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

可樂119222


這個也沒有定數,根據目標魚和天氣、季節、氣溫有關。

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目標魚發窩時間,當然還是理想狀態情況下,還需要根據下面的幾種情況來仔細分析。

鯽魚;10分鐘到半小時左右,鯽魚分部廣泛,有時候你不打窩魚兒都回來。

鯉魚;半小時到兩小時左右,鯉魚對氣味和甜味的感受迅速,它的兩條鬍子就是專門幹這個的,所以發窩稍微快一點,當然要是附近有鯉魚的情況下。

草魚;草魚發窩的時間比較慢,它們在野外一般有比較固定的覓食路徑和地點,除非你打到它經過的地方,這樣就會快一點。一般情況下向野外草魚發窩咋子4-8小時不等,如果是大體系小密度地方可能要24-48小時。

羅非;小羅非幾分鐘發窩,大羅非一般要半小時以上。羅非有群聚的習慣,小羅非聚集的地方大羅非也比較放心。

氣溫與發窩

原則上來講發窩氣溫越高發窩越快,氣溫越低發窩越慢。但是也不是絕對,有時候如果你找到了魚窩或者魚兒習慣出沒的地方,哪怕是結冰發窩的時間也很快。不過正常情情況下在冷天隔夜窩的效果要好,哪怕你是抽窩都是一樣。

天氣與發窩

天氣分為很多種,這裡主要是說說對流天氣,微風天氣。對流天氣就是突然降溫的第一天,水面溫度與水底溫度倒掛(水面比水底低),低水溫的密度高會下沉這樣會產生表面和水底的對流,加上表面的低溫魚兒更喜歡呆在水底,這種天氣發窩特別快。因為水體裡面不斷運動,會更快的把氣味分子帶到遠方。

微風天的下風口也是同樣的效果,表層的浪花不斷拍打水岸,然後岸上的水流到湖裡面,這樣會造成誰表面像你面前流動,水底則是向中間流動。你打的窩子的氣味會從水底向外傳播得很遠。加上有風的天氣魚兒基本都是呆在水底,浪花太大,它們可能也會頭暈噁心,最重要的是讓它們看不清水面以上的捕食者,選擇低調一點在水底覓食比較靠譜。

窩料狀態與發窩時間

這一點很重要,往往被打窩的釣友忽略:固體顆粒留窩持久,但是誘魚能力低下,霧化窩料誘魚快速但是留魚不行。也就是說你如果打霧化窩料那麼你誘魚能加快,尤其是四你抽窩能帶動水流的情況下。

最好的方式就是霧化和不霧化的結合,比如我經常會用小雞飼料加碎玉米粒或者發酵的麥粒打窩。這樣誘魚快速而且絕大部分的淡水魚都能誘惑過來。甚至有時候能釣到桂花和生魚。至於老窖碎玉米粒與發酵的麥粒,我之前的文章有分享過不少,關注我之後看歷史文章即可。


釣魚蓑笠哥


打窩後隨時可以釣魚,但多久可以上魚,就要看釣點的水情和魚情了。

打窩的目的,是為了把釣點分散的魚兒聚攏到窩點中來,以縮短垂釣時間和提高垂釣收穫量。打窩和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以及多久可以上魚,要根據季節、水情以及魚情而定。

不是所有的季節都要打窩。一般來說,夏、秋、冬季垂釣時需要打窩,而且誘魚的效果不錯。

夏天和秋天

夏天和秋天釣魚打窩,由於水溫適宜,魚兒活躍,往往打窩後很短的時間內便有魚入窩覓食。因此,夏、秋季節打窩後隨時可垂釣。

冬季

冬季垂釣,並不像夏、秋季節那樣隨處可釣,由於天寒地凍,水溫特別的低,不耐寒的魚兒在深水處不食不動冬眠過冬。而耐寒的魚兒則躲在水深至少兩米以上多水草(枯茬)處、水底有障礙物處,以及水底呈凹狀且多腐殖質的地方聚集,因為這些地方的水溫要高於其他地方,魚兒喜歡窩在較為溫暖的地方活動,如果再有食物存在的話,魚兒當然是不會放過可以填飽肚子的機會的。

