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的人在混,请问教育专家该怎么教?

我从赵国穿越而来


大家好!我是

教育独行侠。今天我谈谈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的人在混,请问教育专家怎么教?所谈不当之处,希望在文后评论为盼!

首先感谢提出问题的友友,,您提出的问题正是我想要说的。我就是乡村初级中学的老师,我深有体会这种局面。您所说的95%的人在混,这个百分比比我们当地的乡镇中学该稍微高一点。我所在的学校就是3%左右的学生在学习,其余全部混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我们该怎么教?孩子的将来会怎么样?

一:出现这种局面的种种原因:

1、学困生太多: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中学一个班级里学困生太多了。由于强行升级,100%的接受义务教育,到了初中就凸显出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面积的学困生在同一个班级,无法学习。

2、社会影响:30年前,人们的思想比较正统,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在农村里,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要是孩子能读书那就是无限光荣的事情。但是,时至今日,许多乡村人们的思想里觉得读书没有用,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想。所以不好好学习。

3、乡村学生外流:大家都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他们把自己的子女带到了城市上学,这种大量农村学生的外流,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剩下在本地读书的大都是学习差的。

4、隔代监护: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来管教,这种隔代监护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他们从心里就不喜欢学习。

5、就业压力:30年前,随便一个中专毕业,都会有一份好工作。但是现在许许多多一本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好工作。家长和孩子觉得,读书根本没有用,孩子内心不可能好好读书。

6、教师惩戒权缺失: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听音乐、老师会怎么样?只能说说,骂了都不行。更不用说惩戒了。教师不是万能的,许许多多的孩子不是一两次说教就能转变的。

二、基层教师,如何面对这样的学生?

包括我在内的许许多多乡村老师,都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学生。我今年刚好带毕业了一届这样的学生。学生基础太差,家长不重视,老师无权管理,稍微说说就不来学校,课堂上睡觉,不能叫,叫醒会生气······

1、得过且过:许多教师努力了,但百思不得其解,还是无法转变学生混的局面。你把一万个心用在这帮学生身上,他们的心全在石头上。你累了,家长说你没有教出好成绩,校长说你无能,专家说你不懂教育,你开始得过且过吧。

2、他们可爱:不学习再混日子,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张三不学习,但篮球打得好,李四不学习,但象棋下的好,王麻子不学习,但他在家是孝子,肯帮助同学。你要多张一双眼睛看待他们,这样就很可爱了。

3、努力改变:你在大学里学习的所有方法都用给他们,到头来发现根本用不上。你用你所有的爱来感化他们,一点一滴的,涓涓细流终成大海。纵然基础还是很差,你无法从小学补习,但他们会变的乖许多。

4、发展特长:其实,这群学生除了学习不好,在混日子意外,其他方面还是有特长的,作为基层老师,要多一份心,用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特长,虽然成绩低,但发挥特长,将来也会出人头地。

三、教育专家,我们该如何教?

我同事经常给我说,他上课讲的数学练习题,下面好多学生一本正经的填在了物理题上了,抄袭作文的时候,答案上只写一个:“略”,结果许多学生500字的作文就一个“略”字,考试阅卷发现:“请你简要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答案:“秦始皇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能打过美国”。他说,这样的学生要是请来教育专家,让教一学期,专家一定会疯的。

1、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所以,呼吁教育专家积极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模式。

2、逐渐改变强行升级的制度:不学习的根源是基础太差,他们内心都想学,就是不知道从哪学起,怎么学。要是能留级,他们的有基础了在升级,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学困生了。

3、教育教师适当的惩戒权:

学生干许多过分的事,教师无法管教,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想,教师不敢管,就会越来越严重了。

我想,总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一个制度的产生,往往需要大量的事件产生后才能制定。乡村教师,走在教育的一线,不要放弃他们,无论他们如何混日子,我们教师,必须有一颗炽热的心对待他们。


