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不理睬他,這樣對嗎?

心理諮詢師趙迪


我喜歡自己跟孩子一起摸索出來最好的方式。我自己發脾氣的情況有很多種,也同樣理解孩子發脾氣,正好是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想到自己發脾氣最想要的是什麼?

1.希望被理解,被溫柔的擁抱。理解這件事讓我發脾氣。

2.學孩子發脾氣或哭的樣子,孩子會覺得怎麼媽媽也這樣發脾氣前、哭,反倒孩子停止了。

3.偶爾滿足某些需要

情緒靜下來後,再講些相關的小故事,來引導孩子,會是很不錯的方法。平時跟孩子互動建立好情感賬戶很重要,想想自己可以跟孩子一起搭積木一個小時,完全全身心的跟孩子一樣嗎?不看手機,不做其他事情?一起搭好積木的那種一起的成就,情感賬戶的建立,發生衝突,信任還還很多很多存在那裡。我們不喜歡說教,不喜歡冷冰冰的語言,孩子也是一樣。

不讓孩子孤獨的去面對不知所措的情緒,不給孩子覺得對於父母事不關己的事,我們要跟孩子站在一起,站在一邊,到他可以足夠信賴及信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斌馨樂媽


我在很多公眾號大咖文中,看到過這樣的論點: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理睬他,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屬於一種情緒爆發式存在,旁人任何的言語,對他們都不會起作用,所以建議讓他們先發洩,等到他們情緒發洩的緩和下來,再試著去溝通。

這種結論是正確的麼?

我始終是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的。

我家的孩子剛過3週歲生日。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是不是會自我調整好停下來。但是我家的這隻暴脾氣的小娃娃,彷彿天生脾氣犟,固執。

我在這一年的觀察中,我能夠感受到的是她對自己脾氣的一個認識。

她是個很易怒易爆的小朋友。尤其在3週歲不到的時候,規則意識非常強烈了。如果身邊的人沒有能夠按照她腦海中的思路或者場景來進行動作,或者弄亂了她的擺設,一頓爆發在所難免。

我用過冷卻原則的對待方式。在她哭嚎的時候,讓她一個人哭,我靜靜的坐在旁邊不理睬。然後她可以一直嚎,一直嚎。沒有要停下來的傾向。

她會一邊嚎,一邊跟我談條件。她說:你給我這個弄壞了,我弄不好了,怎麼辦呀。我弄不好了。媽媽你幫我弄。

一旦我前去幫助她調整擺設,她會一把推開我,哭的更兇。我時常也會覺得無措。

偶爾的時候連自己都無法冷靜,一時暴躁的吼了她。

於是更加沒有效果。

解決的辦法,總是這樣。她哭,我看一會兒。她會提要求,我儘可能配合。如果無理取鬧,我就說這樣不行,不可以。這時候她會哭的更兇。

我就去拿“戒尺”,當然也只是警示作用。但她彷彿能夠感受到戒尺的意思。會有一小段停歇。

於是我會趁機上前抱住她。我說,來,寶寶太生氣了,讓媽媽抱抱。寶寶的小恐龍出來的太久了,讓它回去休息吧。

她通常會一愣,然後撲上來抱住,然後用力的再大聲一哭。然後就好了。


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好像摸索到了一些竅門。

不是說完全的不理睬,等著孩子自己冷靜下來。還是需要適時的干涉和切入的。

只是說在她們完全不聽不理不睬只顧自己發洩情緒的時候,不要干涉,不要講道理,不要說大人的成人思維。他們無法接受也不想接受。

在他們減弱發洩的時候,給予一個擁抱。讓他們知道還有愛,還有媽媽的擁抱可以包容他們,他們會全身心的軟糯了。

這個時候再用擬人化的場景,動畫般的畫面跟他們講情緒的小怪物這件事情,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

至於做錯還是做對的事情,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始終覺得每一個小孩,他們都有一個善良且認真的心。他們對正確的規則的遵守超過我們大人自己。


清歡別心月


我是銘寶閱媽,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說到發脾氣,我家最近的脾氣突然就變大了起來,弄的我的脾氣也跟著上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家娃很怕熱,這點隨她爸,所以這脾氣在夏天也是暴躁的不行。就我與孩子的脾氣鬥智鬥勇的經歷來看,孩子發脾氣時到底要理還是不理?

