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用戶184284914104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統一的封建王朝,單這一點便創造了先河。

我們看一下秦朝統一前全中國的情況,當時的領土分佈大致是——西嬴姓秦國,東姜姓齊國,中原姬姓三晉(趙國、魏國、韓國),南羋姓楚國,北姬姓燕國,此七國最強,史稱“戰國七雄”。

七個國家的統一併不是一件小事,這七個國家的一切都不一樣。

1. 七國爭雄的時候,各個國家之間戰亂不斷,戰車也就成為了重要的戰略武器,為了限制其他國家的戰車在自己國家的軌道上通行,每個國家在造車的時候都下意識地將車輪間隔造得與別國不一樣。

當某個國家統一了全國之後,車轍不一樣帶來的限制非常之大,就像現在讓挖掘機走自行車道一樣,極為不便。

2. 戰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當時的陝西和四川人如果要貿易還要換算一下貨幣才行。

3.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諸侯國的長度單、重量單位、體積單位都不統一,你在秦國買的一斤糧食,說不定到其他地方就變成了八兩,這樣給交易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4. 戰國七雄的文字都不一樣,一個馬字有各種寫法,讀音也不一樣。今天的普通話解決了各地區交流不便的問題,但當時的四川人和陝西人各講各的方言,溝通純靠猜。

所以,秦國統一的並不僅僅是國土,更是文化和制度。

秦始皇統六國後,統一使用一種貨幣,改為方孔圓錢,推行全國。從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統一了鬥、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規定1標準尺約合今0.23米,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從秦朝開始,歷朝度量衡都全國統一,一直沿襲至今。

秦朝制定車同軌法令,能夠使全國各地的道路在幾年之內壓成寬度一樣的硬地車道,不僅能夠減少商品和旅客運輸過程的成本,而且有利於帝國軍隊有能力帶著物資快速到全國任何郡縣。

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極大方便了各地人民的交流,也利於帝國的統治。

秦國也並非一直很強,它實現統一著實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1. 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實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才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2. 秦國各君主都注意網羅人才。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最終,秦昭王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實現了中央集權。

張儀、范雎之類的文臣和白起、王翦一類的名將都是秦國招賢納士的結果。

此外,秦國統一六國後,將分封改為郡縣;修長城、靈渠、馳道等利國利民的工程;打擊匈奴,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平定百越,使現在的廣東、廣西變成中國的領土……

秦朝雖然只存在了二十年,但它留下的功績是空前絕後的。

從秦朝開始,我國正式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可以說,沒有秦,就沒有漢、唐、元、明、清,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統一為中國的古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實現了大唐盛世等中國史上的輝煌。


菱晨話史


首先,讓我們談談秦的背景。根據記載,秦朝祖先起初是為周王室養馬的馬伕,由於養馬過程中的功勳,周天子獎勵了他一塊土地,現位於甘肅天水。那段時期,甘肅的土地荒涼,發展非常落後。當時,秦人一度是貧下人的象徵。

後來,在周宣王時期,秦莊公率領軍隊打敗了析支部,取得了一塊土地,秦國開始慢慢的壯大,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所作為,但也處於緩慢發展的過程中。到秦穆公的時候,秦朝有了第一次崛起,但這種崛起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隨著秦穆公的退位,秦國在秦桓公的控制下進入了百年的衰落時期。直到後來秦孝公繼承王位,採取商鞅變法的改革方式,秦孝公時期重新強盛起來之後,從此,秦朝誕生了六代明君,使秦朝在近200年的積澱下,有了統一六國演義的力量。

還有就是在秦國統一的過程中,被統治者的實力並不差,以當時的趙國為例,當時的趙武靈國王使趙國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幾個國家好幾倍,戰國時期的四位著名人物(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佔據了兩個(廉頗、李牧),這對秦國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最後,秦朝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當時,除了秦國和其他六個國家外,天下被分成幾個部分,當時天下已經處於崩潰,沒有統一的標準,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統一一旦實現,就必須在不同的層次上消除這些差異,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但幸運的是,當時秦國已經有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改革法度,所以以後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也可以照搬採用。

那麼為什麼當時只有秦朝統一了天下,而不是魏國,韓國,趙國?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制度,二是武器。我們知道,秦朝當時在全國實行了兩次商鞅變革,經過變法,秦朝逐漸強盛起來,經過多次改革,使秦朝的軍法和人民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秦朝統一已經註定了。