教育博览


乡镇中学的生源越来越成问题了!乡镇中学教师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

就像题主所说的:“所在的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的人在混,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可置信,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优秀生源不断外流,乡镇中学缺少优秀生的带动,学习氛围难以形成,超过半数的学生在混日子,什么也不学。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非常大。

其实,乡村的孩子本质不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久而久之,就连孩子自己都放弃了;农村的家长对孩子也普遍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基本不管。

教育专家能支什么招,我们不知道;教育专家也很难知道一线的真实情形。我只觉得,乡镇中学的老师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尝试:

1.接受现实,接受学生;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学生就是这样的学生,基础差,不学习,混日子,老师光着急也没有用,批评过度更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如先调整心态,坦然面对,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值。

这需要教师平心静气,摒弃名利之心。

2.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步子放缓。

课堂容量小一些,难度降一些,步子慢一些,让学生能感受到一些成就感。

3.鼓励学生去学习,哪怕一点进步就给予鼓励。

4.作为老师来说,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对语文学科来说,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引导孩子思想慢慢成熟。

不学习,混日子,其实都是内心迷茫不够清醒。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给学生读一些励志美文,或者引导着读点书,谈谈社会时事,慢慢去唤醒。

5.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应该给农村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评价机制上,也应该给农村教师一些倾斜的政策。

教育就像耕耘,而教现在乡镇中学的孩子就像拓荒,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农村教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不一定取得表面上的很多成绩,教育管理部门在评价机制上,对农村教师应该更加灵活多元,不能唯成绩。而社会公众对农村教师的工作也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初中语文戚老师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我本身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且我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通过考学才走出农村。尤其看到现在农村乡镇学校教育严重滑坡时,我也有一种焦虑感,因为我的晚辈都在农村,他们读书上学皆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基本上都没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先说乡镇中学的师资吧,这已经成了暂时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乡镇中学的教育质量相比多年前都严重下降。主要原因是好老师留不住,年轻教师不愿意去。结果就导致老师数量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若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即年轻教师都愿意往城市里走,一是生活条件好,二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当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时,乡镇中学老师数量会急剧萎缩,自然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成了很难扭转的无奈现实。

现在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且国家也免除了农业税等各种税收,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生活条件好的同时,反而让很多农村家长看到一个事实,既在农村乡镇读书的孩子,如果考不上好大学,投入那么多钱,最终还找不到工作,为啥还要供孩子读书呢?恰是这种对孩子上学读书持悲观的态度,导致相当一部分家长更不重视孩子学习。再加上学校教育质量也不如意,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自然使家长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题主所讲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只有三四个在学,其他都在混,怎么办?

如果本着务实的精神考虑问题,每个班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如果优先保障这些学的孩子,那不妨就把肯学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里,配足老师,或许能解决点问题。但这又违反了有关规定,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只能建议家长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关这到县城或市里学校上学了,毕竟那里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要好的多。对于混日子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到了初中阶段如果混日子,肯定学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法制约着,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学生混到初中毕业,甚至有些学生还熬不到毕业就辍学了。

没有人能改变一个装睡的人,那些乡镇中学在混日子的孩子,大都是唤不醒的装睡人。

事实上,很多初中生在混日子,并不仅是从初中才开始混,而是在小学阶段就因为教学质量差,而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我接触过不少农村小学,包括城市周边的农村小学,目前就存在学生素质差,理解和接受能力弱,考试成绩更差的现象几乎常见。这说明早期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家庭教育也不重视自我学习,就已经注定孩子在学业这条路上不可能有好的发展。所以,对于农村家长,有些重视孩子教育的大都从小学开始,就想办法让孩子去县城读书,甚至不惜去陪读。这说明只有家长自己下功夫才能改变现状。如果光怪那些在中学混日子的孩子,根本没有道理,这些孩子其实也是受害者。

