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哪些事件让人听起来背脊发冷?

汉史趣闻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战争史上,有许多的拍案叫绝的战役,也有许多骇人听闻的战争,让人听起来背脊发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说说最让人背脊发凉的战争吧,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一决雌雄的战争。



1、战争背景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

秦国位于赵国的西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秦昭襄王时,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秦国在当时被其他诸侯国视为虎狼之国,常常合纵抗秦。


2、战争起因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野王,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新郑的联系。韩国国君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然而上党军民却畏惧与秦国的严刑酷法,宁愿投奔赵国也不降秦。冯亭不愿降秦,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欲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赵国。赵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党大片土地,于是就派平原君赵胜去上党接收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长平之战就是秦赵两国争夺这块区域的战争,秦国为什么一定要夺取上党地区呢?秦军既然进攻了韩国野王,那下一步就是要进入中原,消灭韩、赵、魏,如果上党郡没有拿下,秦军东进中原只有两条路,一是从侯马北上进攻赵国晋阳,二是从侯马南下绕过王屋山,跨过黄河,继而东进魏国,两条路都行不通,上党是秦国东进中原的绊脚石,所以上党必须拿下。


3、战争经过

公元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赵国的军队驻扎长平。王龁向长平的发动进攻,赵将廉颇迎战,赵军失利,被秦军攻破赵军阵地。赵国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几次派人责备廉颇。赵国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接替廉颇为主将,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时,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无法攻破坚固的秦军营垒。白起命令一支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立即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赵军主力已经断粮46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4、战争结果

在这场战争中,赵王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把战国后期唯一一个有实力阻挠其一统天下的军事强国赵国打的奄奄一息,秦灭六国的征程也从长平之战开始了倒计时。


豌豆尖儿


在极其残酷的抗日战争中,人命真的不值钱。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就不必说了,他们为国为民族牺牲死的其所。但很多难民以及超过一百万的新兵,可能连战场都没上过,就糊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实在是让人脊梁发冷。

异常凄惨的桂黔大溃退

胡蝶

1944年11月,桂柳会战失利后,第四战区长官部及溃兵、难民纷纷涌向广西、贵州边界。很多大人小孩被饿死在桂黔公路上,虽是至亲骨肉也顾不上再料理一下后事。走在前面的人倒了,后面的人甚至直接踩在他们身上就走过去了。

由于忙着逃命,公路两边尽是被丢弃的公私财物,据时任166师参谋长的曹福谦回忆,“路边的财物只要谁有力气就尽管拿,谁要有车就能领走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

甚至就连著名影星胡蝶也与丈夫一起被裹挟在逃难的队伍之中。好在她与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有旧,就向后者请求帮助,最后在搭乘一辆军车到达了独山。胡蝶后来还对人说,如果当时不是恰好遇到张长官,真就不知道怎么好了。

很多走不动的难民被追上来的日军抓去集体枪杀。日军在六寨、独山等地疯狂屠杀的难民及当地局面总数超过了十万人。

抗战末期饿死、病死的国军战士

据剑桥民国史中记载,1944年10月,接替史迪威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了解到,国军很多士兵甚至已经因饥饿造成的身体虚弱而无法正常行军,更不要提什么打仗了。

魏德迈

到了1945年初,有美国观察家发现中央军的第十三军(汤恩伯基本部队)士兵甚至无法走一小段距离,美军军官包瑞德上校汇报说看到不少士兵“行军不到一英里,就摇摇晃晃地倒下来死了”。

再加上疾病甚至疫情的原因,国民党官方给出了这样的统计结论:在所有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当了逃兵,就是非战斗死亡了。

超过一百万的死于赶赴战场途中的国军新兵

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几乎所有的新兵都会步行前往非常遥远的部队驻地。“为防止逃跑,这些新兵通常都会被用绳子套在脖子上连成一串。”为了克扣他们的口粮,征兵的军官们就给他们极为少量、仅能避免饿死的实物。