第一種制度,通過當時秦國的改革,完全取代了歷史上當時落後的制度,就說秦朝的士兵,當時的制度是明確了獎懲制度,只要立功,就可以得到獎勵,但是如果輸了戰爭,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面對這樣的制度,每個士兵都會在戰場上拼命的。其他六國自然會感到難以抗。

秦弩在那個朝代是最厲害的工具,但只有秦國才有秦弩。至於是誰造了秦弓,我們現在還不能考證,但這件機械化武器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擺脫了人類射箭的繁瑣性質,秦弩的射程也很遠。當時,秦朝組織了這樣一支軍隊。他們在戰場上,沒有人能打敗他們。當時秦朝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秦弩,以及他們的士兵的信仰,使秦始皇統一了六國。

總結:秦國的統一是經歷了發展,壯大,改革,統一這個艱難的過程。


公元前


一句話,因為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是沒有任何借鑑經驗的。

秦的統一就好比我們人類發明了一樣東西,他是第一次出現的,期間肯定要經歷重重困難。

有人會說秦國前面不是有周朝嗎,其實周朝並不算一個統一的國家,他更像一個聯盟國家,周天子是最高盟主,依靠

分封制、宗法制這種血緣關係來管理國家。

剛開始諸侯國有可能還像模像樣地尊周天子為王,畢竟他們之間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但過了幾代,誰還認識誰啊,到那時誰的實力強誰是老大,因為這些小國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中央是不管的。

另外文字、思想、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早就各有各的,而且這些國家的歷史都很悠久,比如楚國和燕國都有八百年的歷史。

像齊國雖然被田氏代替了,但只是國家內部變換,並不是被別國滅掉,百姓依舊是齊國的百姓,這麼長時間的獨立發展讓這些諸侯國人民認為他們只屬於本國人民。

比如誰強誰弱他們可能說這是韓國人,這是魏國人,沒有人說他是周朝人,因為本諸侯國的歷史已經深入人心,誰要是來攻打他們,他們認為這是侵略,就拼死抵抗,從骨子裡狠透這個國家的人。

它不像我們後來大一統王朝,比如唐朝統一戰爭消滅王世充、劉武周、劉黑闥等。明朝統一戰爭消滅張士誠、陳友諒等,這時候由於大一統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如果再有其他擁兵自立的政權頂多是割據勢力。

這時候消滅你們統一全國,百姓們會說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不會說是侵略戰爭。

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秦國統一天下有多難了,它不像周朝的建立只攻打商的中心政權就行了,而其他勢力只需要站好隊就可以了,然後轉而擁立周天子為他們的王。

而秦朝要的不是這些,他要的是全國臣服,地方政權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中央管理,一道命令要在全國做到暢令通行,要讓百姓認可的是中央,而不是以前的諸侯王命令。

這在當時大一統思想沒有深入人心的時候,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秦朝改變的不是國家上的統一,而是華夏兒女思想上的統一。


景觀歷史


秦朝二世而亡,歸結於秦之暴政,不可否認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也被後世詬病很多。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

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01

秦國從立國到稱霸再到稱帝,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顓頊帝,顓頊的後裔大費曾經跟隨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後,大費便留在舜帝身邊,為舜帝馴養、調教鳥獸。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賜姓為嬴。由於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伯益就是嬴姓部落最早的首領。

在殷商時期,嬴姓部落逐步強大,成為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商朝的重視,成為了商朝的貴族。

到了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封為天子的附庸,這才得到了一塊封地,得以祭祀嬴氏祖先,號稱“秦嬴”,秦國立國。

從秦人得姓到秦立國,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又經過一百多年,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五代國主的努力,到了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時才正式被立為諸侯,躋身諸侯國的行列。

再經過一百多年、九代秦國君主的奮鬥,秦穆公(前659--前621年)才得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之後,又經歷了四百多年、二十二代國君的奮鬥,秦始皇才統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帝國。這個過程不僅漫長,而且艱難。

02

分封制是秦國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夏、商、西周時期,是以分封制為基本的社會政治制度,由於秦國與宗主國關係比較疏遠,難以有大的作為和發展。到了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權威逐步喪失,諸侯國的勢力得以迅速發展。秦國經過幾十代君主的奮鬥,才得以稱王稱帝。

