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是誰?

史學達人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特別多,那我就說近代歷史上的十大武將,正是他們給我們帶來和平與自由、獨立與民主,為我們建立了人民大家做主的新中國。



我們就著重講一下:朱德、彭德懷、劉伯承

朱德

身為中國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的他,一生經歷辛革命中的雲南起義,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出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經歷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開創新中國社會主義大業的時期。在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朱德指揮的小型戰役不下於千場,大型戰役不下於百場。比如:朱德與毛澤東聯合指揮的三次大規模“圍剿”、朱德與周恩來指揮的第四次“圍剿”、朱德與彭德懷部署平行關戰役,後又配合忻口會戰、朱德與彭德懷,左權聯名部署“百團大戰”、自己親自這個籌劃指揮的石家莊戰役。

朱德元帥的一生是關輝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毛澤東稱讚他是“人民的光輝”

彭德懷

彭德懷也是十大元帥之一,參與了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提出建議是現代化革命軍隊的具體途徑,推動了人民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日本侵略時期,和朱德聯名組織了100個團,帶領中國八路軍,馳騁在疆場之上。百團大戰彭德懷帶領八路軍,共計殲滅日偽4萬餘人,八陸軍在他的帶領下,打出了中國的國威,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彭德懷為黨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戰功,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光榮史冊。




劉伯承

劉伯承也是十大元帥之一,他辛亥革命時期就參與了軍事作戰,他還參與了土地革命、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後的護國事業。他在遵義會議上堅決維護毛澤東主張。會後他協助毛澤東四渡赤水、二進遵義等戰役。使部隊逃出了敵軍的包圍,後面反逃為攻,搶佔皎平渡,使全軍渡過天險金沙江。

他指揮的一場戰役,本是兵家的大忌,卻被他打出了經典。三天之內在同一地方兩次設置伏擊,全殲日軍的戰法,後來被稱“重疊待伏法”。此戰役被稱為“戰史上的奇蹟”,因為對於兵家來說,沒有敢在短時間內,在同一地方設置多次伏擊。

劉伯承是當之無愧的名將,他戎馬一生,帶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某。他的四渡赤水,更是光輝的戰例。


盲客


中國歷史上戰將如雲,名將輩出,若要排名前十名,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上千萬種答案,各執一詞,都有理由。借這個題目,介紹一下共和國大將張雲逸的簡要事蹟。

在1955年我軍授予十大大將中,張雲逸是年齡最大、資歷最深的,也是毛主席特批唯一享受元帥工資待遇的大將。

張雲逸,原名運鎰,1892年8月10日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早年參加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保護過孫中山。歷經北伐戰爭,驍勇善戰,是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

1929年12月,他與鄧小平等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並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開闢了左、右江紅色根據地。

抗日戰爭中,1938年1月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他任新四軍副軍長,領導新四軍在皖南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抵制打擊了國民黨的磨擦,壯大了新四軍隊伍。

解放戰爭中,他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指揮軍區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堅持寸士必爭,有力地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中,他負責後方保障工作,堅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保障前線,集中財力、物力,動員上百萬民工用小推車將數億斤糧食和大量作戰物資運往前線,保證了戰役的順利進行。  

1949年9月起,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兼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毛澤東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

1974年11月19日,張雲逸大將病逝於北京。





zj史海拾貝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列寫如次。“將”與“帥”是有區別的,本文只敘述近現代十將,共同分享!

📒葉挺:北伐名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因攻打賀勝橋、汀泗橋聞名,為四軍贏得了“鐵軍”稱號。參與領導發動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重要的創始人之一(圖片①)

📔陳賡:開國大將。北伐名將,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八路軍129師旅長,參加了百團大戰。陳謝兵團司令員(謝富志)。挺進廣西,解放雲南。志願軍副司令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創辦人(院長)。(圖片②)

📒楊成武:開國上將。參加了反圍剿戰爭,長征先鋒團政委,指揮了搶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打臘子口等戰鬥。抗戰時期為軍分區司令員,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布規秀中將。華北兵團司令員,首都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圖片③)

📔楊得志:參加了反圍剿戰爭,長征先鋒團團長,指揮了強渡“大渡河”戰鬥。率團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華北二兵團司令員(楊羅耿兵團)。志願軍副司令員。指揮了對越反擊戰。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鄧華:開國上將。參加了反圍剿和萬里長征及平型關戰役。十五兵團司令員,指揮解放了海南島。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

