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之妙與荷塘之美:對《荷塘月色》的另一種解讀

《荷塘月色》是現代散文名篇,深受讀者們的喜愛,那麼這篇散文究竟美在哪裡,為何能打動讀者呢?

在獨處中獨白,喚起讀者的感受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獨處之妙與荷塘之美:對《荷塘月色》的另一種解讀

這段文字抒發了朱自清對於獨處的個體性生命體驗,但餘先生作了如是評判:“交代太清楚,分析太切實;有礙想象之飛躍,情感之激昂;這一段無論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無趣;裡面的道理,一般中學生都說得出來,而排比的句法,刻板的節奏,更顯得交代太明,轉折太露,一無可取;刪去這一段,於《荷塘月色》並無損失。”

而筆者在對《荷塘月色》的多次閱讀中,深感這段文字並非如余光中先生所斷言的那般平庸無趣、一無是處。

首先,這段文字描寫了作者當時的環境和心境,為提出“獨處的妙處”做鋪墊。其次,這段話以長短句結合、對比的形式,闡述了作者獨處的感受:一是盡情地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二是拋開白天一定要做的事和要說的話,什麼都可以不想;三是超出平常的自己,成為一個自由的人,什麼都可以想。

仔細深味這三層意思,其實它不僅是全篇文章的情緒凝結點,而且它也頗能喚起讀者人生經驗的通感。凡是已介入到人生競技場的人們,有誰不在匆忙緊迫的打拼間歇渴望片刻的寧靜與鬆弛?有誰不在這掙脫了羈絆的時光裡引發對自由的暢想?有誰不想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獨享其馨的天地!

獨處之妙與荷塘之美:對《荷塘月色》的另一種解讀

對於人生很多意趣的體察與深味,一經別人點化,自己會恍然大悟,甚至覺得不過如此,但在別人尚未言說前,我們即使司空見慣,也不會深究其妙。雖然“獨處的妙處”人人都可能際遇,而此時此刻它卻只能為作者心中所獨有,形諸於文字,便是朱自清獨特的生命表達和審美創造。

在獨處中體察,成就荷塘的神韻

林非在評論《荷塘月色》時說:“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的確如此,《荷塘月色》第四、五和六自然段中對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精彩刻畫和描寫,一方面離不開朱自清對文字的琢磨,另一方面也與他仔細的觀察密不可分。

文字的出彩得益於朱自清寫作的功底,而細緻的觀察則得益於“獨處”,這是“今晚”較之往常最大的區別和不同。“今晚”夜已深了,路上只有朱先生一個人,沒有外界的喧囂和他人的打擾,在這樣安靜的外部環境和與他人分離的情景下,朱自清的身體和心靈得以從世俗的繁瑣中抽離出來,開始獨自面對自己,審視自己;排除干擾,他自由地選擇個人身心活動的狀態,身體和靈魂都暫時獲得了自由。

獨處之妙與荷塘之美:對《荷塘月色》的另一種解讀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這是中國文人共有的審美心態,朱自清也不例外;也許“今晚”的荷塘與往常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今晚沒有白天裡的匆忙,他終於有了觀賞荷塘的時間與心情,也正是因為他“擺脫了白天的煩悶,心情變得解放了,平淡的荷塘就顯得有詩意了”,“平時不怎麼起眼的荷塘,此時此刻變得美好起來”。

正是在這個獨處的夜晚中,朱自清才有閒情逸致來享受與觀察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並將自己的“情”和“意”投注到荷與月上。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叔本華的這段話和朱自清在文中感悟是多麼的神似啊!他們都深切體會到了獨處之妙———成為自己,獲得自由。

獨處之妙與荷塘之美:對《荷塘月色》的另一種解讀

朱自清的“心裡頗不寧靜”,他為某些事而煩惱,渴望從中解脫,所以他更不願讓讀者也感染上他的煩惱,於是僅在文章開頭用一句話帶過。他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享受了一次獨處的妙處———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並在飽嘗了一番荷香月色之美后,將那獨處的美妙與看到的美景訴諸文字,以提醒“久在樊籠裡”的人們,去獨處,去感受自然,去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所以,獨處之妙成就了荷塘之美,荷塘之美又襯托出獨處之妙,正是因為有了對“獨處之妙”這一情感凝結點,“荷塘之美”才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荷塘月色》一文才具有了持久的藝術生命力。而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最想留給後世的是一種人文情懷和人生智慧———享受獨處,作者希望以自己對獨處的美好體驗和個性抒懷,喚起人們對獨處的嚮往與追求。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