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由於馬鈴薯的適應性廣,因此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種植,而且產量也很高,但是農民朋友在收穫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劣質塊莖,影響了馬鈴薯的商品性,給農民朋友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那麼,生產當中的劣質薯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預防呢?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一、綠皮薯

在收穫的馬鈴薯塊莖中,經常會發現,有些塊莖局部表皮變成綠色,在綠色薯皮下的薯肉也是綠色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綠皮薯。綠皮薯中含有大量的茄鹼,它也被稱為龍葵素,人們大量食用以後會出現食物中毒現象。

1、綠皮薯發生的原因

綠皮薯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壟小或者是播種時開溝淺、覆土過薄;還有可能是在塊莖膨大期培土量不夠。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塊莖在膨大發育過程中露出土面;或是將土層頂出縫隙,使塊莖的局部暴露在陽光下,陽光直接照射,就會使得龍葵素的含量迅速增加,露出地面的塊莖也會變成綠色,從而形成了綠皮薯。

2、綠皮薯的防治措施

為了減少或防止綠皮薯的出現,我們就要把握好整地、播種和培土這幾個環節。種植時壟的大小要合適,適當加大行距和株距。可以

按行距35~40釐米起壟,在壟上開10~15釐米深的播種溝,播種後覆土10~15釐米

另外,從花期開始,要及時向壟背上培土,即便是覆蓋地膜的薯田也要在這個時期多次向地膜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約為5~6釐米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綠皮薯

二、麻子皮薯

表皮上長有細小凹凸斑點的塊莖叫麻子皮薯,麻子皮薯是由馬鈴薯瘡痂病引起的。由於被破壞的表皮組織形成的褐色斑點呈麻子狀,所以農民朋友就習慣把它稱為麻子病。

1、麻子皮薯的形成原因

麻子皮薯主要是由於土壤中瘡痂鏈黴菌入侵塊莖皮層造成的,同時帶病種薯也是傳播這種病害的重要途徑。

溫度、土壤溼度和酸鹼度是影響馬鈴薯瘡痂病發生的最重要的環境條件。馬鈴薯瘡痂病發病的適宜溫度在23~25攝氏度之間,最低在10攝氏度,最高在30攝氏度。在中性或微鹼性的沙質土壤中,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另外,土壤過幹也會為病菌的傳播創造有利條件。

2、麻子皮薯的防治措施

瞭解了麻子皮薯的發生原因以及瘡痂鏈黴菌的傳播和侵染的條件,在生產中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需要注意的內容搞好管理工作。

首先,是控制栽培地塊的酸鹼度,除了選擇微酸性的土壤外,在栽培中還要做到儘量使用酸性肥料,避免施入石灰或者草木灰。

預防麻子皮薯出現第二個要做的就是實行輪作,以內多年連作常會造成瘡痂鏈黴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積,使得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越來越重。馬鈴薯輪作不僅是不接茬種植馬鈴薯,還要避免與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以及紅薯、胡蘿蔔、甜菜等塊莖類作物進行輪作。可以和馬鈴薯實行輪作的作物有大蔥、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輪作;也可以與禾穀類、豆類、棉花等作物進行輪作倒茬。

預防麻子皮薯出現第三個要做的就是使用無病種薯,在播種前要對種薯進行消毒處理。可以用40%的福爾馬林200倍液對種薯浸泡5分鐘

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尤其是塊莖開始形成和膨大階段,要維持較高的土壤溼度,避免土壤過幹,確保馬鈴薯有較好的長勢,這樣也可以明顯減少麻子皮薯的發生率。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麻子皮薯

三、孔洞薯

在馬鈴薯塊莖上有大小不一的圓形孔洞,就像被蟲蛀了一樣,也是常見的一種劣質馬鈴薯,稱為孔洞薯。

1、孔洞薯的形成原因

孔洞薯一般是由於地下害蟲咬食

而引起的,以蠐螬和金針蟲為主,它們的鑽蛀能力是比較強的。

2、孔洞薯的預防措施

由於造成孔洞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地下害蟲為害引起的,所以預防孔洞薯的發生就要從防治地下害蟲入手,地下害蟲的隱蔽性很強,一旦發生就會對馬鈴薯的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地下害蟲要以防為主。

