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爱好者,有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

探墨艺术


又是一个有关艺术的问题,关于艺术的发展历史,这里就暂且不多做解释说明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定会创作出让世人铭记于心的旷世杰作,这样的艺术家的“粉丝”是遍布全世界的,而且还是世世代代,那么,作为艺术爱好者,有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呢?



艺术爱好者,要去的地方

作为艺术爱好者,都会明白,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前,都会外出艺术写生,写生的目的和意义,是获取更有质量的艺术素材和艺术灵感,并不是出去游山玩水,所以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人物情景都是来自于现实,


作为艺术爱好者,有必要亲临艺术作品中的场景切实体验,这样的感受比只欣赏作品,还要有意义些,更有真实感,比如,可以遐想一下,艺术家创作时的感受,正所谓“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然了,除了去艺术家的写生场景之外,也可以去艺术博物馆,

提到艺术博物馆,那就很多了,比如,卢浮宫,这是全世界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里面的艺术作品件件堪称世界名作,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如同一个艺术老师,在艺术氛围气息浓厚的博物馆里,欣赏这样的名作,可以很快的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品味,也在提升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艺术爱好者对艺术的见解认知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提升,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爱好者,还可以去任何一个有民族文化,人类生活过的地方,开拓自己的视野,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换句话说,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更深刻的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表达的不只是人物的情感,反映的更是博大精深的人文主义精神,



诗夜城主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艺术家本身,都不应该封闭自己,应该走出去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吸取大自然的素材和灵感

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如果封闭自己,一天到晚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世界里,那么你的创作会遇见瓶颈期,甚至会有思维灵感枯竭的那一天

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如果封闭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那么永远都不能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艺术修养

无论是对于艺术家本身,还是艺术爱好者,一定要经常出去旅游

对于艺术家,有条件的话可以出去旅游,是为了拓宽视野,游历自然山川,特别是对于喜欢画风景题材的画家们,深入自然,融入自然是特别重要的

无论是艺术家自身,还是艺术爱好者,有条件都应该逛遍全国的艺术馆,甚至国外的艺术馆

中国的艺术馆,比如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深圳的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

成都的四川美术馆,成都美术馆,成都画院等等

还有八大美院一般设有美术馆

国外的美术馆,比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MoMA艺术馆,惠特尼艺术馆等等,法国的卢浮宫等等


但是个人拙见,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不单单是要关注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拓宽自己的艺术领域的视野,你也可以关注别的领域

比如你不仅仅逛美术馆,艺术馆,你也可以逛博物馆,或者科技馆

因为你创作,有时候会取材于别的领域的素材,比如你创作历史油画,一定要关注历史领域,甚至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比如你想创作一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大型油画,首先你必须大量查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文献资料,甚至你最好逛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深入钻研那段屈辱的历史,然后再下笔创作

所以,艺术家,个人拙见,任何地方都可以去,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艺术领域,有时候别的领域也能激发你的创作灵感,比如文学作品,音乐作品,都能激发你的创作灵感

何多苓有些油画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中选材的,比如作品《带阁楼的房子》取材于契诃夫的同名小说

作品《雪雁》,取材于美国作家保罗的同名小说

还有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表达的是音乐的节奏





对于艺术家,艺术爱好者而言,出去见识世界是有必要的

但是你出去取材找灵感,可以选择针对性地旅游,对你创作有帮助的旅游的地方

比如之前说的你想创作一幅关于佛像题材的作品,你可以针对性去敦煌莫高窟,或者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等

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家,地理音乐家李志辉,多年游历大江南北,远离尘世浮华,深入研究每个地域的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情怀,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地域文化的音乐,比如《青瓦白墙恋徽州》《水墨丹青凤凰城》《平遥古韵》《大理雪月觅风花》《水天一色青海湖》等等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最小国家中的伟大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接触艺术品对我们大有裨益,甚至会对你有所启发。但可别误以为仅仅到了美术馆,站在伟大的艺术品面前思考一下,你的艺术体验就理所当然地很有意义了。

要想真正有所收获,你需要通过理解作品,被作品感动,才能与艺术之间产生一种更私密的联系。

——约翰·艾迪玛 《如何参观美术馆》

博物馆,是活的思想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宝藏。

梵蒂冈

最小国家的博物馆,有着伟大的力量

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占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而0.44平方公里有多大,例如,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就是0.44平方公里,或许是一个稍微大型一点的高尔夫球场面积也比梵蒂冈的面积大。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着自己完整的社会机制,而且梵蒂冈全国居民都信奉天主教,梵蒂冈也是近13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每年朝拜的人数不胜数。

而且,由于梵蒂冈面积小、居住的人少,常住人口不足1000个人的梵蒂冈或许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理发店的国家!