這與秦始皇稱帝后,歷朝歷代王朝完成統一天下的情形大為不同。

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已經不再存在諸侯國。

秦朝滅亡後,項羽重新拾起了分封制,大批分封諸侯王;劉邦立國延續了分封制,同時實行郡縣制。在劉邦臨死之前,與大臣白馬為誓,非劉氏不得為王。後世基本遵循這一規則,異姓諸侯很難立國封王。異姓諸侯一旦到了立國封侯的時候,也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漢末三國時期的魏國、曹魏時期司馬氏建立的晉國等等,都是這種情況。

後世的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等也都是如此。

由於時代的不同,秦朝的立國與後世曹魏、西晉、隋、唐等立國的情況不同,因而秦朝統一天下的過程就顯得更加漫長,也異常艱難。

03

秦國一統天下的艱難過程

秦國經過近七百年的時間,五代公侯、三十代國君的努力,到了嬴政為秦王時,秦國已經是最為強大的諸侯國。但是,同一時期,還有齊、楚、燕、趙、韓、魏等戰國六雄存在,而且勢力也很強大。為了對抗秦國的兼併,東方六國往往聯合起來,一致抗秦,這給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經過十幾年的準備,於公元前230年開始了征討六國的戰爭。經過十年的時間,終於在前221年滅掉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

從時間上來看,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與後世歷朝歷代差不多,但艱難程度恐怕是要大得多。因為其他六國,立國時間都非常久遠,政治、軍事、經濟基礎都相對穩固,是獨立的王國存在,在防禦秦朝入侵方面,很容易形成聯盟,也容易得到國內勢力的支持,這加劇了秦朝統一的困難。

但後世王朝在完成改朝換代的時候,要麼就是其他諸侯勢力較為薄弱,要麼就是小國政權林立,一方獨大,因而進行的戰爭慘烈程度相對小一些。

因此,秦王朝的存在儘管是曇花一現,但在其整個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國小志大,砥礪前行,不忘初衷,的確非常勵志。

由此可見,只要持之以恆,無論過程多麼艱難,都可以實現偉大的目標。不過,幾十代人堅持做一件事,的確也是相當不易的。


豹眼看歷史


如果老爸不是皇帝,你不是太子,要想出頭統一天下,都會很難。如果老爸就是個普通平民老頭,甚至在你還未成年時他就餓死了,而你以後還能統一天下,是不是天方夜譚?那麼中國自古以來最終能夠統一天下最難的是秦王朝嗎?我有不同看法。

下面分析比較秦統一天下與後面的王朝統一天下的難度:

一、如果把秦始皇之前,追溯到秦建國年代好幾百年,都算進完成統一天下的耗時,就相當的曠日持久,後來的任何王朝統一戰爭絕對比不上。因此認為秦統一天下最難。

這樣說是有些問題的。數代秦王的努力的確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但是那卻並不是他們自己在世的明確目標。

春秋戰國時期,先代秦王和其他諸侯國王一樣,只是熱衷於爭霸天下和奪取土地人口等資源,並沒有也不相信單憑某一諸侯國一己之力能抗衡其餘諸侯奪取整個天下。雖然戰國初期即自立為王或互稱為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間或還去問鼎一下;但從他們對待敗落不堪但宗法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的東周王室的態度可知還沒到取而代也那一步。

真正標誌秦國有志於天下的發端,應該定在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國及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公國之時。歷時八百年的周朝宣告徹底滅亡,也

昭示秦國意欲取而代之一統天下的野心。

以此算起來秦總共耗時三十年左右統一了天下。

後世王朝建立者如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朱元璋等人從一無所有起家,在短短十幾年間,趁亂勢崛起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始得奪取天下,根基之淺、時間之短、速度之快相比較下來理應更難。

二、秦國欲統一天下,將單獨對戰山東六國。單挑任何一個,秦國都是最強的。而從地域、人口、經濟量等方面比較,六國之和仍遠勝於秦,秦不得不以少敵多,因此被認為難度較高。