换城里的特级教师到乡镇中学去教学,恐怕收效也甚微,因为空中楼阁早已经形成。

当我们看到很多乡镇中学的孩子们在混日子不思进取的时候,想去改变他们已经晚了。教育是一个重视打基础的工程,幼儿期和儿童期里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基础教育,孩子的综合素质差,即便让城里的特级教师到乡镇中学去教学,也很难收到成效。因为没办法去补足欠下的基础教育债,最多也就是让那些混日子的学生增强一点对学习兴趣罢了。所以说,当我们面对一座空中楼阁时,还得从教育体制根本上来考虑问题,既乡镇中学是否应该存在?或者尝试从小学阶段就普及远程视频教育,从5G发展来看,将来可能会解决这块问题,到那时乡镇学校的老师恐怕就成了辅导员了,而不是纯粹的教师。

结束语:别指望专家,专家都是坐而论道者。最有希望的,也最靠谱的应该是家长自身,在环境无法改变,在师资力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好带孩子去城里读书上学吧。而这条路早于十多年前,就已经有无数农村家长在做了。


寒石冷月


这种情况在乡镇中学还是存在的。老师在这样的班上带课有时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01 在这样的班级上课是什么感受?

我刚开始教书是在一个三类高中学校,学校位于一个县里的小镇上。一年招收500个学生左右,都是初中成绩最差的学生了。如一中招收的是500多分的学生,而我们学校招收是300分左右的学生。400分以上在我们学校就是非常好的学生了。

由于学生知识底子差,高中内容几乎听不懂。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行为很差。上课好多不拿课本,更别说记笔记。可以想象,这样的班级上课时没几个人听课。睡觉都是好的,关键是喜欢讲话。老师吼一声“不要讲话!”管不了两分钟,就又“嗡嗡嗡”的。维持课堂纪律都令人头疼。作业就别提了,交上来大多是乱画的。

学生的自控力以及道德感普遍较低。讲话喜欢带粗话,大声吼,一点小事就骂人。男生抽烟喝酒打牌的多,时不时打架。男女谈朋友的也多。

很多老师都是想尽办法,软硬兼施,但效果不很明显。关键是学生也软硬不吃。于是,老师们只好从自身改变入手,一个一个找关系、寻出路想方设法调离这个学校。我们学校每年都有3、4个老师调到市区学校去。有的是辞职到沿海城市去了。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调到市区学校的老师教学业绩并不比市区学校原有的老师差。后来许多都成了高三把关老师。有一个物理老师调到一中后还成为了省级专家,全省高中只有两个。

02 如何在这样的班级进行教学?

我认为,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

刚开始,我也是盯着高考去努力,心想,哪怕学生考一个专科也好啊。因此,我想了一个法子,除了讲新课之外,作业一律喊学生回答,从第一排第一位同学开始,顺着往后走,每个学生都要轮到。有时一节课的练习要讲3、4节课。太难了的,我都直接给答案让学生背。这样来促进学生学一点进去。

这样子教学,虽然学生最后高考大部分能上专科,极个别上本科。但,教学环境氛围并没有好转,上课实在令人头疼。

我就经常琢磨如何改善这个环境?我想,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太难,进步太小。很难坚持下去。另一个原因就是学习太枯燥,令学生产生不了兴趣。于是,我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去改变。

第一,撇开高考的要求标准,也不管平时考试,反正考来考去也就那样。把知识难度降到极低极低的水平,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

第二,平时多和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课堂上在低起点知识的基础上,和学生讨论分析,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多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和品性好的学生。很多时候我是把表扬和鼓励的话写在一张精致的纸上,做成书法作品的样式,上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送给这些有进步的学生。对哪些很差有学生偶尔也写一点鼓励的话。

我几乎没批评过学生。尽可能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交往。有时他们爆粗口,我当时也只笑一笑,然后再补一句:“尽量不骂人啊”。所以,学生们都对我还蛮尊敬,上课就好了很多很多。


