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上個世紀末,日本皇室開始努力營造新的形象,從過去高高在上的“君主”,逐漸褪下歷史包袱,走入民間,成為日本人的“朋友”和“導師”。當時的明仁天皇,即如今的上皇明仁就是皇室“平凡化”的帶頭人,他以科學家的身份中和了“天皇”的威嚴,扭轉了日本皇室與民間的“疏離感”。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德仁天皇與雅子皇后

今年,新的天皇德仁繼位,他將踏著父親的腳印走下去,完成日本皇室形象徹底轉變的任務,使皇室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不過,他的任務並不輕鬆。

日本皇室的兩個潛在問題

日本皇室自二戰結束後,始終保持低調,但即便如此,他們仍舊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民間厭惡皇室的情緒;第二、皇嗣的單薄。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日本陷入空前的危機中,一些人認為發動戰爭,且導致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是裕仁天皇,這些人因憤怒而極度厭惡天皇制,希望取消皇室的特殊待遇。這股對皇室持不歡迎態度的勢力,始終潛藏在日本社會表面之下,對舉行正式即位大典的德仁天皇來說,民間的厭惡情緒是不可忽視的危機。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裕仁天皇與麥克阿瑟

10月22日,在皇居宮殿的正殿“松之間”,日本德仁天皇正式舉辦“即位禮正殿之儀”,宣讀即位致辭:“帶著國民的寄託,吾將履行並行使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而努力。”當天包括德仁天皇的弟弟秋篠宮文仁親王、與上皇明仁的弟弟常陸宮正仁親王等都出席了大典。德仁天皇雖然在5月時便已經即位並更改元號,但按照傳統,只有完成即位大典,在各國嘉賓的見證下,新天皇才算開啟新的時代。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明仁天皇的即位大典

由於此前哈吉貝颱風災情慘重,不得不將即位的民間慶典延期舉辦,當然,延後舉行的慶典活動,也算給皇室留下了一個足夠的應對時間。上一次天皇的即位慶典並不太平,1990年11月12日,明仁天皇的即位大典,日本全國就出現40起極端人士的抗議事件,僅僅在東京就發生了34起,此外,在即位的慶祝遊行上,還出現了極端暴力事件,好在都被及時制止,沒有發生嚴重後果。那些極端人士厭惡皇室,高喊“天皇即位儀式粉碎”的口號,不斷組織抗議活動,他們對於日本皇室的反感和敵視,不僅是德仁天皇要解決的棘手麻煩,對整個皇室來說,也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反對天皇的日本人

相較於外力造成的危機,困擾皇室的大問題一直在內部,即皇嗣單薄的現狀。根據現今的《皇室典範》,由於德仁天皇只有一女,所以皇位繼承人理論上還剩下三位,按繼承順序為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文仁親王的獨子悠仁親王、最後是上皇明仁的弟弟正仁親王。由於正仁親王年事已高(83歲),實際上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剩下文仁親王父子,他們二人的安全牽動著皇室的未來。為了杜絕意外,文仁親王和悠仁親王一同出訪時,甚至不能父子同行,必須分乘兩架飛機,一前一後行動,這種尷尬的選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皇室如履薄冰的現狀。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明仁天皇一家

當然,皇室的困境不僅僅表現在繼承人問題上,皇室成員的老齡化、高齡化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日本皇室18人中,有7人超過了60歲,高齡化率超過38%。30歲以下的皇室成員,除13歲的悠仁親王外,還有6位未婚女性,後者一旦結婚,就會脫離皇籍變成平民,也就是說,等到悠仁親王繼位,即便高齡皇室成員還都健在,女性成員基本都已婚嫁,皇室成員數量將進一步減少。若干年後,如果悠仁親王結婚後有了男性後代,那日本皇室還能繼續存在,但也是“一脈單傳”;如果悠仁親王與德仁天皇一樣誕下女兒,那日本皇室恐怕不得不面對後繼無人的局面了。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文仁親王和獨子悠仁親王

