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48岁起兵之前在干嘛?难道真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好吃懒做吗?

waiwai2000


之前以史为鉴写了一篇三千余字的长文分析过刘备起兵前的故事,完全颠覆了刘邦是个一事无成小混混的看法。下面以史为鉴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刘邦出生的秘密

公元前256年,当刘邦在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呱呱坠地的时候,村子里还出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庆贺一番,何况两家还是世交呢? 于是这两个孩子一起长大、一起读书、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刘邦出生时,他的宿命之敌嬴政这时候刚刚三岁,正跟着父亲异人在赵国当人质。

而等到刘邦和卢绾读完书后发愁未来时,嬴政也早已当上了秦王。

二、刘邦游历的秘密

刘邦出生时,沛地差不多已经是楚国的地盘了,但是这块地之前还是魏国的地盘。所以不论刘邦的父辈还是刘邦、卢绾这一代人,心里面还把自己当做魏国人。

有人会问:你凭什么这么说?有证据吗? 当然有,史记记载,刘邦和卢绾在读完书后,打算出仕。但是按照他们的平民身份在贵族当道的战国时期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还有一条路,就是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某一位大人物的门客! 战国时期有四大公子以养士闻名天下,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信陵君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一度养士数千人,并且多次击败强大的秦国,挽救了赵国、魏国于危难之际。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但是也正是因为信陵君已经自成一派,闻名诸侯,也遭受到了他的哥哥魏安釐王的猜忌,信陵君不受重用,终日苦闷不乐,只能沉迷酒色。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无忌去世。这一年刘邦13岁。 而刘邦的童年则是伴随着信陵君的名震天下,所以有意无意之间,信陵君魏无忌的身影便种在了刘邦的心中。


刘邦学成出山后,就离开沛县,打算前往投奔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经去世了,刘邦无缘得见心中的偶像。 但是刘邦听到信陵君虽然去世,但是信陵君的三千门客继承了信陵君的衣钵,在外黄县有一个叫张耳的人,曾经是信陵君的座上客,现在也在学信陵君养士。于是刘邦打算去见见张耳。

没想到这一去,刘邦和张耳却是一见如故。 据历史记载,刘邦跟着张耳多次“游历”,在一起几个月之久。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史记-张耳列传

张耳是信陵君的门徒,因为养士的关系在魏国也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秦国灭亡魏国时,张耳肯定没少替魏国出谋划策抵抗秦国。 刘邦和这样一位人物成为好友,心中对于秦国自然没有多少好感。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在魏国灭亡期间,刘邦和张耳做出了哪些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一直从事着反秦的工作,而绝对不是跟着张耳“游玩”。

等到公元前225年,刘邦32岁的时候,秦始皇灭亡了魏国。随后发布通缉令,通缉张耳及其门客。于是张耳决定解散团队,让大家都分散隐藏起来。 大家猜想一下,刘邦会不会是这个时候才又再一次回到沛地,悄悄潜伏的呢?



三、 刘邦养士的秘密

偶像是养士闻名的信陵君,朋友是学习信陵君养士的张耳,跟着这样的人,刘邦又怎么会忘记养士呢? 回到了沛地的刘邦干的事情很明显,依然是养士。

只不过信陵君和张耳有钱,可以养大量的门客,而刘邦没钱,只能靠着嫂子养几个当地的混混吃喝。但就算这样,刘家也没多少粮食养闲人,这才导致刘邦嫂子敲锅赶人,结果让刘邦记恨了许多年的故事。

其实联系之前的故事,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秦始皇虽然灭亡了六国,但是还有大量的六国遗族组成秘密的反秦联盟。信陵君三千门客,假如都像张耳、刘邦这样,每个门客都养若干士,集结起来后是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