《羊城晚报》里曾有过这样的报道:站在梵蒂冈开枪,子弹一出就会飞越国界。

但就是这样“娇小”的梵蒂冈,却孕育了伟大的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前身为教皇宫廷,是教皇的居所。

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的一座大理石雕像。

名为《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被发现并挖掘。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分馆比奥-克莱孟蒂诺博物馆(Museo Pio-Clementino),创作于大约公元前42年至20年。)

教皇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挖掘成果。

在挖掘出雕像整一个月后,教皇就在梵蒂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德国诗人歌德就曾经这样评价《拉奥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人的痛苦都有三种感觉,即畏惧、恐怖和同情。雕塑能表现这三种感情中的一种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拉奥孔》却同时包含了这三种感情。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它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Baccio Bandinelli的《拉奥孔》,被送到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Palazzo Medici)复制的《拉奥孔》,现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而这座雕像来自古希腊的雕塑,不仅仅是希腊时代艺术的标志,似乎也奠定了梵蒂冈博物馆的精神内涵。

它的美的切入点似乎在于“一种轻微的叹息”,如怨如诉又就像是一种哀号。没有过分激烈的痛苦,但是却有着一种至高的精神力量,让观看的人能有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

每一座博物馆,都藏着一种思想

文艺复兴“三杰”之中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把近10年时间都贡献给了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小教堂里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著名穹顶画《创世纪》与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都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人与上帝的巧妙并列,让人心存敬畏之心,灵与肉的视觉对应,应接不暇。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几百个不同的人物,

被赋予不同的表情与姿态,

被刻画得极富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波澜壮阔的场面,坚不可摧的强力,

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捕获人心的力量。

拉斐尔《雅典学院》(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用自由开放的思想,将画中人的各异文化内涵显现出来,隐藏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智慧与真理的伟大存在。

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人物有节奏被安排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建筑空间里,

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味,

所有的举止动作都似乎相呼应地,有规律地,

组成了一幅恢弘而优美的画面,

让观者有一种无法揽尽所有风景的回味。

正如《国家宝藏》所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因为需要,所以存在。

博物馆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增长,促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参观者数量逐步增多,博物馆也在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来源:国家文物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来源:国家文物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国家鼓励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政策下,博物馆运营进入文创时代,通过周边文化产品获取收益。未来,互联网+下的博物馆通过更多的方式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走上新的商业合作道路是大势所趋。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这为博物馆产生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商业模式下的艺术衍生品蓬勃发展。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理解不尽相同,关于博物馆职能的定位,也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新的观念被注入到原有概念当中,开始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更为核心的问题。

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在悄然发生转移,在很多情况下,博物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开始以各种姿态呈现于大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网友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博物馆逐渐满足大众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在未来,

博物馆将有更多可能。


探墨艺术


艺术爱好者,我本身比较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我会选择去祖国的各地古建筑游玩儿,因为那里活动过古代先人,也可以体验一下他们的感受和感觉,比如故宫,身临其境,你会有很多的感受,当然也没有必须要去哪里,有的人就喜欢游山玩水,有的人就喜欢古建筑,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出去多走一走看一看,肯定得到的艺术会更高于不出去看看!大部分诗人肯定都喜欢游山玩水,只在家待着就像井底之蛙,视野不开阔能写出什么感受?能描写什么大好河山?

所以我的建议是,没有什么地方是必须要去的,但是去一定是要去的,自然和心态会让你更好的认识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肯定没有人否认的,喜欢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可以多去山水风景区,喜欢触景生情的,可以多去古城,古建筑去看看,更能切身的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子予文化公司创始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艺术爱好者而言,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南京!

哈哈,南京是一个充满艺术的地方,艺术爱好者去了之后都会满自而归。以下是几个,必须要去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南京大屠杀馆,这是每一个来南京旅游的人必要去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南京大屠杀馆设计的与同以及那种于历史的追溯,对于展现历史的手法。都是需要艺术才能完成。

第二个就是夫子庙夫子,夫子庙里面最突出的应该就是美食了,大街小巷的美食数都数不过来,就连他们美食的门面,店铺的装修都是非常具有艺术的讲究,也有很多的蜡像馆。

第三个就是夜泊秦淮河,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具有艺术感了,特别是在夜晚去的时候,两岸的灯火摇坠,加上解说员罗娜的解词,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古代文化诗人的深刻魅力。

总而言之,南京是一个很棒的城市值得一去


小驴上路


艺术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要说想去的地方哪就是周游世界各国艺术殿堂,体会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尤其是西方国家更上艺术家神圣向往的地方,心灵殿堂。对于书画艺术家来说能在西方国家举办个人作品展更是一生中梦寐以求的事儿!


西安大川文化


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要说想去的地方哪就是周游世界各国艺术殿堂,体会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尤其是西方国家更上艺术家神圣向往的地方,心灵殿堂。对于书画艺术家来说能在西方国家举办个人作品展更是一生中梦寐以求的事儿!


82老曹


故宫,上博,南博等几大博物馆是要经常去看看展览的。还有就是名山大川去游览,师造化。学书法的西安碑林看看,学国画的多出去写生,这些都是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最近去上博南博观展都排了一个多小时队。多看多悟。




御澜阁


我觉得有几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个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一个是心灵世界

现实中世界必须要去的地方是美术馆,博物馆,其次是风景名胜。心灵世界就是艺术家的修养以及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