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引子: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自古至今,禹州都是地势优越,山水如画,物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周朝时候,各诸侯国对那时的禹州更是心向往之。相传,有一次,韩景侯路过禹州西部的翟山,看到五彩斑斓的山雉三五成群在山间翔舞,在水边戏嬉,眩人眼目,绝妙之极,韩景侯流连不已,不禁连声赞叹:“阳哉翟也,阳哉翟也!”(多么亮丽的山鸡,多么亮丽的山鸡啊!)随从的文武大臣也都连声附和。后来,韩景侯果然在此建都,并改之称为“阳翟”。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也许是后人牵强附会。但是阳翟(今禹州)作为韩国初都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历史记录在册。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列入战国七雄的韩国,存在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30年,是周朝的诸侯国,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韩国最早起家与流传千古的赵氏孤儿的故事颇有渊源。春秋晋景公时,韩氏只是晋国的普通部族,其先祖韩献子是一个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当时手握晋国兵权的赵氏、重臣魏氏之权势不可同日而语。但韩献子正直,明大义,在朝在野声望甚佳。当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而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重大事变。在这一重大事变中,韩献子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后又保护了“赵氏孤儿”赵武,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赵武重新得封,赵武最终成为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韩献子擢升晋国六卿之一,并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部族之一。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到了公元前453年,晋国因为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大权旁落,无力对外争雄。智伯瑶担任晋国执政后,为了增强晋国国力,重振晋国霸业,率先将智氏的一个万户城邑献与晋公,韩康子、魏桓子也先后献出了一个万户城邑,而赵襄子拒绝向晋公献地。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于是,晋公命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手围攻赵襄子所在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并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在晋阳城快要被淹没之际,赵襄子派丞相张孟谈暗地去见韩康子、魏桓子,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他们与赵联合,共同对付智伯。最终韩、魏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军营,智伯瑶兵败身亡。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惊!以后,他们又开始瓜分晋国的土地,而晋国的国君,再无半点权威。从此,中国历史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公元前403年,韩景侯时期,迫于韩、赵、魏三个氏族的势力,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氏族为诸侯,由此韩景侯正式建立韩国,并建都于他朝思慕想的地方----阳翟。

韩景侯擅长以术治国,委任官吏,忠诚可靠,赏罚分明,在国家治理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当时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有“陆断牛马,水截鹄雁”之锐。

禹州与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爱恨情仇(原创)(1)

韩国商业亦尤为发达,商人活跃,城市繁荣。韩国商人贩运于列国之间,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范围,大商人更加活跃,如东周大商人白圭,河东盐商猗顿和邯郸冶铁商郭纵长来于此;阳翟本地大商人吕不韦,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相国。

可以说,当时的都城阳翟已成为战国时期繁荣昌盛的知名大都市,往来商贾不绝于市,各地特产汇聚,富甲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