📔韓先楚:開國上將。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武漢),40軍軍長,解放了海南島。志願軍副司令員。福州、蘭州軍區司令員。

📒劉亞樓:開國上將(空軍)。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親自指揮了攻打天津的戰鬥。空軍司令員。

📔李天佑:開國上將,紅七軍將領。攻打四平的指揮員。第四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既萬歲軍38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許世友:開國上將。紅四方面軍將領。傳奇將軍。膠東軍區司令員,指揮了濟南戰役。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部隊司令員,指揮了對越反擊戰。中央軍委常委。

📔陳錫聯:開國上將。紅四方面軍將領,指揮了“夜襲陽明堡”戰鬥。參加了淮海戰役,指揮了“雙堆集”戰鬥。任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部隊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

📒正好十位,歡迎交流!





笑看東籬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猛將,猛將不同於將才,是指可以以一當十,勇猛無前,在戰場上敢於打頭陣,衝鋒向前的人,他們也許不是最厲害的,但絕對是最猛的。下面小編羅列了一份名單,你怎麼看?

十大武將排名第十,天縱神威楊再興。

說起南宋抗金第一名將,定是非岳飛莫屬了,而要論第一猛將,則恐怕要數岳飛手下的楊再興了。在與金人的戰爭中,楊再興常常單槍匹馬率先殺入敵陣,雖然負傷幾十處,卻能在敵陣中來去自如。後來,楊再興率領的三百騎兵於小商丘陷入金兀竹二十萬大軍的包圍,但楊再興卻無所畏懼,他率這三百人在敵陣中殺來殺去,殺死敵人2000多,刺死萬戶長、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

十大武將排名第九,落雕都督斛律光。

斛律光,北齊名將。史書記載,他不善言談,卻善騎射,17歲時隨父徵周就大顯神勇,後來他因一箭射中一隻大雕之頸而被稱為“落雕都督”。在與北周的較量中,斛律光每戰皆身先士卒,英勇出擊,常常殺得敵軍四處逃散。除了戰功赫赫外,斛律光為人也比較低調謹慎,可即使如此,最終也是被後主高韋殺害,被殺後不久,北齊也就走向了滅亡。

十大猛將排名第八,單騎退胡史萬歲。

史萬歲少時英武,長於騎射,耗讀兵書,15歲時就隨父從軍,在一次與突厥的戰爭中,史萬歲一擊擊殺一名前來挑戰的突厥猛將,突厥大驚,遂不戰而逃。此後,史萬歲便名聲大噪,強悍的突厥人只要一聞其名都會躲得遠遠的。隋朝統一天下後,史萬歲成為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

十大武將排名第七,千古奇冤蘇定方。

蘇定方是被演義、小說毀掉的典型代表,在真實的歷史上,蘇定方是一個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他先後徵西突厥,夷百濟,伐高溝麗,前後滅三國。十五歲時就跟隨父親征戰,此後多次率先衝鋒陷陣。在與突厥的戰鬥中,蘇定方多次率領突擊隊衝入敵陣,將敵軍殺的四散逃去,可見,蘇定方的勇猛在當時也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

十大武將排名第六,白衣神箭薛仁貴。

薛仁貴自幼貧寒,隨高人習文練武。投軍後,薛仁貴便開始了他開掛般的人生。除了赫赫功績外,薛仁貴還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猛將,在他第一次出手時就單槍匹馬的前往敵營,成功營救被俘部將,可謂一出手就勇冠三軍。此外,薛仁貴還憑藉著自己的勇猛而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十大武將排名第五,悼武天王冉閔。

史書記載,冉閔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且多計謀。在滅掉羯趙後,冉閔建立起了冉魏政權,並頒佈了赫赫有名的“殺胡令”,而這“殺胡令”頒佈後,冉閔便遭到了各胡族的圍攻,但冉閔卻能每戰必勝,且每戰皆以少勝多,冉閔其人更是每戰皆衝鋒陷陣,胡軍中根本沒人能阻擋。