所以,冬季釣魚,就要選擇在水深至少兩米以上多水草(枯茬)處、水底有障礙物處,以及水底呈凹狀且多腐殖質的地方打窩,酒米窩料的誘魚效果最好。可以不同的地方多打幾個以供輪流垂釣,打下窩料後就可作釣了。

冬末春初

但是冬末春初釣鯽魚,不一定非要打窩。若採用打窩的方法垂釣,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因為冬末春初氣溫還是很低,魚兒不愛遊動,打窩會將魚兒驚走,驚走的魚兒就很難再聚攏回來了。所以還是採用“人找魚”,即在水草縫隙、或者有樹樁等障礙物處下鉤探釣的辦法垂釣的效果要好一些。



★總結

打窩後,釣者就儘量不要再有幅度較大的動靜了,以防驚擾到魚兒使魚兒不敢入窩覓食。只要動作輕且沒有干擾,打窩後可立即在窩中垂釣。


野釣魚倌


你好,我是釣魚飛飛,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是一位釣魚愛好者,釣魚也有幾年了,關於你提出的問題: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我回答是要看實際情況來決定的,沒有具體時間的,下邊我來說說我個人一些看法吧,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窩料怎麼選擇?打窩後多久才能釣魚?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決定

第一:我們目標魚是什麼?

第二:我們垂釣地方在哪?

第三:目標魚有沒進窩?

①我們打窩前,我們先要確認自己想釣什麼魚,然後我們才能選擇正確的窩料,每一種魚,我們的窩料選擇都是有點區別的,所以我們選擇窩料時,我們目標魚是什麼魚,我們就買什麼窩料。目標魚定下來了,我們就可以選擇窩料了,比如我們目標魚是草魚,我們就可以選擇買玉米粒來打窩了,因為玉米是草魚愛吃的食物之一 ,玉米還可以避開一些小魚,所以玉米打窩也可以,作為釣餌也可以,其次我們也可以去野外割點青草,青草也是草魚喜歡吃的,這兩種食物都是草魚喜歡吃的,我們可以隨便選擇一款,看看哪種方便就選哪款吧。

②我們垂釣的地方是哪裡?魚塘還是野外如果我們開釣的地方是魚塘,那我們就簡單容易了,我們只需選擇魚塘經常餵魚的地方打些窩料就可以了,窩料可以選擇青草,一般魚塘都是喂草的,所以魚也沒什麼戒心,它們也吃習慣了,只要窩料一打下去,不出半小時,投窩料地方就會聚集了大量草魚,我們看到目標魚進窩了,我們就可以開釣了 ,如果是野外釣魚,那我們就要下足功夫了,野外魚資源是偏少的,不像魚塘那,所以我們就需要提前打窩做窩了,一般野外我們想釣草魚這些大型魚,我們肯定需要提前幾天做窩的,窩料如果選擇青草,我們就要準備多一點青草,把青草用繩子綁好,然後丟到水域裡固定好,每天準時到窩那裡觀看一次,如果發現青草被啃了,已經所剩無幾了,那我們就要補窩料,我們在拋一些青草下去,同樣也是用繩子綁好,固定好,這樣來回幾天,窩裡面就會聚集大量草魚的,這時候開釣就可以了。

③我們打窩後,多久才能開釣,就要看我們目標魚有沒進窩了

,如果打窩後,沒有發現目標魚在窩裡,那我們則需要等等了,需要時間來發窩,要等到目標魚出現了,發現了目標魚,我們才可以開始釣魚,相反如果我們打了窩,就發現我們目標魚在窩裡面了,那我們就可以馬上開始開釣了,所以打窩多久後可以釣魚,就要取決於我們目標魚有沒有在窩裡,只要窩裡發現目標魚了,我們就可以隨時開釣,如果沒有目標魚,那我們就需要等了,等多久就要看目標魚什麼時候在窩裡了。

只要發現窩裡面有目標魚了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選擇魚餌了。

魚餌選擇

第一:青草,我們都知道草魚是最喜歡吃青草的,所以草魚就是這樣得名的,我們如果窩料選擇青草打窩的, 那我們魚餌也可以選擇青草,這樣它們就沒有戒備心,可以放心大膽進食。