二戰後,日本皇室數次面臨危機,他們都以“未來的問題,自有未來的辦法”的態度回應挑戰,這種豁達的態度,一方面使得皇室保持了體面,另一方面,也給皇室積極地改變自己留下了時間和機會。

天皇形象的轉變

二戰後,日本皇室認識到皇家影響力的作用,開始對自身定位進行反思,由裕仁天皇開始,整個皇室內部掀起了一場不亞於“明治維新”的變革。首先,裕仁天皇退居幕後,不再就任何國家事務發表意見,通過沉默平息以往的紛爭;其次,明仁天皇繼位後,開始執行更加親民的路線。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裕仁天皇與明仁天皇

明仁天皇走出皇居,活躍在民間,並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區,慰問受災群眾,這種行為拉近了皇室和百姓的距離,再加上他本人魚類學家的身份,無疑又為皇室形象加了不少分。1990年明仁天皇即位時,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美國與多國部隊展開“沙漠風暴行動”,全世界都在戰爭的陰雲中惴惴不安。在其後的29年間,世界局勢依然波譎雲詭,不時爆發天災人禍,尤其是日本,作為島國,常常受颱風與地震的侵害,在這種情況下,天皇現身災區,慰問災民的行為,對於穩定災情,團結人心意義重大。

相較於以前“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皇形象,明仁天皇更像是個遊走在民間的親善大使,他偶爾發表的關於反思戰爭,呼籲和平的講話,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好感。從結果來看,明仁天皇的一系列“轉型”行動成功了,天皇和皇室不再是日本人敬而遠之的“符號”,而是確確實實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

日本有媒體自1973年起,每隔5年會對普通人做一次“日本人意識調查”。從這場曠日持久的調查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日本人對皇室態度的改變:

第一階段:二戰後昭和時代,人們對天皇普遍“沒什麼特別感覺”,只有一小部分人“尊敬”“有好感”;

第二階段:明仁天皇繼位,平成時代初期,選擇對天皇“有好感”的人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平成時代中期,2008年後,選擇“尊敬”天皇開始變多;

第四階段:平成時代末期,2018年選擇“尊敬”天皇的人達到41%。如果不算二戰前的歷史,最近幾年天皇的受尊敬程度達到了頂峰。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明仁天皇與德仁天皇

也就是說,明仁天皇通過一系列“接地氣”“暖人心”的行為,實現了天皇形象的“升級”和“更新”。在《箱子中的天皇》一書中,日本作家赤坂真理說,如果天皇的“象徵”是一個空箱子,那空箱子裡要裝什麼?在以往的戰爭中,“空箱子”裝的是軍國主義的至高無上權威;在戰後,“空箱子”又裝進了象徵和平的祈願儀式;進入令和時代,“空箱子”除了繼續訴諸和平理念外,還會裝上安撫百姓,弔喪問疾的功能。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德仁天皇

新的時代,新的考驗

在近幾十年的潛移默化中,明仁天皇通過個人實踐,讓日本皇室成為人民打心底尊重的新存在,尤其是天皇的形象,早已擺脫了因為二戰而披上的陰霾外衣,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日本人願意圍繞在天皇周圍,為了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日本天皇的新任務:使皇室重新成為凝聚人心的“火炬”

當然,未來天皇會有什麼象徵意義,這個課題是開放性的,並沒有完整的規劃。天皇這個在日本傳遞了數千年的“道統”,將會演變成什麼樣,被賦予什麼新的功能,對全日本國民來說,是個值得思考的大問題。對於德仁天皇本人來說,接過自父親手中拿過的“火炬”,保持祈願和平的態度不變,繼續深入民間,安撫百姓,這只是基本工作,作為新世紀的第一位即位天皇,他必須小心翼翼地處理好皇室的兩個潛在問題,並拿出大智慧思考日本皇室的未來。在紛繁複雜的信息時代,德仁天皇和日本皇室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箱子中的天皇》赤坂真理

《大皇宮:日本天皇家史》姜建強

《天皇與日本國命》戴維·貝爾加米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