十大武將排名第四,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是武冠天下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曹操曾多次垂涎他的英勇,想納為己用,可惜都沒能成功。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要數三英戰呂布了,劉關張三人合力打了幾百回合,勉強能跟呂布打個平手,天下人無不驚歎。

十大武將排名第三,馬踏匈奴霍去病。

霍去病絕對算得上中國歷史上一顆閃耀的將星,他一生未嘗一敗,其用自己發明的閃電戰術所取得的戰績也是頗為輝煌,甚至蓋過了同時期的大將軍衛青。尤其那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蓋世名言,傳頌至今。霍去病不僅是一名出色軍事家,更是一名勇冠三軍的猛將,其奉行的閃電戰術如果沒有親自衝鋒陷陣是很難發揮出如此效果的。

十大武將排名第二,飛虎將軍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李存孝天生神力,被晉王李克用、看中,收為義子。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羊,遇到一隻猛虎,李存孝不慌不忙,竟然與猛虎大戰,最後,這頭猛虎居然被小小年紀的李存孝給打死了。長大後的李存孝跟隨著李克用、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十大武將排名第一,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不僅是一名猛將,更是中外歷史上大家公認的第一猛將,在所有中外正史書籍中,項羽是單場殺敵最多的將領。然而,如此勇猛的猛將最終卻在楚漢之爭中敗於劉邦而於烏江邊自刎,從此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如今,霸王項羽雖然已早已離我們而去兩千多年,但人們仍在為其扼腕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迷茫的職場小菜鳥


一、孫武,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柏舉之戰後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二、吳起,戰國初期魏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人,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白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闕之戰,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因功晉升國尉。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韓國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為秦國最終一掃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礙。後為相國范雎所妒忌,於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殺。

四、韓信,秦末漢初淮陰(今江蘇淮安市)人,西漢開國功臣,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在楚漢戰爭中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夜襲魏國,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此後,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烏江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五、衛青,西漢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中國古代三大騎兵戰天才之一。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六、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七、李靖,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唐初第一名將。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羅馬帝國的滅亡。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八、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九、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十、徐達,元末明初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縣)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雖是平民出身,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1363年鄱陽湖之戰以少勝多全殲陳友諒65萬大軍。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率軍20萬北伐中原拔洛陽後分兵山東山西,四面出擊收復華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圍大都、滅亡元朝。徐達深通謀略,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僅沈兒峪之戰就斬獲元軍首級10餘萬,俘獲元朝官吏1865人,將校士卒84500餘人,北元第一名將擴廓帖木兒僅與其妻子數人逃竄至黃河時得流木以渡。徐達北伐不僅推翻了元朝黑暗殘暴的統治,使燕雲十六州時隔430年再次迴歸漢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歷史上由北向南統一的公式,可謂千古奇功。


以上十位名將,幾乎都是常勝將軍,他們要麼以弱勝強,要麼以少勝多,他們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經典。孫武和吳起是中國兵家之祖,白起和韓信協助明君在統一國家進程中奠定基礎,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岳飛、徐達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在抗擊外族入侵或開疆闢土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將也應讓我們記住的,他們有姜尚、

樂毅、李牧、王翦、廉頗、孫臏、蒙恬、項羽、李廣、班超、曹操、周瑜、諸葛亮、冉閔、謝玄、祖逖、陳慶之、劉裕、韋睿、郭子儀、柴榮、狄青、韓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煥、左宗棠,但限於篇幅,本文無法一一列舉。

(按自己的想法讀書,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六甲番人


1、 項羽——羽之神勇,千古難見

  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巴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同呂布共類。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在用人方面。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按河南大學王立群先生的話講“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華。22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

  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敬仰。

2、 霍去病——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

  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餘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是一位少年將軍。多次以少勝多,立下赫赫功勞。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帝國雙璧。

3、 衛青——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擊匈奴,進至龍城(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境),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萬騎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境)反擊匈奴,斬獲數千。二年春,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出雲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再折向南,圍殲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斬獲數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開闢其後出擊匈奴單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長平侯。五年春,率騎兵3萬出高闕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獲1.5萬人,拜大將軍,統領眾將。六年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今和林格爾西北)擊漠南單于大本營,殲萬餘人(見河南漠南之戰)。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將軍、5萬騎出定襄奔襲匈奴,擊潰單于本部,追至掣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支脈)趙信城,燒匈奴積粟而還。是役斬獲近兩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見漠北之戰)。因功與霍去病併為大司馬。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徵。

