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现象:现在很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

悠然见东山


我们这里现在生了女儿就是福气,生了儿子的家庭你就拼命的挣钱吧!以前有儿子的家庭认为有后人继承产业了,只有女儿的家庭都抬不起头来。现在反过来了。

想想无所谓,我有时跟朋友聊天时说的,现在两家人为了一个孙子争姓,有的争的最后都离婚了,你说起什么作用,你这代人把姓争过来了,但你的下下代你能保证也争过来吗?其实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的家庭都一样,只要他们过得好,姓什么都是你的后人,你也不是无后的。

我们这里现在认为生女儿很好的是因为,儿子女儿读书都一样培养,但长大后成家的话,女儿家压力还是小点,现在儿子成个家不简单,关键是男女比例太大了,我有时开玩笑说好多帅哥没找到老婆,但是傻子女人没得在家当老姑娘的!


姐妹在农村YD


农村很流行生闺女,有这样的事情吗?不一定吧?看个别地方吧?反正我们这边好像没有这样,都想生一儿一女,很多第一个是女儿的都会生二胎,有的第一个是儿子的,会考虑好了生二胎。

前几年打工的时候,我认识一个四川人,已经生了4个女儿了,自己养了3个,一个送人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生第5个,听他意思是一定想要个儿子。他大舅哥更加牛,老婆生了2个女儿没有儿子,去年直接换了个老婆,一家人天天想儿子。

所以说什么流行生女儿,我看这个话有点过了。

以前听过农村有人说过,如果到农村生个女儿,别人家过年是越过越热闹,自己家过年是越老越冷清,生儿子的一年加一口人,生女儿的减人口,听他那个口气应该是生的女儿,估计大年30晚上有点难受,虽然说生女儿相对于现在社会要轻松很多,但是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儿子,下半辈子的日子也是非常好过。

人老了,都希望儿孙满堂,做外公和做爷爷的感觉只有到那个年纪才清楚。


锋哥视野


这个不一定吧,还是要看地方,大部分地方对生儿生女,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了,但是有些小地方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男孩,但是也就是只要一个男孩,多的是不敢要的,就拿我身边的四个真实的例子。

第一个:我朋友两口子结婚9年了,有一个儿子,好多人劝他们再要一个,俩人就是不愿意,说嫌累

第二个:一个远房表姐,结婚15年了,前面生了四个女儿,一家人不死心非要生个儿子,终于在第五胎生了一个儿子。

第三个:一个堂哥,前面生了一个儿子,放开二胎后又要了一个,医院生产后,嫂子一看又是男孩,立马大哭了起来,两个男孩儿怎么养活呀

第四个:一个朋友,前面生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心里不舒服,又生,终于在第四胎生了一个男孩儿。

农村的人吧,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男孩儿,但是,就要一个不愿意要多。


小白那些事


提到这个话题,我恐怕又要自豪了,生了一个闺女,自己满意得不行。

就是不知道公公婆婆满意不,反正没当我面说不满意,看着他们也是很喜欢的。还没有生的时候,公公婆婆就打电话给老公说,不管是男是女,都要养好,生怕我老公有偏见。

我婆婆七十多了,三个女儿家里都是儿女双全,也给老公说过,让我们再生一个,以后孩子有个伴。老公说养不起,老人家也没再说什么,我觉得婆婆还是比较开明的,但是我不知道他们老人家对生儿子有执念没有?

我老公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自己也很喜欢女儿。反而是他大姐,和我妈差不多年纪,还是有那么点重男轻女,看到儿媳妇生了两个女儿,还要求他们再生一个,为这事老公还打电话去做思想工作。

话说,你们有没有生了两个女儿,还要被婆婆逼生儿子的?



当妈在途


有些地方是有的。

我家也是农村的,也有重男轻女很严重一定要生儿子的,也有男孩女孩一样养的。流行生女儿是没见过。。。

本来以为都9102年了,老思想应该不多了。后来发现同事(大一些多同龄的)里传宗接代思想还是挺重的。

其中之最,是头两胎女儿,有一个户口挂在另外地方,三胎终于生了个儿子,开心。

其他我知道的,都有两个孩子,还有准备继续生的。

薪资水平不是很高,但孩子还是多多益善了


慢蛮蛮


讲一个我的经历吧:我10年生的我大女儿,17年迎来了我小女儿,那时别人都说我是为了生儿子所以会生二胎,但我心里确实是不管儿子女子,只要是自己生的就好。小女儿1岁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个仿真娃娃,我叫她把仿真娃娃叫弟弟,给仿真娃娃假喂饭之内的事,有一次她给仿真娃娃喂开水,还叫弟弟,我觉得好搞笑我就发了朋友圈,我那些亲朋好友都说我还想生三胎,想生儿子,我也懒理他们,也晓不得他们操的哪门子心


我会好好的99561191


我是农村的,在我们这一片,没有流行生闺女,大部分家庭都希望能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似乎这已经是个传统了。

但是也有家庭生了两胎女儿,因为生活压力大或者不能再生育,在或者是两口子真的对生儿生女没有太大执念,这辈子也就这样过了,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自己过得舒服就行。

我们村好多家庭都是第一胎女儿,第二胎希望能是个儿子,结果又是个女儿,这时就很想要一个儿子了,于是怀第三胎,怀孕期间偷偷去检查胎儿性别,如果还是个女儿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打掉这个胎儿,然后养养身体继续怀,直到怀上儿子为止,因此我们村有很多家庭都是老大和老二是闺女,老三是儿子。

我也生了两个女儿了,我不想再生儿子了,更不想再要三胎了,因为很累,生活压力太大了,没钱,没人帮忙看孩子,平时自己老公也不给力,帮不上什么忙,就这条件还谈什么生儿子去。

只是老公很想要一个儿子,因为他自己就是个独生子,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你不生儿子,你想让我断后吗?

