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慎《临江仙》写尽了世间荣辱成败,您会怎么用您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解读这首词?

清风朗月zgh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明朝杨慎创作的《临江仙》,该词气象宏大,本身有一种达观洒脱的胸怀。

从三国到明朝,朝代更迭,千古兴亡,从读书人的视角来看,常常是废书而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都是读书人的视角。“是非成败转头空”,则感觉读书人对历史有一种无奈而幻灭的心态,无疑是受着佛教的影响,如梦幻泡影,一切最终为空无。这样的历史观是悲观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读书人看透了历史人事的沧桑变幻。

如果仅是从读书人的视角看三国,看历史,看似高明理性,实则悲观无奈。接下来,杨慎的《临江仙》从底层百姓的视角来看帝王将相的历史,这是一个新视角。千百年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不要以为老百姓不关心不评论历史大事,中国的老百姓一直有他们的兴趣和言说。

在中国民间,其实是有这个传统的。我的祖父,活了93岁,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民,但他对中国历史,帝王将相的故事也是口口声声地能讲一通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些生活在最下层的老百姓,他们对千古兴亡多少事,不是不痛不痒的,“不知两汉,无论魏晋”,他们口耳相传,也知道许许多多历史的曲曲折折,尽管可能张冠李戴,乱点鸳鸯,但他们心中有个谱,口中有个说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些白发渔樵,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不像读书人废书而叹,伤心秦汉经行处等等。老哥两,见面了,一壶老酒,几盏下肚,笑谈帝王将相,千古兴亡,是非荣辱,自有看法。他们醉眼朦胧,一觉天明。

就个人而言,达不到那种大历史的视角,平头百姓,但也算一个知识分子。所以,我以为,历史不能虚空,是非曲直也不能任由歪曲。至于历史中个人荣辱,命运如何,粗而言之,只能一叹一笑而已,细而论之,可评说可研究,百般滋味,总是有意义的。


青霞人文


明朝杨慎《临江仙》写尽了世间荣辱成败,您会怎么用您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解读这首词?

《临江仙》,是作者杨慎借着叙述历史的兴亡,而抒发内心的感慨,写尽了世间荣辱成败,富含哲理,空灵飘逸又气势磅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您会怎么用您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解读这首词?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就是自己人生旅途中的英雄,即便最终如翻飞的浪花般逝去,无论是非,不计成败,但求无愧于心。明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都会被历史无情的湮灭,但是,我们来过,江湖上或多或少的会留下我们的传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历经岁月的变迁,从青春年少的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的白发老者,变的是我们,不变是巍峨的青山依然存在,绚烂的太阳依然升起落下,而月亮也依旧阴晴圆缺。

生活教会我们,无论你是否坦然面对岁月的变化,你都在变化中被无情的驱使着。

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话。记得几年前,对人生感到了迷茫,对生而为人感到没有意义,每天都在郁闷中,在不停拷问自己中度过。


后来,朋友约我爬山,在山顶痛饮,说好了不醉不归。当我们爬上山顶,一杯接一杯痛饮,说着漫无边际的话,那时我发现所有的不快,都已经烟消云散,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今天再读这首词,在词人以“转头空”的和“永存留”的强烈对比中,感悟:人生如梦,历史(岁月)无情。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创造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一个在疲惫的时候,可以栖息的港湾。

《临江仙》中所表达的远离纷争,赏风花雪月,谈奇闻逸事的避世观点,为竞争激烈的当下所不允许,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尽管我们知道,人生的努力与追求,到头来是一场空,追逐、奋争更是徒劳。但是,我们可以暂缓一下前行的脚步,调整好状态与方向,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一曲興衰知幾度,夕陽江上成笑談】

滚滚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靑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一[明]楊愼《臨江仙•金沙江懷古》🈵

最开始读这首词是《三国演义》卷首词,读完后便十分喜欢。于恢宏大气中有些许个人情怀,作者放眼千古,傲视王侯;同时又对远离庙堂的江湖之士,表达了由衷的向望与钦佩。

且班门弄斧,以诗词解意:

平波渺渺遠空寒,悵望歸舟渚岸邊。

屈子舍身因楚祚,賈生誤國弄朝權。

風奔大澤龍蛇怒,雲湧金田虎狼歡。

一曲興衰知幾度,夕陽江上成笑談。

一一江邊懷古(閬水漁民白溪釣)🉐





白溪釣客


有感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因作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被广为传唱。