4、 班超——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

  班超(32一102),字仲升,東漢名將、外交家。扶風安陵(屬今陝西咸陽)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從竇固擊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闐之使,廢親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鞏固漢在西域的統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闐等國兵大敗姑墨(今新疆阿克蘇一帶)的侵犯,又上疏請兵,欲平定西域。從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陸續平定莎車、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姑墨、焉耆等國,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抵達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還,十四年回到洛陽,拜射聲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之久,平定內亂,外御強敵,保護了西域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5、 孫臏——最傑出的殘疾統帥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

  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谷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之為軍師。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針對魏強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防務空虛,採取"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先攻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示敵以弱,爾後直奔大梁,逼使龐涓倉促回救,而在其回軍必經之途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截擊,大敗魏軍,擒(一說"擒"為制服、戰勝)龐涓(見桂陵之戰)。二十七年,魏又因韓聯絡齊、宋,不赴逢澤(今開封南)之會而攻韓,韓求救於齊。齊再度以田肦(一說田忌)、孫臏率軍救韓,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撲魏都大梁,待龐涓撤圍,即還師回齊。然魏軍欲全殲齊軍而緊追不捨,孫臏因勢利導,以逐日減灶之法迷惑龐涓,誘其棄主力步兵,僅以輕車銳卒追趕,齊軍則以逸待勞,連車為壘,伏於馬陵(今範縣西南),大敗魏軍,殺龐涓(一說自殺),擄魏太子申

6、 韋睿——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

  韋睿(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的名將。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曾祖時遷至襄陽。宋時為右軍將軍、輔國將軍等職。指揮果斷,謀略過人。

  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韋睿督軍北伐,攻拔北魏小峴城(今合肥東),隨即進軍合肥。魏將楊靈胤率眾5萬來,梁軍懼不敵,請求增兵。韋睿認為,兵貴齊心不在眾,應速與戰。遂列陣,待敵臨近,指揮猛衝,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戰艦圍攻,強弩齊發,魏軍大潰,梁軍入城,斬俘萬餘人。

  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7、 周瑜——風流倜儻美男子

  其戰績與韋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

  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0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

8、 徐達——明初第一名將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與朱元璋相識一起長大,善於計謀,被朱元璋重用。

  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9、 郭子儀——再造唐朝者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六尺有餘,也就是現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亂爆發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率唐軍及回紇等援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10、 李牧——戰國四大將之首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果小二談歷史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武將確實多如過江之鯽。如果要評選出來十大武將的話,我認為應該是這十個人:武安君白起,淮陰侯韓信,吳將軍孫武,燕昌國君樂毅,齊將軍孫臏,飛將軍李廣,冠軍侯霍去病,壽亭侯關羽,尚父郭子儀,信國公徐達。

武安君白起。

一生未嘗敗績,被封為戰神級別的人物。戰國時期各國名將鵲起,但是無論同時代的哪個將軍,面對白起唯有一敗。中國歷史上能有如此戰績的唯此一人。其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軍的戰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淮陰侯韓信。

漢初名將,帶兵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兵能力出神入化,只要手中有兵,便如虎添翼,無人可擋。世稱兵神的所在。多多益善的成語即來自於韓信。帶兵能力無上限,足以說明其實力強大到極致。

吳將軍孫武。

著有堪稱世界兵戰經典之作——孫子兵法。為世界軍伍人士奉為聖典。在兵法上的造詣堪稱古往今來第一人。用兵作戰完全做到了如同使臂。各種戰術令人眼花繚亂。據稱,即使給予其一群女人,依舊能憑藉高超的戰術打敗敵人。

燕昌國君樂毅。

世界戰爭史上攻佔城市最多的將軍,沒有之一。而且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連下齊國七十餘城的實力,堪稱神來之筆。攻城略地的能力當屬古今第一。另外,諸葛亮在三國時已經差不多被神話的人物,但就是諸葛亮的偶像之一便是樂毅。由此可見樂毅的能力多麼強悍。

齊將軍孫臏。

著有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孫臏兵法》。據傳師從古時玄術第一人——鬼谷子。圍魏救趙是對其戰術運用實力的真實展現。一戰將同師門的高手龐涓打殘。其兵法思想深刻的影響著後世。