這種方式只是進行簡單算術運算而已,實際並非如此。

各諸侯國合縱並不能擰成一股繩,反而各懷異心,別有所圖,形不成合力。很容易被秦國的恐嚇和利誘所拆散,然後再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因此,秦國的敵人雖多,但並不是真的象看起來那麼強大。

後丗王朝中除了那些依靠篡位獲取政權的之外,其他乘天下大亂起來的王朝之初,無一不是需要直面比自己強上十倍百倍的敵對勢力和各種勢力,情勢錯綜複雜,為了能夠生存和勝利,其中的操作難度亦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就相對於所面對的敵人強大來說,秦國也不是最難的。

三、秦統一天下史無前例可循,這是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只能自己摸索前進。所以應該算最難,後世王朝無論如何還有秦朝這個榜樣在前。

的確,秦始皇是偉大的,但不僅是因為他第一次武力統一了天下,更加主要因為他統一天下之後採取的各項措施,如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書同文,車同軌”等,將華夏民族凝聚起來,使統一這個理想從此深深植入華夏民族的文化和內心之中。

實際上,平民百姓出身的劉邦統一天下之路同樣是史無前例的。劉邦從沛縣起兵之後,即使兵馬不多時,也從沒給別人打過工,只是聯合而沒有依附過任何舊貴族和新貴族,一直都是股獨立的勢力,應該說是選擇走了一條更難行的路。自此以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口號變成了現實,有了實實在在的榜樣示範。

四、周朝天下分裂已久,各諸侯國風俗民情思想文化制度等不同,所以會出現韓獻上黨而上黨民不欲為秦而願為趙的反抗行為。根本扭轉這種趨勢,預計秦國理應會遭到六國民間的巨大抵抗,統一天下應該是很難的。

事實上不論是統一戰爭還是貴族之間的戰爭,普通百姓雖然被裹脅捲入付出沉重代價,但並沒有某種異常堅定的抗秦立場,和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反侵略截然不同。反正各諸侯國統治者都是一丘之貉,當王室貴族被消滅或俘虜之後,諸侯國也就滅亡了。至於後來的反秦滅秦逐鹿中原,平民起義和貴族反攻復立是攪合在一起的。

後世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統一天下時面對的百姓心態也差不多。“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部分百姓只盼著天下太平,能過幾天好日子。只要王朝建立不殘害百姓,不逼得百姓沒活路,百姓就不會揭竿而起,群起而攻。在此方面,秦滅六國和後世王朝統一無所謂哪一個更難。

結語:統一天下很難,但秦國統一天下並不能說就是最難的;而歷史事實證明,最難的是能夠做到長治久安。


風動藤動銅鈴動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免了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計劃。計劃是由近到遠,先攻打趙國、魏國、韓國,再取燕國、楚國、齊國。公元前236年出兵趙國,到公元前229年趙國滅亡。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軍威極大,韓國十分擔心,於是主動讓秦國投降。秦國沒有費一兵一卒便把韓國拿下,後被秦國劃為川郡,韓國正式滅亡。公元前225年的時候,嬴政派出他重用的大將李信帶領20萬士兵去攻打楚國,本來是抱著必勝的決心,誰曾想,卻被楚國打敗。第二年,嬴政又派出了60萬軍隊去伐楚,終於在公元前222年將楚國滅掉。期間依次將其他國家滅掉,一共用了10年的時間,真的是十分的不容易。但是秦朝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就像曇花一現,就匆匆消失了。其實秦國統一天下真的是很不容易,比以往任何的朝代都困難,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國統一天下用了這麼長的時間,跟秦國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關係,秦國在西北處,很多人認為秦國人是野蠻人。秦國的所在地在關中,原本是周室的一個棄地,時不時的還會被人侵略,不管在任何角度,整個國家的資源比不上其他的國家。雖然,秦穆公的時候攻打過一些土地,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沒有給秦國帶來很多的資源。

秦國統一六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來的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給了人們一個比較安定的社會環境,解決了很多的分裂和不安定的因素,為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秦國統一之前,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軍隊,都有屬於自己國家的思想。一個國家的建立,首先在軍隊上要統一起來。所以秦國建立之初就開始,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軍隊。秦軍為了滅六國的餘威,便駐紮在全國,守護國家的邊塞,是重點管理的軍隊。嬴政為了管理軍隊,製作了虎符,剖開兩半,右一半由皇帝保存,左一半由統領軍隊的將領保存,只有左右合體才能夠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不外落的重要的手段和制度。