一个个英雄人物顿时跃出眼帘:曹操、诸葛亮、周瑜、孙权、刘备、关羽、赵云。。。

即使不懂临江仙词牌的格律,也不会影响人们去体会词中的慷慨悲壮,意味无穷。

词的开首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逝者如斯夫。江水滔滔向东流,历史的进程亦如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裹挟而去。

“是非成败转头空”。一个“空”字,荡气回肠,苍凉悲壮。说尽历史的兴衰,人生的沉浮。

无一例外。任何英雄、任何人都将是历史的过客,匆匆且渺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却是亘古悠长。

前后对比,一种人生的易逝悲伤感油然而生。

上阕基调由豪放转向含蓄,高亢转向深沉。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1511年,杨慎获得殿试第一名。

此时的他,胸怀抱负,希望为朝廷建功立业。

但不久,因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因此得罪了朝廷,被流放滇南。

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了,于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与当地人谈诗论道。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江渚之上,秋月春风,多么美好,但是一个“惯“字蕴含了词人多少的孤独与无奈啊!

词人看多了,看穿了,看透了。

春花秋月,季节轮回,时代更迭。当年的乌发英雄少年已经变成白发渔樵了。

人生倏忽,生命无常,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施展抱负,追逐名利呢?

词人此时的心境看似无奈又是何等的洒脱。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五好友,把酒言欢,着意春风秋月,固守宁静淡泊;任它惊骇涛浪,任它是非成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尽世态炎凉,释去人头重负。一笑而过,青山永在。

下阕的基调由深沉、悲凉转向淡泊、超脱。

心有戚戚然。年龄不同,心境不同,读这首词时的理解也不同。

996也罢,烹茶闲看花月也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人生短暂,适合自己就好,不强求,不遗憾。

该奋斗的年龄就要去奋斗,该享受的年龄可以坦然享受。

凡事尽力了就好。过程重于结果。

就把机缘的交给机缘,上帝的就交给上帝。哈,这句话是雨果说的。

历史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

谁也无法逆转历史的车轮。


月华安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孔子说:逝者如斯乎,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里暗喻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时间的流逝,将时间形象具体化了, “浪花”也是类似的暗喻。这句的大意是:浩瀚的长江滚滚的向东流去,再壮烈的英雄也或者老死或者病死或者被杀死都会成为过去,只有滚滚的长江依旧向东流去。反映出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和人生易逝的矛盾。这里说的是长江而不是黄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决定了三国鼎立的赤壁之战,再加上苏轼的《大江东去》就更是如此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句是上句的补充和进一步的说明,暗示人生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好的还是坏的,最后都终会成为过去。反映出人生的苍凉与无奈,里面也蕴涵了作者失落洒脱的情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只有青山依旧,夕阳那样无情的升落,这里的"几度夕阳红"也暗示英雄人物一批批的成为过去又一批批的涌现,再次反映出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和人生易逝的矛盾。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白发渔樵:是指惯看秋月春风博学多才的脱俗的智者,也可以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喜”写出作者遇到知音的那种无限的喜悦之情。“惯”写出作者对世事的看透和洒脱。 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说:古今多少事到头来都不过是后人(白发渔樵)“江渚上”茶余饭后一壶浊酒之间的笑谈而已,是对英雄人物事迹的调侃,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洒脱,也说明了人生的虚无。

全词可以看是作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的感触。上阙是对全书象征性的概括,下阙是作者对三国里面人物事迹的感慨,也蕴涵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人生所有的成败是非到头来不过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海州太守


杨慎的这首词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可谓得其所哉,它代表的是一个文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所难免的一种历史苍凉感。杨慎能够创作出这首词也非偶然,他是明朝上层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由此而产生对政治的厌倦感和虚无感也是难免的。

中国的文人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些人受的是四书五经的教育,自以为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但又缺乏现实政治斗争的磨练,一旦受挫,要么拼个你死我活,要么就偃旗息鼓,从此远离政坛。前一种人是极少数,后一种人是大多数。我们看,唐诗三百首的作者大多数都是怀才不遇,或者是受到朝廷打击的人,于是就产生“前不见古人,就不见来者”的感悟,并得到文人们共鸣。