飛將軍李廣。

擅長騎兵戰術,打的以強悍著稱的匈奴人丟盔棄甲。是中國歷史上讓遊牧民族聞風喪膽的幾位將軍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對其能力的真實寫照。

冠軍侯霍去病。

以弱冠年齡統領大軍,將祁連山牢牢掌握在漢朝手中。元狩四年,率軍進擊兩千多里,直取匈奴王等一眾匈奴族首領,封狼居胥。兵鋒所指,一度到達瀚海,即貝加爾湖。使得匈奴再無膽量侵犯大漢邊境。

壽亭侯關羽。

三國時著名將領,在和劉備張飛結拜後,走進歷史。以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實力,傲視三國諸位英雄。死後被人稱為“武聖”,全國各地皆建有武侯祠來供奉。

尚父郭子儀。

唐末安史之亂,大唐王朝岌岌可危。郭子儀以一己之力挽大唐命運於亂世。用兵之道深不可測,無論面對叛軍還是以兇悍著稱的吐蕃軍隊,全部敗於手下。特別是很多時候僅僅使用召集來的殘兵遊勇,經他之手便能化腐朽為神奇。

信國公徐達。

明初軍功第一人。一生用兵鮮有敗績,很多時候都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可以說對明朝的建立居功至偉。


Crazy歷史


不請自來,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感興趣,其實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具體的答案,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中國歷史十大武將排行。下面說說我心中的十大武將。

第十:英布。我相信瞭解楚漢歷史的人,會對這個人很熟悉,漢初封號淮南王,當時他與韓信、彭越併成為漢初三大名將。在當時其戰力僅次於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狠角色,只不過在投靠漢以後,就沒什麼作為了,與楚時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在楚時,鉅鹿之戰,率領數千先鋒,擊潰20萬秦軍,戰無不勝,驍勇善戰,威名顯赫。

第九:馬超。字孟起,劉備五虎將之一,戰力無雙,且長的很帥,其巔峰之戰要數潼關之戰,打的橫掃北方平定諸侯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瞞大敗而逃。可惜後來兵敗投降劉備卻得不到重用,鬱鬱而終。

第八:李文忠,說到李文忠,熟悉明史的人,我想都瞭解這個人,朱元璋的親外甥,跟著朱元璋一起征戰,當時號稱冠勇三軍,據說當時論戰力連常遇春也只能排在李文忠之下,其戰力之強,由此可見。曾與張士誠一戰,大破張士誠的20萬大軍,其他大小戰役更是多不勝數,可謂是悍勇不可一世,可惜沒有得到善終,病逝(這裡面問題比較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

第七:呂布,呂布這個人便不用我多做介紹,其知名度最高,三國名將,甚至被公認為三國第一猛將。不多做介紹。

第六:史萬歲,隋唐名將,世家出身,15歲隨父從軍,後其父戰死,史萬歲襲其父爵為太平縣公。史萬歲的威名,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最有名的當屬對戰突厥,以單挑的形式,打的突厥避戰議和。後隨楊素平高智慧之亂,帶領2000人,千里而進,經歷了大小700戰,與主力軍失去聯繫,當時都以為這隻軍隊已經覆滅,這一行殺傷敵人數十萬而歸。可謂是威名遠播。可惜最終因為部下請功,用詞不當,頂撞了皇帝。不得善終。

第五:斛律光,北齊名將,出身名門。估計很多人對這個人不是很熟悉,《北齊書·斛律光》中記載:如光自馳馬迎之,斬敵將,光自生擒敵首領。像這樣的描述很多很多,由此可見其驍勇善戰。只因其為高車族,落得個死於自己人之手。

第四:霍去病,霍去病應該不用小編多做介紹,其對匈奴之戰,名載史冊,可以稱得上是不敗之將,霍去病所過之處,胡人無不聞風喪膽。

第三: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據傳是南宋名將楊業之後。岳家軍的骨幹成員,為岳飛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朮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來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但其威名卻百世流芳。據傳聞,其死後火化時,從體內燒出的鐵箭頭就達2斤以上。

