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复试水深吗?

是三哥啊


研究生复试水深吗?


相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定是听到了那些所谓考研复试黑幕的传言,但是考研复试是一个公平的考试类别,如果你优秀便一定可以被录取。


考研复试是由专业课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在专业课笔试环节中,你的答案就是你的成绩,你回答的全面详细那么你的专业课笔试成绩便一定是比较优秀的,这之中是不会有所谓的歧视的。


在考研复试的面试环节中,有很多考生都觉得这其中有很难猫腻,因为非常的主观,似乎完全是由导师来决定。但是在面试这一环节中也不会出现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因为整个面试环节都会录像录声,然后都会提交到高校研究生招生处,会被一一检查。

同时你在面试中的所有表现硕士导师都会给予一个非常客观的分数,不管是在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或者时专业课问题上,只要你的回答没错就不会出现这种所谓的黑幕。


因此参加考研复试的你,或许最为重要的是立刻准备自己的英语复习和专业课复习,而不是担心这些所谓的研究生复试水深吗。这样的问题,因为一切纸老虎在实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聆听者3815


我是2017年考的研,目前研二在读,我觉得研究生复试的水很浅很浅!

当年我们一起考研的同学还是很多的,过线的也很多,大部分都参加了各个学校复试,我们一起交流过各自的复试过程。



我觉得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复试还是很公平的,而且大部分学校的面试过程都是全程录像的哦!

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复试是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笔试,英语和专业课加试,考试还是很严格的,不存在什么作弊情况!



第二天是笔试,因为人多,分成了两个考场,都是按初试成绩排的号,也很公平的!

所以参加复试的小伙伴们,放平心态就好,自己做好准备就行,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



不过有一点:本校的学生考研肯定比外校的学生有优势一些,毕竟下面坐的评委老师可能都是教过自己的老师!

以上是我个人了解的一些情况,欢迎大家评论补充自己的看法!


西瓜碎碎念


一般每年二月中旬公布考研初试成绩,通过初试的同学接下来就要参加复试,不少考生询问:复试时是不是有潜规则,是不是水很深,我结合自己和同学的亲身经历来看,研究生复试越来越阳光了,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会争着抢着要

研究生考试不同高考的区别在于需要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最主要目的通过复试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而不是只凭卷面成绩(国家统考)而定成败。那么,我们可以试想哪个导师不喜欢带好的学生呢,特别是当前导师科研压力和经费压力都比较大的,需要带领学生出更多的成果,更多的精品。我感觉近几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复试成绩,若您的初试成绩非常优秀,认真备考,复试成绩也不会太差,假如初试成绩很差,勉强进入复试,加之复试准备不充分,被淘汰就是大概率,除非你报考的院校的该专业领域没有招满或者增加名额。这个时候大家或许内心感觉到十分不平衡,甚至发牢骚,这些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我认为报考本校研究生被母校照顾是情有可原的,同等条件下肯定会优先选择本校考生,其实原因很简单,本校考生对这个学校和专业十分了解,导师对考生也是知根知底的,我想这不是所谓的“黑暗”,反而更加体现公平,接纳外校考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融入,上手肯定速度慢。

所以,大家要把精力和心思全用在复试备考上,而不要被所谓“潜规则”吓倒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作为过来人分享一下,其实研究生复试很简单,没那么深水。

反正我们当时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记得我们专业大概有十几个人,几乎初试过了的,复试也差不多都通过了。

我们专业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上午是进行的专业课笔试,下午是面试,面试的时候需要英文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老师再让读一段英文阅读,再翻译一下,最后老师再提问几个简单的专业问题就算完事了。之前也没见过老师,虽然当时很紧张,但是事后回忆很简单。

我们班其他同学也是,只要通过了初试的,复试基本通过了,很少人被卡在复试上,好好准备,别干等着就好了。


送你一首小诗歌


多点阳光吧,不要把什么都想的那么复杂。水深吗,一点不深。

首先,如果你报考的是一般学校,那大多数情况下,初试人数还不够招生名额,刷你干啥?

