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已经杀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各代还有“衍圣公”?

红绕历史


孔融三族被杀和历代“衍圣公”的传承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孔融时代孔子家族的主要传承人是孔子十九世孙奉圣亭侯孔曜以及二十世孙褒成侯孔完,孔赞。可以这么理解,孔曜等人是孔子嫡亲血脉,而孔融虽然名为孔子之后,是旁系所出,又经过二十多代的变迁,早已不是孔子正统,所以三族被杀不可能影响到“衍圣公”的传承。

孔融,我们大多是小时候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了解的这个人,其实他在三国时期是真正的名士,因触怒曹操被灭三族。“灭三族”的概念根据《周礼》记载,应该是父,子,孙三族,而且仅仅指的是孔融一家三族,并非明朝时期沾亲带故就杀的那种,即使在明朝,三族九族之说也是只杀男丁,女人一般是流放或者充作官妓。所以说孔融被杀三族并不意味着全家大小老少都被杀光,或许有怀孕,或者重孙一辈无法判罪的也是极有可能的,再加上孔融为当时名士,暗中援助的人恐怕也不少吧。


但是“衍圣公”一脉相传,千古不变是孔子嫡子一系无可置疑的,孔子家族到现在已经延续了76代,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如果当前“衍圣公”无后则必须从其亲兄弟中择贤良之士充之,以保证这千年以来的血统纯正,这也正是孔子家族历经七十多代不绝续的主要原因,所以,孔融被杀三族也是对“衍圣公”的传承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衍圣公”自汉朝以后不断加封,从公侯到帝君,直到封圣,成为儒家的象征,被历朝历代褒奖,孔子后人们的身份地位也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敢对孔家不尊重,要想得到正统,必须得到“衍圣公”家的承认,这也是“衍圣公”家族在历朝历代都有着超凡地位的原因,“衍圣公”历经七十多代不绝想必也是这个原因所在。


望风瑟瑟


\t孔融的确是孔子的后代,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三国时期,孔融因为得罪了曹操,所以被灭三族,那么为什么衍圣公还能流传至民国时期呢?

\t三国时期灭三族的定义是什么,都包含哪些人呢?

三国时期所承袭的,其实也是汉朝的制度。所以应当是按照汉朝的灭族制度来处理孔融。曹操灭了孔融三族,指的其实是孔融本人的父亲、母亲、还有妻子这三个人所相关的直系亲属。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孔子那一代算起来,一直到孔融这一代,其实已经经历了二十代,这二十代下来,到了他父亲孔宙这一代的时候,能有多少直系亲属呢?

\t所以杀孔融三族,压根就不会影响到孔子子孙后代的继承问题,因为孔融不代表整个孔家,孔家也不只有孔融这么一支。再说了孔融在孔子后世子孙当中,压根就不是什么正统,早就是旁枝中的旁枝了。所以他也不是当时传承孔家地位的人,杀了他三族,并不影响孔家的传承和繁荣。

\t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

孔融的朋友遍布天下,当时他也是非常著名的名士,自然有不少人愿意出面帮助孔融的子孙后代逃脱罪责。这件事曹操想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孔融的影响力很大,惹急了可不是好事。所以孔融说不定有后代传承下去,即使他是孔门正统传承人,那也有机会有后代活下来。

\t什么是衍圣公?是在什么时候设置衍圣公这个职位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孔子的厉害之处了,他的学问得到了古代帝王的认可,成为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的典范思想。所以每个朝代对孔子的后代都推崇备至。

从汉高帝刘邦开始,就已经开始册立孔子的后代爵位,当时被封为奉祀君的是孔子的第八代传人孔腾。此后孔子后人的世袭封号,不断变化,但是地位大致持平。

\t到了1055年的宋朝,正式确立了衍圣公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1935年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将最后一任(第31任)衍圣公孔德成,也是孔子的第77世孙,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的称呼才算终止。

虽然衍圣公的称号被取消了,但是孔门世袭的制度却依旧延续了下去。所以说衍圣公是从宋朝才开始有的,而且三国时期,孔家的后人实在是太多了,压根就没办法杀干净。曹操压根也不敢对全部孔门后人下手,所以奉祀君在那个时候是传承了下去的,只是不是孔融这一支而已。

\t孔融运气不好,曹操杀他是为了给士族们立威。

曹操是靠哪些人起家的呢?都是一些有才能但是家族地位力不怎么高的人。曹操毕生唯才是举,使得很多出身贫寒但是有能力的人,都走上了为官之路。

所以曹操的这种举动是对士族集团的一种无形伤害,寒门入朝为官,势必会减少士族子嗣为官的机会。这是曹操对士族集团的一次挑战,所以汉献帝身边那些士族集团的人,对曹操是深恶痛绝。