蒋梦麟

更为可怕的是,新兵们还不得不在沿途的泥水坑里舀水饮用,这通常会引发大面积的腹泻、痢疾。并且,这些患病的新兵还得不到医治,等待他们的往往只有死亡,因为没进入部队前他们还不被视为部队的一部分,没资格占用部队的医疗资源。

据蒋介石好友、同乡蒋梦麟估计,至少有1400万新兵在抵达他们的部队前就死亡了。很多专家通过考证认为,蒋梦麟给出的数字可能有误,毕竟1400万这个数目太大了,难以置信,他们认为正确的数字应该为140万。

但就是140万也让人为之脊背发冷,这么多鲜活的年轻生命,连鬼子都还没见着,就在路上永远地走完了生命里程,着实为天大的、非不可抗力的人间惨剧。


司马砸光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霹雳作战”,此时的志愿军,由于补给等因素,到了艰难抉择的时刻。撤退,在军事上是合理的,但政治上不允许。进攻,在军事上不现实,但政治上需要。志愿军该怎么选择?



美军司令官李奇微上任不久就发现志愿军的任何攻势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八天。这是由后勤补给能力决定的。在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下,志愿军的补给能力严重下降,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后勤补给能力显得那么脆弱,因而八天就成为志愿军攻势的最长时间。李奇微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军队的“礼拜攻势”。

于是李奇微有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向北进攻,直到遇到敌人的主力为止!美军把这次行动称之为“霹雳作战”。

1951年1月25日,“霹雳作战”开始。联合国军方面集中了5个军,16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以及其全部炮兵、空军、装甲力量,地面部队多达23万人。以西线为主攻方向,东线辅助进攻。

此次军事行动较以往联合国军的迥然不同。

  • 美军担任主攻,集中在西线。
  • 针对志愿军分割包围的战术采取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相互呼应的方式。
  • 坚持近距离与志愿军作战,不间断进攻,不给志愿军修整补充时间,与志愿军拼消耗。

彭德怀司令员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恰恰发生了。在前期,他指挥志愿军利用分割迂回,敌后渗透,夜袭等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李奇微再这样打下去,志愿军将面临付出残酷的代价。

战局的恶化,让彭德怀司令员给毛主席发出了“拥护停线”的建议,其实“停战”是联合国军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停战获得喘息时间,中国方面予于拒绝。但这个时候彭德怀司令员居然提出了“拥护停战”的建议,可见局势的危险。但是毛主席拒绝他的建议,因为现在即使同意双方停火,等几天将面临的更大的代价,毛主席建议尽量向三六线进攻,尽量挤压敌人的战略空间。


于是朝鲜战场上的第四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彭德怀司令员以西线现有第三十八军和五十军阻击敌人于汉江南岸。东线则放敌人进来,然后以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六十六军分割歼灭之,朝鲜人民军第三、第五军团担任侧翼掩护。这样的部署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歼灭敌人,而是想用阻击和局部的运动防御,迫使敌人停止下来。

美军在西线对志愿军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东线彭德怀司令员酝酿着对敌反击作战,这就是著名的横城反击战。志愿军发动反击作战的打击下,东线联合国军全线动摇,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后退,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但是在地图上看美军却有一个钉子却死死钉在砥平里。


坚守砥平里是李奇微亲自下的命令,这正是出于他对整个战场的独特判断下达的命令。

  • 首先,李奇微认为目前霹雳作战并未对志愿军造成重大挫折,反而横城反击战中美军第二师遭受了重大损失。
  • 其次,虽然志愿军局部有进展,但并不意味着整个战场有实质性改变。
  • 砥平里是整个战场前线的交通要道,放弃砥平里会使美第九军暴露在志愿军眼皮下。

于是李奇微给美第十军下达的作战命令如下。

一、砥平里的美第二师二十三团,死守砥平里阵地。二、第十军以位于文幕里的美第二师三十八团即刻增援砥平里的二十三团。三、美第九军、英第二十七旅和南朝鲜第六师,向砥平里与文幕里之间移动,封闭美第十军前面的空隙。

