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三件异事,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的吗?

鄺小希


肯定不是野史杜撰的,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都有记载。

一、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稍微懂点天文学的都知道,“荧惑”指的是火星。所谓的荧惑守心,其实就是火星接近地球的时候,会在突然在心宿停留一阵子。这种奇特的情况,一般30年才会出现一次。每当遇到这种情景,就会出现“三星连珠”的奇异现象。

三星连珠指的是,土星、火星和天蝎座最亮恒星“心宿二”。而在秦始皇临死前,就曾出现过这种现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一般出现这种现象,在古代是预示着帝王驾崩,是大凶之兆。

二、陨石陨落

陨石陨落的现象,可能是天体发生撞击,或者脱离了原有的运行轨道,导致掉落在地球。《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陨石降落在东郡。这件事在很多影视剧中,也有所演绎。在《神话》里,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据说就是用陨石的粉末制成。

电影里说秦始皇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将附近人家全部诛杀。而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是因为陨石上有人故意写下的“始皇帝死而地分”,结果附近居民没人承认,秦始皇一怒之下,才将他们全部诛杀。

三、玉璧诅咒

《史记》记载如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玉璧诅咒,传说是秦始皇的一个使者,在夜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持玉璧的人。那人将玉璧送给了使者,请他转交给滈池君,临走之前还说了一句:“今年祖龙死”。祖龙,就是秦始皇。

这事传到了秦始皇耳朵,他十分惊讶,因为那段玉璧,就是多年前,他遗失的那块。秦始皇变得恍惚起来,认为只有迁民才能报平安。结果还是没有保住性命,在平原津病死。

这三个灵异事件,在史书之中的确有记载。两千年来无人能解,并非是从科学方面无法解释。而是比如陨石上的字,还有玉璧失而复还。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这些的存在。据说还有记载,说秦始皇曾经见过外星人,才学会了统一度量衡、锻造兵器等技术。这些的确是未解之谜,希望未来有人能探索出真相。


十点历史君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于正史之中,至今都无人能解。究竟是什么事情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的“三大怪异事件”:

  • 怪异事件一: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 怪异事件二:陨石诅咒,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 怪异事件三:玉璧诅咒,还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巡游过程中出现一个怪人,他向巡游使者说“今年祖龙死”,然后交了一块玉璧给使者后消失了。

以上就是所谓的三件异事,到底这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后人撰写,或者是有人搞鬼呢?我认为都有!

首先说十星连珠事件,这就是现代人编撰的一个故事。古代最早观察到的行星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又如何发现“十星连珠”?

其次是陨石诅咒,这个是记载于《史记》卷六的《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怪异,其实就是有人搞鬼!我们都知道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是人为刻上去的,而且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或许就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最后是玉璧诅咒,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怪人,他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

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却发现怪人已经消失了。

使者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把怪人的事汇报了一遍。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这竟然是自己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

玉璧诅咒事件”也是记载于《史记》之中,但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就是《宋书》所记载的“外星人事件”:永安二年的时候,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这两个事件非常相似,都是通过一个怪人前来传递某一种信息,而这个信息都关系到朝代的灭亡!我认为,这就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

怪异事件背后,谁是幕后黑手?

秦始皇时期的三大怪异事件,除了“十星连珠”,另外两件都记载于史书中,而且都有可能是人为制造的事件。那么谁是幕后黑手呢?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我认为是赵高集团,或者说是胡亥集团。

他们制造了这些怪异事件,就是为篡位做好铺垫,让大家认为秦始皇的死是天意,这样就可以掩盖他们篡位的恶行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我给大家主要介绍下期中之一,徐福带走的大队人马至今未归。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其后几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卢生等入海寻求仙药,也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大,担心遭到重谴,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产生影响

《史记》中称,徐福为"齐人"、"方士",燕、齐海上之方士。这些海上的方士精通航海知识并具有丰富航海经验。像战国时的燕国宋毋忌、羡门子等高等方士,都能亲自驾船远航。

《史记·封禅书》说:"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这里所说的"三在夷蛮"的名山,便是所谓的"三神山"。这是战国方士们都极其向往的地方,曾争言之于皇帝,这当然也是皇帝所求之不得的好事。