小屋听雪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老师,我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换教育专家也未必能行,倒不是瞧不起专家们,而是情况的确比较特殊。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城周边学校,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周边农户家的孩子。即使有城里来的,都是成绩和习惯不好,县城里不要的孩子。而我们这里教好了的孩子很多都转到县城学校里去了,剩下的孩子想要学习的也不多。

就拿我这学期刚接手的班级来说,三十多个孩子,有接近十个不及格,但是我还是得想办法。做好六认真工作,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上课、辅导、考核。孩子学习习惯差,就给孩子定规矩,养习惯,多陪伴;孩子纪律差,就经常守着孩子,给他们讲道理,定制度并落实到位;孩子基础差,就补基础,每课听写、老师批改、学生订正,做到作业每人每课必须过关。

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思想上多开导学生,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多跟班,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永远不会是一门简单的艺术, 得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眼见这两年,农村条件好点的家庭,有见识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经过这样的分层后,留下来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我讲述自己亲历的几个小事件。

A女生(我不便说学生的名字),母亲多年前离家出走,再没回来。小姑娘不光成绩差,关键是从没在人前说过话。

学校让学生申请贫困生补助,根据她的条件,完全有资格。没想到她不申请,我私下问她原因,她说,我爸说太麻烦了,还要到乡里,村里各处盖章。在我的劝说下家长把表领走了,可眼见到了最后一天,天下雪了,她的表迟迟交不回来。

我一再催促,雪晴后她爸终于来了,抱怨学校催的紧,抱怨路不好走。

我没说什么,心里想,现在村里有车的人家这么多,随偏一个关系好的,让他开车送自己一下,有多难呢。你就不怕那一千多的补助没了吗?

看着他卑微,懦弱的样子,我就知道小姑娘不爱说话的原因。

男生B,据他爸自己说,他以前考上什么学校,被人顶替了。他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抱怨影响着孩子。B很聪明,但不认真学习,老师批评,他竟然反驳说,我爸说学习好也没用,没权没钱,还不是一样的。

真不知道他爸受的是什么教育。现在他爸中风,没有劳动能力,全靠他妈打工挣钱。

男生C,他妈有轻微精神病,他爸在建筑队干活。课堂专注力特别差,学习不行,还好吃懒做,特别爱吃零食。当然,他也买不起贵的,都是几毛钱的东西。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是个例,还真不是,只是这几个学生家庭背景比较特殊。事实上,班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学习懒散,浑浑噩噩,缺乏主动性和进取精神。

我们常说,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在雨中奋力奔跑。事实却是,越优秀,越努力。

我也曾思考过其中的原因,

一,他们的父母一辈子都呆在这狭小的天地间,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即使外出打工,也很难接触到社会的精英。

当城里的家长为教育焦虑不安的时候,他们依然“岁月静好”,觉得让孩子冻不着,饿不着,就尽到责任了。至于教育么,那是学校的事了。不可能给孩子做出表率,自然也不可能给孩子人生有什么指导。

二,学生身边很少有榜样,都是一群同样平庸的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特别享受那种井底之蛙的感觉,不知道外面的天是什么颜色,外面的人是什么样子。

这些孩子,最终踏上他们父辈的老路,依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着最低级的劳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面对困苦和不幸,只是被动的承受,忍耐。

这还真是放羊娃的故事,放羊是为了赚钱,赚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子。生孩子干啥?放羊。

农村人的起点都差不多,精神上的懒惰让这些人越来越穷,在逼仄的生活里,龟缩一隅,无力改变,最终涛声依旧。更难想象的是,他们今天的行为不光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还会影响后代的人生。在农民进城的浪潮中,他们将成为沉淀下来的一群人,被动的留在农村,一代又一代。

那农村会不会真成为鲁迅笔下的阴晦萧索的荒村?