第二:玉米,我們都知道草魚也是喜歡吃玉米的 ,如果我們選擇玉米粒打窩,那我們釣餌也可以選擇玉米,因為這樣選擇,它們也沒什麼戒備心,也可以放心大膽進食。

我們打窩用什麼窩料,我們釣餌也可以選擇什麼,這樣魚就沒什麼戒備心了,釣餌選擇好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選擇釣具了。

魚竿的選擇

草魚個體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選擇魚竿相對也要長一點,起碼也要選擇5.4米左右吧,長竿是比較好控魚的 ,中到大草魚後,我們也有機會把它們控制好,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把它們成功釣上岸來了。

魚線選擇

草魚個體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線組搭配也不能小,做到寧願大一點,也不要小一點,特別是野外釣草魚,有時說不定一天就那麼一口,如果因線組選擇小了,造成跑魚,那就可惜了,所以線組要搭配大一點。

魚鉤選擇

草魚個體是比較大的,所以魚鉤也不能選擇太小,一般幾斤重的草魚,我們選擇魚鉤起碼也要選擇5-7號吧,個體越大,魚鉤就要跟著加大,要不很容易造成跑魚的。

草魚的釣法

第一:釣浮,一般我們選擇魚餌是青草,那我們就需要釣浮了,因為青草是浮面的,草魚一般吃草也習慣了在水面上吃,所以我們就要投其所好,我們就要以釣浮為主,這樣我們就可以快速釣到草魚了,青草我們直接掛在魚鉤上,我們釣2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

第二:釣底,一般我們選擇魚餌是玉米,那我們釣底就比較適合了,因為我們用玉米打窩,玉米是在水底的,草魚在水底吃玉米也吃習慣了,所以我們也要投其所好,我們用玉米釣草魚,我們就要以釣底為主了,玉米掛到魚鉤上,只需要漏出一點點鉤尖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快速釣到草魚了。

總結:我們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我們最主要是要看我們窩裡有沒有目標魚在,只要窩裡有目標魚在,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釣魚都可以的,但如果沒有目標魚在窩裡,那我們就需要等了,具體等多久就要看目標魚幾時出現在窩裡了,誰也說不準的。


釣魚飛飛


打窩要分季節

冬季,溫度低水冷魚的活動範圍小,所以冬季打窩過後等待的時間長,甚至可以晚上打窩第二天釣,俗稱隔夜窩。一般冬季野釣做窩後一小時垂釣可以,魚的活動慢吃餌吃的也慢所以無需補窩,可以多作窩輪流垂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9a0005a08640cef361\

老五釣魚筆記


答:要看打窩處有魚沒有。沒有魚,打窩料,也無用。窩料關鍵要效果好,才能釣到魚。打窩料2O分鐘――6O分鐘,效果好的窩料,幾分鐘就能釣到魚。🐟🐟🐟











雲遊四海66815566


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主要取決於魚的密度、魚的活性、窩點的選擇。魚的密度自然取決於釣點,魚的活性和季節、天氣有著密切關係。

開春的時候,如果在一個魚情較好的水庫或是池塘,選擇向陽的草灘打窩,有時二三十分鐘左右就能有魚進窩。當然也有釣友要說了,我有時候打完窩下竿就有口,這怎麼說?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您的窩子裡原本就有魚!不打窩下竿也有口,不過這種過路魚口不會持續太久,還是要及時打窩補窩。

冬天陰冷的天氣,魚的活性很低,打的窩子通常需要兩到四個小時才能有魚進窩,有時候半天都不一定來魚,這種時候的建議,一是選擇合適的窩點,比如深坑、蘆葦根部,避風處。二是多打幾處窩子,哪個窩子進魚了及時作釣,並注意留窩。條件允許的可以提前打窩,我曾經有過臘月釣鯽魚,早上七點打的窩,到下午四點半才進魚,開始連桿。天黑後補了窩,第二天一早繼續連桿的經歷。

釣大物情形又不相同,因為大體型魚數量相對稀少,活動範圍又很大,一般都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進窩,所以才會有守大物的說法。特別是大的自然水域,如果想要有較好的收穫,可能需要打下重窩,堅守數個日夜才能收穫心中的目標!