一时间,砥平里汇聚了联合国军六千多人,还不说外围的两个军,两个师,一个旅。这个小小的地方注定是一个空前惨烈的战场。

李奇微猜的没错,志愿军的确看出了砥平里的重要性,按照常规,横城的部队已经撤退,南朝鲜第八师也无力再战,砥平里孤立无援的美军会撤退。但是志愿军缺乏侦查设备,缺乏通讯手段,没有及时的了解敌情,致使对砥平里作战队部损失极为严重。据统计,仅四十军参战的三个团就损失1830人,其他部队损失无法统计。最终,2月16日,彭德怀司令员下达退兵的命令。

“霹雳作战”行动中,美军的节节阻击给志愿军带来巨大伤亡。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志愿军放弃汉城,退到三八线以北!这也是代表着志愿军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作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的来临。

在李奇微的“霹雳作战”行动中,幸好彭德怀司令员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和优秀指挥能力,及早下达了撤退命令。万一被美十军加上其他增援部队反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望风瑟瑟


战争史上,几十万人战死或者被杀,算不上让人脊背发冷的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历史,就是一个有名字的人压在一堆没名字的尸体上面。

真正让人听起来背脊发冷的事情,莫过于黄巢大军在陈州一带的吃人事件,他们不是仅仅尝个鲜,而是大规模的当饭吃。

更加恐怖的是,他们不是吃了一两个,不是吃了一两天,也不是只在一个地方吃。他们连续吃了几个月,每日杀数千人,数十个州县的百姓都被抓来吃掉。


黄巢逃离长安后,围困陈州近一年,大唐没派一兵一卒前来解围,城中缺衣少食,百姓倚墙冻饿而死的,遍布街道。不久黄巢攻入陈州,但是也早已粮绝。连年征战,百姓无心耕种,城外之地已经四处荒废。

黄巢心生一计,决定以人肉为军粮,遂命人建造“舂磨臼”,以一百余大石硾将活人与死尸,尽皆磨为肉糜,皮肉骨骼混于其中,分而食之。数万大军,每日吃尽数千人。不到一个月,陈州百姓几乎被吃尽。

接着,黄巢又攻下邓州、许州、孟州、洛阳等地,四处抓捕百姓,押送至“舂磨臼”磨为肉糜,以充做军粮。一年不到,自唐、邓、许、汝、孟、洛、郑、汴、曹、濮、徐、兖数十州,被俘军士百姓,尽皆被黄巢大军所食。

黄巢还创造性地给人肉分了三六九等(听起来好像前腿、后座、五花肉的切割法)。

被食之人通称为“两脚羊”,根据肉质鲜嫩程度分为三种:

  • 1、小儿呼为“和骨烂”,唯有骑兵精锐才能吃到;
  • 2、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分于步兵士卒食用;
  • 3、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一般送于辎重后备部队食用。

据估计,黄巢的数万大军,在一年内,吃了至少数十万人。


天下百姓,视其为吃人妖魔,唯恐被抓住吃掉,以致于朱温后来率军解了陈州之围,百姓感恩戴德,竟然给朱温建了生祠。

黄巢死后,起义军由秦宗权继续率领,他继承了黄巢吃人的传统,但丢失了“技术”。

但是由于秦宗权部队被朱温打得四处流窜,没有条件再使用“舂磨臼”。于是,秦宗权使用了简单的方法,将死尸用盐腌上,拉在大车上,走到那里就吃到那里,将军再也不用担心军粮了。

总之,每次读到晚唐的历史,都不忍心去提黄巢。不但让人背脊发冷,还一阵阵的恶心。


平凡人读史记


战场上的尸横遍野固然让人心惊肉跳,自己人在后方的勾心斗角甚至拔刀相向才令人背脊发冷。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摔死后,其“八大金刚”之一的沈醉从拥护毛人凤上台再到想干掉他,活脱脱勾勒出特务组织内部的冷血与残酷,即便如今想来,也是汗毛倒竖,在那个战争年代,如何生存下来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沈醉)

