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什麼人?最後是不是都已融入華夏族?

搖把子56339089


以中原地區華夏民族為主體,科技文化發達,相繼建立夏、商、周王朝。把中原地帶周邊的少數民族分別統稱為“夷,戎,蠻,狄”。

1.東夷

主要指古代山東地區人民,是先秦時期對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

根據《左傳》的記載,商末時期,紂王曾經派遣過大軍出征東夷,結果國力大損,最終被周武王所敗。

周朝在東夷之地設置了齊、魯等國,用來牽制和同化東夷之人。

在春秋戰國的爭霸過程中,東夷各國逐漸被楚、齊、魯等國兼併,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得到交匯融合,其中的差異也逐漸消失,等到秦國統一後東夷餘下的民眾已經成了秦國的百姓,完全融入到了華夏中去了。

2.西戎

泛指西周對其邊界西方的部落,商代稱為羌或氐羌,後來“西戎”被漢族用來代指位於漢族以西的各個非漢民族。

西戎各個部落主要分佈在三大塊,一是秦國附近即隴西之右、岐山樑山之北;二在晉國北方,三在燕國北方。三個國家中,又屬秦晉兩國與西戎之間來往最多。

秦漢時期,西戎大致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為犬戎,另一部分為羌。犬戎從周到唐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脅,西周的滅亡便是犬戎的功勞,在申國侯的邀請之下,犬戎聯合諸侯國進攻西周,犬戎殺死了周幽王,搶奪了很多財物包括九鼎在內,等到秦襄王來救的時候,西周的都城已經殘破不堪,周平王因此東遷,不久之後,犬戎為秦國所滅。犬戎族人一部分組成了白狼國等國,臣服於中原王朝,另一部分遷往了蒙古草原地區繼續過著遊牧的生活。

羌族在秦漢到西晉時期雖然偶爾會騷擾邊境,但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之事。羌所幹的出格大事應該就是五胡亂華了,五胡亂華初期,是六個族群之間的混戰,到了後期直接成了漢族和鮮卑之間的對峙,像羌族這樣的族群在戰亂中失敗,族人被大量屠殺,剩下的羌族人結局有四種,一是融入漢族;二是松贊干布將這些羌族統一起來起來成了吐蕃;三是到了雲南一代成為後來對唐朝威脅甚大的南詔國,四是到了緬甸地區與當地的部落書寫緬甸史。明清時期,羌族逐步遷入四川等地,經過發展成為了如今的羌族。

3.南蠻

原是上古三代王朝或中原一帶的人對南部一些部落的稱呼,後來漢族繼承這種稱呼,用來代指南方非漢的外族。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佈於四川瀘州一帶。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征服巴蜀之地,納入秦國;楚國征服長江中下游廣闊之地,包括後期被滅的吳越之地。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等南征百越之地,盡歸大漢領土。

4.北狄

春秋時期,周朝諸侯國對居於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稱呼,傳說北狄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始均,實際上是從華夏分裂出來的部族是晚商時。

看左傳就能看的出來,經常把人看迷糊。齊桓公和晉獻公 晉文公都和北狄打過交道,對抗北狄就是霸主的任務。

戰國時期,又把胡人稱為北狄,還有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就是狄人所建,實力很強的。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通過各朝代的人員遷徙和民族融合,現在都屬於中華民族了。





讀史小諸葛


這種說法是對四面環繞的眾多的少數民族的籠統的稱謂。傳說中的的伏羲應該屬於東夷。從韓國的國旗圖案就可以知道他們以為自己的祖先屬於伏羲的後人。所以東夷人一部分進入了朝鮮韓國,而留下來的被徹底漢化,因為周朝時東部的齊魯燕就已經不存在所謂少數民族了。

南蠻主要指長江以南的少數民族,秦漢時期稱為百越,同時也已經被納入到了中國的版圖。南方少數民族眾多,很多民族有著自己的文化,但在歷史上基本都在中國的統治之下,即便有些時代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但也基本都臣服於中央政權。千百年來,南方少數民族是文化上獨立,政治上歸依,從未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

北狄早期應該是指當時的少數民族匈奴。周朝以前經常犯邊,對北方邊境構成極大威脅,以至秦始皇才不得不修築長城抵禦。但長城還是難以阻擋把搶劫作為其生存方式的匈奴騎兵。於是兩漢時期對匈奴發起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迫使一部分匈奴人內遷並最終被同化,而另一部分向西進入歐洲,據說今天的匈牙利人就具有匈奴的血統。