如果你报考的是985,211学校,那也不要担心,每个老师都想招好学生,只要你够优秀,怎么会被刷下来呢?有的人说,我听说初试第一的都被刷下来了,这不是黑幕是什么?这恰恰不是黑幕,是黑幕用的着这么显眼?初试第一被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复试太差了。因为初试第一说白了,你已经占很大优势了,跟老师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只要复试差不多,录取肯定没问题,被刷只能说明复试时的笔试和面试表现很差,差到老师实在不想要你的程度。

复试时本校学校占优势,这是不是黑幕?怎么说呢,你是老师,你也选本校的,实事求是,一个学校能招到的最好研究生生源就是本校学生,作为研究生导师深有体会,本校的学生带起来省事,基础强动手能力比外校强,出东西也更快,而且知根知底,全是优点。而外校的呢,带起来很费劲,得一起上一年讨论班才差不多可以看文献,外校和本校的差距大,这是事实,当然,不排除个别优秀的。

所以,面试时不要和本校的比,询问面试经验时也不要询问本校的,因为本校的老师基本不会问什么问题,都是自己专业的学生,基本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了,不需要问了。询问经验时你应该问外校考进来的,看看老师有什么常见问题,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复试水不深,只要够优秀,肯定没问题,加油吧!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一、考研复试是很重要的一环。

想必考过研的同学都知道,初试过了只能说明你有了复试的资格。正真录取的时候还是得在复试过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当然,这也是考研相对高考而言。高考是只看成绩,而考研不仅看你的初试成绩,而且也注重你个人的表现,主要是复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菜鸟先说说复试的内容吧,注意复试还要考试的,别以为初试考试了,复试就不用考,其实复试也是需要考试的。一般除了考专业课,英语还是要考的,有些学校在复试的时候,英语都会考听力,这个菜鸟其实不太能接受。专业课或者英语没有考过的,都不会被录取。注意,还有加试的两门课,这些课程本科毕业的同学是不用考的,都是专科学历的同学们需要考的,这个专科毕业的同学就要注意了,加试科目过不了那也不能被录取。还有面试的环节,面试老师一般都有英语口语交流和对话,面试老师会提问一些专业核心课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下午一般都是心理测试考试,这个过不了一般也不会要。第二天早晨就是体检,注意体检不过也会被刷,这个波动这么大,所以

水还是很深的。


二、复试的时候也是考验情商的时刻。

考研复试的时候其实也是老师考教你情商的时候,有时候你可能没有注意,但确实是真切的考到了,无论你承认与否,确实是这样。走过来人说,复试的时候要注意礼貌问题,这个问题固然重要,但菜鸟还是想把他划入对情商的考察之中。包括一起来复试的同学,你是否能谈到一起,有一些额外的收货。还有一些非常热心的师兄师姐,你是否可以从他们的讲话和谈话中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呢?这些就不仅仅是礼貌的问题了。就如菜鸟所说的,是情商的问题了。这个情商可能有时候要比智商重要的多。智商不够,可能最多说你不好教。但情商不够,可能会被刷掉,因为确实做人很重要。你可能笨一点,那个没关系,但做人喜欢投机取巧,不识大体,那就很麻烦。当然,菜鸟不是说你要太过圆滑,在踏实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炫耀,不出头,但做事一定要沉稳。尤其是在复试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讲话太多,导致老师们对你有点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千万不要干适得其反的事情。

三、平常心复试,别想那么多。

复试的时候,往往想的太多的同学,一般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反而那些觉得就那样态度的同学,一般都比较放松,复试的时候一般表现的都非常好。因此,菜鸟建议别想那么多,水深是否深菜鸟也不知道。只有你自己亲身经历过,你才会知道到底水深不深。也不要猜测,菜鸟只知道认真复试的同学,一般都考上了。往往那些投机取巧的同学,一般成绩都不咋地。因此,考研初试过了,那就好好复习复试,那肯定会取得一个好成绩。


菜鸟大师兄


哈喽,大家好,我是超哥,超哥答题😏,所向披靡!超哥目前也是某国内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对于考研复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答题!



问我研究生复试水深不深,首先你得保证两个前提,一,首先你得过线,不过线,这不是che嘛?谈不上水深不深了,已经被淹死了。二,要看你自己对待复试的态度了。总想着有小人要谋害朕,那你怎么也过不去!怎么你都感觉水深!



所以,让我说水深水浅,分学校,分人。有的人喜欢听学姐学长说的所谓经验,当然大部分会正能量的说,水不深,也有个别以讹传讹的,总是扭曲现实,造成一大批考研人的恐慌,所以作为考研人,要有一定的抗谣言能力,不要听风就是雨,尽量多问一些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最后,我想说,不要因为出了一个华南理工的改考研分的事就不蛋定了!因为你改变不了分,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了!积极乐观向上👆天气转暖,各位去复试的时候谨防感冒😢!回答完毕!


超哥Education


近期网络上关于考研的负面消息多了些,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涉嫌纂改研究生复试成绩,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不过,目前违纪者已被停职。


还有多名考生网爆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打压学生专业课成绩,所有这些负面消息,给正在积极准备考研复试的学生以打击,有的学生忍不住会想:考研要面试,面试的标准一样吗?会不会有人情分,我没有关系,没有熟人,是不是就没希望了?

