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导读: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的满城县,是华北平原向太行山脉过渡地带,所以在境内有很多低矮的小山包。其中有三座相连的小山包,海拔只有300米左右,就坐落在县城西南1.5公里的地方,因为从远处看,三座小山包好像一只落下来的凤凰,所以被称为凤凰山。

在三座小山的脚下,不止从何时开始,就坐落着三个村子。这三个村子的名字非常奇怪,分别是:北陵山村、南陵山村与守陵村。从名字上可以看出,三个村子的来历肯定与一座陵墓有关系。

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在距离三座小山最近的守陵村中,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距今上千年前,一位诸侯王来到此地,见周围风景秀丽,三座小山背依太行,东望平原,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在此为自己修建陵墓。因此现在守陵村的村民都称呼此山为陵山,但具体跟哪座陵墓有关,由于年代久远,村中已经无人知晓。

村里老人还回忆说,这座山上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冬天下过大雪之后,整座陵山都被大雪覆盖,但有两片地方,雪化的特别快,从来不积雪。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人能说的出原因。

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转眼时间来到了1968年,当地部队要在陵山上修建国防工程,结果一个班的战士在山上爆破的时候,意外在山体中发现了一个洞穴。有战士下去之后,发现里面摆满了瓶瓶罐罐,联想到附近王陵的传说,就拿了几件物品上交到有关部门。

这几件文物送到考古部门之后,专家立刻从上面“中山内府”几个字,断定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墓葬。因为在河北地区,历史上一共有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山国,另外一个是西汉时期的诸侯国。而从出土文物造型,和上面的文字判断,这座墓葬应该属于汉朝的中山国。

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确定了墓葬的性质后,河北省考古队立刻组织精干队员,前往现场进行仔细的勘探和发掘,并同一时间向上级作报告。经过河北考古队的初步清理发现,被部队炸开的是这座陵墓的一个耳室。整座大墓完全在山腹中开凿建造,规模宏大,全长50多米,最宽处将近40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

初步的发掘之后,考古队已经能够确认,这是一座西汉时期中山国的王陵,但史书上有记载的中山国国王有十位,具体是哪一位国王的王陵还是一个谜。

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此墓的发掘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特意派遣考古专家前往指导工作。随着挖掘清理工作的深入,更多带有文字的文物被发现。其中一件青铜酒器上刻有“中山内府卅四年”几个字铭文,这给考古专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在已知的中山国十位国王中,只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在位超过三十年,所以“中山内府卅四年”几个字足以证明,满城汉墓的墓主人就是中山靖王刘胜。据《史记》、《汉书》记载,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哥哥。当年被封到中山国之后,刘胜为了不引起汉武帝的猜忌,每天饮酒为乐,当起了享乐王爷。考古队在陵墓中发现了一百多个盛满酒的大酒缸,就是最好的证据。

河北一座300米小山,从不积雪,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在对这座大墓进行挖掘的同时,考古队又在距此不远处,发现了另外一座同样规模的古墓,最后确认为刘胜的妻子墓。经过长达数月的挖掘清理,两座墓一共出土珍贵文物一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多达数百件。而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金缕玉衣等更是被确认为禁止出境的国宝。

由于技术等原因,满城汉墓从1968年发掘起,直到1991年才对外开放,期间30多年都是封闭研究,对外秘不示人。

参考文献:《满城汉墓的发掘纪要》、《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