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sorry逾期不候


成为研究生后,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考研是金字塔的必经之路,但仍然觉得仰望的高度不够,见过二本院校的学生的所向无敌,但也见过博士的碌碌无为,有的时候不禁反问,二本考研有用吗?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考研的人都是铆足劲儿挤进去的象牙塔,应该会有更好的工作,更明亮的未来。

但其实不是的,有太多的我们以为。实质上我见过师哥读了博士30+的年龄,碌碌无为的生活,逼仄的生活圈,让人觉得难以呼吸。

也有二本院校出来创业,或者已经工作的人,已经因为2年左右的工龄,提前迈入了小管理层,薪水也不差,工资也稳定,五险一金一个也没有落下,生活丰富多彩,试问考研真的是一个可以盲从的选择吗?我个人认为不是的。

考研取决于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比如,一个性格踏实,喜爱学习,但是有偏科现象,就会导致他/她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的专业,

那么考研对这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类,在为人处世,个人能力上更胜一筹,与其让他们去读书,不如更早踏入社会历练,因自己所需再决定是否考研,这样来看无疑适合的多。

考研,考的是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基本上是四门,个别另说)那么,我们先来粗略算一下,这四门成绩哪几门更经得起推敲。

究其根本,考不考研这个情况。

不如说自己在发展空间上更侧重于哪一方面,这样来说可能更适宜。

自然专业课是根本,但是基本上一年的复习不会差的太多。接着就是公共课,公共课的基础是政治和英语,政治相对好办一些,在复习的时候,因为是母语,所以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英语呢?

所以,在这里敲响警钟:一定要重视英语。

那么说起英语,英语大牛自然不用相提并论,自身的基础和词汇量都是很不错的,一般自学问题不大。

但英语的难度是相对而言!

尤其是很多四级飘过的孩子,说说我身边考研人的例子,很多最后差一两分没有上岸,绝对不是因为专业课拉分,恰恰是英语成绩太低了,导致整体平均分都很差。

但英语学渣就很难过了,因为英语成绩的好坏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会看见效果,如果力气用错了地方,依然没有用,就说说我身边一个朋友的例子吧,她还真的挺励志,因为大二大三一直身体不好,基本住院,可能只有考试的时候会回来考考,自然是到了大四,四级都没有过,最后她选择了考研,考的还挺不错的,居然英语一考了79,四级也一把过了552,感觉真的很厉害!

之前有一次给学弟打听怎么学的,就问到了那个女孩子,她说她其实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也拿捏不准,看大家都买考研的参考书,然后她也买了,用的是《考研真相》,但是前期一直复习专业课,英语也没有怎么看,看大家都报名了英语网课,她也想买,可又不知道买谁的,那个时候都快五月份了,有点着急,就用起来了

《考研真相》,没成想,就感觉书很好,然后无意识的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主编张国静老师的考研英语网课,听完之后感觉很受用,主要是因为别人家动辄2小时以上的课,实在熬不住,张老师的课一般半个小时一节,而且内容特别干货,全程不唠嗑,所以对于精准学习的孩子,可以用一下张老师的课,感觉很实用。


巨微考研英语在线


我已经研究生毕业2年多了,现在说考上研究生是什么体验,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模糊了,我从自己和家人两方面来说一下考上研究生的体验:

自己:

考研是人生中第二场艰苦的战役(第一场是高考),而且更加痛苦,你必须要在这段时间里,把你所有的小宇宙都迸发出来。这中间要学会坚持,学会耐心,学会忘掉一切,学会自我调整,更要学会自律。整个过程要持续1年,有的是两年。我记得当时考研的人很多,从图书话一直排到宿舍门口,大概1公里,甚至有人在图书馆门口睡,这个一点都没夸张。想想当时跟小伙伴们约好去图书馆,谁排在前面谁抢座位,先到的恨不得把半个图书馆都包下来,为了给同伴抢座位也是拼了小命,我是江苏的,那时候天气很冷,大家都得往有空调的地方挤,结果有的人抢了上厕所的位置打了起来,整个图书馆都热闹了!现在觉得考研的孩子真不易啊,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考研结束后就是想法设法的联系导师,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当时我们确实各种联系,不然导师要的名额满了,就选不到好导师了!这个过程也要1.2个月吧好像,直到最后结果下来,被录取了,本以为会有种不一样的惊喜,但却是一种麻木,也就那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了,也许是因为早就觉得这是我应得的!总之内心除了久违的轻松,并没有过多的愉悦感,而真正给我带来激动的是家人的反应!

