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益州有多大,包括现在的哪些省份?

海雍


益州在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今西南(除西藏川西)一带。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面 积:106万平方公里。

三国时期人口:约98万人。

在三国时期,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扩展资料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约距今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今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山城小学士


益州,三国时期刘焉割据一方,为益州牧,死后长子刘璋接任益州牧。

公元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占领益州,兼领益州牧,治所在成都。

三国时期益州当时包含约22个郡制,其中随着时间推移名字及范围也在变化,大概是:汉中郡,武都郡,阴平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汶山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涪陵郡,巴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蜀郡,越隽郡,朱提郡,牂牁郡,建宁郡,兴古郡,永昌郡,云南郡。

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下方城市为大概范围,仅供参考,郡县制一般分为治县和下辖县及区域。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郡)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郡)

甘肃省文县(阴平郡)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巴西郡)

四川省梓潼县(梓潼郡)

重庆市奉节县(巴东郡)

四川省理县(汶山郡)

四川省广汉市(广汉郡)

四川省绵阳市和德阳市部分(东广汉郡)

重庆市彭水县(涪陵郡)

重庆市渝中区(巴郡)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郡)

四川省眉山市(犍为郡)

四川省芦山县(汉嘉郡)

四川省成都市(蜀郡)

四川省西昌市(越隽郡)

云南省昭通市(朱提郡)

贵州省贵阳市(牂牁郡)

云南省曲靖市(建宁郡)

云南省砚山县(兴古郡)

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郡)

云南省保山、腾冲、普洱及缅甸的一部分(永昌郡)


老马识途看中国


最早天下分九州,《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时尚无益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益州郡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基本覆盖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三国时天下分十五州,刘备据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蜀汉只这一州,其时益州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诸葛武侯以一州之力,北伐曹魏,希冀恢复中原,确实是卓然超群,治国有方。

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析置益,梁二州。

此后益州范围不时变换。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慕信


大家好,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三国时初期,益州的范围包括四川中部和东部,还有甘肃省南部,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缅甸的北部。

益州北部↓

益州南部↓其中,永昌郡范围很广,包括缅甸北部和东部的一部分,即今天的克钦邦、果敢、佤邦、掸邦等地。

益州南部还包括部分越南的范围。

2.三国后期

公元263年,魏国灭蜀汉。264年,分益州东部为梁州。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西晋,但是这时候吴国还没有被灭,所以还是三国时代。271年,西晋又分益州南部为宁州。

这时候的益州就很小了,范围就是四川省中部和贵州省中部,下辖有蜀、犍(Qian)为、汶山、汉嘉、江阳、朱提、越雟(xī)、牂(zāng)柯等八郡。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汉朝的时候天下分为13个州,州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别!

益州也是古代九州之一,是三国面积最大的三个州之一。益州在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面积加起来一共有100万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五六个河南省这么大!

但当时益州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大多是未开发的地区,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不起来,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全部人口也不过九十多万。





何处梦醉寄逍遥


益州,中国古地名,古代九州之一,是东汉十三州中排名前三的大州。


三国蜀汉时的益州面积约 106万平方公里,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缅甸的一小部分。


逝水无痕2


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建业是现在哪一个城市? 南京

即南京。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建业,吴国都城。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

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

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

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

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百姓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定都武昌的东吴朝廷;所以孙权虽然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但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仍旧还都建业。

后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孙权于黄龙元年秋,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

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

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

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   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改称“建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