刘邦呢,除了散尽家财养了沛县的许多游侠。在他当了亭长后再往咸阳输送劳役的时候,见到了出行的秦始皇,并发布豪言壮语: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当劳役逃跑后,刘邦更是干脆放了所有人,刘邦的这种心胸气度折服了许多人,于是跟着刘邦的人更多了,刘邦得罪了官府,只能藏在芒砀山中,靠着萧何等人的打掩护,才躲过了秦朝的惩罚。 而根据后面发生的事情,其实很容易得出结论:张耳、陈馀、刘邦等人就是魏国秘密反秦组织中的一员。

四、刘邦起兵的秘密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六国贵族还不敢如何,但是等到秦始皇一死,秦国在赵高、胡亥的带领下开始开始全面倒退。

天下群雄有了陈胜吴广的带头作用,都纷纷响应。刘邦作为沛县反秦秘密基地的头目,在沛县深耕多年。 不但积累了三百人的队伍,而且和沛县的主要官吏萧何,曹参都非常熟悉。

熟到什么程度呢?据历史记载,刘邦犯事之后,萧何多次替刘邦打掩护。 那么刘邦都会犯哪些事儿呢?以史为鉴猜测:除了放跑劳役这种事情,还有极大概率是从事和秘密反秦有关的活动。

既然萧何在这种事情上给刘邦打掩护,说明萧何最起码知道刘邦所从事的秘密职业是:反秦!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大乱时,萧何曹参才一个劲的撺掇沛县县令请刘邦来守城。县令拒绝后,萧何等人直接叛变,迎接刘邦入城起兵。刘邦这才得到了群雄逐鹿的初始资本!

所以综上所述: 刘邦的前半生虽然貌似平淡无奇,但其实隐藏着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细节。 绝不是一个小混混。

而且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对于曾经同样是反秦联盟中的好友张良、张耳等人都是非常看重,张良就不用多说了,在鸿门宴要不是张良,刘邦怕是危险了。张耳一度是刘邦任命的七大异姓王之一。 还有,刘邦在成为天子后,每一次路过大梁,都要去祭拜自己的偶像:信陵君!甚至还专门安排了五户人家,逢年过节专门祭祀信陵君。


以史为鉴


刘邦48岁起兵之前在干嘛?难道真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好吃懒做吗?

(刘邦与吕雉剧照)

刘邦起兵之前,结交朋友拉拢人脉,为老百姓打抱不平,为自己的事业忙碌。刘邦并非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溜达的人。

笔者认为只是没有看到闪光点罢了,当看到时人家已经成功了。

一:结交朋友拉拢人脉

刘邦平时不干活,拉着朋友这里聊天,哪里喝点小酒,人人都说酒文化。刘邦就懂的了这个道理,结交一些对自己非常有用的朋友,这就是在搞人脉。如萧何、樊哙、卢绾、曹参等都在哪个时候结交的。

看来刘邦对结交人脉,非常有一套,别看他平时这里走哪里坐,串这个酒馆,溜哪个酒馆,其实在暗中结交关系。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脉乃是以后成事的法宝。

(刘邦与张良剧照)

二:为老百姓打抱不平

到处流窜的刘邦,在街市上遇见不公平之事,就会管上一管。有一次一个女的在追一个男的,起初樊哙在追,后来躲到刘邦家里了,被刘邦逮到了。

原来是这个人对这个女的不规矩,更好这个女是刘邦的女人。做这件事之前,刘邦并不知道和他的女人有关系。

从这说明了刘邦平时就喜欢管闲事的,爱打抱不平,因此反映了他非常得民心。

三:为自己的事业忙碌

平时看刘邦到处走,不务正业,其实刘邦心里是有自己的目标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泗水亭做了一个亭长。

这是通过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有了这个头衔,他到处的走动,后来职务也越来越多。一次的送徭役,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也是从结交人脉,公平正义,所得到的结果。刘邦在默默的发展自己事业,只是当时的父母不理解他而已。

(刘邦剧照)

品史公曰:通过刘邦对朋友的结交,人脉的把控,以及对老百姓的帮助,默默无闻的忙碌事业。让我们启发到:自己有想法,要坚持自己想法的去做,有时父母会不理解,只要正确的坚持,都会成功的。你会怎么看待刘邦,请留下你的看法。

图:来源网络


长城说历史


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史一直受到史迷们的称颂,也算得上是励志人生!