1946年3月,戴笠在戴山挂了,蒋介石要求毛人凤和军统局本部的八大处长开会,推举继任人选,不过当时毛人凤的资历还不足以成为候选人,备选名单上只有两个名字:军委会二厅厅长、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毛人凤是代理主任秘书)和委员长侍从室六组组长、军统局帮办唐纵,这俩家伙也都是从“复兴社特务处”时期就加入特务组织的军统元老。

沈醉当时认为,唐纵此人作风谨慎,凡事亲历亲为,是一个不好糊弄的上司,而郑介民一向不喜抓具体事务,并且工作重心在二厅的军事情报业务上,如果是郑介民出任局长而以毛人凤为副,等于是把军统的实际权力交给了毛人凤,自己与毛人凤同为戴笠亲信一起共事多年,总归没有坏处,因此极力推举郑介民接班。

(郑介民)

毛人凤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在军统局高层的“一致推选”之下,郑介民顺利胜出,1946年10月出任“国防部”(军委会改制)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军统改制),以唐纵和毛人凤为副局长,不久唐纵调出前往警政系统。岂料郑介民远非沈醉等人想的那么简单,上任之后一口气免掉了七个处长,沈醉好容易在毛人凤的力保下才得以留任。

郑介民同时秉承蒋介石的意旨,大刀阔斧裁减军统局人员,同时将许多骨干直接调往二厅,不到一年时间,楞是将军统原来的50000多内外勤人员砍到了不足10000,经费和装备也大幅削减,毛人凤和沈醉这才感到了威胁,关起门来又开始研究如何搞掉郑介民这个老东西。这就是民国军界的乱象,昨天是朋友今天就翻脸,听起来就背脊发冷。

(毛人凤)

机会终于来了,郑介民不久正逢50大寿,而郑妻最是愚蠢贪财,于是沈醉故意放风给大小特务,让他们知道“局座”寿辰必须要准备厚礼相送。其实郑介民对此有所警惕,曾经要求家里不许办寿,然而彪悍的郑妻为了敛财仍然大摆寿宴,还把收到的礼品摆满大厅炫耀,前来拜寿的沈醉乘机用微型相机拍了个够,先进的侦察器材用来对付顶头上司,也是醉了。

回到家里关上门,沈醉就开始写揭发材料,从郑介民包庇北平部下侵吞日伪财产、到郑妻贩运鸦片等大问题,再到郑局长多占公房和汽车等小事,甚至是在总务处报销其老婆化妆品和孩子玩具花费等细节,罗列得清清楚楚,因为沈醉本来就是分管这摊的。“黑材料”搞定然后附上照片,再由毛人凤寻找机会转呈蒋介石。



(唐纵)

果不其然,蒋介石看完材料勃然大怒,1947年底撤销了郑介民保密局长的兼职,改由毛人凤转正。郑介民也绝非善类,他已经掌握了沈醉秘密拍照的情报,在交接之前专门派员搜查了沈宅,没找到什么把柄,随后在其部下管理科长的床下搜出一箱进口的锁头,即以“监守自盗”的罪名着即枪决,军统内斗就是如此刀刀见血,就问你冷不冷?

按理说,沈醉冒着如此的风险助毛人凤上位,应该算是大功臣而该重赏重用了吧?非也,毛人凤上台后趁沈醉外出公干,立即着手清查总务处的物资和帐目,强令解散了沈醉建立的特训班小团体“滨湖同学会”,沈醉这才意识到毛人凤的阴狠。其实道理很简单,沈醉在军统的资历超过毛人凤,“外敌”消灭干净后,他是唯一对毛人凤地位构成威胁的人物。



