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自学书法七月有余。近来感觉越来越不行了,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歸寻


自学书法七个月,如何改进?

我大致上看了您写的字,我觉得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是用笔的起行收的技术总结

第二个则是一根稳定而均匀的线条书写

而这其中,第二点最为重要,那么实际上您以上两个能力都相对欠缺。


为什么这么讲呢?


很多人写字先求结构,实际上手上没有那个“指哪打哪”的能力,去苛求结构是没有意义的,就算写准了,也是死的,手动不起来,字是呆的,没有笔意的流转,是不成的。

所以抛开显而易见的结构问题,我们去谈线条问题。


这两幅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线条不稳定。

除去起收的形态感的影响,中间的是坑坑洼洼的,说明写的犹豫,笔在纸上扎不住,这是很成问题的。

七个月的时间,如果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可以做到笔画写扎实的,很明显压根没朝着这个方向去想。

第二个问题则是起行收的问题。

看得出是努力做了形态的,不管方法对不对,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轮廓比较接近。

但是,像点、短横这种比较短的线条,就是笔落下去拿起来,没有“写”的过程,忽略了起行收,而长笔画的起行收又太急促。

要知道,越是短小的笔画越是要有起行收,长笔画则是要写的从容舒缓一些,不能一下子就拉过来。


书法学习有些类似于打太极拳,不管动作大小都要完成到位,不能急,很多笔画都是写太快了,要慢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议。


王舸


你的字,比较干净,结构也还算到位,但同时,你也存在很多自学者共同的问题,即笔法方面的问题。

关于笔法,有位书法名家曾说,想用文字来解释,确实很难说清楚,但若当面交流,不用一泡茶的工夫,也就可以说透了。

所以

自学书法的第一难点,就在笔法。

比如起笔。你的起笔都过于刻意,以“卓”为例,切入角度过大,力度过大,形成明显的病笔“钉头”。正确笔法是搭笔后调锋即走。

比如收笔。你对回锋理解尚可,但露锋尤其是长撇的处理,问题就来了。以“力”为例,撇的末端不是用手腕送到位,而是以手指将笔挑出,故末端笔锋偏侧,且形成病笔“鼠尾”,显得软弱无力。

而在一些笔画的转折处,更是显出笔法的问题。以“易”为例,右下的勾,勾出前没有按笔,直接向上,笔锋没有调好以至扁扁地向上“画”出。

至于你贴出的字中,那些洇得比较厉害的字或笔画,不知你找到原因没有?这有水过多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你用笔犹豫、迟滞所致。

建议你在加强练习的同时,学习一点书法笔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有可能,最好与书友多交流,多沟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老汉我练了六年楷书了,每天都要抽出至少一小时临帖,写字,一天不写字手痒痒,已经养成习惯了。









福山孤客2


第一。搞定基本笔画。书法里面八个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折提钩。每个笔画都应该花大功夫大力气研究,争取每一次都写出质量。笔画就像建房子所需要的材料一样,材料不好建出来的房子肯定是有问题的。

第二。多临法帖汲取书法养分。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自然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也是非常有美学价值的,任何想写好字的人一定要从古帖中汲取力量充实自己,不断改正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切不可闭门造车。

第三。结交志同道合的书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走出去拜访师友。让他们给自己提建议找不足。这样你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很好的弥补不足。

第四。苦中作乐持之以恒。写书法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学习者应该体会到它枯燥的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陶冶我们的心智,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审美。这样我们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书法,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之,你自学书法七个月能写到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有悟性的。建议你多临帖。多反思多总结,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定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漂亮书法。





呆小石书法屋


本人临帖颜体,大概四个多月,现在临帖赵孟頫,一个月左右,请各位指导指导,我的字也对出在哪里?



雨花台北门


自学,每天写一张,请指正。[呲牙]自己做一幅“福”字甲庚年日历,福佑新年福气财气满满。








高山人高侠


自学书法七个月写成这样还不错,不要灰心。你的问题是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练字的时间增加,反而越来越觉得自己写得差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

但是眼高手低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眼是真高,能看出自己临帖的问题,就是临完帖和原帖比较,自己能发现问题所在;还有一种是虚高,就是临帖之后跟原帖一比,能看出自己写得不好,但是就是找不出哪里不好,怎么改正,这也是自学书法的问题所在。

这种虚高的问题的产生,说明一件事情,你读帖不够。没有读帖,或者是读帖的时候没有真正去分析法帖的用笔。所以,在你的临作上就反映出来,笔法方面的问题比较大。当然结字也是有些问题的,但是初学书法的时候,笔法更加关键。