但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如果是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而不是历史的旁观者,是非成败怎么可能是转头空呢?他们不但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而且他们所得到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后人都是弥足珍贵的,决不只是都付笑谈中。

就我们个人的经历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单线条,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不可能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一个人的知识和财富不是单看读了多少书,赚了多少钱,更多的是看你经历过多少事,克服过多少困难。事情过去了,不可能留下来的都是空虚,有的甚至可以回味无穷,都是值得珍惜的。


血色舞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才子杨慎的一首《临江仙》因被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而赋予了历史的沧桑,道尽了人生变幻终归淡泊的感慨。

我们庆幸没有生逢乱世,但生存的竞争何尝逊色于战场的硝烟?



几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生存的不易。创业时的辛苦奔波委屈求全,只为在夹缝中拼出一条血路。好不容易事业刚有起色,便遭同行的揶揄排挤。你耍心机我也不能手软,几经坎坷又几经沉浮。而直到今天,蓦然回首才发现,昔日的对手不见了踪影,曾经的朋友仿佛成了仇人。


我不敢妄称谁是英雄,包括一路走来遇上的那些对手,他们有的让我敬佩不已,有的让我咬牙切齿。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他们和我一样也早生华发了。山还是那座山,月还是那轮月,这些又何尝因为我们的争斗而改变?

只愿我们到老时,还能寻回刚踏进社会时的那份坚守,举杯敬月,无愧于心。


烟斗的传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大音希声的浩然之气是天地的像,天地的像成为物就是向东的滚滚长江。古老的英雄锐气不存在,英雄的壮志都解脱了。英雄的事,光芒还存在,一线阳光里飘浮的灰尘。浪花淘尽英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为我无身,我有何患,是非成败转头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以自均。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壶浊酒喜相逢。

天地犹风箱兮,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多了,不如守住自己酒中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写小说江山画卦


我们知道,杨慎这首《临江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说到三国那是个中原逐鹿,群雄争霸的时代。正如曹操诗中所写,"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长年的动乱,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在战乱中升官发财的是王侯将相,遭秧的是平民百姓。正如元人,张养浩在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说的。

山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行经处。宮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性苦,亡百姓苦。你看百姓生不起,活不起,遭了多大的罪呀?

再看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鸟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你看,这首曲从楚汉相争,说到三国争霸。可见千百年来的不义之战,为百性带来多大的灾难。难怪杜甫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喜极而泣。作诗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为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如今国家日益强盛,是多少英雄血汗換来的呀,鉴古論今,我们更应爱国爱家,珍惜这和平幸福的每一天。……?


辽阳郭同建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後,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性德 《临江仙》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诗看似写月,其实咏的是寒柳。全篇都由「柳」贯穿,但又通篇以情入景,藉景入情,情、景、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自然流泻出至真至情。且以情入景的快速,透彻闲的尤为突出,乃是至真至情才能流泻出的忧伤词局。

咏物为古典诗词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壳,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质,是核心。所以咏物之作要求摹写神理而不能徒赋形体,同时还要不粘不离,保持一个恰好的分寸。以此绳衡这首小词,在「层冰积雪摧残」、「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等句刻画出那婀娜杨柳的「寒意」之外,词人更着重「摧残」、「憔悴」、「梦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情感的抒写,亦将他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特别深曲又特别准确地传递出来。写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谓「言之有物」。

「飞絮飞花何处是」,其实就是「飞絮何处是」,但这里特别用了「飞花」的意象,除了造成叠音的声音效果之外,还因为杨花作为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独有一些复杂的含义。杨花是一个飘零无助的意象。传说,杨花如果飘落到水中,就会化为浮萍。这个传说细想一下是非常凄凉的,因为杨花本身就是飘零无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脚,却又化为浮萍,依然是个飘零无根之物。「飘零无根」至此便有了一种宿命的悲剧感。

「疏疏一树五更寒」,「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树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词人的情感投射的客体。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递进一层,似在说明月无私,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照耀,一般关怀。貌似在写明月,实则是容若自况:柳树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减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爱;伊人就算永诀,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丝摇落後,转教人忆春山」,下片转折,由柳树而及女子,由当下而及回忆,是说:最是在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春山,作为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既可以实指春色中的山峦,也可以比喻为女子的眉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