在政治方面,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另一方面設立郡縣制,共分為36個郡,每個郡設置,守、蔚、監分別負責管理行政、軍事、監理。每個郡下邊又設有縣,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則設為“道”,縣的行政長官是縣令,或者縣長,縣長以下又設有其他的長官,層層下設,責任分明。

在統一前每個國家衡量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現在看見的秦朝的權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頒佈的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這種權量出土量很大,長城附近也都有發現。而且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誤差的限度,可見法律真的很細緻。同時秦始皇還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但是這個制度只用在了舊秦時期,但是在舊趙範圍內還是沿用著百步為畝的標準,一直到漢武帝時期。秦朝統一度量衡給後世帶去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統一貨幣,戰國時期每個國家的貨幣顏色,大小形狀都不一樣,所以,為了便於管理,秦始皇便廢除其他國家的貨幣,統一使用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以秦國舊行的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在文化方面,每個國家的語言都是不相同的,自己國家的看其他的國家的人說話都是外語,就像現在,每個省的方言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山東和新疆,區域性十分明顯。所以統一語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商鞅變法後,秦國開始慢慢的侵略他國,想要藉助文化進入他國。統一後,便把小篆或隸書作為官方的文字,這樣又推進了文化的事業。有這樣一則故事,秦始皇頒佈的命令傳到下邊各縣,但是人們都看不懂,這也體現了統一文字的必要性。到了漢初的文字結構還是沿用了秦國文字結構,但是篆意慢慢去掉,隸書的痕跡越來越重罷了。雖然秦朝正式的文件都用小篆書寫,但是在實際當中運用的廣泛的字體卻是隸書。其實使用哪個字體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將其他國家的字廢除,瓦解人們心中國與國的界限,讓他們逐漸適應無論當初是哪國人,現在都是秦朝人。

戰國時期諸侯國分裂,秦始皇統一六國其實人們還是有很大的割裂思想和政治傾向,秦始皇對於這一方面其實也是十分介意的,他內心也知道統一思想對於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但是秦始皇在統一思想方面,沒有采取很好的措施和方法,反而採用了高壓政策。有人提出分封見建議,遭到強烈反對,而且還強烈譴責儒生引用《詩》《書》以及百家著作,以古非今。後來還焚書坑儒,這個舉動對於文化典籍和學術發展來說真的是一場浩劫,同時也激起了各階層人士的不滿。

其實我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不難,真正難的是如何管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在秦朝之前,各國都是分裂的狀態,大家都沒有管理統一國家的經驗,所以任何的規章制度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國家剛開始成立,秦始皇統一語言,文字,度量衡,制定法律,同時還要讓人們適應統一國家的模式,實屬不易。秦朝以後的朝代,都是在秦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有了現成的管理模式,秦始皇其實是給以後的朝代打了一個先鋒罷了。而且人民經歷這麼長時間也已經適應了這樣的國家模式,所以統治者再管理起來就會比較簡單了。


木劍溫不勝


秦國有統一天下之志,是從老子入秦給秦獻公預言秦國國運開始,也就公元前373年。秦國統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前後歷時152年。縱觀各朝各代的統一,花費152年完成統一大業的只有秦國。統一天下花費時間最長,前後歷六代七君,這是秦國統一天下的第一難!商滅夏、周滅商都只經歷了一代人,漢代秦只用了六年時間。秦以前是諸侯分封制,一戰可以滅國;秦以後統一成為中國人的最高追求,再次統一就容易得多。

《秦本紀》中記載:十一年,周太史儋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秦獻公是公元前384年即位為國君的,獻公十一年,老子給秦獻公說秦國最終將統一天下,並且預言公元前270年左右秦周將合併。秦國於公元前770年成為周王朝的諸侯國,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滅西周。西周三十六邑與三萬人口盡入秦國,周赧王名為天子,實依西周以存身,此時亦入秦。赧王與西周君不久病亡,秦取周九鼎寶器,西周亡。秦周合併實際耗時514年。

