、煩躁,當出現自己不能應對的情況時,或者易感人群,比如總是懷疑自己患了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焦慮不安,反覆測體溫等,或者原來確診焦慮、抑鬱等的人群,

建議跟親朋好友建立聯繫,尋求支持和幫助,或者尋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的專業幫助,比如“健康中國”、“12320”等,如果正在服藥的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出現病情波動,應首先借助互聯網醫院諮詢,必要時面診。

出门买个菜就心慌?老人这些“症状”要当心

實用信息:

免費心理義診掃碼可得

為了與各界一起,共同抗擊疫情,丁香園旗下的“精神健康研究與服務雲中心”平臺特別推出“愛在身旁·全國心理義診”活動。平臺將集結全國心理和精神領域的專業醫生團隊,與所有大眾一起,共同抗擊疫情。

活動期間,每天都會有專業的醫生團隊,為大眾提供專業的遠程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大眾舒緩壓力。有需要的市民可掃上圖二維碼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