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五岁经常和幼儿园小朋友打架,说看谁可爱就想欺负怎么办?

斧头帮话事人


小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妒忌心是一种丑陋的心理,俗称红眼病,小孩子第一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然后才是社会教育!很明显,也许这个家庭的大人平时有很明显且很暴力的妒忌心的外在表现和语言攻击!或者家庭环境有人有这种轻蔑他人的行为和语言,长久刺激给小孩潜意识形成了大的影响!小孩这种意识的外在表现正暴露了他的心里不健康!家庭教育是主要的环节,希望大家都能重视!


青云谱曲江对酒


女儿五岁经常和幼儿园小朋友打架,说看谁可爱就想欺负,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苗头,要坚决刹住,不能任由她发展。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原先是一个非常有礼貌地乖孩子,可是,上小班下学期的时候,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天天出状况。捣蛋、打小朋友,班级里面的小男孩也见她怕。她会在长长的队伍里乘着老师不注意突然之间将别的小朋友推到,老师批评她,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的时候在班级里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有旁边的小朋友经过她那里,她会冷不丁地伸出脚拌人家一跤;她也会将水彩颜料画到老师一直表扬的小朋友衣服上;她还会将自己不要吃的菜偷偷放到小朋友的碗里,也会将自己喜欢吃的菜从小朋友的碗里夹一块……总之,为吸引老师眼球,她一天到晚不知道要做多少你想不到的“坏事”。以至于好多家长找到老师,提出将自己的孩子离她的座位远一点,省得被她天天欺负。

后来,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发现,这个小女孩是在她妈妈生了小弟弟以后才这样的。家里生了一个小弟弟,可能家人对她的关注会少一点,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碰到熟人,交流的话题往往是她,而今大人的对话都围绕着小弟弟,令她很失落。孩子年龄小,以为家人不喜欢她了,所以她竭尽所能地想去引起家人和其他人的注意。但是,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还很有限,她不会表达她的诉求。结果,她发现有一次,她这个乖乖女无意之中做了一件“坏事”,将小弟弟心爱的奶壶给摔坏了,于是,全家人一起炮轰她,她感到大家又开始“重视”她了。于是,她就故意制造一些“小错误”,让一家子人批评她,她还在那窃窃私笑呢。

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后,教育就有了方向,后来小女孩的家人慢慢地也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小女孩重新感觉到了家人的关爱,慢慢地改掉了攻击性行为。

我不知道您家的具体情况,但是,孩子出现了不好的习惯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作为成人,一定要帮她找出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希望我的小故事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佳期有遇 欢迎互动留言


佳期有遇


是你姑娘欺负别人吗?

说说我家儿子幼儿园的一次经历。

一次,老师语音告诉我说小家伙在学校咬人,我立马跟老师说,带小孩去看,费用我们全部出,回来我再收拾他。好在老师说,发现及时,没咬到,要我们在家里好好教育下。

下午我们接回来后,我就了解了下情况:他要过去,别人把路拦着不让,他就准备去咬人,被老师拦下来了。

于是我这样跟他讲:

别的小朋友拦你,他做得不对,你大声喊老师,让老师来处理(教他处理方法,不知道对不对)。你怕不怕打针?喜欢咬人的小朋友要打针(吓唬他),而且如果你咬了别人,妈妈就要把家里你的玩具全部送给别人,还要去超市买好吃的送给被咬的小朋友,还会带着你去给他赔礼道歉(我会真这样做)。

说完之后,问他,还咬不咬人,咬人了妈妈怎么做?他都答上来了。

还真有效,自此之后他就没有咬人了。

有的不良问题要扼杀在第一次里。

以上就是我处理的方法,希望帮到你。


一线老师的教书心得


一亇孩子来到人世,是什么“脾性”也没有的。他(她)后来的脾性,好的也好,坏的也好,多是家长,尤其是父母“培养”起来的。从他(她)哇哇坠地、来到人世那一刻开始,长辈的一切,包括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动式等等等等,无不在有形无形地影响、“教育”着孩子。有亇说法:“松树底下松苗,柏树底下柏苗”,讲的就是,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出什么样的孩子。反观孩子的问题,就能看出家庭、家长的问题。所以,孩子的问题,不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只能在家长身上找原因;明白了这亇道理,当然,解决的办法,也只能从家长开始。


冬天的绿叶287


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或白纸。

说她像镜子,是她会模仿身边关系密切者的行为。作为父母首先不妨反思自身?带娃或者与娃关系密切者有没有给她提供模仿的“范例”?