第二:白起,殺神白起,秦國名將,兵家的代表人物,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可謂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狠人,被後人號以殺神,白起生平指揮戰役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最著名的當屬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據後人考證,整個戰國時期,共戰死有200萬人,其中白起佔了二分之一。活脫脫的殺神一個。

第一:項羽,第一之名,當之無愧,霸王項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鉅鹿之戰,率三萬部下破敵三十萬大軍。彭城之戰,率三萬人,破六十萬大軍。戰績令人匪夷所思,敵我力量懸殊數十倍,竟能破之。霸王之稱,當之無愧。儘管最後他自刎烏江,但是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卻絲毫不影響。

以上純屬小編個人心中排名,只作為參考,有不妥之處,還請見諒,大家一起討論。


小馬侃歷史


筆者認為,真正的武將應該是具備足夠戰略水準、於國於民都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既是將才又是帥才而不是隻會逞匹夫之勇的魯莽之人。筆者列舉以下10位,供大家參考斧正。

1、先軫

春秋時期晉國中軍帥,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冠以元帥頭銜的武將。輔佐晉文公在春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城濮之戰中以其非凡戰略智慧打敗企圖稱霸中原的南方大國——楚國,成功的將晉文公推上春秋五霸的第二把交椅,奠定了晉國百年霸業的基礎。該戰役從策劃到實施、從伐謀到伐交甚至很多戰鬥細節,均是先軫一手策劃,堪稱一場教科書式的戰役。對中國軍事史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受到這場戰役啟發極大。

2、孫武

春秋末期齊籍吳國人,著作的不足數千字的《孫子兵法》足足影響世界軍事史數千年和數以萬計的後世軍事家。

作為兵家鼻祖,一生指揮過一場大戰——柏舉之戰,擔任吳國軍隊前敵總指揮,指揮春秋時期三流的吳國軍隊約3萬人大敗一流的楚國軍隊20萬人,一舉攻入楚國首都。將這個曾經稱雄中原百餘年的南方頭號強國打得幾乎亡國。

3、吳起

戰國名將,其軍事生涯最輝煌時期是在魏國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經過大小數十戰,從秦國手中奪取河西之地,為魏國在西部撐起了一道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屏障,威脅秦國數十年之久。為魏國向東方爭奪霸權贏得了堅強的後盾!吳起訓練出來的一支人數在五萬人上下的“魏武卒”成為戰國時期第一支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為魏國爭霸立下赫赫戰功。

4、韓信

漢初三傑、三大名將之一,為輔佐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韓信真正嶄露頭角是在楚漢戰爭時期,從漢軍東出秦嶺開始,韓信就作為大將軍獨當一面。暗度陳倉定三秦,聲東擊西、背水一戰定燕趙,長途奔襲平齊魯,橫掃北方,所向披靡。當楚漢兩軍相持於中原、形勢漸漸對漢軍不利時,韓信放棄割據稱王的念頭,毅然率軍加入楚漢戰場。趁楚軍主力在外後方空虛之際,橫掃楚國後方,與與中原漢軍一道對楚軍形成戰略大包圍態勢。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最後在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之際自殺而亡。

5、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漢朝大將。漢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經過前後15次大小戰役徹底解除威脅華夏民族長達1個多世紀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而衛青則參與並指揮了其中大部分戰役,無一敗績。他一生指揮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最後一戰就是漠北之戰,以5萬騎兵、25萬步兵橫跨大沙漠直接殺入匈奴王庭,大破匈奴單于伊稚斜率領的匈奴主力部隊,這也是中原王朝軍隊往北打得最遠的一次。衛青因功被漢武帝授予武將最高職銜——大司馬。

6、李靖

唐朝開國名將。在唐王朝統一戰爭中擔任南方戰場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李孝恭先後殲滅盤踞嶺南和江淮的蕭銑、輔公佑兩大勢力。在平定嶺南的戰爭中,李靖提出將繳獲的敵軍戰船散落於長江中,任其隨波逐流,迷惑敵軍。敵軍果然上當,以為唐軍已經攻克都城不敢輕舉妄動。而李靖則率軍晝夜兼程一舉拿下其首都江陵。等到敵援軍搞清楚情況,蕭銑已經被唐軍俘虜,於是也全都繳械投降。