不久以后,沈醉外放到云南站担任站长,被毛人凤一脚踢出了保密局核心机关,到解放战争后期,毛人凤亲自下令沈醉“升任”云南游击中将司令,意思是沈醉不能撤离必须坚守云南,这就是断了沈醉逃台的后路。沈醉恨得咬牙切齿,准备趁毛人凤在昆明期间下毒弄死他,因为云南站负责毛人凤的饮食起居,在饭菜里下毒很是方便。

由于毛人凤行事谨慎,加之沈醉决心不够,毒杀一事最终未能实施,毛人凤登机跑路。1949年12月9日云南起义,卢汉的兵用枪指着沈醉的脑袋要求他签字参加起义,想想这些年的明争暗斗,沈醉倒也痛快。他没想到的是,毛人凤闻听起义将领名单上有沈醉的名字,立即派出杀手赶赴昆明准备干掉他,虽然行动未能成功,沈醉的脑袋和后背也是一阵阵冒凉气,他知道,论起“忍、等、狠”自己确非毛人凤的对手。


度度狼gg


凡尔登战役,一场发生于一百多年前,堪称人间地狱的凡尔登绞肉机……

战役伊始,一战期间,德国为达到占领巴黎,甚至整个法国的战略目的,打算经凡尔登高地,向西挺进巴黎,当时,法国只有两个步兵师,而德国步兵师的人数则比法国步兵多了两倍,炮兵多了将近三倍,而火炮密度则是每公里50~100门,若法国军队在一周内不赶到凡尔登要塞,此地必然失手,通向巴黎的最后一道天险必然打开,德军可长驱直入。法国当时调集将近50万大军,亦在死守凡尔登要塞,



当时受领凡尔登进攻任务的是德国皇太子威廉下辖的第5集团军,此集团军中含有17个师、1204门火炮以及683门中型重型火炮。


战役进行到第四天时,德军炮兵就向整个凡尔登高地倾泻了400多万发炮弹,凡尔登山头都被削掉将近3米,法军死伤惨重。

之后又以三个军的兵力发起总进攻,让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敌军战壕,务必确认不留下一个活口。到了23日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德国军队就迫使法军向后撤离了5公里

一战时期,马克沁机枪问事,以每分钟400发射弹速成为当时射速最快的机枪,凭借良好的性能,马克沁重机枪被交战各国广泛运用于战场,从而带来巨大的伤亡,而凡尔登战役也不例外,法德两国大量使用该武器,甚至在六月中旬的战事中,德国方面首次使用了化学性武器,用大量的毒气弹给法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



凡尔登战役中,首次出现了大规模汽车运输,仅仅在一周之内就有3900辆卡车在运送途中来回穿梭,而参与运送的人员多达19万物资多达2.5万吨


1916年3月,索姆河战役打响,英法联军在德国北部地区集结,这迫使德国军队将进攻凡尔登要塞的兵力抽出一部分去应付英法联军,索姆河战役从3月打到了10月,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十分劳累,整体气势已经十不存一。同年10月21日,法国部队向侵略已久的德国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使用的武器是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面对气势不足的德国部队,法国部队反而气势高涨,10月24日重新夺回了杜奥蒙要塞,12月11日德国部队终于退出了凡尔登要塞,而法国部队完完全全的收回了自己的战争防线。


在整个凡尔登战役中,法国方面损失54.3万名士兵,而德国方面损失了43.3万士兵,法德双方加起来将近百万人于这场惨烈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战役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原因。


华夏光宇株社


二战后期,日本人能有多疯狂?