对攻击性儿童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的情感气氛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极大的关系,愤怒和惩罚笼罩着的家庭,容易创造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儿童,一个身处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的父母(比如经济上有困难或者婚姻不幸),对孩子往往热衷于强制性的训导,如果再碰上儿童的困难,气质或性格缺陷就会导致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如果家长本人富于攻击性经常使用家庭暴力,为孩子提供攻击行为的原型,更容易教会孩子的相应行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大人觉得娃比较可爱啊,就会去捏捏她或者碰碰她。大人觉得没什么,娃就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一种友好的行为,也可能会对他的小朋友也采取相应的方式。

说她像白纸,是因为娃此时并不真正理解“可爱”“欺负”“打架”代表的社会意义,和成人的理解存在落差。往往在具体的言行情境下才懂得一个词的片面意义,而且谁和她亲近谁就是权威。比如妈妈认为那个小朋友“可爱”,娃就会认为,原来这就是“可爱”。成人有时会开玩笑故意混淆语义,但娃却会当真。娃对“可爱”的定义可能与成人不同,可能是负面的。所以对幼儿说话得认真,否则娃容易产生认知困惑。

最后想说的是,一般幼儿间的打打闹闹,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们自己能够在同伴交往中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成人不要多加干预。成年人该做的,是创造和维护平等的环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并促进社会交往技能的获得。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社会知觉的形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所以你和家庭成员的平等交往,和幼儿园老师及其他家长的平等交往,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总之一句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问题。有问题肯定是大人身上出了问题。

希望对您有帮助。[灵光一闪]




中文写作入门心法


女儿经常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打架,说看谁好看就想欺负怎么办?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家长要注意了。

1:首先考虑孩子是不是不善于表达,又想跟长得好看的小朋友一起玩,只有采取打人的方式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如果是这样,家长要及时的帮忙孩子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要学会礼貌友善的交朋友。

2:耐心沟通正确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说:“再打人就没人喜欢”之类的否定语言,而是和孩子说:“如果要是能不打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画画,玩拼图啊,爸爸妈妈和老师会更爱你哦”之类的话给与正确引导,相信孩子慢慢地也会摸索到跟小朋友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3:经常着带孩子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言传身教。比如在公园游玩时,告诉孩子花草也有生命,不能践踏,不要摘公园的花朵。我们要爱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现在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爱下,孩子一定会变成一个乐于与人与人为善的小朋友。



张家小域


首先要总结.要认真查找孩子欺负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父母中否有暴力压服孩子的现象,看家长是否有溺爱过度造成孩子蛮横任性的现象,或者看是否有不良影响等,以便彻底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其次就是解决的方法

1、坚决制止,对孩子打人等欺负人的行为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制止,严厉批评,让孩子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人支持的。

2、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小朋友。

3、及时鼓励,当孩子做了些关心他人的事后,要大加表扬。


与子偕老


很简单啊,两个解决途径。
第一,告诉孩子被欺负了直接找老师,让老师解决。
第二,私聊对方家长做好沟通,让对方家长及时纠正自己孩子得错误举动,避免激烈举动,如无法沟通,应及时找到院方,劝退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请对方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3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077a37295cc4e26a56c637a56183ddc\

作自己的诗人


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种行为嫉妒心可不小啊!应该引起家长注意了!尤其是母亲是不是平时生活中有些这方面的行为或言语表达过这一类的词语!孩子这年纪最爱学大人的某些话语或行为,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很重要!别不当回事!比如父母有矛盾吵架最好也要避开孩子,平时说话做事更要注意!我们看到很多有家教的孩子很羡慕,其实就是受父母影响,受家风影响,这种家庭一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做出好的榜样!五岁孩子正确方式引导还能改正过来,跟孩子多沟通,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改正她的各方面错误!最好再跟幼儿园老师沟通,让老师配合一下会更快更好的改正过来!应该没问题的!


v悠然自得v


我感觉这是大人平时聊天不注意照成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嫉妒心也强,都是独生子女,被娇宠惯了!冷不丁看到别人受宠、自己被冷落、受不了!就产生了报复心理!所以平时要多引导、让她多学习友善、和谐相处、慢慢会适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