那刘邦48岁前在干些什么?

未起义前的刘邦一直碌碌无为,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经常与三五狗友在一起吹牛皮、打麻将。巅峰时期也就干了个巡捕房头头。

不过,这家伙虽然经常领着三五狗友去他嫂子家蹭吃蹭喝,很不受家里人待见。但刘邦对狗友们非常讲义气,是狗友们心中的大哥、流氓王。



可能是经常和狗友一起鬼混,踩了狗屎走了运。

几经折腾当上了沛县县令。从此一步一步的走向了人生巅峰,迎娶了无数白富美。


王大娃


谁能相信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呢?这两个人明明是同一时期的人,可给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两个时代的人。当秦始皇十几岁已经在赵国做了好几年人质的时候,刘邦还在撒尿和泥呢。

1.与同一时代的秦始皇相比,刘邦确实很差劲

当秦始皇统领百万精锐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刘邦还是个混子,天天忙着吃喝嫖赌;

当秦始皇,平定嫪毐叛乱,历经大秦内忧外患的时候,刘邦还是个混子,天天忙着吃喝嫖赌;

当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书同文,车同轨的时候,刘邦升官了,当上亭长了(相当于乡镇派出所所长)。

当秦始皇,严于律己,立誓不再立皇后的时候,刘邦正忙着跟曹寡妇偷情,还生了个儿子刘肥。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时候刘邦身边所有人对他是失望的。毕竟这个时候刘邦身上的标签就是无赖,混账,好色,懒惰。


2.刘邦命运的转折点:吕雉的出现和始皇帝的驾崩

男人靠双手去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吕雉的出现,让刘邦真正的做到了脱胎换骨。

富豪之家大小姐看上了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刘邦,婚后还能够承担起所有的家庭重担,因为在生活上是一点也指望不上刘邦这个浪荡子。


但毕竟刘邦成家了,有了正妻,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以前的吃喝嫖赌,可以换个说法叫交朋好友了。于是刘邦的思想慢慢开始转变。

始皇帝的驾崩,解开了刘邦心头最后一根守法的枷锁。秦二世的昏庸无道,赵高的祸国乱政,陈胜吴广的造反起义,生活以另外一种形式给刘邦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于是刘邦也造反了。

3.不是刘邦太能干,而是对手太无能。

精锐的秦军,是项羽打败的。刚愎自用的项羽,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唯一的谋士范增被他给逼死了。而他手下又没有成名的文臣武将,于是项羽就成独夫了。三年的楚汉争霸,让刘邦越打越强,对人才的合理利用,刘邦的势力就像被浇了大粪的庄稼一样,噌噌的蹿了起来。

垓下之战的十面埋伏,项羽那脆弱而可怜的自尊心,终于自刎乌江。去了刘邦最大的一块心病。于是刘邦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成了皇帝。成了一位像秦始皇一样大一统国家的皇帝。

原来秦始皇,项羽,都是为刘邦打工的。

4.古代史官的风骨,让我们对这段正史必须相信。

西汉司马迁,在编修史记的时候,为了真实记录历史,不惜得罪汉武帝,被汉武帝阉了。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就是奇耻大辱,而事情的初衷就是史官,要真实记录历史。这就是古人的风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史记中记载的汉高祖成名之前的浪荡生活,绝对是真实的。

始皇帝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治理国家;刘邦嘻嘻哈哈,稀里糊涂得到政权,这是不是就是命?