家人:

得知我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家里都是欢声笑语,每个人似乎都比我激动多了,尤其是老爸,他以前从不唱歌,唯独那一次,竟然手舞足蹈的唱起了歌,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对一个农村人,能培养出两个研究生(我哥也是研究生)那是最大的成就,想到这些,自己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情绪,不仅为自己,也为老爸实现了梦想!

当然对于研究生的憧憬我还是挺激动的!毕竟有个更高学历和学位,以后也能找到好工作,也会更加自信。这就是我所有的体会了!


笨小孩的大学


我是2008年从中南大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考上中南大学的研究生了。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年,当时的很多感觉已经模糊了。因为考研之前的准备比较充分,听到考研结果的时候心情是比较平静的,觉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现在觉得读一个研究生,收获还是蛮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老师上课的时候比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做自己的科研。结果的好坏都反应在论文里,所以,研究生的时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我这一点确实在研究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点,视野更加开阔了。小时候我父亲就总是跟我说,读小学的时候,同学都是村子里的:读中学的时候同学是镇里的;读高中的时候同学是县里的;读大学的时候同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读研究生博士那么同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你交往的人,认识的人,在不断的扩展,这对你自己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一直在农村里生活的父亲,能说出这番话,我一直很敬佩,也很赞同。

第三,为家族增光了。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农村,村里没有出过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更没有研究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我成了家乡的孩子们需要超越的一个标志。我的父母亲,我的亲戚们也以我为傲。很多人说现在上大学没用,然而我研究生毕业工作后,过得还是比家里很多没有读书的小伙伴们好很多。所以

,在很大程度上说,读书仍是改变农村娃出路的最好选择



读研究生的时候,多数时候是忙碌的,紧张有,欢乐有,焦虑的时候也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门财富。


蓝子故事坊



我是04年上的研究生,老公也是同一届的(不同校),07年毕业后定居北京。

转眼已是10年,又是一年研究生复试季,看到这个问题很是触动。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我有一点儿发言权。


先说说我考研之后的收获吧。

1, 学历和学力的提升。因为我本身是中师学历,原始学历是中专,后来在工作的同时,通过社会自考,获得大专、本科文凭,然后参加全国统考,得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2, 读研期间,我入党了。个人感觉,对思想上有要求的人,工作后在单位入党难度比较大,在学校里相对容易一些。

3, 读研期间,认识了我老公,也算补上了因为考研失去的那些花前月下的浪漫。

4, 毕业之后,我们俩进京工作,定居北京。

所以,如果你问我,考上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首先,考上以后,是一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我记得我在备考的时候,学历累了的时候,经常给自己洗脑,畅想考上以后的生活,然后咬紧牙关继续看书,练习。

其次,对偷偷摸摸参加考研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华丽转身的感觉。这个是对那些有工作的,仍然像继续提升自己的人来说的。

再次,可能会因此换一个城市,换一个职业,带来很多之前想到或想不到的变化。

提醒一点,考研成功,就像我当年考研的英语作文题一样——只是一个新起点。千万别误以为,考上研究生就是成功了。研究生毕业以后,仍然要面临着就业、升学的选择。现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是名校、合适的专业、自己读研时很努力、家里有人脉,就业也并不一定十分满意,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

但是,不管怎么说,考研,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练。那些苦读的时光,那些放弃休闲,别人玩耍你孤零零泡图书馆的日子,那些同一本书看到吐还要再看的忍耐……都将成为你记忆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祝愿大家都梦想成真!