我初期的做法估計和很多爺爺奶奶是一樣的,肯定是要理的。孩子一哭鬧就心軟了,然後開始各種哄,孩子估計也是嚐到甜頭了,然後總是這樣。而我的耐心也是有限的,畢竟我也是被寵著長大的,現在雖然當媽媽,也不能這樣“受罪”吧,所以我改變了自己的策略。

第二階段,放任不理。在這個階段,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會讓自己和她分開在兩個不同的房間。這個時候她一般還是會哭,會把聲音哭得更大聲來吸引我的注意。看我還是沒有出來,她也會轉變策略開始扔東西來引我出來。這個時候我就要出去了。通常這個時候我是又氣又心疼。氣的是這丫頭的花樣這麼多,我還是被引出來了;心疼的是被摔的東西。尤其是看到摔的是剛給她買的玩具或者是家用品的時候,我就變身“後媽”打她手心。在我們倆的氣都出完後,我們才開始“講理”了。

這就來到第三階段,限定發脾氣的時間——5分鐘。在分析了不理孩子好像損失更大,而且最後還是要被她引出來後,我在她好說話的時候和她約法三章了,那就是發脾氣的時候我不離開,她不扔東西;我做在一旁,她發脾氣5分鐘;5分鐘之後我們要互相說“對不起”,再說說自己錯的地方。雖然這個方法目前是時好時壞地在用著,但是不用擔心損壞東西,已經是將傷害降到最低了吧。其他更好的方法我目前還沒有想出來呢。

我也不能說我的方法是對是錯。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家長們的確都是沒有培訓就上崗了的,所以錯誤肯定會犯錯的,但是犯錯沒有關係,知錯能改就好,不管在大人還是孩子身上都是一樣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更多育兒交流歡迎關注我唷!


銘寶閱媽


孩子才兩歲,你可以在他生氣時採取冷處理的方式讓其自己消停,但必須等他靜了以後,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會經歷青春叛逆期,但很少父母知道孩子在2-3歲也會經歷叛逆期。

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叛逆行為多為言語上的,比如:你給他餵飯,他轉過頭去;

你給他穿衣服,他假裝看不見,或者直接拒絕;

你牽他的小手,他會故意甩開。這些都是孩子獨立敏感期的表現,代表著孩子自我意識已開始萌芽了。

孩子的情緒沒有對錯之分,父母不需要去壓抑,而是需要接納和引導。

當孩子的叛逆情緒爆發時,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感受,關引導他控制和調節情緒,對培養他的情緒自控力是十分有意義的。

在孩子不良情緒爆發時,父母首先應做的是與孩子產生共情再提出建議,最後再規勸孩子。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父母這樣跟孩子說:“你再哭,媽媽就要生氣了。”“你這樣做,媽媽不喜歡。”

這樣的提醒看似為了平復孩子的情緒,但實際上是在綁架孩子的情緒。

孩子會很自然地想:我得對我媽媽的壞情緒負責。

於是,他們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情緒如果不外露,是會有內傷的。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他不好的行為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引導孩子對他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讓孩子對父母的情緒負責。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不妨讓孩子靜一靜,等他情緒平復一些了,你可以對他說:“你知道嗎?你剛才哭的時候,可是耽誤了自己的遊戲時間哦。”

所以,每當孩子叛逆情緒爆發時,父母不要立馬想到去“滅火”,而是給孩子獨自感受和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每平復一次情緒,他的情緒自控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

當孩子冷靜了後,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怎麼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3 贊 踩 評論

Linda家庭育兒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不建議冷處理的方式。

首先,爸媽要正確認識寶寶的發脾氣,是真的亂髮脾氣呢,還是由於發展階段的能力侷限性導致的,一般來說,以後者居多。

如果寶寶發脾氣時爸媽不聞不問甚至離開,寶寶就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會很沒安全感,長久下去會影響到寶寶的性格和認知。

那怎麼對待發脾氣的寶寶呢?