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

\t每次曹操出去打仗的时候,这帮人都会说曹操必败,以此来动摇朝廷人心。尤其是在曹操打袁绍的时候,这种谣言直接导致,曹操手下几乎所有人都给袁绍写了投诚书。这件事对曹操来说打击不小,所以曹操在击败了袁绍以后,决心要跟士族集团斗争一把。

这个时候孔融就成了打击士族集团最好的靶子,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更是汉朝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曹操杀了孔融,那就表明他唯才是举的方针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任何人想要反对这件事,都必须要付出代价。

杀了孔融以后,士族集团暂时被镇压了下去。不过他儿子曹丕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稳固,所以故意笼络士族集团,废除了唯才是举的方针,算是彻底否定了曹操一生的努力。

\t总结:孔融的死,跟衍圣公的延续压根没关系。

孔融虽然是孔子的后代,但是并不是世袭爵位的那一支,所以孔融的死,并不影响当时孔门爵位的延续。而且灭孔融三族,这三族只是包含了父亲、母亲和妻子这三族的直系亲属,大多数都是男性为主,不排除孔融有后人传承后世。衍圣公从宋朝才开始设立,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废除,历经接近一千年,是中华历史中的一项奇迹。不

\t不管哪朝哪代什么人做皇帝,衍圣公的职位始终是传承下来了。所以不得不赞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敬畏之心。杀孔融只是曹操一时的决定,他并不想彻底得罪孔门后人,所以绝对不会对孔家人赶尽杀绝的。


江湖小晓生


曹操当年敢杀孔融,是他觉得孔融不是正宗的孔子后人,所以才那么放肆。要不然借给曹老板几个胆子,他也不敢。

当时有部下质问曹操为什么杀孔家后人的时候,操说,孔融不是什么孔子后人。曹操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孔夫子提倡仁义礼智信,提倡三纲五常;鼓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孝道是儒学的主题。

可是孔融却说:母子关系并非那么神圣,就像水和杯子的关系一样,杯子只是个盛水的工具而已,水倒出去了,两者就再无瓜葛。至于父爱,小孔说的更不像话了。他说:父爱哪有那么伟大,不过是荷尔蒙发作了就嗨嗨。儿子不过是父亲嗨嗨的副产品而已。

言下之意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跟大自然中的猫狗跟崽子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必要对他们那么在乎,更不必对他们毕恭毕敬。

一句话,曹操觉得孔融是个冒牌货,要不然他怎么会跟祖宗唱反调,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嘛。

曹操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伤害孔家后人,我这是为民除害,为孔家清理门户,是正义的。

其实曹操才懒得管这些呢,他杀孔融,还不是因为孔融老在他跟前口无遮拦,老跟曹操唱反调。

曹操说往东,孔融说应该往西,曹操去打狗,孔融说应该去赶鸡。

孔融一次两次跟曹操满拧没事,就踩着灶台上了炕头,觉得曹老板是个听得进不同意见的好领导,提意见就越发亢奋积极。

其实曹操不是什么好鸟,听不听不同意见是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对于自己的智囊和左膀右臂,当然是言听计从,即使不听也不会记恨。对于孔融这样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打工仔,曹操是能忍就忍,忍无可忍,那就不必再忍。

曹操北伐的时候,孔融唱反调,操忍了;曹操号召戒酒的时候,孔融唱反调,操又忍了;后来曹操给汉献帝上书要奖赏有功大臣的时候,孔融又跳出来反对,曹操不忍了,露出了狰狞面目,操起家伙就跟孔融干起来了。这一干,孔融哪里是对手,只好付出了三族的代价,去阎罗那里进谏了。

所以说,对于老虎和狮子们的虚怀若谷,当食草小动物的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别给点阳光就灿烂,给个梯子就上墙。

人家纳谏只是玩玩样子,作作秀,你要当真去拼命提建议了,说不定会惹人家生气。领导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到时候让你哭都哭不出来。

孔融虽然不是曹操说的,是冒牌的孔家人,但孔融不是孔子的唯一后人。孔夫子的后代,到了东汉的时候,已经传承了19代,这个嫡亲的人数是几何形式增长的,经过千百年,五湖四海都是孔子的血脉。所以,杀孔融不肯定会让"衍圣公"绝迹;而且在东汉时期,根本就没有"衍圣公"这个封号。

衍圣公的封号开始于北宋年间,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赵祯亲自封赏的。

在东汉时期,孔子的后人已经开始受历代皇帝的推崇,当时皇上给孔家后人的荣誉称号是奉圣亭侯,但这个称号并没有授予孔融,而是授予十九世孙奉圣亭侯孔曜。

因此说,孔融不能算冒牌货,但也不是正主,孔曜才是名正言顺的孔夫子嫡系后人。孔融可能是孔子后裔,但关系没有人家孔曜那么家门深厚。

那么,曹操杀孔融,有没有株连到孔家其他人,比如孔曜?