很多人都知道原子弹给日本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实际上在这之前还有更可怕的“李梅火攻”。

经历了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激战之后,美军彻底被这帮不要命的日本人吓到了。这个搞下去的话,就算真的登陆了日本,也会遇到无数的“人肉炸弹”,日本人宣扬的“一亿玉碎”应该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第21轰炸机部队的柯蒂斯·李梅少将决定,用凝固汽油弹炸废了他们!凝固汽油弹这东西,比原子弹啥的便宜太多,而且效果相当好。扔地上就可以大面积的剧烈燃烧,能黏在人或者其他物体上面,长时间燃烧。而且,凝固汽油弹会急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造成大量人员窒息,燃烧所产生的毒气杀伤力也很强。

为什么要用凝固汽油弹呢?首先就是这东西便宜,可劲儿扔,不心疼!另外,日本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制的,一烧一大片,谁也跑不了!第三,日本当时军事工业的基础零件和预制件,都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里,这种大规模火攻可以彻底摧毁它们。


所以,李梅开始派遣手底下的B-29轰炸机出发轰炸了。

B-29绝对是大家伙,李梅为了能烧得痛快,1945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轰炸东京,就派出了174架。大量的凝固汽油弹下雨一般的扔到了东京市,烧毁了2.56平方千米的地方。

李梅还不过瘾,下令把B-29改造一下,拆掉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和弹药(保留尾机枪手),这样就能多带几颗燃烧弹了……3月9日夜,李梅一口气派出了33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上空持续扔了2个小时的凝固汽油弹。每架飞机携带6-8吨燃烧弹,所以这一晚东京上空落下了2000多吨燃烧弹,还形成了壮观的火焰龙卷风……这一晚光是被烧死的就超过8万人,另外有10万人以上受伤。可以说,李梅这一晚的操作,就把东京烧成了废城。

歇了一天之后,317架飞机又来到了名古屋……

3月13日,300架轰炸机晃悠到了大阪……

3月16日,神户上空又迎来了B-29的投弹……


1945年5月9日,为了庆祝欧洲胜利日,李梅决定再去光顾一下东京。当晚300多架B-29又轰炸了2个小时,把这座废城又点着了。数万人被烧死,河里飘满了尸体……

让侥幸活下来的东京人想不到的是,半个多月之后,5月26号又来了500架轰炸机,一口气扔下了4000吨燃烧弹,彻底把东京烧成废墟,再想炸也找不到目标了。(强烈怀疑是美军燃烧弹库存太多,不扔怕浪费了)

总之,李梅火攻的杀伤力太可怕,仅仅是3月10凌晨的东京轰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就比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亡更严重。

当然,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个事件背后的事实:经历了这么恐怖的袭击,伤亡这么多人,自知毫无翻盘的机会,日本人依然不投降……这才是最让人脊背发冷的地方,这是个多么疯狂的民族!


七追风


惨烈的苏德之战

世界二战中,苏德战争是最为惨烈的,两个都是世界工业大国,且军事力量不相上下,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只拥有六千万人口的德国在苏联战场出动了整整五百多万人,苏联更是倾全国之力,投入了一千两百多万人,双方都是不惜血本。

后来德国为了能有喘息之机,和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是,不久德国就单方面撕毁条约。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德国早就拟定了代号叫“巴巴罗沙”的作战计划,这次对苏联的战斗中,德国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苏联。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誓死保卫苏联,同希特勒法西斯作战到底,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督战队

二战时期的苏德两国的战争胜负将直接影响整个二战的战局,苏联虽然最后胜出,但它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也有不为人知的细节,令人脊背发凉直冒冷汗。

据二战老兵回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如果一个士兵能活过三天的话,他就可以直接当团长,因为他的队友全都死光了,所以战斗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苏联是战斗民族,不怕牺牲是他们的一贯作风。但是在苏德战争的前期和中期的时候已经牺牲太多了,二战后期,苏联的王牌部队已经所剩无几了。

二战老兵回忆,苏德战争期间,苏联适合参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苏联军队士兵极度紧缺。 形势所迫,很多没有战斗经验的年轻人直接送上了战场,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女兵,所以这部分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不免会有所害怕。