因为我本身是学柳的,虽然不是学欧的,但还是一眼看过去能发现你笔法上的一些问题。赵子昂说过:“笔法千古不易”虽然欧、柳有区别,但是笔法上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上图中我红笔画出的地方,主要是在转折处的用笔,转折处应该是行笔到这个地方后,提笔调锋,然后顿笔直下。你的用笔是提笔调锋后,先向右下行笔,然后再顿笔直下,这个地方你就多了一个附加动作,我感觉是不对的。所以,你的转折处给人感觉很奇怪。

还有一个就是入笔的时候,凌空切入稍驻之后,然后就右行笔;而你犯了大多初学容易犯的问题,凌空切入之后有一个向右下行笔的轻微动作,然后才是右行。所以,入笔处会露出一个小小的锋尖,这也是一个问题。

其它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例如撇的问题等,这里不多说了,说明你的基本笔法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建议你加入我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为自学书法的圈友提供了大量名家的临帖视频教学资源,你可以好好跟着陈忠建老师的欧楷系列教学《九成宫》《皇甫诞碑》等,好好练习一下基本笔法。

以上是南山的一些浅见,不对之处还望各位书友指正。


翰墨今香


你这七个月学写的欧阳询楷书还不错,不要过于悲观。

学书法是很枯燥的事,每天重复性劳动,特别是看不到进步的时候,总是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我能体会你现在这种心情。

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要调节一下脑筋,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因为练习练久了,会产生疲惫感。

其实人不管是干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容易疲倦。疲倦了就要休息,体力劳动累了,睡一觉就能恢复。

而练书法等脑力劳动疲倦了,不是睡觉就能好,首先要放弃学书法的功利目的,不要梦想一年半载就学出名堂,然后要调节心情做点其他的,比如说搞点体育运动,或者说看点别的书,或者跟朋友交流一下学书心得,或者学点茶艺什么的。


适当停几天不练字,也未尝不可,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对书法的兴趣又会重新点燃,那时再写,又会有新鲜感,会找到新的乐趣!

不妨试试看吧!只能帮到这了!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字写的不错。一是临帖多多益善;二是要读帖,领会其字法,架构;三是看点书法理论著作。不着急,沉往气。心平静,向前行。








一叶小舟82704


▂ ▄ ▅ ▆ ▇ █ 精彩的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勿乱写,书法理论是核心指导学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正确的理论往往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的书法理论是成功书法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每个致力于学书的人都应该掌握这一"认识论"和"方法论"。所谓书法理论,实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不学前人经验,就有可能重蹈失败旧辙,事倍功半。所以善于学书的人,决不盲目实践,以前贤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光明大道,从而提高效率,简化和优化学习过程。

二、勿走偏门,临帖是唯一捷径临帖是学书之路的起点,是书法入门的捷径。历代书家都很重视临帖。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古人法帖多为历史筛选留下的书法范本,记录着前人用笔、结体、布局(章法)等法则和艺术思想以及艺术表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它的心追手摹,最直接地最快地找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和奥秘。临帖实是入门的一条捷径。历代的碑帖繁多,这众多的碑帖,因书写者的艺术能力高低不齐或书写的目的不同,虽然都有价值,但品位不等。有的不能作为"法书",甚至,不值得效法。所以还要审慎选帖,"选帖"如"择师"。

三、勿虚空,实用是大前提对待书法不能仅仅考虑艺术欣赏的一面,还要兼顾到汉字实用的一面。学习书法要老老实实地写汉字,既要把汉字写正确,又要将语言写通顺,起码要让人家认清和看懂,因为这是艺术语言与艺术表达的基础。若能兼善字美文美更好。我们学习书法艺术,并非仅仅要去当个艺术家,更多的目的是要学好和用好中国的汉字,提高对汉字的艺术书写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优化和改善对汉字的日常使用效果。即使是书家的书写,也不全是为了创造艺术品。

四、楷书入门最靠谱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隶、篆种类多样,从何入手最为合适呢?历来书家(书论家)各持言辞,认识不一。个人认为,相对而言,从楷书入手更为妥帖:

1、初学书法,应先重规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确轨道。楷书八法(横、竖、撇、捺、点、钩、挑、折)齐备,最为严格,以此绳之,可算严师严教,定能精进。楷书笔势稳健,一招一式,规范有致。其点画精细,最能训练基本功夫,最能培养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门的正道。近人潘天寿说得好:"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2、初学书法,应遵次序,先静后动,方能提高效益。楷如立,气象稳静。学过楷书,再学行书和草书,正是先静后动,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转换。苏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唐人张敬玄甚至义正词严地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3、初学书法,应从方便之处入手,方能早见成果。在汉字书体形成和演变的时序上,楷书是最后定型的字体,是使用最广的字体。从此入手,比起从篆、隶、草(行)入手,减少了识辨方面的困难。而且学了马上益于日常实用,何乐而不为呢?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大家关注█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