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深刻?还是浅薄?

阴谋论?还是阴谋?

阴谋论,这算是所谓流言蜚语、街头巷议更“高端”的说法,与一般民间议论或者谣言相比,它们通常会有更复杂的逻辑,更惊人的结论,而且通常与一些大事件相伴而生。

比如近期的美国基因战论就是典型,一场越来越体现出无差别,全球性的疫情被说成一种针对性的定点攻击,我在朋友圈屡次看到各种姿势的转发。

阴谋论:深刻?还是浅薄?

事实上,阴谋论也绝非中国独有,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它也绝非现代媒体和传播渠道的产物,自从人类历史开始以来就随之产生,可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和社会现象。

我们该如何对待阴谋论?首先,既然能在人类不同文明发展阶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从未断绝,它自然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之下的表达方式。或者说,如果我们认为围绕一个事件,我们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那么无论动机如何,阴谋论也只是相关事件的一个或者几个观点。

其次,既然一些惊人的言论也算是围绕社会事件的观点之一,为什么它们常常被提炼出来冠以“阴谋论”的标签呢?说明它们定有不同之处。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至少不符合当时社会认知下的种种常理和逻辑,比如围绕9.11恐袭,刚发生的时候,你可以说是本拉登干的,也可以说是萨达姆干的,或者其它什么恐怖分子干的,这些都是信息尚未确认时的观点,但是,你要是始终说这是美国政府故意自己搞的,显然有违常识和政策的逻辑。

那么,为什么阴谋论始终有市场呢?阴谋论本质上也算是谣言的升级版,特别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更多信息得以传播,自然也给了信息加工更多素材和机会。如今,就是一个中国人,也可以用大量的素材编辑一个9.11恐袭的阴谋论出来。

阴谋论很难被识破吗?其实不难,但是很重要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愿,或者说没必要,因为这需要“成本”。事实上,虽然现在的阴谋论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其实越来越差,漏洞也越来越多,这也正常嘛,门槛低了,炮制的人多了,整体质量就下降了,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另外,任何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都会失真,作为本身就有耸人听闻效果的阴谋论,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被不断的添油加醋愈加离奇,漏洞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像一个“阴谋”。

是的,“好的阴谋论”它得首先像个阴谋,它需要一个大的相对合理的逻辑背景,接着炮制的事件的逻辑却不能太复杂,否则还叫阴谋吗?所以,冷战时期的诸多阴谋论就比较有质量,因为冷战期间有合理的对抗性世界格局的背景,而诸如肯尼迪暗杀真相的阴谋论其实逻辑简单,一环扣一环没做过多发挥和分散,涉及的人和势力有限,真的像个阴谋。再比如中国古代的宫廷事件的阴谋论,当时无论民间还是古籍记载,都是神神秘秘,影影绰绰但是也原因和过程简单直接,让人感觉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如今的阴谋论呢?很多阴谋论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像个“阴谋”,另一个问题是可以低成本做的事儿非要用成本高的多的办法去做,显得很不合逻辑。比如9.11阴谋论,恐袭嘛,什么特点,就是要注意保密性的让少数人知道真相的去策划,所以本拉登搞的就是个阴谋,一起罪恶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坊间传播的美国人自导自演论,涉及的人和资源越来越多,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同样的,你说小布什要为打击谁找理由,非要用这方式?成本过高吧。但是,

阴谋论的特点就是设立一种逻辑陷阱,让你相信世界的复杂性,“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常用句式,怎么可能这么简单,怎么可能只用这些资源,所以一定有阴谋,一定是更大的势力在背后。

阴谋论还会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细节误导人,比如9.11阴谋论的纪录片,我记得有个细节是他们在废墟的照片上发现了一本完整的书,然后就说怎么可能,乍一听很吓人,是啊,不是楼在撞击高温下变形塌了吗,怎么会有一本完整的书?咱先不管当时那本书的来源,你要是仔细想想,恐怖袭击者的飞机是撞击了整座楼吗?不是啊,只是其中一个点,引发那几层的高温和最终的坍塌,并非整座楼的每一寸都在烈火中燃烧,所以在废墟中别说发现一本书,发现大量完整的纸制品都不奇怪。再有,阴谋论者还说有人在9.11前买了航空公司看空期权,说实话,我最早接触这说法的时候还没炒美股,还觉得好像真的可疑呢?但是等做美股了才知道,每天交易那么多看空期权,这也算个事儿?但是直到今天,这一阴谋论的国内接受者有多少做过美股?了解美国市场的常识的?是的,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在现代阴谋论中常用,特别会涉及一些垂直专业领域来屏蔽你的常识,比如马航客机事件的什么芯片专家阴谋论。

问题是,阴谋论充分利用人们的信息不对称,集中素材引人进入逻辑歧路,作为阅读者本身也是抱着一种休闲心态,谁会去仔细想呢?这就是我所说的“成本”,不要以为仔细想想是很简单的事儿,但是这相对于读一篇阴谋论带来的刺激快感来说,显得“高昂”了。甚至如果阴谋论炮制者再“引用”些外媒、专家的资料,去求证的成本就更高昂了,普通人可能连文中所谓的专家和媒体网站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别说去阅读英文查证,再提高些难度,如果引用的是所谓的韩国媒体呢?能查证的人更少,其中有这功夫和兴趣去查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阴谋论还会互相“验证”,比如9.11阴谋论的阐述者就会搬出珍珠港事件什么罗斯福是故意让它发生来说事儿,其实关于这个说法去多读几本二战美国相关历史的书就能明辨是非。于是,阴谋论生生不息,不断传播,总能找到它的市场。

那么如何应对阴谋论和阴谋论传播者呢?还是那句话,培养常识,让思考和辨识是一种本能,这需要靠长期的接触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源来实现,阴谋论由于试图构建一种复杂的逻辑,所以漏洞很多,稍有常识和本能的思考习惯都容易识破。比如,你要是多读些涉及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体系的靠谱的书,与美国相关的阴谋论基本可以被你的常识团灭。

对于那些容易相信阴谋论的身边人,可能还是你的朋友,怎么办?说实话,我从来都是放弃劝说,让他们相信去吧。为什么?因为阴谋论既然能从一般谣言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它有个特点,那就是其实际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有限。比如9.11恐袭发生后,有人网上传还有十几架飞机被劫持了,这叫谣言,很简单,更容易引起恐慌,需要美国安全部门快速回应澄清。9.11阴谋论呢?看着很刺激,但是看的人,转发的人大部分自己其实也没当回事儿,就当做一个谈资或者体现自己看这个世界更深刻的标记而已,时间长了,自然淡去。

所以,阴谋?还是阴谋论?做好自己的判断即可,如果有时间和兴趣做些澄清和求证可以也传播一下,至于效果如何,随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