苏军由此成立一支特殊的部队—

督战队,他们的任务是消灭不往前冲或者跑回来的士兵,所以这些年轻的士兵只好义无反顾地往前冲杀,除了爱国的情怀之外,后面还有机关枪盯着,毕竟往前冲杀还可以当个烈士。

惩戒营

 除了督战队外,还有一个特殊人员组成的队伍的队伍,那就是惩戒营,成员是监狱里的罪犯,因为前方的士兵牺牲太多,当时苏德双方就是一个人员消耗战

苏联只好把监狱里的罪犯拉出来充斥前线,根据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和杀敌人数给他们减刑,也算是将功抵过吧。

惩戒营往往是在最严酷的战斗中,冲在战斗的最前沿,也可以理解成为后面部队挡子弹的,他们在战场上充当了肉弹的角色,可是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他们选择了。而且,后面的人看见他们有任何异动,便可格杀勿论。

据不完全统计,这支军队开赴前线之前有50万人,最后存活下来不到1万人

战争是残酷的,回望过往,就是为了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年代。


少禾君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领导的最为著名战役战役,此役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其中40万人诱降并坑杀,最直接的加速了赵国的灭国。

长平之战,从战争本身来说,开创了我国大规模歼灭战的先河,连毛主席都评价白起,歼灭战无出其右者。但想想这场战役死亡了40多万人,真的能让我们脊背发凉,这个场面想想就不寒而栗。

每个朝代对长平之战的遗址都寻找过,几十万人的尸体骸骨,怎么会找不到呢?1995年,5月,这一天山西晋城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永录村的村民李珠孩与儿子李有金像往常一样,拿着工具,来带自家地里,这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想必你也猜到了,他们无意之间发现了异样,然后一步一步的,就发现了大量的白骨,原本挖出一两根白骨也没什么稀奇,但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越挖越多,越来越乱,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瞬间传遍了全国,各地专家、记者前去考证,经过专家还有考古队员的综合确认,这极有可能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军的遗址,这些尸骨,就像是沙子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看过之后十分的凄惨,大家来到这里的时候,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很多人都忍不住掉泪,想想,这些都是无辜的人呀,我们总说战争残酷,其实战争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更血腥,如果你来到现场看一看,想必你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但历史的车轮必须向前走,我们不能直怪白起一人






总结中学历史


战争史上最令人背脊发冷的莫过于欧洲人征服新大陆当中带去的死亡病菌。

印第安人死在欧亚大陆病菌上的人远远多于在战场上死在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

第一、墨西哥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率领600西班牙人登录墨西哥海岸,征服拥有几百万人口且英勇善战的阿兹特克帝国,但是被阿兹特克人打退。

1520年一个来自西班牙属地的受天花感染的奴隶来到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受到毁灭性打击。墨西哥到处都是瘟疫泛滥,天花病菌杀死了包括阿兹特克帝国奎特拉瓦克皇帝在内的一半阿兹特克帝国的总人口。

到了1618年,墨西哥2000万左右的人口减少到160万左右。90%的墨西哥人口消失了。

第二、北美洲

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前,大约有2000万左右人口,然而在哥伦布到来以后的两个世纪,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到只有100万人口,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是历史上最大的“人口屠杀”,欧美人为了掩饰,就把美洲说成一个空无所有的、就等欧洲人发掘的黄金大陆。

第三、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

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时,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时多达25万人口,1550年,岛上的印第安人只剩下150人左右,基本算的上亡种了。

第四、夏威夷

177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到达夏威夷,将梅毒、淋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传播了过来,成功的将夏威夷人口从1779年的50万左右减少到1853年的84000人。

在欧洲人征服世界的路上铺满了土著人的尸骸。

欧洲人带去的欧亚病菌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屠杀”。

欧洲人将欧亚大陆病菌传播给全世界,大量消灭了包括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北美洲印第安人、南美洲印第安人。

这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欧亚大陆病菌的种族的累计死亡率最低都高达50%,最高都有可能100%,即亡国灭种,真正意义上的灭种。

不可否认,欧洲人在武器、技术和思想方面的确比很多土著居民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这只能代表着征服,真正让欧洲人取代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是欧亚大陆的病菌们,这些病菌成功的杀死了上千万的土著居民,使得欧洲人占领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