徐福东渡,在2000多年前是空前的壮举。但由于徐福第二次扬帆东渡一去不归,致使这个航海事件带有神秘色彩。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这位一心想传位万世的皇帝在"南登琅邪"、"留三月"的海上巡游时,接到了齐人徐福等方士的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于是,秦始皇便"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秦始皇派出了一支多达三千人的庞大船队,去探求"三神山"。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徐福村人(赣榆)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这是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而得知的。因为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掘的。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喜欢葫芦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故里考证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的时代。

徐福故里据考证在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根据当地地方志,徐阜村在明清两代均称徐福村,至今还流传着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东渡之事。另一种说法认为徐福故里为今山东省龙口市。

历史评价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义楚称这一说法来自日本和尚弘顺。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渊源》中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卫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至今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传说,找不到可靠的历史文献来证明。更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日本10世纪左右的产物,并非最先由中国人提出来的。徐福当时到的只是渤海湾里的岛屿,他在日本的事迹、遗迹、墓地,均属后人虚设。另外,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而日本与中国大陆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费巨资,数年才能抵达。人海茫茫,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山里有座庙


秦王赵政成为秦始皇之后,发生了很多比较奇怪的事情,而且这些都是记载于史记的,并非是野史杜撰的,那都有哪些事情呢?

秦始皇到湘山拜祭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所以就不能上山去。秦始皇就问:湘君是什么神?有人就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也就是娥皇、女英),死后葬在此地。

秦始皇因为上山受阻很生气,就让人把湘山的树都给砍光了,然后露出了红色的土壤。

秦始皇派卢生去海上寻找仙人,以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卢生从海上回来了,带了一本书,书上写着“亡秦者胡”,秦始皇认为这里面的胡肯定是指胡人,所以就让蒙恬率三十万北击胡人,殊不知,其实是指胡亥。

发生了荧惑守心,这个又是什么呢?荧惑是指火星,而心是指中国古代二十八星之一心宿,荧惑守心就指火星进入了心宿的区域,这个预示着国家会有厄运或者大祸。

有一块陨石掉到了东郡境内,有人在上面刻着几个字,说秦始皇死,而地被分。秦始皇就派御史去查附近的人,可是没有人承认,秦始皇直接将附近的人都杀了,然后将这个陨石销毁。

有个使者到了华阴,有一个人拿着一块壁跟使者说:请帮我送给滈池君,这个滈池君又是什么呢?滈池君是一个水神,而西周武王是定都于镐城,所以滈池君是指周武王,而武王伐商,也就是说,秦始皇无道,似商纣王,将伐之。

这个人还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将死。然后说完就不见了,使者将这个壁玉交给秦始皇,并将这个人说的话都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这个壁玉,不就是之前投入水中的那个壁玉吗?

秦始皇又想,这个祖龙,不就是说我吗?难道我今年就要死了吗?

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见与海神交战。没多久,秦始皇就生病了。


历史简单说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在了《史记》当中,2000年来都无人能解。

这三件怪事半真半假,又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一起看看吧。

十星连珠

所谓的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可以确定的是,这是现代人胡编乱造的一个故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居然可以观测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了??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都是外国人最新发现的。如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

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怎么可能发现“十星连珠”呢?

所以这事当然是胡扯的,后人杜撰的。

陨石诅咒

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关于这个陨石诅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大意是说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奇怪,实际上是有人故意搞鬼!众所周知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陨石落地以后,有人给刻上去的,甚至可以推测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根本就不是陨石,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故而这事虽然存在,但却是人为的。

玉璧诅咒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有人拦住巡游队伍的去路,他拿着一块玉璧,跟官员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官员正要问他怎么回事,那个人转眼就不见了。

官员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并把事情回报给了秦始皇。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他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事被记载于《史记》之中,不过真的有那么神吗?很大可能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历史上这样假借怪人怪事而制造事端的事情,时有发生。如西晋灭吴之前,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很显然,这也是有人妖言惑众,制造东吴即将灭亡的讯息。

再回到玉璧事件本身,当然是有人刻意制造秦始皇将死的讯息,进而接管秦始皇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


袁卫宇


秦始皇临终前的一年时间里,竟连续发生了三件怪异事,并且都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确不可思议。

咱们一件件来说。

第一件怪异事:荧惑守心。

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

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都要设立占星官,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是最受关注的,一是象征大吉的“五星连珠”,一是象征大灾的“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象征着雄主出世,顺应天命,主宰天下。

