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孩不会讲上海话,应该怎么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zwooo


上海人的孩子不讲上海话,这在我们家就成为了现实。

上海80后之前的那一波波人,基本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海话进行交流,讲得一口标准流利的上海话。他们与亲戚邻居用上海交流,与同学朋友用上海话交流,只是在课堂上课时用普通话。

随着上海接纳了大量的全国各地的就业者,他们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新上海人,上海的常住人口从以前的1200万,上升到了现在的2300多万。当与大量的外地人共同生活工作时,语言成为了人们交流时的障碍,采用普通话交流成了趋势。

上海从60年代起,学校就严格要求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特别是小学和中学老师比较年轻,普通话也很标准;反而在大学,由于教授们年龄偏大,大部分都是外地过来执教,讲普通话带着严重的地方口音,有的让学生很难听懂。反观上海籍的教授老师,由于上海普通话普及得较早,普通话都讲得比较标准。

而到了90后,很多孩子不仅在学校讲普通话,回了家讲话也大多采用普通话,虽然他们还会讲上海话,但是已经显得生疏,不那么标准了。到00后这个现象更为严重,出现了上海的孩子不会讲上海话的现象,而且逐年严重。

在我家也是如此,计划生育我们就一个90后的女儿,从小我们交流都用上海话,自从她进入幼儿园就开始教学普通话。上了小学后,回家开始和我们交流也用普通话,开始我们感到很别扭,总采用上海话与她对话,试图让她保留上海话的交流工具。或许是学校的严格要求的原因,她依然采用普通话和我们交流,时间久了她的上海话就生疏了,很多词汇讲偏了、忘记了。为了避免讲错的尴尬,她索性在家根本不讲上海话了。

而我们受她的影响,在和她交流时也采用普通话。从我们这代人开始,与外地人接触增多,基本状态就是在外面遇到上海人就讲上海话,遇到外地人就讲普通话,遇到陌生人也讲普通话。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不仅在和孩子交流时用普通话,就是夫妻之间也开始用普通话交流,而且采用普通话的比例快接近30%了。

这时候政府部门突然发现再这样持续下去,上海话存在失传的危机,为了保护地方方言,开始呼吁上海人要讲上海话。习惯成自然,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从小学开始。

一般小孩都比较听老师话,老师规定他们讲普通话,他们就不会在相互交流时讲上海话。建议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应该教导、提倡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学生既要学普通话,又不能放弃讲普通话;在上课时讲普通话,在下课时讲上海话;新上海人的学生如果不会讲上海话的,要提倡他们学上海话,用上海话交流更容易相互融合。这样久而久之,讲上海话就会在学校流行起来,上海话这种地方语言就能够得以保存。

我是广角微距,感谢你的点赞、点评、斧正、转发。请关注我,让我们成为好条友,欢迎私信我,共同讨论生活的点点滴滴!


广角微距


我儿子5岁,3岁半进幼儿园之前是可以说一口上海话的,幼儿园开始就只说普通话了,除了极个别词他还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只会用上海话说。原来他们幼儿园还是沪语教学特色,每周都有2节沪语课的,请的上海沪剧团的老师来教的,可惜今年在家长一致的反对声中暂停了,因为有70%家长都是外地人,不是说我们有多排外,你们自己不学不听不说也就算了,为什么要阻止上海的小朋友说家乡话呢?


GarrisonYoung


这里说个滑稽的故事~

几年前,侄子由日本回沪,到外公外婆家过暑假。外公外婆刚装修完,还有几天清洁工作,先在我家住上几天。

孩子一到四岁由上海的外公外婆带,走的时候一口上海话。去了日本,半年后和外公外婆通电话,上海话就不利索了,一年后更是疙疙瘩瘩了,像是忘记了。足见小孩子语言变化很快,环境使然吧。

侄子来了,说普通话,但词句短,词汇少。我家的小坏人高兴,有小伙伴了,一起下棋玩牌玩游戏。看着小哥俩,小脑袋凑在一起,就像两条小狗狗扑腾嬉戏,蛮有趣,也有劲,其乐融融。

孩儿脸,六月天,一点没错,一天后下棋,为输赢翻脸了。我自然成了居委调解大叔啦。

我家小坏人,理直气壮投诉,弟弟赖皮,悔棋不倦,白他眼睛,用日本话嘀嘀咕咕,很阴险!

