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有一些繁琐的老风俗,直接取消,这种做法对吗?

快乐在农村


中国几千年,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说改变就改变了的,像这个过年,虽然现在变淡了,但是有钱没钱还是要来过


南昌王哥


在我们北方农村过年有一个风俗,就是大年初一这天,年轻的都要早早起床去给长辈拜年,也叫去磕头,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节都会去我们村的长辈家个个去磕头,虽然磕头这个风俗不知道开始那个年代,但这个风俗我感觉没有取消的必要,必竟我们晚辈给长辈磕头一是代表我们对每位老人的尊敬,也代表了中华美德的传统,


我的中国


大家好,我是乡下曹十一。说实话现在社会在发展有些繁琐的风俗取消是不对的。过年过年过的不就是那些繁琐的风俗吗。如果这些都取消了那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年也越来越远。个别可以改革一下。但是取消是不对的。今年我们这边过年不让放炮了,大家伙都感觉这不是过年而是和平常没什么区别。





乡下曹十一


风俗都是所有人的老祖宗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既使是繁琐,那也是繁琐的有他的道理的,都过年了,那些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老风俗,也是顺其自然的,既然留下来的,那就有留下来的必要,那就让那些老风俗自然而然的传承下来,传承下去,没有取消的必要的,其实,过去农村过年老风俗,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是不相同的,而那些没有意义的,没有影响的老风俗,有很多地方到现在也都自然而然的被取消了!



因此,对于农村的那些老风俗,有意义的,在民间有影响的,也都是被传承下来了,而那些没有意义的,没有影响的,或者说有封建迷信思想色彩的,在年复一年的过年的过程中,也都是被遗忘了,被淘汰了,被取消了,而有的农村过年的老风俗,由于各个地方认知的不同,在有的地方被取消了,被淘汰了,但是,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取消,没被淘汰的,还在继续的传承下去会,或者还会传承的很久,很远!



比如,过年上坟烧纸祭拜祖宗的习俗,虽然是老习俗,但是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让我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不要忘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通过上坟烧纸,来祭拜列祖列宗,表达后代子孙们的对先祖的怀念之情;还有过年给长辈磕头的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尊老敬老,孝敬老人,这样优良传统习俗,是不应当取消的,还应当继续永远的延续下去!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体现。自西汉以来,过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过年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诸如贴春联(年画)、上坟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大拜年等固定的风俗习惯。其实人们早已心领神会,习以为常了,并没有觉得有点“繁琐”。

只是很遗憾,近几年过年时,很多地方纷纷出台禁令,划定燃放鞭炮烟花的区域。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禁燃”区域有所扩大,似乎是在直接取消着。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对的。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从古代一直留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年的第一声爆竹声开启了农历新的一年,人们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新年的鞭炮声中,而阵阵的爆竹声和色彩绚丽的烟花,着实让人感到浓浓的年味。

而专家表示,禁止烟花、爆竹的燃放,杜绝了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减少了造成空气的污染。相关媒体报道,一些专家建议春节应该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农村,原因是农村燃放烟花爆竹同样会造成非常大的空气环境污染,而且农村燃放的体量较大,造成的各种污染也更大。

也是啊!还是说到做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已经波及到了我们这僻远的农村。过年的农村本来越来越冷清,少了烟花爆竹,还真的是“安安静静”过大年呗!不过,还是觉得这全面禁止的做法,是遗忘了传统,足不可取。


为生活而提神


我认为,直接取消是不对的。这些风俗之所以能,传承到如今,是经过时间考验过的。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人生经验中的精华,也是难以取消的。

关于年的风俗,以前也谈过内似的内容,这里不在重复。这里想说一说,风俗的形成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和合理的一面。

比如,年前家家户户磨豆腐 ,小时候是成群结队的,生意很兴隆。现在呢?多数都倒闭了,几乎没有一家磨豆腐了,那么人们不吃豆腐吗?吃呀!吃豆腐之类的豆制品,怎么会取消呢?那时候的科学不发达,但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是对的,你继续传承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最新科学,也证明了豆制品,是人类最容易吸收和消化的营养品。

那么,同是豆制品,咱巢湖人也有自己的一绝!这就是在豆浆中,跳出纸一样薄的皮子,这是大补的食品,用它包肉圆子,可以说是巢湖地方美食中的一绝,换成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吃到这么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的!这也是风俗中的文化,是谁也没有能力取消的!