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十分殘酷,僅僅白起一人就斬殺六國將士一百餘萬,其殘酷程度遠遠超過後世。當時七雄爭霸,各國均有統一天下之志,攻城掠地,征戰不斷,各國均有大軍二十萬以上,秦、齊、趙、楚巔峰時期各有大軍六十餘萬。秦滅楚之戰,秦國出動大軍60萬,楚國擴軍至60萬,百萬大軍會戰兩年有餘,後世朝代不曾有也。明朝擊滅元朝,北伐大軍僅僅25萬,明軍一路北上,各地望風而降,激烈的戰爭基本沒有。清軍南下擊明,軍隊不過三十萬,各地僅少數地方有激烈抵抗,大部分地區都是傳檄而定。

秦滅六國十分不易,六國最短歷史也有兩百餘年,最長的燕國、楚國曆史超過八百年,各有各雄厚的民眾基礎,每滅一國不進行殘酷的戰爭不行。後世統一戰爭要容易得多,畢竟統一是人心所向,各割據勢力的歷史都短暫,根基不可和六國相比。唐朝統一戰爭,所面臨的敵人有:隴西薛仁杲、並汾之地的宋金剛、劉武周、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山東徐圓朗等,這些割據軍閥跟秦國面臨的山東六國相比,實力要弱小得多。秦國完成了由分封諸侯制向中央集權的轉變,改變這一歷史進程難度極大,秦國曆六代七王才完成。後世再統一時沒有思想上的障礙,大一統深入人心,搞分裂不得人心,故統一時戰爭烈度,抵抗程度要弱得多。


大秦鐵鷹劍士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說實話,歷朝歷代能統一天下都異常艱辛,或經歷戰爭殺伐九死一生,或通過權謀詭計歷經困苦,但縱觀歷代統一天下之艱難程度還是以秦國為甚。


秦國自崛起以來到統一天下時間跨度之大,過程之曲折,對手之強大,而且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堪稱空前絕後

那具體難在何處呢,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

其一,時間跨度之大,秦國以一西陲小國曆經一百二十年,幾代君主的孜孜以求,不斷髮展壯大,之後從戰國群雄中乘勢崛起,再到脫穎而出,最終橫掃天下,實屬不易。

其二,過程之曲折,秦國地處邊陲,資源匱乏,前期異族環伺,大國緊鄰,可謂在夾縫中求生存,所以他的發展難度極大,所謂箇中艱辛,冷暖自知。

其三,對手之強大,戰國初期,秦國還是一位落後的小弟,而六國中除了韓國稍弱,其他五國實力都在秦國之上,而秦國不甘久居人下,通過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綜合國力,成為了群雄不敢小覷的豪強,但就算到了戰國後期,趙國名將輩出,楚國實力雄厚,也都非易與之輩。



說完了秦國的艱難,我們來說說秦國為什麼能夠逆襲成功,最終統一天下呢?個人認為也有幾點原因。

第一點,君主賢明,傳承統一。秦國曆任君主不乏雄才大略之士,更為難得的是他們一代代都有著統一的目標,那就是希冀大秦崛起,他們深知自己的弱小,但他們更深信總有一天大秦會騰飛。而秦始皇嬴政最終完成了這一壯舉。

第二點,任人唯才,不拘一格。有了君主的高瞻遠矚,實際操作還需要人才來實施,秦國武將名揚天下,不消多說。而秦國適時的頒佈了“招賢令”,讓天下英才望風而歸,其中商鞅,張儀,李斯等更是成為左右局勢的關鍵人物。

第三點,商鞅變法,脫胎換骨。提到大秦的崛起不得不提商鞅變法帶來的質變,他極大的提升了秦國的綜合國力,軍隊戰鬥力大幅加強。



總結:秦國曆經多年磨難,從一位屌絲逆襲成大佬,並最終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意義非凡。正因為這樣,我們覺得他統一天下是最有難度的,也是最具歷史影響力的,而大秦王朝與秦始皇一同被人銘記在心,也一直深深的影響著後世。


臨石觀海


秦國統一天下是沒有樣板的,戰略戰術都需要摸索。

周天下只是場面話,周的天下只有河南河北山西陝西這一塊兒。虞、夏、商都只是傳說,找不到證據他們曾經是天下共主。

實際上,秦還是遇到石頭翻了船,統一之後步子太急,以小國方案治理天下,十五年就翻了船。


流水劍客


的確是這樣。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