曹操掌权的时候,名义上只是大汉皇帝的打工仔,并不是一国的最高领导人。所以他无论做什么还是要依法办事的,即使是杀人也不例外。

汉朝时的法律,一人犯了大逆不道的死罪,只能株连三族,跟三族以外的人没有半毛关系。因此,不管曹操心里怎样恨孔融,行动上是不能违法的。等着搞事的人多着呢,曹操不能给大家提供口实。

所以实际上曹操收拾了孔融,只灭了孔融三族,所谓的三族,就是孔融的老子、妻子和孩子这三族。

再说,因为儒学的宗旨是教育老百姓做守法公民,教育大臣做劳动模范,非常合乎统治者的心意;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推崇儒学,而孔子的儒学的祖师爷,在皇帝心中地位很高,他们对孔子后人也非常敬重,孔家的影响越来越广。

曹操想成就霸业,就不能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庞大的孔家势力。没有士大夫的支持,曹操这个宦官的后人心里也有点不踏实。曹操想杀的,只是孔融一个人。如果株连太多,就是自己树敌,自讨苦吃。

所以孔融倒下的时候,只是人家的老子、妻子和儿子们;孔子的其他后代照样波澜不惊地生活着,享受着国家给予的最高待遇,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丝毫不影响文化传承和荣誉继承,衍圣公也就世代相传,历经宋、金、元、明、清直到民国被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结束。


历来现实


什么是衍圣公?

三国曹操已经杀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各代还有“衍圣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去看看什么是衍圣公。所谓衍圣公指的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孔子的影响深远,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刘衎封了孔子的16世孙孔均为褒成侯,之后的帝王就延续了给孔子后裔封号的行为,只是封号一直在变,到了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号被改为衍圣公,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不管中原朝廷如何变迁,金、元、明、清,甚至民国都有衍圣公,末代衍圣公是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先生,袭封31代衍圣公,民国政府给了他新的封号“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孔德成去世,“衍圣公”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孔融全家被曹操杀。

孔融的确是孔子的后裔,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才华横溢的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仕途也算顺利,曾经担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和北海相,但是他性格刚正不阿又言辞犀利,喜欢抨议时政,就得罪了无数人,就惹怒了曹操。

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言辞傲慢无礼甚至讥讽曹操,例如讥讽曹操征乌桓和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等等,多疑的曹操哪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存在了,于是就让人奏了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很多罪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将56岁的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也就是题目说的杀了孔融三族。

孔融被杀,为何还有衍圣公?

孔融被曹操灭了三族,何为三族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父、子、孙;第二种是父族、母族、妻族;第三种是父母、兄弟、妻子。不管是哪种说法,被杀的都是孔融自己家里的人,最多也就是三代人被杀,并没有牵扯到其他人。而根据史书记载,只是孔融的妻子和一子一女被诛杀了。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 孔融传》

而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并不是孔子的唯一后人,再加上他也不是孔子的嫡系后人,20世孙孔羡才是孔夫子的嫡系后人,诛杀孔融的时候并没有牵连到他,也不会牵连到他。

宋仁宗时才有的衍圣公封号,封的也是孔子的嫡系后人,所以曹操杀了孔融全家也不会有影响。

孔融是一个悲剧人物。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结局却是全家被诛杀还是很悲惨的。只是曹操这个人多疑,哪能容忍其他人非议他了,除了孔融,许攸,杨修和荀彧等人的结局也很悲惨。

统治阶级都喜欢孔子的儒学思想,才一直给孔子后裔世袭封号,要是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应该也不会被杀,可惜他不是嫡系,又多次得罪了曹操,就落得了被诛杀的悲惨结局。


湘西小木鱼


孔融的悲剧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西历20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曹操为了杀人立威,于是以汉朝朝廷的名义诛杀了孔融三族,并也因此引发争议:有认为孔融误国,曹操诛杀孔融无可厚非;也有认为是孔融反抗曹操暴政,最终惨遭杀害,可歌可泣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孔融依旧被曹操杀害了三族。并且,按照汉代律法,三族的范围,包括了父亲家族、母亲家族和妻子家族。可以说,很多和孔融没什么走动的亲戚,也因为汉代的株连之法而遭到灾祸。这也彰显了封建法权的可怕性和残忍性。