自名秦罗敷


我从教三十多年了,做过十年初中班主任,然后到小学做管理工作,自认为还是教育工作的里家行手。我觉得解决实际问题,靠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工作经验。你问专家,他的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们就会说理论,一套一套的,其实不中用。他们会说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许分快慢班,这样会打击很多人的自尊心。按他们的思路,好学生也给混坏了。真正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线老师,会告诉你,把水平差不多的分到一个班,量体裁衣,因才施教,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放到一个班,好的吃不饱,差的却消化不了,结果就会大家都不认真学习,好的早就会了,再讲他都觉得老师墨迹了,怎么办?只好不听了,玩了。差的呢,听不懂,跟不上,学也不会,也只好不听了,分心了,玩了。如果按成绩分成不同的班,基础好的,拓展知识,加深加宽,他们学到了该学的知识。基础差的,从基础抓起,打稳基础,逐渐消化吸收,也能学的进去,也会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我们这里的高中明面上不说分快慢班,但是都是分小班和普班,其实是一样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跟快慢班不是一个道理吗?全国范围内不是都存在吗?一个县市里可以有重点和普通中学,一个学校里为啥不允许量体裁衣,因才施教?可是,你如果问专家,他会有一大堆歪理邪说,结果就会弄得所有学生都不学习,或者升学率严重下降。


005222000995


我不是教育专家,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对于题主抛出的这个问题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貌似又很熟悉。

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在十年前曾经上演过类似的事件。

一、95%的学生在混,说明初中学校的校长没有压力

1.国有民办使得初中学校压力顿无

县财政为了甩掉包袱,对县城三处高中实行了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那个时候国有民办挺时髦的。

实行国有民办以后,各高中学校为了增加办学经费,只能扩大办学规模。记得我这所学校最大规模一直扩充到100个教学班左右,除了高中部,还增设了高中部、小学部。

那时候,高中每个班可以收到60-70个学生。国有民办时期,中考只是一种形式,因为只要学生想读高中,只要交钱就可以了。那时候的初中学校一点也没有压力。

2.高中学校无序招生让初中学校没有压力

除了国有民办以外,高中学校的无序招生同样使得初中无压力。各高中学校为了抢生源,在中考之前就纷纷派出老师去初中学校找班主任、年级主任甚至校长,鼓动好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老师会直接跑到学生的家中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做出种种承诺。

高中学校上门求着初中学校,你想想,初中学校还用的着费力气吗?供不应求!

3.初中学校的老师晚上到城里归宿使得初中学校管理跟不上

很多乡镇的老师在城里买了房子,虽然乡镇生活条件比以前大有改善,但是与城里还有差距。再说,村村通公路修得平坦通畅,小轿车价格又便宜,下午下班后就开车离开了学校到城里的家生活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学校的学生管理无法保证,因此取消了晚自习和寄宿制度。

二、如何改变这种混日子的不良局面呢?

靠学校的老师不可能,靠学校的校长很难,靠谁去改变?

要靠当地的教育局局长甚至县委县政府领导!

我们这里初中学校原来那种混日子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了,紧张程度一点也不差于高中学校。

办法有这么几点:

  1. 取消国有民办办学体制,这个必须由当地政府部门决定。

  2. 规范了高中招生秩序,这个教育局就能办到。

  3. 修改了对初中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对校长的考核评价与使用制度,特别是推行末位淘汰制度。

  4. 规范了全县教职工的请假与考勤制度,加强了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进行落实。

就是这么简单的四项措施,全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秩序一下子得到了扭转,初中的教学质量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百分百出了问题:

一个是大班额化解出了问题,初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6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的。

另一个是这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是全县(区)范围内的共性,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不称职。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所在的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的人在混

这样的事情,在农村中也越来越多,看了之后我也觉得心中凄凉。我也是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希望有一天能帮助到农村,或许我也只能做好我自己吧。我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幼儿教育,后来几经辗转,做过中专兼职老师,也做过奥数辅导,现在做快速阅读、思维导图、超级记忆等高效学习方法的培训,甚至最近被各大媒体报导批评的“量子波动速读”也深有了解,在孩子的潜能激发方法上面也有了系统、体系化的认识。像我这样的家长,可能都会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吧,但是我没有这样选择,我的孩子仍然在老家农村里读书。

我为什么把孩子放在农村里读书呢?