先默唸3遍“親生的”,然後儘量心平氣和地和寶寶講道理,再陪伴在寶寶身邊,但不要對他的發脾氣做出什麼回應,讓寶寶自己平靜下來。

平靜下來之後,爸媽要和寶寶分析剛才為什麼會發脾氣、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以後遇到這類事情時應該怎麼做等等,多嘗試幾次,寶寶會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也照樣安全感滿滿。

還可以在家裡開闢一個角落,專門供寶寶冷靜冷靜用,但要讓寶寶自己去,而不能強迫、命令他去。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三種:
一是,冷處理,不理睬孩子;二是,呵斥制止;三是,用零食玩具等轉註意力。
這三種方式都能有效地讓孩子停止發脾氣,但是,冷處理讓孩子感到被忽略,呵斥制止讓孩子感覺不被理解,轉意注意力則阻斷了孩子的情緒流動。這三種方式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都有負面影響。

孩子發脾氣,有時可能會讓父母有些尷尬和無助。

其實,孩子發脾氣無關對錯,是兒童情緒和需求的正常表達。需要父母聆聽到發脾氣背後的真正原因和需求。
兩歲孩子發脾氣,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表達不暢

兩歲的孩子,已經進入語言敏感期,但由於詞彙量積累不夠,不能搜索到合適的詞句,準確表達需要,很著急,就會發脾氣;

2.經驗形成

孩子第一次通過發脾氣來表達需要和願望時,得到了滿足了。雖然父母心裡也不希望孩子發脾氣,但孩子卻從與父母的交往行為中總結出經驗,發脾氣是個好方法。

3.引起關注

孩子正常表達時,父母不予重視,或者覺得孩子的需要不重要,自己忙自己的事。小小的孩子,別無他法,只能通過發脾氣引起父母的關注,把父母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瞭解以上原因後,父母稍微做一些調整,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就可以逐步減少,但不可能絕對避免。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怎樣做比較妥當呢?

1.不離開不碰觸不說話

當孩子正在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待在孩子的身邊不離開,但最好也不要去碰觸孩子身體,不說話,給孩子留出空間,同時保護孩子的安全,讓孩子盡情發洩心中的情緒。

2.父母試探性的表達

當感覺孩子發洩得差不多了,情緒漸漸平息時,試探性的把孩子的情緒說出來,比如:"寶寶好生氣!""傷心極了!"等,這樣的表達,讓孩子感覺被父母接納和理解,漸漸放鬆下來。但也有可能是另外的情況,孩子本來已經停息下來,這樣說了之後,又開始新一輪的哭泣和發洩。這時,一定要沉住氣,再次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允許孩子把積壓在心裡的情緒,儘量宣洩出來。

3.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等孩子的情緒完全平息以後,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具體的問題啦!
比如:"剛剛寶貝想吃糖,可媽媽卻給寶貝拿了餅乾,寶貝好著急呀,又不知道怎麼給媽媽說,就哭起來了。下次寶貝可以這樣說……"

再比如:"寶寶想和媽媽玩,可媽媽要做飯,不能陪寶,寶寶很不開心,就摔了東西。媽媽喜歡和寶寶玩,但寶寶摔東西,媽媽不高興。寶寶下次不開心時,可以摔小枕頭,還可以……"


試一試,這些方式也許可以幫到你喔!


我是卓紅,心理諮詢師,專注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長陪伴。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

卓紅父母圈


孩子發脾氣時,不建議用不理睬的方式冷處理。

一方面,發脾氣不是孩子的錯,這是由他的發展階段和能力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不理睬並不能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解決問題。

01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

很多大人覺得孩子發脾氣是不乖的表現。還有的人覺得孩子的動機不好,比如想通過發脾氣來讓大人給自己買玩具,所以看到孩子發脾氣時,他們就會覺得很反感,想要治一治孩子。

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孩子會發脾氣,一般有下面這幾類原因。

1、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

,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卻不斷地被大人禁止。比如想自己吃飯、穿衣服、做決定,可是大人不同意。

2、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結果屢屢受挫,有很強的挫敗感

3、被大人限制太多,甚至被打罵,因而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想要找機會釋放。

4、孩子缺乏情緒控制能力,有強烈的憤怒、沮喪感時,會按本能釋放情緒,比如扔東西、打人、哭鬧等。

上面這些原因可以歸結為一點,就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發脾氣是他唯一的應對方法

正是因為孩子還在成長中,我們才要借這個機會引導他、幫助他,而不是用不理睬的方式孤立、懲罰孩子。

02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該怎麼做?