少校柳下惠


简单梳理一下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帝王,就知道刘邦是不是好吃懒做了。



秦始皇(秦朝)

刘邦(汉朝)

刘秀(东汉)

司马炎(西晋)

杨坚(隋朝)

李渊(唐朝)

忽必烈(元朝)

朱元璋(明朝)

顺治(清朝)

有没有发现,除了刘邦和朱元璋是草根出去,其他都是宦官子弟。能在这些宦官之弟的名单中占据一席之地,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刘邦的伟大之处在于:让汉文化真正成为中国主流,现在我们称之为汉人,也正是刘邦的功劳。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且扛起汉家大旗的人,怎么会说是好吃懒做的人呢?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英雄还是狗熊,拉上舞台上一试便知。

除此之外,刘邦手下能人辈出,萧何、韩信、张良、王平等等,都是人杰。这些人杰为何都甘愿做刘邦的手下呢?

韩信对刘邦的评价,我觉得最能代表刘邦的本事:善将将!意思就是刘邦善于管理将领。

代东晋自立的刘裕也曾说过:如果我身在楚汉时期,必定只是刘邦手下的一个将领而已。

刘邦的用人之术,简直就是神级操作啊!我只能说这方面是天赋,咱们只能羡慕。


至于历史中记载的游手好闲那些事,只能说是大丈夫的小瑕疵,毕竟人无完人。


贱议你读史


好吃懒做的人能成大事吗?肯定是不行的。对于刘邦,后人有许多误解。史书上说刘邦不爱种地,也喜欢呼朋唤友,徘徊于酒肆市井,刘邦的老爹斥责他没出息。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刘邦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第一,如何看待刘邦不种地、爱喝酒呢?

用寻常人的眼光看,刘邦的确有点“好吃懒做”的样子,至少他老爹是这样认为的,老是拿他与哥哥刘仲对比,刘仲是整天埋头经营家中产业。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后,曾以戏谑的语气对老父亲说:“父亲大人常说我不会经营产业,如今我的成就与阿哥相比,谁多呢?”

有趣的是,在两百多年后,刘邦的后世子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在年轻时勤于种田耕地。大哥刘縯很不高兴,认为他没有志向,经常挖苦嘲笑,称他与汉高祖刘邦的哥哥一样,不去经营天下,反而经营几亩薄田。

刘邦因为不种地而被老爹斥责没出息,刘秀因为种地被老哥斥责为没出息。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是种地好还是不种地好呢?

由此可见,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种不种地,也不在于爱不爱喝酒,而在于有没有高远的志向。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不同的道路与模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要有志向与目标。刘邦望见秦始皇时,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刘秀年轻时,当时有谶言说:“刘秀当为天子。”众人都说预言说的是国师刘秀(即刘歆),他独说:“怎不见得是我呢?”

志向的第一步是敢想,要是连想都不敢想,又如何成大事呢?

第二,刘邦是有理想的人

尽管我们对刘邦早年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是一件事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他有一个偶像,这个偶像就是名闻天下的魏公子信陵君。

我们从刘邦的早年记载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信陵君对他的影响。信陵君是战国后期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以窃符救赵与合纵攻秦而闻名天下,正因为他的努力,才使得秦国一统中国的梦想被推迟了几十年。刘邦是在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二年出生,在信陵君合纵东方诸侯攻秦时,刘邦已经九岁。信陵君去世时,刘邦十四岁。有一种说法,说刘邦曾经想去投载信陵君,正好信陵君去世,他便返回了。不过,我一直未能查到这个史料的出处,希望有知道的读者能告知。

史记明确记录,在刘邦早年时,“数闻公子贤。”这里的公子,就是信陵君。还有一件事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中曾建立卓越功勋的张耳,早年曾是信陵君的门客,他年长刘邦八岁。据史记的《张耳除余列传》,“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刘邦还是个普通老百姓时,曾经好几次跑去追随张耳,在他那里呆了好几个月。