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每个导师培养学生,都希望遇到德才兼备的学生,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因此,只要你足够优秀,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一定会遇上伯乐的!不要担心太多,认真准备,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再者,像这样的大型考试,年年组织,学校早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复试的老师也都是“久经考验”,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从考生的说话语气、神态、动作,就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到位的把握。

说到这里,举个例子,当然不是考研的例子,而是教师评职称的例子。每年教师评高级职称要讲课,要面试,而很多时候,被刷掉的都是领导。领导长期不带课,人家职称评定的老师好似有“火眼金睛”,一下就看穿了。这就是本事。我想参与研究生复试的老师,也一样的专业,一样的有水平,会给考生一个公正的评判!



我周围不少朋友、同事家孩子考上了研究生,有个是北大的研究生,他父母是卖馍的;有个女孩考的是人大的研究生,她父亲本来是个医生,可五十多岁就瘫痪了,像这样家庭的孩子,有什么后门和路子?不是一样进入名校?因此,怀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去看考研这件事,积极去准备,尽力而为即可!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静助学


不要相信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研究生招考程序现在越来越公正透明,只要你足够优秀,你的机会和平台肯定不会无缘无故丧失掉。

为何会如此说呢?我从以下几点来分别说一下:

第一,程序问题。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在招考程序的设计上,越来越透明严格化。比如考生考试现场随机编号,随机抽取考场,考场上摄像机全程录像,成绩修改需要考官亲笔签名责任自负等,这些可以有效杜绝考场上考官相互串通的可能性。

第二,公示制度。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录取后都需要一个公示程序。公示程序上,学生初试、复试,综合成绩排名情况一目了然。这份公示必须要能经得起考生的充分质疑。为了避免后续可能的质询危机,院校一般都会尽量避免出现异常“出格”情况:比如招生10位同学,有15人进入面试,第15名进了,前几名被淘汰了。像这样的现象一旦遭遇考生质疑,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就会引发舆论争议,比如最近的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考事件。所以,为了避免可能的麻烦,很多院校复试录取和初试录取基本都是高度对应。

第三、根据近20余年的教育经历,学生有三类:天赋异禀,中规中矩,资质极差。绝大多数同学都属于第二类中间状态学生。研究生复试中,天赋秉异,让人眼前一亮和资质极差,让人眼前一黑的学生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间状态。这也意味着,复试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会比较少。

第四、高校教师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收入中上,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这种情形下,很多人犯不着为区区小利而冒可能会丢掉职位和工作的巨大风险。

当然,在招生程序环节设计上不是百分之百无漏洞的情况下,不排除会出现可能的潜规则,但我们需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流是能带给人希望的。我身处高校,每年考研学生众多,很少听到学生考研初试通过的,复试被刷掉的情况。

最后以一句话作为结尾:这个社会尽管不完美,但它还是给努力的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只要你是一块金子,土壤就不会埋没你闪烁的光芒;你是珍珠,就算隐藏在沙砾里也会发出晶莹的光亮。


孙卫华


如果说复试水深,那这种想法太以偏概全了,或者无中生有了。复试会不会掺水不知道,但即使有,肯定是少数,不然二本大学生考名校不是都无望了?没有背景的优秀学子不都废掉了?所以,要对研究生复试的公正性充满信心。

我想你肯定是看了华南理工大学18年复试几位考生的成绩被恶意篡改的新闻,才有了这种过于偏激的怀疑。再密的墙都会透风,复试偶尔出点腐败也很正常。

给我们感觉水可能很深的公务员不是每次都有很多普通小伙通过个人努力考上吗?高考虽然也偶尔听到从小游戏朝九晚五,大学读个985的“开挂男”?还有大一读二本,大二读一本的“百变星君”。但那也绝对跟明星一样难以见到。所以啊,没有那么多深水区,复试正常准备就行。优秀的话,导师还担心你飞走了呢。

我有一个读二本大学的朋友13年考重庆大学通信工程,我朋友自从知道分之后,怕因为二本出身而被"和谐"掉,就想尽了各种办法联系导师并积极展现自己。结果虽然还是没面试上,但却被导师推荐到另一个控制相关的专业。记住,是推荐哦!我同学毕业后放弃华为,放弃京东,进入了一家顶级的研究所。

水深啊、歧视啊什么的,不管存不存在、多不多、深不深,重点还是个人的积极努力,你就好好准备复试相关的吧。等哪天你发达了,那些可能有的黑暗你都会一笑置之,但愿那时你不要往本来就水深的地方掺水就谢天谢地了。你觉得呢?

如有问题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