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這恰恰是我們

幫他提升情緒管理技能、培養情商的好機會

我們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和孩子共情,認同他的感受。二是教他管理情緒,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兩件事的順序不能顛倒。接納孩子的感受一定要放在前面。因為當孩子處在強烈的情緒中時,他的大腦無法思考,也聽不進我們的話。

我們可以撫摸孩子的後背,拉他的雙手,然後幫他把情緒說出來,

“寶貝,玩具壞了,你很難過是嗎?

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能理解我,和我是一邊的,這樣他才能慢慢平復情緒,聽的進我們的話。

這裡要提醒爸爸媽媽一點,情緒是沒有好壞的

難過、沮喪、憤怒、嫉妒,這些情緒都是真實的,我們要完全的接納,讓孩子知道你的任何感受都很正常,這樣孩子才不會隱瞞和否定自己的情緒。

雖然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有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之分。所以等孩子冷靜下來後,我們就要告訴他,

“玩具壞了,你會難過、生氣,這很正常。不過下一次,你要和媽媽好好說話,這樣我才能幫到你。發脾氣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下一次,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他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不過發脾氣的話我沒辦法幫你。等你冷靜下來再來找我吧,我等你。

說完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安靜地陪在孩子旁邊,不對他發脾氣的行為作回應。等他平靜了,好好表達自己時,再肯定他

“嗯,你好好說話,媽媽就懂你的意思了。”

堅持這樣做,接納孩子的情緒,在他發脾氣時安靜地陪著他,等他平靜後鼓勵他好的行為,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學會控制情緒了。

千萬不要用不理睬的方式對待孩子,那樣只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不被理解,不被愛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對我們敞開心扉了。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首先,我想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當孩子在發脾氣時,可以先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是關心她的,並不是冷漠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他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偏差。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搞清楚。

孩子在發脾氣時,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孩子在尋求關注。想想看你平常是不是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呢?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陪伴孩子,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在我們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對孩子說的話要有回應。父母要停止手上的其他事情,不要一邊看手機,一邊與孩子說話。也不要一邊折菜,一邊曬衣服,一邊與孩子說話。而是應該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與他說話。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感到,你在關注我。一個平常缺少關注的孩子,他總是會通過一些不良行為去獲得別人的關注。在他平常表現好的時候,你沒有去關注他,而當他發脾氣的時候,你才會關注他,於是他就知道發脾氣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二、孩子在尋求權力利。孩子在發脾氣之前,你有沒有命令孩子做某件事情呢?比如要他自己趕緊收拾好東西出門。要孩子吃他不喜歡吃的點心。當父母用一種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時,孩子往往是不願意聽的。因此他可能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他在用發脾氣告訴你,我就不聽你的。




孩子在發脾氣時,我們可以怎樣去做呢?

告訴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可以讓孩子把他的想法和情緒表達出來。"你是感到很傷心嗎?還是感到很著急?"當孩子的情緒被表達出來,以後就會好很多。我們成人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我感到__是因為__,我希望__。(我感到生氣是因為你把玩具扔在地上,我希望你能收拾起來。)父母不要認為孩子的情緒就是洪水猛獸。有情緒就要誠實地表達出來。



在家裡,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積極暫停角。在這個積極暫停角里,可以讓孩子自己放一些他喜歡的物品,在孩子感覺不好的時候可以在裡面待一會兒,幫助自己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比如可以放一些玩具、一些繪本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並不能命令孩子,在他有情緒的時候走進積極暫停角,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幫助孩子一起製作一個情緒選擇輪,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一些不良情緒。比如打沙包、扔廢紙團、打枕頭、碰拳頭等等方式。這個情緒選擇輪是可以轉動的,當孩子在轉到哪一檔時,我們就採取其中的方法。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有趣,因為是她自己選擇的,所以一般來說,孩子也願意去做。



通過其他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時,他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轉移過去。比如:媽媽指著另一個地方對孩子說:"咦!那裡有什麼?""你那本繪本放在哪裡了?媽媽想看一下。""我數十下,看看你能不能馬上坐到我的腿上來?""快來找找,你準備穿哪件衣服?"孩子可能會一邊哭一邊走到你身邊去呢!