唐太宗即位後,繼續任用李靖為將,率大軍反擊又一個威脅中原百餘年的草原遊牧民族——東突厥汗國。李靖以主力部隊正面一線平推,親自率領3000名精銳騎兵迂迴包抄,出其不意的打掉了東突厥軍隊的指揮部,配合正面部隊一舉將東突厥軍隊主力打垮。繼而由率軍窮追倉皇逃竄的東突厥汗國首領——劼利可汗,一舉將其俘獲。整個軍事行動乾淨利落,速戰速決,對唐王朝威脅最大的外敵就這樣被徹底剷除。晚年李靖又以64歲高齡重新掛帥,遠征盤踞青藏高原的吐谷渾,又是一戰將其征服。

7、郭子儀

中唐時期名將,經歷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756年安史之亂爆發,時年58歲的郭子儀這才走上戰場,可謂是大器晚成。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始終奮戰在第一線,收復被叛軍佔領的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將唐王朝從危亡中拯救過來。安史之亂後又率部防禦唐王朝又一個勁敵——吐蕃,連續擊敗之。經過安史之亂的唐王朝逐漸墜入風雨飄搖之中,各地藩鎮時有反叛,但是隻要碰上郭子儀掛帥領兵,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而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汾陽郡王的郭子儀也不居功不自傲,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

8、孟珙

南宋中後期名將。在抵禦金朝、特別是蒙古入侵時期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南宋王朝統治者因為目光短淺貿然接受了蒙古提出的聯合滅金計劃,出兵與蒙古一道攻打金國,一舉將其滅掉。金國滅亡不久,蒙宋戰爭隨即爆發,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從川陝、荊湖、江淮等地大舉進攻。孟珙主持前方戰事,先戰荊湖,打敗中路蒙古軍,收復中線重鎮襄樊。進而迎擊攻入四川順江而下的西路蒙古軍,將其擋在夔門一帶。其機動靈活的防禦方針被後世稱之為“戰略機動防禦大師”。擊退蒙古軍的第一次全面進攻後,在孟珙主持下全面建設防禦體系。以荊襄為主,四川次之。後來在蒙宋戰爭中大顯神威的釣魚城和關乎南宋命運的襄樊,就是在孟珙主持軍務時期建造。事後證明,兩城都起到了全局戰略支撐點的作用。

9、徐達

明朝開國名將,早年隨朱元璋起兵,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一直擔任前敵總指揮,先後攻佔過都城(張士誠勢力的平江和元朝都城大都)兩座、省會三座、大小州縣不計其數。從洪武元年至洪武十四年間前後數次帶兵攻伐蒙元王朝,從長江流域一直打到黃河最北端,驅逐了統治漢族人民長達1個多世紀的蒙古貴族,創下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唯一一次由南方發動北伐戰爭而統一全國的戰例。

10、左宗棠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一生致力於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先後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回民起義,其手段兇狠殘忍為後人所詬病。但是在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鬥爭中,左宗棠表現出來的民族大義也為後人所景仰。1875年,左宗棠力主出兵收復被英、俄帝國主義支持下的阿古柏佔領的中國領土新疆並擔任主帥。在左宗棠的正確指揮下,清軍僅僅用了一年左右就全部收復新疆領土,成為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中屈指可數的勝利之一。


大將軍威武K


第一名: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第二名: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漢著名將領,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元光六年,匈奴南侵,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奇襲龍城,取得勝利,是漢初以來對匈奴的首次勝利,因功被封為關內侯。元朔元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大破匈奴。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大敗敵軍,被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出擊匈奴,大勝,衛青被拜為大將軍,元朔六年,衛青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出擊匈奴,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元封五年,因病去世,諡號為“烈”。

第三名: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漢著名將領,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是皇后衛子夫、名將衛青的外甥,元朔六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霍去病率輕騎八百出擊,俘虜匈奴單于的叔父和相,斬單于的祖父等2028人,被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後追諡為景桓侯。

第四名: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第五名: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戰荊湘並撫嶺南諸州,二戰江南,三滅突厥,四搗吐谷渾,皆大勝,可謂不世奇功。

第六名: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第七名: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項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霸王別姬,自刎而死。

第八名:樂毅

樂毅,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戰國軍事家,漢族,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第九名: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第十名:冉閔

冉閔(?-352年),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也因此成為一名頗有爭議的人物,後人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352年,冉閔為慕容儁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