首先,要在秋季對種植土壤進行深翻,深耙地,破壞地下害蟲的越冬環境,凍死準備越冬的幼蟲、蛹和成蟲,減少越冬數量。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農家肥料在使用時一定要經過高溫發酵,保證肥料充分腐熟後在施用,這樣可以殺死肥料中地下害蟲的幼蟲和蟲卵。當每平方米薯田的蠐螬和金針蟲分別達到5只和3只時,可以每畝使用80%的敵百蟲可溼性粉劑500克摻細土35千克製成毒土,在播種的時候將毒土撒入種植穴或種植溝內。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孔洞薯

四、裂縫薯

馬鈴薯長有長短深淺不一裂縫的塊莖叫做裂縫薯。馬鈴薯出現裂縫不僅影響塊莖的感官質量,降低商品性,而且嚴重開裂的馬鈴薯塊莖由於傷口癒合不完全,非常容易使塊莖迅速大量失水而幹縮。

1、裂縫薯的形成原因

在馬鈴薯塊莖生長後期,形狀已經基本固定,皮層組織也已經硬化,有的種植戶為了增加產量,盲目的施肥澆水,而氣溫又適宜塊莖生長,就會使光合產物再次向塊莖運輸。由於塊莖迅速的生長,塊莖內部組織膨大往往產生較高的膨脹壓,當它超過表皮組織的拉伸張力時,就會產生裂縫,以致使皮層組織膨脹破裂,最後形成裂縫薯。

2、裂縫薯的防治措施預防措施

針對裂縫薯開裂的原因,在預防上要協調好肥、水的管理,使塊莖均勻膨大生長。馬鈴薯開花後,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尤其是不能追施氮肥,每畝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千克。在塊莖膨大後期,還應保持土壤溼潤,尤其不能久旱後澆大水。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裂縫薯

五、空心薯

切開馬鈴薯塊莖,有時會在塊莖中見到一個空腔。空心薯煮熟後食用的口感發硬、發脆,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口感。

1、空心薯的形成原因

空心薯一般多出現在個頭比較大的塊莖上,它的出現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 自然環境條件過優:在馬鈴薯的生長髮育期中,如果自然環境條件過優,比如天氣好、肥大水大,塊莖形成後就會使薯肉快速生長,塊莖極度膨脹,供給植株的營養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轉化中失調,導致塊莖的中心部位幹物質的形成和積累不足,從而在塊莖的中間形成空洞。
  • 種植密度不合理:這也是形成空心薯的主要原因之一。馬鈴薯的種植密度太稀或者缺苗過多,會造成植株生長空間增大。供給植株生長的營養物質環境條件過優,從而為空心薯的形成提供條件。
  • 營養元素失衡:鉀元素有促進塊莖膨大的作用,如果在薯塊的膨大期鉀元素供應不足的話,就會影響馬鈴薯塊莖的正常生長,容易造成塊莖空心。
  • 品種因素:馬鈴薯塊莖空心率的高低還與品種固有特性有一定的關係。個別品種的塊莖空心發生率比較高,這也是我們在選擇栽培品種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2、空心薯的預防措施

要想降低空心薯出現的幾率,在馬鈴薯的生產中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儘量選擇發生空心率低的品種種植;生產中第二個要注意的是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種植密度要因品種而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適當縮小株距,科學播種,同時,並做好馬鈴薯苗期的管理工作,減少或避免缺苗的情況發生,儘量使每個單位植株的營養面積均勻一致;生產中第三個要做的就是要保持田間水肥平衡供應

,尤其是在塊莖開始形成後,要增施一定量的鉀肥,如前面提到的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

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常常出現劣質薯,啥原因呢?答案來了

防重於治,生產當中要預防劣質塊莖的形成首先要選擇好的品種,然後再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能夠大大降低劣質薯的發生幾率,從而提高產量和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