千载孔府

电影《我的1919》里面,有过这样的台词:中国不能失去自己的耶路撒冷。所谓中国的耶路撒冷,可以理解成曲阜的孔子。

近代的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的危机。为了救亡,一代代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亡之路,并且提出了一些理论——虽然很多理论在当下看来较为可笑,但毕竟,养成正确的认知,寻找正确的救亡之路,是需要时间的。

在近代的救亡理论中,有过这样的主张:那就是中国人想要培养凝聚力,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精神领袖,一个共同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孔教,这个精神领袖就是孔子和孔子的后代(衍圣公)。甚至袁世凯称帝之前,还一度做出要把皇位让给孔子后人的姿态。


根据《史记》记载,陈胜建立张楚朝廷时期,孔子的后人就曾在张楚朝廷做官,之后汉朝文帝朝廷期间,孔家开始在汉朝做官。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孔家后人也有了爵位。到宋代,宋朝朝廷将孔子后人册封为“衍圣公”。自此,不管中原如何改朝换代,孔家都一直保留衍圣公的爵位——堪称铁打的衍圣公流水的朝廷。

这一切,都可以佐证一点:那就是对于传统中国来说,孔家太神圣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曹操杀死孔融三族以后,为什么在之后的朝代里,还存在着孔家后裔?并且在宋代还会有孔家后人被册封为衍生公,并延续到民国?(末代衍圣公于2008年病逝于我国台湾地区)

五服制度

孔融虽然是孔子的后人,但是,从世系角度来说,古人传承子孙,讲究大宗和小宗,嫡系和庶出。

孔融并非孔子的嫡系子孙,而受到册封的孔子后人,都出自大宗和嫡系。从孔子时代到汉献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时间,在这数百年时间里,孔融和孔子嫡系早已经有了很远的距离。


此外,我国古代,在伦理上,讲究五服制度——也就是同一个祖先,只要传下去五代,那么第五代的子孙,可以视为另外一个家族。

而所谓的株连,仅局限于五服范围内,出了五服,是不受株连的。

因此,孔融遭到株连,按照汉代法理,是影响不到孔子的嫡系后人的。


藤树先生


曹操并没有杀孔融三族,只是杀孔融一家而已

《后汉书 孔融传》: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后汉书》记录孔融有一子一女,女7岁、子9岁,均被杀。

《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记录孔融有2个儿子,有1个女儿嫁给羊衜,生儿子羊发,和羊祜是异母弟。

另外,孔融还有两个兄弟孔褒、孔谦。以《后汉书》记录来看,二人并没有被曹操所杀。

孔融死时56岁,似乎他的儿子、女儿不可能10岁不到吧?

曹操只是杀孔融、孔融妻子、孔融子女,并没有涉及其他孔氏家族,何来的灭三族?

衍圣公是北宋开始所封孔子后裔的世袭爵号

1、最早被封爵的孔子后裔是孔谦,在战国时被魏国魏安僖王封为文信君;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九世孙孔鲋为文通君,拜少傅;

3、汉高祖刘邦,灭项羽一统后,在公元前195年封孔鲋弟弟孔腾威奉祀君;

4、汉元帝时封13世孙孔霸为褒成君,食邑800户;

5、汉成帝封14世孙孔吉为殷绍嘉侯,奉商朝成汤为祀;

6、汉平帝元始元年封16世孙孔均为褒成侯;

7、汉明帝封18世孙孔损为褒亭侯;

8、汉安帝封19世孙孔曜为奉圣亭侯;

9、曹魏时改为宗圣侯;

10、两晋和南朝宋时改为奉圣亭侯;

11、北魏时改为崇圣侯;

12、北齐时改为崇圣侯;

13、北周时,晋封为邹国公;

14、隋炀帝改为绍圣侯;

15、唐初改为褒圣侯,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改为文宣公;

16、1055年,宋仁宗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南宋时,衍圣公孔端友跟随南迁,成为南宗;金国立孔端友弟弟孔端操为权袭衍圣公事(即代理衍圣公意思),是为北宗;

17、1233年,窝阔台册封51世孙北宗的孔元措为衍圣公;

18、1314年,元仁宗在孔子族人上书要求下,改由孔思晦袭封衍圣公,自此南北合宗。自此之后,明清民国均保持不变。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通过史书来找到答案。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汉书》