刘邦为什么会去投奔张耳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张耳曾经是信陵君的门客。俗话说爱屋及乌,刘邦太崇拜信陵君了,接近张耳,仿佛就接近了信陵君。而且,我想他肯定从张耳那里,得知信陵君的许多故事,也学到信陵君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刘邦一生其实都在效仿信陵君,招贤纳士,为人豪爽豁达。也正因为如此,他不爱把自己限制在几亩薄田上,而是喜欢接交朋友豪杰。大家想想,为什么刘邦的一帮旧友,包括萧何、周勃、曹参、樊哙后来都成为开国勋臣,他们的才能志向哪里来的?我想当初他们交往时,肯定不只是喝酒划拳,而是互相砥砺,最后才有机会共成大事。

第三,刘邦敢于为人之所不敢为

在刘邦起义之前,干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私自释放犯人苦力,落草为寇。

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后,好歹是个小官,可以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可是他在押送一批犯人苦力前往郦山时,出于对这些人的同情,最后把他们全放跑了。当时去郦山服役,与送死无异。这确实是刘邦早年最值得称道的壮举,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

要知道当时秦国是何等厉害,连六国都被它给灭了,而刘邦在放跑犯人后,落草为寇,这无疑就是造反。倘若刘邦被官府抓到,可想而知,只有一个下场,就是被砍头。因此,不能不说刘邦是个有胆略的人,敢于为人之所不敢为。从这点看,我们又可以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对于历史人物,我一直有一个看法,就是要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们处所的环境。史书寥寥几笔带过的故事,如果你以亲临现场的体会去琢磨,就更能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刘邦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感受其内心的勇气。若是意识到这一点,你还会说他只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只是由于很偶然的机缘,侥幸成为皇帝吗?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就大事不可能依靠侥幸。我很欣赏哈尼尔的一句话:“在我们做什么之前,我们必定已经是什么了。我们只能做到我们所是的程度。”一个人事业的极限,不可能超过他内心的极限;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不可能超越其内心的高度。


君山话史


刘邦在起兵之前是一个亭长,每月薪水很低,而且还有酒瘾,每月的薪水很早便花完了,月底喝酒靠赊账,有人会问?“刘邦是一个英雄,好吃懒做没有才能如何能成为西汉开国之君?”

如果说刘邦的才能是善于用人,刘邦自己曾说:“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补充兵员运送粮草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三人都是人杰被我所用,所以最后我能得到天下,刘邦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如果没有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才的帮助,刘邦是打不败项羽的,得人才则得天下。刘邦虽然有识人用人的才能,如果没有机遇,刘邦也难成大事。乱世出英雄,公元209年七月,刘邦的机遇来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英雄纷纷想应,刘邦抓住这个机遇攻下沛县做了沛县县令人称沛公,并且得到了萧何、樊哙、周勃……等一批人才的帮助,不久刘邦又得到了像姜子牙的人才张良。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第一个攻入关中走进了秦始皇的阿房宫,刘邦进去一看,啊!好气派美女成群一个个娇涕涕的喊大王,刘邦像他的未代子孙刘阿斗一样“乐不思蜀”不愿意离开阿房宫的美女,具说当天晚上刘邦便挑了两个漂亮的美女陪伴自己在阿房宫住了一休,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秦始皇拿着剑对他砍来,这时忽然一轮太阳挡住了秦始皇的剑,刘邦虚惊一场吓醒了,天亮以后,张良进宫劝刘邦离开皇宫,搬到灞上住,认为此时时机不成熟不能在此贪图享乐,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搬到了灞上。项羽进入关中后封刘邦为汉王。韩信在项羽手下不被重用,便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最后在垓下用十面埋伏击败项羽,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大功。

