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陶器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器具,至今已有將近一萬年之久,從史前陶器到明清的紫砂壺,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陶器從未脫離我們的生活。貴政山茶葉陶罐,俗稱貴政山茶米罐,為普寧傳統四大名產之一,其原制地位於貴政山村南側山坡地,陶罐取材於普寧大南山及蓮花山一帶優質陶土,經選土、練泥、拉胚、上釉、配畫、燒製而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清朝中葉,貴政山村人紀柯耀始創陶瓷業,技藝以師承家傳方式傳承至今,其陶瓷器皿、甕、缸、罐、缽、鍋、涵等品種繁多,其中尤以茶葉罐最為聞名。貴政山茶葉陶罐有260年的歷史,從創始至20世紀60年代這200年間,一直保持著陶土色而不上釉,20世紀60年代後,茶葉陶罐才改陶土色為彩釉,並在罐外飾以圖案,以綠釉彩繪立錐式型體,闊肩窄底,頸長,蓋圓頂平最為經典。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相傳在清朝末年,貴政山人紀國宏因生活無著要出洋謀生,臨走前將3斤手炒茶裝置於茶罐內,存放於家中樓棚上。時光荏苒,少小離家老大回,一去便是30年,紀阿兄早已變作紀阿伯,當他乘坐著紅頭船返回家鄉後,驚喜地發現樓上的茶罐仍在,掀開蓋子,30年前的那3斤普通茶,竟然茶香撲鼻,沖泡入口極為醇甘。這個帶有濃烈家鄉情結的故事,被熱愛工夫茶的潮人口耳相傳,而貴政山茶葉罐,則從此成為名動茶人的貯茶佳罐,被多少異地的愛茶達人,為得一罐而不辭輾轉相尋。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貴政山茶葉陶罐自創始至今,其特殊的貯藏功能就在罐蓋為雙層內圈,雖然鬆動然而罐內茶葉卻不漏氣,反而陳放時間愈長茶越醇香。故之有“瓦缶勝金玉”的美譽,暢銷國內、港澳地區及東南亞一帶,是茶客貯存茶葉必備茶器,列普寧四大名產之一。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本茶葉罐顏色默認為青色,其他顏色為訂製品。(手工製作過程大約需15至20天)。茶葉罐都是手工做的,大小有些不同,屬於正常現象,更是純手工見證。

省級非遺傳統技藝:普寧貴政山茶葉陶罐



粵東 · 普寧非遺-貴政山茶葉罐,一份有情懷、有歷史的傳統手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