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鬆門醫學觀察站“指揮官”17年後再上“戰場”

“今天,她的14天隔離期到了,但根據她的實際情況,還要繼續觀察一兩天。”1月29日上午,松門醫學觀察站裡,松門鎮黨委副書記王雲鵬和醫護人員說。

大年三十,松門鎮將醫學觀察站設在一家商務賓館裡,王雲鵬擔任醫學觀察站的“指揮官”。17年前,他作為一名空軍軍醫,在一線抗擊非典近一個月,榮立二等功,有著豐富的經驗。

温岭松门医学观察站“指挥官”17年后再上“战场”

目前,松門醫學觀察站里居住著37名與確診病例及高度疑似病人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這次,王雲鵬將觀察站管理得井井有條。

管理規範嚴格,又能講究方法

松門醫學觀察站裡的隔離觀察者,來自松門、石塘和東部新區。疫情來勢洶洶,觀察站設立得比較匆忙,不具備相應設施。

剛開始,一些隔離觀察者情緒不穩定,不是很配合,說要出去。為了避免隔離觀察者擅自離開,王雲鵬決定在賓館走廊設一道隔離簡易門。

正月初一,木匠找不到,王雲鵬叫人送來材料、工具,和幾名同事一起動手搭建。當天,賓館五樓、六樓、七樓的隔離簡易門就搭建完成,王雲鵬懸著的心,也安定了很多。

為避免交叉感染,每個隔離觀察者都住在單獨的房間裡。每天,隔離觀察者要接受二三次的體溫測試。他們的一日三餐,也需要送過去。

怎麼送?有講究。王雲鵬說,送飯人員當然不能親手把飯菜交給隔離觀察者,放在門口的地上,又不太好。於是,他讓隔離觀察者把房間裡的茶几放在門口,送飯人員將飯菜放在茶几上,再電話通知隔離觀察者來取。

為使觀察站更加科學、規範,王雲鵬結合自己的經驗,與站內工作人員一起制訂了觀察站制度。

温岭松门医学观察站“指挥官”17年后再上“战场”

做好觀察者的心理疏導

“我要出去,我還要和朋友談生意,請他們吃飯!”剛開始,一名50多歲的隔離觀察者脾氣比較暴躁,強烈要求出去。

王雲鵬在電話裡和他講政策和道理,分析利弊。“你當面和朋友談生意、和他們吃飯,無疑增加了感染的幾率,你願意,你朋友肯定也不願意。非常時期,談生意可以在電話裡談。”經過王雲鵬苦口婆心的勸說,這名男子終於被勸服了。

隔離觀察者待在房間裡,難免會無聊。王雲鵬時常打電話給他們,“我就住在你們隔離,你們有什麼生活上的需要,可以跟我說。”

有的喜歡喝茶,王雲鵬讓其家人送來一整套茶具;有的喜歡看書,家人們就送來書;有的喜歡織毛衣,家人們送來毛線和毛線針……每天的飯菜,也儘量變著花樣,有的要喝粥,有的要吃麵,王雲鵬都滿足他們。

王雲鵬還加了隔離觀察者的微信,方便交流聯繫。同時,站裡還留有隔離觀察者的家屬及所在村(居)的電話,以備不時之需。

温岭松门医学观察站“指挥官”17年后再上“战场”

“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

幾天前,一名隔離觀察者連續發燒。這時,工作人員們都有些緊張。

王雲鵬說,這個季節感冒很流行,發燒的話不一定就是疫情。這名隔離觀察者被送到醫院檢查後,並未發現大礙,而且燒也退下來了。之後,其又回到了醫學觀察站。

面對疫情,大家難免會有恐懼心理。王雲鵬想起非典時期,他主動請纓到了某疫區,給感染者測體溫,進行治療。“只要做好防護措施,疫情並不可怕。”

王雲鵬要求,對隔離觀察者的房間消毒時,先讓隔離觀察者離開,通風一段時間後,消毒人員再進入消毒。剛開始,消毒人員沒到位,王雲鵬就自己進去消毒。現在,每天使用的消毒液名稱和消毒時間、次數都有詳細記錄。

1月29日,原是一名隔離觀察者結束隔離觀察的日子。不過,1月28日晚上,這名隔離觀察者發起了燒。

“當天,我們測了3次體溫,最後一次測的時候體溫有所下降。”王雲鵬說,到1月29日早上,她的體溫恢復正常了。這種情況下,王雲鵬不敢掉以輕心,決定繼續觀察一兩天。

從正月初一開始,王雲鵬一直吃住在觀察站裡。他非常注重防範,戴兩層口罩,勤洗澡洗頭洗手,多喝水。“只要科學防範,不緊張害怕,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