怎么能让小客人受气,必须责备我家的小坏人,黑脸教育小坏人,做小哥哥不能小心眼! 像拍灰一样,拍了小坏人的小屁屁,小坏人立刻泪奔扑向妈妈的臂膀。

我抚慰着侄子,说着安慰话。突然一句上海话从侄子小嘴里冒了出来:小哥哥用上海话骂人,我都听得懂!

我好奇地问,骂你什么?

侄子说,小哥哥下棋下不过我,每走一步棋,不是说‘’瘪三‘’,就是‘’戆大‘’,还骂‘’侬只小赤佬‘’……

你不是不会讲上海话呀?

侄子说,在日本家里,爸爸妈妈都讲上海话,他也会,怕讲不好,干脆不讲了。

嗦嘎,原来如此啊!

显然,只要语言环境在,就不是社会问题。上海话没有问题,各地方言也都不会式微消亡,我相信!

三天后,分手时,小哥俩显然还没有玩畅快,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我问小坏人,弟弟难得来,干嘛要欺负他呀?

小坏人撅着嘴说,你们都围着他转,我不喜欢!

嗦嘎,又一个原来如此啊!


钢的花


方言的存在是因为交通不便人口流动少或不流动造成的语言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多,说方言的越来越少,很正常。这中间虽然普通话的推广也功不可没,但最主要的还是人口流动的功劳。九十年代杭州办公室语言还是杭州话,我们老板还不习惯说普通话,说得结结巴巴,2000年后再回去,一口普通话朗朗上口。我跟他开玩笑,他笑着说:“生活所迫,生活所迫。”对啊,工人都说普通话,他说杭州话人家听不懂这活怎么干?交流越畅通越频繁的地方流行的语言口音越少,比如美国加拿大,带口音的方言也有,差别很小。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社会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必大惊小怪。只有使用的语言才是鲜活的。比如现在的网络用语,谁能阻止它们的流行?


汉代蜜瓜


我儿子就不会讲上海话。。。小时候就教他普通话,怕他学了上海话之后普通话就不标准了,就说先暂时不教吧,后来上学都普通话说习惯了。以前家里奶奶还经常说上海话,但是后来奶奶也很少说了,还是以普通话为主。。结果现在十几岁了就只会普通话[捂脸]现在再叫他学他也不高兴学了。。但是听还是听得懂。


喵喵2656


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单单上海存在,在全国都是一个问题,在00后的孩子中,方言正在逐渐消失,这会造成文化多元性的缺失,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并不矛盾,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想把方言打死,难道同时掌握普通话和方言就不行吗?我是70后,我会两种方言,但我普通话也很好啊


哈嘻呵嘿嚯


上海小孩不会讲上海话吗?危言耸听了!除非新上海人家的小孩。我是地道的上海人,上班上菜场去商店都不说上海话了,不是不会讲上海话,而是方便交流。上海人在社会上不讲上海话只是一种现象,五湖四海的人漂来上海求发展,他们听不懂上海话当然得和他们说普通话,小孩在幼儿园上课,外来老师听不懂上海话,当然要小孩讲普通话了。不讲上海话,上海话不会消失。我们的长辈们大多是很久以前从五湖四海漂来上海求生的外地人,许多人说上海话时还遗留些许乡音,但依旧能和家乡人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同理,我经常看到外来媳妇外来女婿们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也教他们的子女说上海话,不时纠正他们发音方面的瑕疵。别小看方言的生命力,它们必然和日月同輝。