《汉书》交代了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汉书》

《汉书》交代了只杀了孔融一家,没有诛三族。

正月,以孔羡为宗圣侯,奉祀孔子,令鲁郡修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三国志》

换句话说孔家的嫡传在魏国时期,孔融死后由孔羡来继承的。


带志逐梦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查一下《孔子家谱》就很清楚啦。

《孔子家谱》记载了孔子家族的起源、发展以及该家族名人事迹。

据此,我们查看一下《孔子家谱》前二十世的记载。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他首改"子姓"为"孔姓\

豹眼看历史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孔融是孔子的后裔,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孔融不是孔子的直系继承人,仅仅是旁支。

灭了孔融三族,不影响孔子直系传承。因而自从有了“衍圣公”的封爵,历朝历代也就沿袭下来,直到民国终止。

01

孔子家族是遵循嫡长子世袭制

孔子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鲁昭公派人送来了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深感荣幸,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在孔子去世之前就死了,生有唯一的儿子孔伋。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伋的后裔。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作诔文吊唁他,他的弟子们都来为他守墓。由于孔子的德行,受到了人们的祭祀,但这些都是来自于民间自发的奉祀活动。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来到鲁地祭祀孔子,封孔腾为奉祀君,这是古代帝王册封孔子后裔的开始。

孔腾是孔子第九世孙,有资料介绍孔子九世孙还有孔鲋、孔树,孔腾是不是嫡长子没有记载。汉惠帝时,孔腾被征为博士,后迁长沙王太傅。

孔腾被确立为官方奉祀官之后,就延续嫡长子继承奉祀官的爵位。

02

孔子第十三世孙孔霸,汉元帝时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霸就是孔融的七世祖,汉元帝的师傅,官至侍中。

根据孔子家谱,看一下之后几代孔氏家族的爵位继承人:

十四代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   孔完、孔赞,褒成侯。有资料说孔融是孔子十九世孙,有的说是二十世孙。

根据孔霸是孔子十三世孙,是孔融七世祖来看,孔融应该是二十世孙比较确切。

把孔子作为第一世,孔霸就是十三世,孔融就是二十世。

孔融与孔子第二十世爵位继承人孔完、孔赞(褒成侯)的亲疏关系已经比较疏远。

孔融的父亲空宙,祖父孔贤都不是十九世、十八世继承人,再往上就查不到孔融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的具体资料。这很可能是孔融与孔氏继承人关系已经很疏远。通俗的话说,就是孔融与同辈继承人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兄弟,他们共同的七世祖是孔霸。

孔融被曹操夷灭了三族,按照汉朝的律法,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

因此,曹操不可能诛灭孔子继承人的家族,也就不会影响孔子宗族的世袭传承。

03

“衍圣公”的由来及终止

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继承人为”衍圣公“。从此之后,“衍圣公”就成为孔子嫡长孙世袭封号,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由此可知,“衍圣公”是三国之后几百年才有的封号。因为孔融并不是孔子嫡长孙继承人,曹操虽然夷灭孔融三族,但并没有影响孔子家族嫡长孙世袭传承。

这也就是孔融被夷灭三族,但历朝历代依然存在“衍圣公”的原因。





初心不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成年后的孔融结局,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公元208年,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的罪名,下令将孔融处死,并且株连三族。

孔融的死让人不解,按道理来说,曹操既然接纳了孔融投奔自己,就不会轻易杀他。

孔融都做了一些什么,让曹操忍无可忍了?

第一件事,反对曹操的一些政策,比如禁酒令。

曹操曾经下令劲酒,而孔融却极力反对这个主张,让曹操很没有面子。

第二件事,恢复肉刑。

第三件事,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

第四件事,嘲笑曹操征乌桓

如果单纯的是意见不同,相信曹操也不会痛下杀手。

孔融的一个行为让他丢掉了性命。

那就是“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这一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天子脚下,不准有割据势力的存在。

这句话让曹操意识到,孔融是一个坚定的拥护汉朝正统的人。

和自己根本就不是一条船上的,留着只能给自己制造麻烦。


除了孔融,还有许攸,杨修和荀彧等人,都因为和曹操有了矛盾,而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关于“衍圣公”这个名号,在当时也是不存在的,直到宋朝时才正式有了这个称呼。

孔子的后人其实不止孔融一支,而且孔融只是被灭三族,还有许多孔子的后代,经过数百年的繁衍,依然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其实,从孔融被杀我们不难看出,有的时候不能太过于耿直,上司向你寻求意见的时候,不见得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而是想知道下属是否支持自己。

可惜孔融虽然学识渊博,但是情商却并不高,所以才会有杀身之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