汉高祖刘邦继位的第二年,就曾出现过“五星连珠”的吉象。有意思的是,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算,还曾推算出两次未被历史记载的“五星连珠”,一次是吕后称制之时,一次是武则天称帝之时。

史书不记,大概是因为女主顺应天命颠覆了基本的皇权逻辑。

象征大灾的“荧惑守心”在天象上要稍微复杂一些。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心宿”被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天蝎座”,主要有三颗星组成,在古代,天蝎座三颗星中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的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顾名思义,“荧惑守心”就是火星运动到天蝎座三颗星附近后,停滞不动了。

《史记·天官书》记载:“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也就是说,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帝王将死。

关于秦始皇遭遇“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明确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一般情况下,帝王得知有“荧惑守心”的大灾天象时,会用诛杀重臣的方式来消灾避祸,但秦始皇没这么做,因为他遭遇的灾祸异事不止这一件。

第二件怪异事:陨石坠落。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东郡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象征意义很强烈,它是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期攻打下来的,此郡当时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块坠落的陨石上居然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陨石上刻着恶语,这很像是有人在公然诅咒秦始皇以及他的大秦帝国。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他立即派御史到陨石坠落地,逐门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

秦始皇一怒之下,处死了陨石坠落地附近的所有人家,并立即焚毁了这块刻字陨石。

但不管怎么说,这第二件怪异事,总感觉是人为的,可紧接而来的第三件怪异事就不同了,神秘宿命的色彩十分浓重。

第三件怪异事:沉壁显世。

这一年秋天,大秦帝国一位走夜路的使者从东经过华阴,突然有一神秘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神秘人对使者说,请你将这块玉璧送给滈(hao)池君,完了又说了一句极可怕的谶语——今年祖龙死。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彻底慌了,尤其是听到“今年祖龙死”这句谶语的时候,他先是沉默,进而苍白地解释说,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言下之意,你们千万别信这句谶语。退朝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左右解释说,祖龙指的是人的祖先。言下之意,我不是这句谶语里的祖龙。

使者奉壁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读到这些,可能有人会说,此事人为的嫌疑还是很大,但如果说明这块玉璧是何物,感觉就大不同了。

秦始皇派人将使者拿回来的这块玉璧送到御府察验,鉴定的结果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中的那块玉璧。

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会突然被一个神秘人送还回来,是为了证明那句谶语不容置疑吗?

因连续发生三件怪异事,为了避凶就吉,秦始皇举行了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始皇出巡并迁徙百姓才能趋吉避祸。

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跟着便是举行始皇第五次大巡游。

第五次巡游,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大禹,刻石颂德,然后又北上到达琅琊。

然而,当巡游到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但巡游的车队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病危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西行。走到沙丘平台时,渴望长生的秦始皇驾崩,这一年,秦始皇实际年龄只有四十九岁。

关于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累死的,一个被胡亥、赵高、李斯谋杀的。

累死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但在民间,秦始皇之死却始终充满了神秘而宿命的气息。

举两个例子。

《渊鉴类函》中说:秦始皇东巡,到孔林,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亡。”

《异苑》中说:秦始皇,何强粱。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

总之,不得民心,灾事多——


黑句本


謝邀

秦始皇临死前三大预兆:荧惑守心丶陨石坠落丶沉壁重现,楼上都多次介绍过了,本文不再赘述事件经过,只谈谈对三个事件的个人看法。

一,这三个事件并非野史杜撰,是白纸黑字记载于巜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那么记载于正史之中的事件就一定是真有其事吗?我认为司马迁不会无中生有去胡编乱造,也不会道听途说在史记上乱记一通,起码这三件事是真真实的发生过。但是把这三件事与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秦始皇死前预兆,这就是司马迁的看法了,是否符合事实那就是后人要解开的迷团了。

二,三个事件,“荧惑守心”和“陨石坠落”属于天上发生的事件,是天意;"玉壁重现”属于地上发生的事件,是神灵。表达的意思就是天意和神灵告诉世间秦始皇死定了。其实这都是胡弄人的:

原因(一),古代帝王降生必有祥瑞,帝王将死必有凶兆,这是统治者骗人的惯用伎俩。比如,炎帝是母亲天龙天降绕其身怀孕而生;朱元璋降生家里红光冲天;汉武帝降生,农田麦子一茎九穗等等,用意只有一个"君权神授”,帝王是天子,谁敢再垂涎三尺?这些骗术跟秦始皇死兆属异曲同工而己。(二)再说秦始皇,他以暴君著称,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等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百姓困苦不堪,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朝廷内赵高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扶持幼小的胡亥上台,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野心,或借天上发生的奇怪现象,或制造人间的"玉壁重现"事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三,最后再说司马迁,作为史官记录宫廷发生的事是他的本职,但怎么去记述,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他记录这件事要告诉后人什么?这取决于史官主观认识。你想司马迁处于那个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在他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死前的三件事和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也是有情可原的。


本昌谈历史


是不是野史杜撰不重要,那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被忽悠很正常。但是,作为现代人,继续传谣,就有点丢人了。

一、生个儿子叫老大嘛?

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啥?叫我儿子、叫儿子。绝不可能管他叫老大,或者大儿子。

只有生了第二个儿子后,先生的叫老大,后生的叫老二。或者叫大儿子、二儿子。

这是基本常识。

二、赢政叫皇帝

皇帝就是皇帝,没有始皇帝、二世皇帝之说。皇帝是秦始皇的首创,在当时是唯一。

当赢政死亡,胡亥继位当皇帝的时候,才有可能称赢政为始皇帝,胡亥为二世皇帝。赢政没死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自然不存在始皇帝的说法。

三、始皇帝死而地分

承上。“始皇帝死而地分”,能也只能发生在赢政已死、胡亥已继位为皇帝的情况下,才有始皇帝的称谓。所以,这句“始皇帝死而地分”是胡亥继位之后才出现的说法。

诅咒秦始皇死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表达,却笃定不是当时人所为,而是胡亥继位之后的人所为。而这时,秦始皇已经死了。胡亥的继位了。秦朝人、汉朝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太假了----诅咒一个已经死了的人会死。

综上:

1、这句话很可能是距离秦朝已经比较远了,世人大多数已经不知道赢政、胡亥的事了。于是,别有用心的、而且比较弱智的,才发明了这句话,参杂在史书中。

2、中国“史书”上这样的记载,根本不新鲜。比如孟姜女哭长城,一个同样低智商编撰的故事,写成了穿越故事。假的让人恶心。


沧桑短笛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在秦始皇去世之前,曾连续发生过这样三件怪事:

第一件事,叫做荧惑守心。

大家知道,古代皇宫都有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比如秦汉的灵台丞、明清的钦天监,而在他们所观察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最受关注,一种叫做“五星连珠”,另一种叫做“荧惑守心”。

所谓“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象征着大吉之兆。至于“荧惑守心”,荧惑指的就是火星,守心是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它的意思就是说火星侵入到心宿的位置,预示着有大灾发生。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火星这颗与众不同的星星,由于它发出荧荧红光,所以给它起名 “荧惑”星,即“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意为荧荧的星星令人迷惑。

因为火星发出的红光,就像血光一样,所以人们常把它视作不详之星,和战争、灾难有关。

与此同时,心宿在我国古代则被称为明堂,是为天王的布政之宫。因此,火星侵入心宿是大凶之兆。在古人的意识中代表着帝王必定有大灾,轻则失去帝王之位,重则性命不保。



但其实呢,所谓“荧惑守心”,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谓的“火星冲日”这一天文现象。

大家知道,火星是太阳系里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在旋转,所以平时火星和地球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所有从地球上看火星,会觉得火星的光芒时暗时亮,时远时近。

但是,当火星冲日现象发生时,人们就会感觉火星的光芒突然变大,并且位置似乎固定在一个位置,正好靠着 “心”的位置。

这个“心”也是古人给一颗星起的名字,指的是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心宿 。在这一天,火星就停留在天蝎座附近,迟迟不离开,所以人们就起名“荧惑守心”。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火星冲日,就是恰好地球、火星和太阳恰好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火星和太阳分别在左右两边。这样一来,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可观测到火星。

一般来说,火星冲日时,火星离地球最近,据说只有5792万公里,而平时都是近2-3亿公里,所有这时候人们从地球上观看火星时,自然会觉得它是有史以来最亮。

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荧惑守心,其实只是正常的天文现象,因此谈不上是野史杜撰。



第二件事,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传言。

据说,有一次天降陨石坠落于东郡,到了地上立刻变成石头。百姓们好奇纷纷去围观,只见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后,就把陨石周围的百姓尽数诛杀,并且把石头给销毁。