刘邦的后代刘备也有知人善用的才能。开始也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商人。黄巾军起义给了刘备机遇,刘备在一次收工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招募民间英雄的榜文,叹了一口气,激怒了旁边一个黑大汉,对刘备大吼:“大丈夫当为国出力,叹气什么?”刘备一看身旁的黑大汉长的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站在那里象座黑塔,刘备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日:“某姓张,名张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中山靖王之后。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刘备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刘备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刘备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刘备、关羽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今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即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拉起队伍,投奔幽州太守刘焉。刘备在关羽、张飞的帮助下破黄巾军多次立功,刘备当上了平原县令。后来去徐州救陶谦当上了徐州州牧成为一方诸侯。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帮助当上了徐州州牧,但是因为没有象张良这样的人材出谋画策最后丢掉了徐州,后来和曹操争地盘又败给了曹操,最后无奈去荆州投奔刘表,在荆州刘备听说此处有一个有张良之才的卧龙先生,就和关羽、张飞一起三次拜访,终于请出了卧龙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了曹操夺取了荆州,后来又夺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刘邦和刘备从一介布衣最后成为开国皇帝不是他们有多大的才能,而是他们善于用人得到了人材,老天不仅给了他们好的运气,还给了他们机遇并为他们派去了人材他们才能干出一番大事。


手机用户海里的龙


当然是了,

也当然不是了,

笔者现在正生活在刘邦的老家——江苏丰县。离他的村子——金刘寨不足十里地。

我太知道这块土地上刘邦那种人的生活了!

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字——混!

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大的词叫做“农民”,大到什么程度呢?古来的英雄好汉们非出之农民者少,现今的风云人物们没过过农民生活的也不多。

农民有很多种,那种勤苦,本分,做了一辈子好人的农民,连他们自己也瞧不起他们自己。

刘邦这种农民呢?他这种农民之子呢?按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农民来说,他当然是好吃懒做了,好美食懒做农活。

我上面也说了,也当然不是了,当然不是在哪里?

刘邦这种人懒做农活,但是他们不懒得做人,对于混世界一点也不懒,非常勤快,非常下功夫,他们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混做人!

为什么要混做人呢?因为要混兄弟呀,哪怕自己一分也无,粒米不见,也要用自己亲人的东西请兄弟伙吃饭。

农民们虽然瞧不起只会勤苦做农活的农民,看是他们也看不惯不和他们和光同尘的另类的,比如刘邦这种胡混八转的。所以,他的大嫂子不待见他,所以,那些勤苦的农民们也不待见他,所以,他老大不小了也找不上个媳妇。

人穷就是有原罪呀!有请吃饭的心 ,无待客之力,你想学习混世界的大侠,请花自己的钱好不?

可是,刘邦混的也算明白,起码萧何这个县政府公务员拿他做朋友,起码樊哙这个乡间狠人屠狗之辈也和他不见外,一个混的如此之明白的人如果去勤苦做生活,可能吗?

太穷了,他父亲也不支持他,不然以他的会混,也许早就发了呢,也许早就做大官了呢,早不做什么亭长小吏了。

是的,刘邦48岁之前,一直在积蓄势力,积蓄人脉。也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做皇帝而积蓄势力,积蓄人脉。这种行为只是他这种人的本能,这种做派只是他这种人的生活情趣,每天的一大帮子朋友胡吃海撒,他就感到好嗨呀,感觉已经达到了人生顶峰!

一直到“善相”的吕公,一个避仇躲来沛县的富家翁,看明白了他在沛县混的明白,为了保护吕家的财产安全,与刘邦他“财势联合”。

刘邦一做了吕家的女婿,手中有的是钱请兄弟伙们吃饭了,于是他势力更是大增,一直到他的势力大增到坐上了皇位。

所以说,刘邦这个家伙从农民老百姓的角度来说,简直好吃懒做的不得了,最后好吃懒做的去吃了软饭。刘家江山的起始资金真是吕雉家的,吕雉做一阵子女皇帝也是合情合理,天公地道的。