三分之一


当年考研报考的是top10的学校,但由于自身没有发挥好以及那一年的复试线大幅升高,最终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当时的心情确实很糟糕,回想过去一年为了实现梦想,考研复习付出了很多,结果却与目标失之交臂。家里人劝我争取调剂,或者二战。二战基本是不可能的,我无法想象再复习一年的场景,很难熬下去,最终结果可能更糟糕。于是,还是决定调剂。

由于成绩还行,所以能够争取到一个211学校的调剂名额。在复试之前,联系导师、准备英语自我介绍以及复习专业课,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一一做好。去的时候也没有多想,也没有期待什么,只是想去试试看。第一天体检和笔试,第二天面试。面试完了之后,在教室外面等待结果。不久后,老师在教室里当场宣布录取结果,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内心其实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一路下来真的非常不容易。

结果出来之后,我就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家人,他们都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激动,可以说比我自己还高兴。家人始终支持我考研复习,直到后来考研调剂依然如此,所以我非常感谢家人对我这一路的支持。

尽管最终没上之前报考的学校,但一想到下半年就要去上研究生,心里还是十分期待的,这就像当年高考结束之后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一样。不过,研究生的生活当时大概也能想象得到,因为本科期间曾在课题中做过实验,接触过一些硕士研究生,知道他们每天的任务主要是看文献、讨论课题、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总之,考研、读研这条路我无怨无悔,这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火星一号


15号下午查完成绩,413,还是有点惊讶的!


我考的是中部某985学校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们行业内,国内最顶尖的机构。后来在考验群里投票,我的成绩大概能够排4名左右,录取估计问题不大。因为我暑假就参加了这个实验室的夏令营,在这期间,结识了我的导师,当时认定了导师所从事的方向。后来没拿到优秀营员,但是又特别想跟导师做研究,所以暑假期间发简历,希望导师给我留一个考研名额,后来导师也答应了。

成绩出来以后,就给导师发了邮件,导师也欣然回复。
正是因为这次初试比较顺利,😂😂虽然开学都一个月了,我还在家里不慌不忙得躺尸,天天吃喝睡。


遥望我


说说考研的惨痛经历!

如果不是英语拖后腿,我现在已经上博士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专业成绩和总分过线很多,唯独英语差点,差点就是没考上,差点就是再来一年。

想当年考南师,总成绩384,专业二看错时间了,两个半小时答完考了137,但是!英语43,我们的过线分是55啊… 知道我的心情嘛,真的是要自闭,抑郁了。


来一群学霸镇楼

然后我就觉得心凉了,放弃了,去上班了。当然工作还可以。

工作之后还是要继续考,好吧,这一次很顺利的考上。但是仍有不满意的地方。 直到现在,马上要考博了,希望一切顺利。

坚持考研的人真的都是孤独的,能耐得住寂寞的,这个过程真的很难熬,特别是二战,甚至三战的同学。看着同学都工作了定下来了,自己还在考试,前途未知,这时候心里真的很脆弱也很强大。还是要相信,考上研究生肯定是要比本科强点的。

说说考上研究生是什么感觉

临出成绩还有一周的时间,我就开始焦虑,失眠,没事儿心里就在琢磨英语分数,阅读最低多少分,新题型最低对8个,大小作文最低多少分,然后加加看,真的每天都是如此。

到临出成绩第二天,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出成绩了,总分和专业成绩都看得到,但是就英语成绩看不清楚;又接着做了第二个梦,所有科目都是三 四十分,我去,马上惊醒。

我们是下午出的成绩,到下午一两点就看见有人说可以查成绩了,我就颤颤巍巍的拿着ipad查,第一次查没出来;过了十分钟很多人都说查到了,我更颤颤巍巍的查,进入成绩页面后,先看总分,再看英语。一个368,一个58。我的天啊,天空一片晴朗,我当时就叫起来了,那一刻觉得全世界都是我的,我终于对得起自己了。



有没有和我一样经历和感受的宝宝们?


冰冰寻乐子


说下我自己的经历吧,2017届考研人本科就读于北京某重点211,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像其他学生的魄力和胆量冲刺名校,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就就考了本校,由于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考研,就耽误了一些时间准备,只复习了五个月,当时考试就觉得能考上自己的学校就行,分数不用太高,但是自己还是非常不自信,压力非常大。查分时那几天心情很急躁,情绪也不是很好,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后一切都释然了,我的分数竟然还是最高的,当时心里面是真的很高兴,终于又有学上了,现在我已经跟着我们老师做项目了,给后来要考研的学子的建议,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工藤新一爱小兰


自从有孩子以后,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去年忽然觉得自己没有了目标。人一旦有了这种感觉以后就会有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再三思考后,决定再进一次考场,给自己来一次挑战,激发一下生命活力。