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理孩子,那麼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不愛他的。在他發脾氣時,我們還可以和善的告訴孩子:等你什麼時候準備好了,不發脾氣了,我們再好好聊一聊,好嗎?這個時候你可以讓孩子先鬧一鬧,父母可以坐在旁邊靜靜地等待著孩子。他的情緒慢慢平穩下來。這樣做,我們既沒有縱容孩子,也沒有讓他感覺到 他受到了冷漠對待。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運用幽默的形式。有一些繪本當中會經常談到情緒,把孩子身體裡的情緒當作情緒小怪獸,我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來趕跑情緒小怪獸囉!我們讓情緒小怪獸在你的身體裡面哭上五分鐘,好嗎?開始計時啦!等到孩子哭完五分鐘後,然後可以輕輕的撫摸著孩子的後背說:情緒小怪獸被趕跑了,寶貝不哭不發脾氣了!咦!情緒小怪獸真的被你趕跑了耶!然後對著孩子扮一個鬼臉。孩子是不是心情會感到好起來呢?



另外,我們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自己也要注意情緒管理。碰到問題,自己先冷靜的思考一下,先處理好情緒,再處理好事情,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點贊留言或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首先肯定回答,孩子發脾氣時不理睬他是不對的,尤其是年齡偏小的孩子,因為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假象,即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不要我了,所以他(她)才不願理睬我,並且有些孩子只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幫助,如果此時大人不理睬孩子,不僅會錯過引導教育孩子的機會還可能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發脾氣,比如從哭鬧演變成扔東西或打人等行為,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最好不要用這種不理睬的冷方式來回應孩子,除非你做完了一切該做的之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時可以用下這種冷處理方式。

其次是觀察和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以及他可能在向我們表達了什麼需求,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些就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問題。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讓孩子先釋放一下正在發洩的不滿情緒,等他冷靜下來一點後再去跟他了解為什麼發脾氣,而有時我們需要先給孩子一個擁抱並耐心詢問他遇到什麼問題,是否需要幫助,然後孩子會慢慢告訴我們,當然還有的孩子不會這麼輕易地說出來,總要哼哼唧唧半天,此時就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瞭解的情況來猜測並說出他可能遇到了什麼問題,然後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

最後是要和孩子商量並制定一種情緒管理的方式或怎麼解決生氣問題的方法,比如我最開始是學了網上某人的靜坐,但是使用得不好所以後來放棄了,現在是跟孩子商量他再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解決問題,他提用了一套繪本里的方法,在自己遇到生氣問題的時候問我怎麼辦,然後我們一起想出至少三個以上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覺得這個方法還是可取的,因為它可以應對不同的問題去靈活使用,每一次的生氣原因和問題可能都不同,所以每次臨時思考的應對辦法也是不同的,不過有時還是要先安撫孩子太過激動的情緒才能用這個方法,不然他想出來的辦法都不可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對於孩子正在發脾氣,父母可以這樣做出反應:

可以不理睬他,如果大人不關注他,他自己就會停止,可以告訴他們,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有好好說話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如果孩子一發脾氣,父母就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他有需求的時候,就會用發脾氣來威脅你。

父母可以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讓他停止哭鬧,比如孩子在耍賴時,父母可以用拿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停止哭泣,來和你一起玩玩具了。

孩子在哭鬧時切不可和孩子大吵大鬧,這樣會延長孩子發脾氣的時間,而且負面情緒會在不久的將來重複出現;孩子在發脾氣時也不要和他講道理,這時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平靜下來了,現和他談談,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