我也想生儿子,一儿一女多好啊!可是生男生女不是我能决定的呀,我也不能保证再怀一个就是男孩啊?再说,现在生个儿子压力太大了,娶媳妇要买车买房,一百万都下不来,将来还要替他们看孩子,还要面对未知数的婆媳关系,想想都觉得头疼,还是两个女儿轻松点,现在农村人也不会笑话只要两个女儿的家庭了,大家都是文明人了。

当然还是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最好了,凑一个好字。不过自己已经是生了两个女儿了,只能是自己开导自己,生什么都好。


小清新呀


农村怪现象:现在很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

“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农村从来没有断过啊。生闺女确实挺流行,但是更流行的是生个闺女在搭配个儿子这样的搭配组合,有女又有子,这不就是个“好”吗,多吉利。

确实,现在在农村流行生闺女,因为生闺女的压力小啊。不用担心彩礼的压力,也不用担心“几斤红、几斤绿”或者“三金三银”等结婚的硬性条件的压力。而且,嫁姑娘是收彩礼的,要不怎么说“姑娘是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呢?

即便如此,能要个儿子还是得要个儿子,毕竟不能让自家的香火在自己这一辈断了。尤其是现在很多的农村孩子也都是独生子女,“断香火”在农村确实是挺让老人上火的事情。特别是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在未开放二胎政策之前,这种情况挺让人为难。但是现在开放二胎了,如果第一胎生个女儿,基本上都会再要个二胎,毕竟要延续香火。

其实这也是挺正常的,毕竟“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上千年,不是简简单单的就能改变的,特别是在农村。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确实现在农村生了女儿,喜气洋洋,生了儿子低头长叹,压力巨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前传统社会。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但是现在是新社会,金钱社会,经济社会。

生女儿一点也不比生儿子差。生儿子又要供他读书,又要买房子又要彩礼。一个个家庭焦头烂额。

现在女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很多儿子低声下气说不上话。孝敬父母,女人说了算。很多女方父母吃香的喝辣的跳广场舞。很多儿子的父母的钱都用来买房给彩礼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很多儿子的彩礼钱就是男方父母的辛苦钱,却给了女方的父母,女方的父母平生多出一大笔钱,吃香的喝辣的跳广场舞,男方父母手上没钱,只有卖菜种地勉强度日。

至于什么跟谁的姓,那又有什么关系呀?一个人早晚是一把土,你还管后面的跟谁姓。谁能保证后面几代全部是儿子没有女儿?

所以现在农村希望生女儿,女儿贴心,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生儿子是苦海无涯。所以说我现在女儿吃香,生儿子不吃香了。


江油附片607


这些事情我来说一下。

不肖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话是无比的正确,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只有当你出嫁了你就知道,俺嫁出去了,是亲戚。养老也不归女儿,在情里法律上都一样的,老有所依,依谁?

你指望女婿为你养老,不住在一起,从生活上他就没有孝敬那一套。

除非你将女儿当儿子养,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女人翻不了天。

一个姓氏的传承也需要男人传承,我见过宴姓,你看这是多么古老的一个姓。

在战国七雄时,宴子就是一个外交家。

我再讲一个真实的风水

在我们邻县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在近代有一个女孩18岁不到死了,她还是黄花大闺女,也没有后。

有一天一个走远路的人,经过漫长的爬涉相当疲惫。

在路边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泉眼。就一洼水。

因为他早累了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妈呀”

后来这个男子的家庭里面大富大贵,被一些懂易经的推算说,某地有一个年轻的母坟在照顾,他实在想不起来。

当寻到这墓坟的时候,他才想起也许曾经喊过一句话。

从古至今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想一想百年之后,你有你的子孙祀拜你吗?

不要认为我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子孙传承需要男人顶天立地。

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不是好社会。

也不要为生活的压力而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

儿女双全才是幸福的人生。

住在你周边的人才是陪伴你到老的人。

如果是女儿还能做到,尽管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女儿在做。

想一想女儿没有娘家的日子好过吗?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是这套儒家思想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民。

我从这里追随到唐朝,至李姓始祖,多少代

每一位祖先一脉相传,但是我还不知道哪位姑爷能够找到?

我也不知道我近几代的姑父,姐父,把你家的主神牌去祀拜。

所以这个无聊的问题不要触发大众的讨论。

让人们感受到女儿都好,带把的就是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