备考的过程是艰难的,多年不看的英语早已和我相忘于江湖,再想和它重温旧梦实属不易。记得第一个月做真题的时候,一篇阅读四百五十左右的单词,我有二百多个都不认识,不要说看懂,仅仅是查单词至少都要三到四个小时。那种感觉,只有自己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经过三个多月的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英语终于有了进步,在九月底的时候对英语有了信心,觉得过线不是问题,不会败在英语上了。刚淡定了几天,招生简章公布了,我又挨了当头一棒。起初,我看中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专业,既是我喜欢的专业,也相对难度较小。可是简章出来了,这个专业不招生了,知道什么是欲哭无泪吗?我是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我当时也有了放弃的念头,实在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再换专业从头开始,简直是没有考取的可能性。但是,我的性格不会轻易放弃,尤其是我再三思考分析了之后,英语已经有了突破,政治也不是障碍,这么放弃太不心甘。有时候就是这样吧,一念之间就决定了人生关键的一步。因为不心甘,顿时就冒出了许多勇气,因为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所以做不到轻易放下,我把心一横,反正就是三个月,刀山火海也要去走一趟。


决心好下,困难重重。但是,命运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我把首师大的招生简章看了足有十遍,找出了自己觉得和国学有关的N个专业,又找到这些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最终选定了中国哲学专业。从原来的英语二改成了英语一,考过研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还不说,等我买到指定教材的时候我再次蒙了。我以前学的是教育,读过一个中文的在职研究生,原想着差别不大,谁知,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哲史完全不得要领。好在我离首师大近,急中生智我就去校园里逛,怀着极其功利的目的和文科楼出来的学生搭讪。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遇到了一个中哲在读的学长。我很诚恳地跟他说了我的情况,请他帮我补课。这个学长也是与我有缘,见我求学心切,竟然答应了我。十月底我正式开启了专业课的复习模式。

从十月底到考试,我只有八周时间,当时就是一个心思,玩了命地看书。英语就是做真题,研究错题,做错题分析。最后一周的时候,我不再做题,就是各种读,读专业课的笔记,读政治笔记,读英语真题,最后喉咙都哑了。终于在12月24日那天走进了考场,度过了人生中别有滋味的圣诞节。

我是非常幸运的,成绩非常理想,英语考了六十三分,总分超出初试线30分,顺利通过了复试。

要说考上后的感受,感觉确实很好,很有成就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真的是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活力,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新认识,对自己有了信心。不过,对于离开学校多年的人来说,考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幸运还在于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在我备考的时候,爸爸妈妈帮我照顾孩子,尤其是妈妈,一日三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她一个人全部承担,如果没有她们的支持,我是不可能这么顺利考取的。

所以,各位在校的小伙伴或者是刚刚毕业的朋友,如果你有想法考研,不要犹豫,马上行动,趁着青春年少,为自己搏一次。搏过一次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今年考研的日子了,真心希望每一个备考的小伙伴都能如愿以偿,每一滴汗水都有收获。


繁星国学


研究生毕业已经几年,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那些“拼命三郎”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个人生阶段。


八月份准备考研,复习了五个多月,第一次暑假没有回家,每天早出晚归留恋在自习室,每天非常充实。以笔试面试双第一且免修英语的成绩进入了我理想中的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很开心,那时觉得只要肯付出就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并将未来的研究生生活畅想得非常完美,将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读了研究生以后,我觉得其实导师的作用真的很关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到了国内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进行学习,希望能够了在专业方面更加精进。然而,现实却是让我有点小失望。因为我的导师,当时年龄也很大了,且正处于研究转型期,对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人)的学生,进行的是放羊式管理,这就造成了我们在专业进步方面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进展。但是,反观我的室友,她在自己导师的带领下,每周做实验,到我们的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还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定期开导师见面会……

看着她繁忙的身影,我觉得非常羡慕,甚至还帮她翻译过一大部分英文材料,即使这样的简单的培养,也奠定了我今天翻译出版英文书籍的基础。


所以,导师在你的研究生生涯中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他能够了引领你专业的发展,开阔你的思维和眼界,甚至影响你职业的成长和发展。

当然我学得是一个冷门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