还有腌制腊肉的习俗 ,腊肉中含有大量的盐,现代医学证明人体一天不能吃过多的盐。吃盐多了,容易得三高,那么盐腊肉的风俗会废除吗?肯定不会!只是会少盐点,少吃一点。都是自愿的,他人也无权干涉的。

那么老祖宗传下的这风俗,不是错误的?科学已经证明,多吃盐对身体有害无益。取消不是“名正言顺”吗?非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来老祖宗传承到五千多年下来,也有它的道理的。只是被你忽略,或者被你遗忘,亦或者没有被你发现有益的一面。

我们知道老祖宗把一年分为四季也有道理的,这就是说,一年之中只有腊月天,盐的肉制品最香!这也是“天人合一”,美食中的一绝,也是科学再发达,也没法复制的?这也是盐腊肉,能传承到如今,最有价值的一面。这也是中华美食中的一绝呀!你怕多吃盐,得三高,就要取消吗?不可能的!人们生活水准提高了,都在钻天觅缝寻找美食,这样独特季节特有的美食,怎么可能取消呢?

总之,我认为风俗是不会取消的,只是不好的习俗,会慢慢地被多人所摒弃的,直到后来消亡。都是自发的,也是干预不得的。但好的风俗,会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


不信邪尹思


农村过年,讲的就是有风俗,没风俗了,还过什么年。由于人们生活都提高了,再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了,过年吃穿用,和平时差不多。换句话说,就是“不再盼望过年吃好点穿好点”了。如果再不要那些风俗,就没意思了,还不如不过年。

比如年前的腊月吃腊八粥,扫尘,打糍粑,过小年团年,大年三十除夕的贴春联贴福,祭祖献饭,烧纸,放鞭炮,放烟花,守岁等,年后的正月初一上坟祭拜,走人户(走亲戚),元宵“送年”等,都算得上是过年的风俗。这些风俗大多有几百年,上千年,有的风俗更是有几千年了,不是取消不取消的问题。

说句实话,风俗都是人们一代一代自发约定俗成的,谈不上取消。天下朝代换了几代,人们的风俗却从未断熄,所以,除非人们自愿,还没人有资格取消几百上千年来的风俗。

近些年,倒是取消了放鞭炮和烟花,年味就淡多了。当然城市取消,也是迫于安全与环境的考虑吧,但是农村与小城镇,还是需要的。很多人认为鞭炮烟花是在污染环境,其实不放了,环境就好了?鞭炮里有硫磺,而且带来的响声,本身也有一种对空气杀毒的作用,也可以提神。再说,也不是每天这样,只在大年三十夜和正月初一。


归真的书画与文字





用户70211739615


不能一刀切吧。中国历史本就是农耕文化史,很多过年的风俗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贴对联,挂红灯,包饺子,吃年夜饭,大年初一给亲戚和长辈拜年等等。在我们大荔,除夕下午还有去先人的坟地“请陵”,也就是祭祀先祖,过年了,非常庄重地邀请先人们一同回家过年,这也是传承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当然,有一些宣扬封建迷信东西是不能要的,比如烧香拜神;还有就是放鞭炮,不但污染环境,还不安全,以后农村最好也限制。谢谢。


高朏


在农村,对于繁琐的老风俗,是去掉,还是保留,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保留,不但保留,而且还要随时代而变化。

在农村,磕头拜年是最常见的一种老风俗了。如果直接取消,久而久之就会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度,再熟悉的人,经过时间的淡化,最终也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所以直接取消拜年,绝对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代而变化,用视频网络来拜年,即解决了繁琐,又增加了亲情和友情。

在农村过年时,上坟祭恩也是一种常见的老风俗了。如果直接取消,就隔断了亲人与亲人之间恩情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过多的恩情留在心中,最终会变成心里的不高兴。所以直接取消,很不实际,最好的办法就是快步地适应新时代,用现代文明的方式来祭恩,即解决了繁琐,又表达了恩情。

等等老风俗,适应新时代,适应的越快越好,适应后即解决了繁琐,又增加了友谊,更增加了亲情。

我是谷点农村实生活,谢谢观读、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