西戎是指在西部的少數民族,早期的被稱為“犬戎”,是帶有歧視和汙衊的稱謂。西部的少數民族歷史上變化很大,常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且與北方少數民族密不可分,匈奴之後的北方少數民族往往是從西方遷移以來過去的。我以為古人說的西戎最大程度上是指羌族,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曾經也影響過中國的政治格局,南北朝之後逐漸衰落,但一直頑強地生存下來,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國大家庭的重要一員。


今晚的康橋2019


中國“遠古”歷史上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什麼人?最後是不是都已融入華夏?要問答這個提問很有學問,雖然我不是學歷史的人,但多少喜歡、喜愛班門弄斧算得上是一個無知無識的愛好者,特別喜歡亂談、亂說、亂習、“亂究、亂研,打破砂鍋問到底”嘗試商代以前“傳說”的歷史。

該提問的兩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正史當中“很難”找到“正確、統一、標準的答案”。我也是“盜聽途說”,憑自己的“一知半解”的臆測、臆想,胡思亂想妄為回答提問。

所謂中國“遠古”歷史上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實際上、實質上原始社會末期(後期)至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目前歷史研究、考古學上暫定)夏朝,這一漫長曆史期間(過程)所形成的,以中原為中心,向四方八面遷移居住、定居的各部落、部族群體。在這個過程的時代,中原以華山地區為中心、以禹的兒子啟為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政權統治王朝:夏朝,稱為華夏。當時四周部族、包括夏朝自身、以及後來先秦以前各時期的商、周朝等,都稱中原以華山地區為中心,建立的政權王朝為華夏,同時稱之為華夏族(群)。中原華夏族的文明、文化在當時”高度先進發達”,而四方、四周各部族很落後、原始、愚昧、野蠻……

西周建立者:周文王、周武王實行周治理、致禮,以仁義分封諸侯。周朝是高度先進發達的仁義之邦、禮儀之邦、文明之邦、文化之邦;稱當時周朝周邊的四方八面是落後、愚蠢、野蠻……等之邦;將四方劃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西周之前沒有這些、這種稱呼和叫法。先秦以前的一段歷史時期,如是也沿用了西周之初的叫法。

實際上、實質上,所謂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稱呼,在原始社會、在夏朝、商朝,在周朝等以後的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跟當時的華夏族、跟我們今天的中華民族同族、同根、同源,是一個共同的祖先,只不過在當時西周建立之時、之前,以中原為中心的文明、文化高度發達、先進,而四方(四周周邊),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各方各部族依然還是很貧窮落後、愚昧無知、彪悍野蠻,仍然過著“原始社會刀耕🔥種”、遊獵、遊牧、或半農耕的生活,跟當時中原農耕文明、農耕文化先進發達相差甚遠,隔離幾個檔次,在勾通交流上牛頭不對馬嘴、文不對題,是野蠻的“原始人”;用現在的話說綜合素質太差太差,所以當時的中原華夏族人,稱四周四方人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歷史的發展、文明、文化先進發達,時代變遷、時空變化、斗轉星移,同一祖先、同一民族,中華大地四周、四方的生態環境居住的各群體、各部落、各氏族,根據各居住地的原始生態: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自然叢林法則,逐漸演化、演變成各少數民族。

隨著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變化、變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各地各方各人口氏族、族群也隨之不斷遷徙、交替、交融、交流、繁衍、發展、興盛,有許多華夏族人演變、更改為少數民族,有許多少數民族演變、更改為當時的華夏族,同時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到了明朝華夏族更改為漢族,對四方四周,包括中原地區、長江流域等中華大地各方各地各居住氏族,進行全面、周詳細緻的的清理、統計、核對、統一確認劃分為漢族和各少數民族。

西周之初劃分的,西周之前周邊四方四周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各方各地各種氏族族群、部落,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當中有很多演變、更改為以後的華夏族,與此同時,當時和以後同樣有很多沒有更改為華夏族,逐漸、逐步變化、演化、演變、形成以後和今天的少數民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中的一員民族。

從原始社會未期,至西周建立之初以前的夏、商朝代,特別尤其是,初、中夏朝之前,周邊四方

東夷:以守獵為生,善弓箭種族。

南蠻:以採集為生,善蟲蛇種族。

西戎:以掠奪為生,善甲戈、“強盜”種族。屬於純“軍事性種族”。

北狄:以食動物為生,善野獸種族,原始獸性種族。


袁聰


這些都是中原人說的少數民族,我家處在南蠻地區,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幾次征戰,漢統一了少數民族地區,成了一箇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