葭明通半瓶历史


刘邦,仅比秦始皇小三岁。出生在周朝(不要诧异,出生时周朝还没灭亡)民间传言其人在发迹之前带有“流氓气息”,完全一副市井无赖,不事生产混日子的形象。平日不去田地劳作,其父经常训斥其懒惰,不如其二哥。沛县乡里都嘲笑刘邦没有大志,整日游手好闲。刘邦夺取天下以后,反问父亲:我跟二哥谁置的产业大?但史学界给予刘邦一种非常“高端”的评价: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其实刘邦志向不小,在做亭长时经常结交各类人群,在在当地也有些名望。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刘邦后来的老丈人吕公喜欢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相貌时,就觉知此人不是池中之物,将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萧何也曾嘲笑说:“刘邦这人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评价刘邦,其表面是不拘小节,懒散无所作为。可其内心还是比较细腻,志向远大。现在人们对于刘邦发迹之前的评价只是停留在其日常生活中无关紧要的行为上,很少有人去分析当时刘邦的性格志向与后来一番大事业之间的关系。成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可以不按规矩出牌,可以忽略别人的评价。但是眼光格局要长远,为人处世要圆滑,做起事情来要坚决执行。刘邦正是有了如此的性格特征,才能成就一番霸业。


君之所见


刘邦字季,史记集解说他祖籍小沛,魏国迁都大梁时,随迁到丰地,居住在中阳里“沛丰邑中阳里人”,他的好吃懒做是在平常人眼里,“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特别是他老爸刘老太公,就看不上眼,老说你不学你二哥从事耕地劳作,迟早得饿死。还时常责骂。这件事刘邦耿耿于怀,当上皇帝后还问他父亲说,我与二哥现在的家业谁大?可笑的是,刘邦的二哥种田好手刘仲,在弟弟当上皇帝后受封代王,被匈奴侵略无法抵抗,逃到洛阳再也不回去。弄得刘太公无话可说。


不与当时平常人相同的刘邦,所作所为在旁人眼里是一副浪荡子形象,不喜种田,还到处溜达,刘邦从小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曾西行至大梁,但魏国已亡,信陵君已死,刘邦到故地凭吊了一下,打听到信陵君有一门人还在招揽门客,便到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噌吃噌喝几个月,两人结成知己。这也是楚汉相争中,张耳虽然是项羽所封,被陈余打败夺了国家,却没有去找项羽讨回公道,而是去找了汉王刘邦的原因。(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虽然不事耕作,但刘邦也有路子,在秦朝补吏的时候,物色到泗水亭长一职,这也可能与他喜游荡有关,见多识广,广结朋友有人帮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当上小吏后,刘邦时常酗酒,交了一帮酒肉朋友,常白拿樊哙的狗肉下酒,还到武负、王媪处赊酒喝

“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武负不敢收欠款,史记说是看到刘邦在睡觉时背上有龙出现,这是胡扯。估计是看到刘邦拉帮结派,人多势众不敢要,或为了以后做事方便打好埋伏才不收钱。


亭长负责与民众和官员对接,平息地方纷争,征发徭役、缉盗等事,当上亭长后的刘邦常假公济私,借递解徭役之便,有机会游览秦都城咸阳,一次,恰好碰到秦始皇出巡,排场之大令人咋舌,看后长叹息说,大丈夫就要这个样子啊!这样,就形成地方上有心腹兄弟,上面有县吏萧何等援应的局面。刘邦又能言善辩敢于出头,能说得天花乱坠而面不改色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他的老婆吕雉也是用这一手哄来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样一位不事耕作游手好闲、贪酒好色还勾搭上卖酒的曹寡妇生下刘肥的人,虽有胡为的地方,大方面却处事公正,长期下来,无意间有了一定的人望基础,在乱世中尤其受人敬重。楚怀王熊心及其众臣还说“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见威望。有这些原因,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天下响应,沛地也想起兵,大家不敢出头,就想到因押解囚徒而流亡在外的刘邦,派人相请,遂至风云际会,龙腾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