青燈不歸釣魚郎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這是一個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問題,因為,根本就不可能有確切的答案,如果有人能給出準確的時間,那他絕對是一個“理論家”。

問題的意思,轉換成釣界術語,就是打窩多長時間能發窩。不需要經驗豐富的老釣手,只需要有過十次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作釣經歷的人,就會知道,

發窩時間每次都不一樣,發窩的時間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1. 魚的密度(水域面積)

有些人在噴技術流的時候,總是說“水裡沒魚你怎麼怎麼的都是白搭”,每每碰到這樣的話,我還真不好懟回去,因為他說的真的是沒有“錯誤”,哈哈。水裡魚的密度高,發窩的時間肯定會縮短,因為窩料的作用,不單單是靠窩料自身的味型擴散,還有魚之間的信息傳遞以及搬運。

2. 選點

釣點的選擇得當,就與第一條魚的密度劃了等號。在一個範圍的水域裡,是有魚的適宜“居住”場所的,選點到這樣的區域或其附近,那發窩時間肯定很短,反之,則會很長。

3. 季節與天氣

每個季節魚因生理特性的不一樣,對食物的需求不同,不同的氣溫及氣壓下,魚的活性程度也不同,所以,季節與天氣的因素是完全可以影響魚發現窩料的時間長短,也就是發窩時間的長短。

4. 窩料的作用差異

這個就不用太多的解釋了,窩料因成份不同,其效果肯定不一樣。不考慮引雜魚招小魚的情況下,窩料的味型越濃、越是對象魚喜愛的,那發窩時間肯定短,反之越長。

其實還有很多的條件因素會影響發窩時間,甚至就僅僅因為打窩方式的不同,就會造成發窩時間的明顯不同。所以,這個問題,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太泛,意思不大。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根據題主的提問,打窩之後多久可以釣魚,要想完全弄懂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打窩的源頭說起,不是說每次釣魚都必須要打窩,也不是說每次打窩都需要打大窩或者重窩,得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決定。但是總體上來說,打窩在做釣的整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為什麼要打窩

基本上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釣魚都是要打窩的,這就要來說說打窩的重要性了。

1、打窩是為了誘魚

要想魚上岸,就要拿糧食換,這是先輩們的忠告,也是對我們釣魚的指引,不錯,人尚且以食物為天,何況魚呢?基本上

魚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尋找食物,不管是為了生存,還是為了繁衍。所以我們打窩首先就是為了誘魚,將魚誘到窩點來,我們才能有希望釣到它,這是大部分情況下,成功釣魚的前提條件。

2、打窩是為了留魚

當我們將魚誘進窩點之後,它們肯定是要尋找食物,在吃過之後,如果發現沒有食物的話肯定是要遊走的,那麼此時留魚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留魚是為了長時間的釣魚,當然留魚的時間也是根據我們的窩量,以及窩料的性質決定的。當然留魚也講究打窩的方法和方式,在打窩的時候要使用虛實結合的方式來留,不能喧賓奪主影響釣魚。

3、打窩是為了形成老的窩點

有時候我們來到一處陌生的水域時,在不瞭解情況下,會選擇老釣點來下杆,這就是為了規避空軍的風險,防止在不清楚的新釣點釣不到魚。而

這些老窩點,就是釣魚人經常打窩做釣的地方,它能讓魚形成定點覓食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會節省我們的誘魚時間,而且很多時候,窩點的位置也會影響到魚道的形成。

二、發窩的時間與什麼有關係

發窩的時間就是指打窩後多長時間能釣魚,當然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是一個綜合考量的東西,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1、發窩和溫度有關

窩料在水裡對魚的引誘力有多大,需要多久,是由食物的分子在水裡的擴散傳播速度決定的,速度越快,數量越多,那麼魚來的就越快越多。而這一切和基礎的水溫是有著直接的關係的,水溫越高,誘魚越快,水溫越低,誘魚越慢。

比如:夏季的時候,水的溫度是非常高,我們打窩之後,基本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下杆做釣了,而在有小魚的水域,其反應速度更快,所以夏季不適合用腥味的餌料。而在冬季的時候,水溫很低,我們在做釣前要提前幾個小時打窩,就是為了節省誘魚時間,也可以多打幾處窩點來提高效率。