这个事件,其实不用我解释,大家都知道这肯定不是真实事件。因为,天降陨石很正常,但要说石头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七个字,那肯定是不可能。

所以,这些字要么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写上去,就比如元朝末年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一样,借此煽动大家起来造反。

要么,它就是后世人杜撰,一方面揭露秦始皇的残暴,另一方面也是暗示上天要惩罚秦始皇,换句话说,秦始皇的皇位要被真正的天命之子所取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个事迹,所以他才特意用了这样四个字:或刻其石。意思就是或许是有人故意刻上去的。



第三件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11年的深秋,当时秦始皇正在巡游全国各地,结果在途中,突然一个陌生人出现在秦始皇的随从面前,低沉清晰地说出一句“今年祖龙死”,同时硬塞块玉璧到随从手上,然后转眼间这个人就已不见。

大家知道,秦朝老百姓一般都习惯称呼秦始皇帝为祖龙,所以这祖龙也就是暗指秦始皇。那么,这所谓的“今年祖龙死”,也就是说秦始皇嬴政今年要死。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随从自然不敢有所隐瞒,所以就把事明明白白禀告给秦始皇,同时把玉璧也呈上。

结果,秦始皇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他二十八年巡游渡江时祭祀水神所用,这下可把秦始皇给吓得够呛,于是他连忙找来卜者,解释这到底怎么回事。但卜者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嬴政只好作罢。随后不久,秦始皇就在巡幸天下得途中不幸身亡。

关于最后这个故事,我可以明确说,虽然它出现在《史记》上,但它绝对是来自于民间故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它根本就禁不起推敲。

首先,秦始皇巡视的队伍,其防守不说是特别严密,至少一般是无法轻易靠近的。在这种背景下,这个陌生人怎么可能轻易出现在秦始皇随从的面前。

其次,更神奇的是,这个人在说完话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消失掉,这显然不是一个人能所能做出来的行为。

事实上,翻看中国的历史,大家会发现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隋朝末年的童谣“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完全是类似的情节。还有关于张献忠的儿歌“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也是突然冒出个人,然后转眼间人就不见。

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些故事其实都是后世人杜撰,或者就是当时的史官们杜撰出来,目的就是证明这个人灭亡是天命所归。当然,后来人取代他们,自然也是天命所归,归根结底就是为突出君权神授。


我是赵帅锅


秦始皇去世前一年确实发生过三件奇异的事件,这三件事倒不是野史杜撰的,《史记》中有关于这三件事的记载。《史记》中也只是记录这三件事的大致情况,并没有给出科学的解释,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三件事呢?

秦始皇死前发生哪三件怪事,为何至今无解?

先来看下秦始皇死前到底发生了哪三件事。

根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这是第一件事。所谓的“荧惑守心”就是指火星、土星、地球三颗星球呈一线排列,这原本只是一种天象而已,古人迷信,将之视为不祥之兆,引以为怪事。

“荧惑守心”之后发生了天降陨石事件,这个事件怪在陨石上面有刻字,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

同年秋天,有位自称是水神的老者,于夜晚手持玉璧拦住了秦始皇使者的路,并对使者说道:“今年祖龙死。”,使者正欲问,老者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玉璧。后经鉴定,这块玉璧正是秦始皇几年前投入江中祭祀水神的那块玉。

同一年中发生了这样三件离奇的事件,秦始皇本人也开始惊了,于是向算卦者咨询,算卦的人跟他说出巡可化解灾难,这才有了秦始皇死前的那次出巡,后来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

三件事情大致就是如上所述,既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这三件事,那么这三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如何看待这三件事,那是另一回事。

在这三件事中,“荧惑守心”的真实性最高,天上出现三星连线的天象并不奇怪,3年前还发生过一次呢。

问题在于古人比较迷信,之后发生的“陨石刻字”和“沉璧事件”很可能是当时的人借题发挥,将“荧惑守心”事件扩大。

也就是说当时很可能确实发生了天降陨石,但是陨石上的字是人为刻上去的;将沉璧给使者的人并不是水神,而是凡人。这两件事的当事人都是想借事件营造一种“始皇今年死”的舆论氛围。结合赵高在秦始皇去世前后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很可能与这些事存在某种关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