蓝夏23


这种现象不光是在上海。在全国各地都是这种现象。小孩子三四岁就送往幼儿园了。幼儿园都是说普通话夹杂着一些简单的英语。

所以现在的小孩子也挺辛苦的,这么小就要学习好几种语音,方言,普通话以及英语,真是难为现在的小孩子了。

身边的小朋友都是说普通话。

改善这种问题只有落实在监护人身上了,慢慢教导。能学会方言就尽量学。学不会也不要太勉强。普通话学好了也非常不错。不要给小孩子太多压力。

小孩子开心成长最重要。



隔壁SSi老王


首先,我要重点讲一下,在我们的国家里,不论什么时期,学的是汉语,说的是普通话。

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五十六个大家庭。如果,用一个地方方言计算的话。以上海为例,面积还不如一个苏州大,更不用说整个杭州湾,堂堂吴语不谈,提什么上海话,分家出去的子孙,刚6O半不到,竟然还忘记了老祖宗,还大言不惭地什么阿拉上海话。

试想,假如你把吴语划分到杭州话和苏州话,

那么,全国各地就是真正的千言万语了。这普通话还用普级了吗?这点屁人口,就算是发展好一些,那也是国家从各方面支持的,不然的话,你还是松江府下一个小上海县而已。按照你的意思,深圳才发展三四十年,更应该竖着尾巴说:我们深圳话了。

忘记祖宗之恩,实如断子绝孙……



大天


这个问题,是蛮严重的。

倒不是所有咯上海小囡讲弗来上海闲话,但会讲上海闲话的上海小囡比例确实弗高。

在上海这么多年,越来越发觉这座城市忒小辰光看到的上海是弗一样咯。

小辰光来上海,到处是讲上海闲话的,弗管老少,总归是一口上海闲话,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方言,原本就是我们的母语,上海宁讲上海闲话,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弗对头了,交刮上海小囡一口普通话,难般有小囡能讲一口流利咯上海闲话。学堂也好,社会也好,大概也只有弄堂里厢和本地宁屋里厢才能听到上海闲话。也难怪,这几年一直在喊保卫上海闲话了。

这个现象是从啥辰光开始的?从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的。推广普通话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是否打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这种城市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有外省来的,也有外国来的,操着不同的语言,但是在以前,外地人来上海生存,学说上海话是常态,像我们小区里有很多苏北过来的,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和上海人聊天就上海话,和同乡聊天就苏北话,毫无违和。现在呢,还记得前几年有人在网上说上海人排外,说上海话就是歧视外地人,等等等等,滑稽,可笑。上海人说上海闲话肯定不是歧视外地人,也不是不想跟外地人交流,而是因为上海闲话是上海人的母语,如果讲上海闲话都被外地人嫌弃,那么请问,上海是谁的上海?

当然了,这种滑稽的论调只是一小部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

回到主题,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确实很多,用普通话交流也确实很有必要,这没什么问题,如果想融入上海的,肯定也会学上海闲话,这也并非难事。像我,因为大伯母、阿娘(大伯母的母亲)都是上海人,听上海闲话比较多,不用刻意学,自然而然会说,大学毕业后去盐城工作,一年后开始学盐城话,虽然说得不够正宗,但也还过得去,就我而言,去学其他地方的方言,只要肯学,没什么问题。我想,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是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上海小囡没有生活在说上海闲话的语言环境里。

上学了,从幼儿园开始,就需要用普通话跟同学交流(之前有过一段时间上海的学校是不许说上海话的,争议很多),本来会说上海话的本地小囡就少,进了学校又没那种语言环境,久而久之,说普通话就成了一种习惯。所谓语言,你首先要说,不说就会遗忘。

以个人为例,我儿子从小接受的是吴语的语言环境,不跟他讲普通话,就是听的歌,也是沪语童谣,就是为了让他习惯这种语言环境,到幼儿园之后,外地小孩很多,说着说着回到家也一下子转不过来,我就会硬拗,一定要改过来,至少在屋里厢,要说吴语,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很多本地家庭,现在没有了这种环境,家长白天上班在公司说普通话(说上海话?开玩笑,会有同事嫌弃的,除非这家单位上海人多,否则只能说普通话),回到屋里也是普通话,便是老人,也被逼着说普通话,不管读音标不标准,得跟小孩用普通话交流。

前一段时间在公交车上,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是本地人,老人讲的上海话,小女孩讲普通话,称呼老人为姥爷,真是作孽,上海宁叫外公,而不是姥爷呀!

要让上海小囡讲上海闲话,从父母做起,在屋里厢用上海话交流,不然就是把“保护上海闲话”这句口号喊得再响,也没什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