一方面,农村里到处都有各种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孩子可以下河捉鱼,上山采药,也可以进城玩耍,可以说在目前交通便利的情况下是进退有余。

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相对城市来说,要轻松许多。孩子没有在城市里学习,就不会有太多的课外辅导班,也不会连周末都没有时间休息玩耍。而且在城市里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没有农村那么自在。

孩子的学业轻松,我们家就可以对孩子实施我十五年教育核心的方法。

第一,我们对孩子实施调心的教育。在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也是从最近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开始的,也是我在我个人身上实施后尝试到的效果,再应用到孩子们的身上。别人可能都讲大道理,我却讲学习心态是身体中的道理,孩子确实能感受到内心的状态,用调心的方法去认识这种内心的感觉。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是也多少能听懂我所说的,可以感受到自己情绪来临时的具体感受,可以认识到内心处那股感觉。

第二,我们强调孩子的记忆能力训练。孩子现在二年级,课本上要背的课文都已经背下来了。而且他还借着副班长的小职位,拉着班上的男同学一起背书。我们在家也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多帮助同学把课文背下来,同学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教他们。这样做法,我不知道具体能为班上带来多大的学风改变,但我知道我的孩子正在向着一个积极正向、乐于助人的方向成长。

第三,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思维能力训练。我们所强调的训练方法,一个是阅读,一个是写作或者说话。通过孩子的阅读进行内容的输入,再通过说话与写作的输出,可以全方位地训练孩子的思维分析能力。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我相信的是持续不断地训练,所以我们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在训练孩子写作文与阅读的能力。虽然我们不去追求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那么神奇的效果,但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再结合说话与写作的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慢慢得到训练。而且这些方法,也是我个人长期在做的一件事情,很清楚其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不是追求短期的效果,而是长期的坚持,是一种持续的能力训练。

大概年后,我也决定从城市转回农村,帮助我的孩子去学习。用我的方法帮助他去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习和认识自己。

农村的班级95%不学,只能靠老师、家长,更要靠孩子自己

孩子不学,要唤醒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而不是教书面知识的能力;需要老师用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眼光唤醒孩子窄小的心灵。老师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眼光,看到更高的生命成长,才能真正意义上给予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孩子不学,要唤醒他们,需要的是家长自己觉悟。孩子需要的不是钱财多少,而是家长的陪伴引导;孩子不需要家长没有照顾孩子的补偿,而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如果家长都不改变,要想孩子改变,可能难于上青天吧。

孩子不学,要唤醒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只有孩子意识到、觉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的时候,才能从沉睡的心灵中站起来。他们需要灵魂的工程师,也需要生命的引路人。

结束语

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我的影响下走上生命成长的道路,心胸宽广、眼光久远,能为国为民做一点小事。

@童教雷鸣,全脑思维训练,科学、简单、有效的写作方法训练,欢迎关注!

童教雷鸣


每个这样的学校,最痛苦就是这里的老师,没有教学质量,教学没有动力,甚至老师的很多时候都成了学生的一个笑谈。

最可怕的是我见过一个镇里的中学,因为上课违反课堂纪律,没想到被老师抓住,处理问题过程中,老师没给他留面子批评了他,当时承认错误了,以为就此好转一些的。没想到的是,下课以后,老师刚一离开教室,后面就上来一群人把老师按到在地,这样的情况你说老师该怎么办,没有管理是不负责,管教他们的问题,反而被学生打。

所以这样的学校,学生根本不想学习,就连老师他们都不服从管教。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