2、發窩和水域面積有關

水域面積就是水域的水體容積總量,自然水域肯定是水廣魚稀,當然

水域面積越大,窩料在水裡的傳播速度就相對慢一點,如果窩量小的話可能就傳不了多遠;而在水域面積小的地方,傳播速度相對就快一點,那麼發窩的速度就快一點。


除此之外,還跟水域的水質情況有關,在水質清瘦的水域,發窩速度就快,在水質肥的地方,發窩肯定就慢,甚至是不發窩,因為水體太肥,營養成分太多,打下的窩料基本上不管用。

3、發窩和魚的進食慾望有關

可能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使你窩料再好,窩量再多,魚沒有進食的慾望也是白搭,就好比生病的人或者年老的人,你給山珍海味也不一定能吃下去。所以也要看魚是處在什麼階段,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就是看魚是否健康,病魚或者不健康的魚估計也吃不下去,這也是和水質,就是魚的生活環境有關的,自然水域的魚肯定要健康一點,黑坑裡的魚可能都只能在維持生命的狀態。同時也是和人為的影響有關,一些以利益為目的而過度捕撈的手段肯定會影響魚的健康。

其次,就是和魚處在什麼樣的生長階段有關的,如果是在快速的生長期,那麼它們的食量就大,對食物的需求就強,我們

在打窩的時候就要多打一點,發窩的時間可能就快一點比如:在草魚生長的頭兩年,尤其是夏季的時候,是生長最快的時候,對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給的多長的就快。

4、發窩和窩料本身有關

我們在打窩的時候也不是隨便亂打的,在窩料的味型和顏色上面都要考慮到想引誘大魚來窩點的話,就要用純糧食的窩料,雖然誘魚時間慢,但是隻有糧食的香味才能引起大魚的注意。如果想釣鯽魚的話,可以打發酵過的酒米,這種味型在水裡的穿透力很強,而且味道符合它們平時的覓食習慣。而顏色主要以黃色或者紅色為主,魚類對這兩種顏色的辨識度比較高。

三、如何打窩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打窩也是一門經驗活,對魚和水瞭解的多,才能在打窩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1、根據水情打窩

主要是依據水體溫度,水深,水底情況來決定的。水溫高的話,就要使用清淡一點的窩料,水溫低的話就要使用腥一點的或者穿透力強的發酵類窩料,以縮短誘魚時間。水深的情況下,就要打重窩,集中打窩;水淺的時候就要打小窩,多打窩,並尋找有障礙物的地方。當水底情況複雜的時候,比如有斜坡或者坑窪地面的時候,就不能使用圓形的窩料,可以使用三角形的顆粒打窩,防止滾落太遠而影響發窩。

2、根據魚情打窩

在瞭解水情之後,還要根據魚情來決定如何打窩,因為不管怎麼說窩料是給魚吃的,只有瞭解所在水域的魚情才能打的更有針對性,否則只能是死窩。

比如:當我們發現水域的小雜魚比較多的時候,就不能使用霧化高,味型重,散落快的窩料,否則引來的只能是小魚鬧鉤。當我們發現做釣水域水質較肥,魚口輕,魚口滑的時候,就不能打重窩,或者味型大的窩料,因為這裡的魚不缺吃的,而且健康狀態不好,進食慾望也不大。

3、根據窩料本身打窩

窩料本身也是有味型,比重,顏色等不同的,所以在針對不同的魚種的時候,也是要選擇不同的窩料,或一種,或幾種,來打窩。

比如:在釣草魚的時候,或者其它食量大的魚的時候,就要

注意窩料的虛實相結合,在窩料的物質比重,數量搭配上要結合,使用麩皮加玉米的形式,讓草魚能吃到,但是又吃不飽,又不想離開的狀態是最好的。不能全部打玉米,這樣可能造成喧賓奪主,草魚只吃窩料,而不吃鉤餌,讓自己感覺到是來餵魚的而不是釣魚的。

最後總結

今天分享了打窩後多久可以釣魚這一問題,在正式分析之前還是說了一下打窩的重要性,然後從水溫,水域面積,魚的進食慾望,窩料本身等方面影響發窩的速度,即打窩後多長時間能誘到魚。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在水情,魚情,窩料這三方面有了全面的掌握之後,我們才能瞭解如何打窩才能更好的發窩。當然,有的時候也是不需要打窩的,比如魚情好的時候,或者使用路亞釣魚的時候,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打窩還是有好處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泥鰍黨”的產生,因為那樣路亞誘魚更快。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也歡迎朋友們關注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