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專家提出癌症多半是吃出來的,對此你怎麼看?

神農35


俗話說,病從口入,說明吃喝與人體健康緊密相連。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就會生病。而“癌”有三個“口”,更說明了“生於食,病也於食,死也於食”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

雖然很多癌症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但是更和飲食習慣關脫不了干係。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飲食習慣與消化道腫瘤息息相關。

2014年,我國口腔癌的患者從每年81/1000000,增至202/1000000,每年約有10000人死於口腔癌,並且這個數據還在逐年增長。口腔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1.常嚼檳榔

印度是世界上檳榔消耗量最大的國家,口腔癌的發病率也居世界第一。而在我國湖南省,60%的口腔癌也與吃檳榔有關。由於湖南氣候潮溼,嚼檳榔有助於驅寒祛溼,所以很多人都有嚼檳榔的嗜好。殊不知,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它的致癌性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人在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的摩擦會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傷和粘膜損傷。長期咀嚼,口腔粘膜反覆損傷,引起慢性炎症、進而發生細胞增殖;另一方面,檳榔中含有的檳榔鹼能促進上皮細胞的調亡,干擾細胞外基質大分子的沉澱和降解。另外,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

2.長期抽菸、喝酒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4成以上的口腔癌與酒精有關,40歲以下的人患口腔癌的首要原因是吸菸。菸酒有害健康,生產菸草或者喜歡喝酒的國家,患口腔癌的數量都比一般國家高。香菸中的尼古丁、酒中的乙醇都“促癌劑”,會引起致癌物進入口腔粘膜,引發口腔癌。

預防方法:改變抽菸、喝酒和不良飲食等對口腔有損傷的習慣;平衡飲食,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不要忽視口腔的不適症狀,定期做口腔檢查;保持口腔清潔。

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有57.2萬人被新診斷為食道癌,但同時又有50.9萬人死於食道癌。我國是食道癌的高發地區,食道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五,食道癌的新發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數佔全球的1/2左右。引起食道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

1.長期吃熱燙食物

四川人喜歡吃火鍋,潮汕人喜歡喝功夫茶,這兩種食物看起來普通,但很多人喜歡趁熱吃,溫度過高容易損傷食管,引起慢性炎症。由於長期滯留在食管內,慢性炎症會導致食管上皮增生,最後導致癌變。

2.經常吃黴變、燒烤類食物

黴變食物中含有的黃麴黴素是一級致癌物,在某些高發區的糧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標本上,均能分離出多種黃麴黴菌。

燒烤食物中含有的多環芳烴化合物,也同樣有致癌風險。

預防方法:吃飯時細嚼慢嚥、減少亞硝胺及亞硝酸鹽的攝入、均衡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適當補充微量元素、不抽菸不喝酒。

我國每年約有67.9萬新確診胃癌患者,而且胃癌近年來已出現低齡化趨勢。胃癌與飲食有著怎樣的關係?

1.高鹽

我國胃癌高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因為他們愛吃醃製食物以及海產品。高鹽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粘膜抵抗力,導致胃炎、胃潰瘍或穿孔等一系列胃腸道疾病,促使胃癌發生。

2.幽門螺旋桿菌(hp)

幽門螺旋桿菌是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當胃壁被高鹽食物損傷時,幽門螺旋桿菌就會趁虛而入。研究顯示,臨床上65%-80%的非賁門胃癌的主要誘因是Hp感染。

預防方法:飲食清淡、多吃新鮮食物、少吃垃圾食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樂觀心態。

目前,我國每年有三十多萬人被確診為腸癌,平均每天有100多人被確診為腸癌,腸癌已躍居新發癌症第二位。引發大腸癌的諸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不良飲食習慣。

1.常吃富含添加劑的肉製品,不喜歡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2.常吃燻烤的食物,燻烤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雜環胺,會增加患腸癌風險。

3.常泡菜、鹹菜、鹹魚等醃製食品,醃製食品本就亞硝酸鹽超標,吃進人體之後還會與個類物質結合,生成致癌物亞硝酸胺。

預防方法:清淡飲食並規律飲食、多吃高纖維食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每天攝入足夠的水分、控制腹部脂肪、控制熱量。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病從口入,只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會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遠離各類癌症。

關注頭條號【腫瘤的真相與誤區】,看最新最全的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世界衛生組織對影響健康的因素總結如下: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由此看出生活方式才是引發身體健康問題的關鍵因素。

引發身體健康問題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熬夜、不運動、飲食不節制等。


如何在飲食健康方面,“吃”出一個好身體。

日常生活中,有幾種食物,在民間被人們廣為傳頌,稱為“抗癌明星”:

1. 大蒜:大蒜含有的“大蒜素”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大蒜素的抗癌原理是能夠幫助人體正常細胞DNA的修復,阻礙癌細胞的生殖。目前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經把大蒜列為主要的抗癌食物之一。那每天要吃多少大蒜才會有效果呢?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是,每天吃2-5g新鮮大蒜(相當於一瓣蒜)就完全可以了。大蒜雖好,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因為大蒜有一定的抗凝血的作用,所以孕婦、需要手術的患者、服用凝血藥物的患者,是不建議食用的。還有就是大蒜的刺激作用,腸胃不好的人謹慎食用(PS:會拉肚子)。



2. 西蘭花:西蘭花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的一個代表,十字花科的食物有:菜花/西蘭花、油菜、白菜、蘿蔔、甘藍等。這類蔬菜含有大量的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蘿蔔硫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等),還有維生素C、E、葉酸及礦物質,此外他們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因其烹飪簡單,食用廣泛,是最常見、最容易長期大量攝入的食物,而且深色的蔬菜攝入更好。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官方網站羅列的了一些食物,也一併分享給大家:

蔬菜類:深綠葉蔬菜、大蒜、西紅柿、西蘭花、菜花、捲心菜、豆類、南瓜類、胡蘿蔔、南瓜、紅辣椒、蘑菇、洋蔥、菠菜。

水果類:漿果類食物、葡萄和葡萄汁、蘋果、藍莓、櫻桃、蔓越莓、西柚、草莓、木瓜、石榴、西瓜、橙子。

其他類:咖啡、亞麻籽、核桃、茶、全穀類、堅果類。


從這些健康食物中不難看出,礦物質、維生素和生化因子,都可以有效地起到抗腫瘤的作用,不過健康飲食只是抗癌防癌的一部分,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利魯唑魯南協一力


高蛋白、高脂肪,高層次,高白領、高享受結果粗茶淡飯簡單民居比豪華門庭,千金少爺命長。


大大70153941


癌症是惡性腫瘤的一種。惡性腫瘤包括癌症和肉瘤。癌症包括很多種病。不同癌症的發病機制是不同的。所以簡單地說,癌症是吃出來的是很片面的。跟飲食密切相關的癌症。主要還是消化道的癌症。比如食管癌、胃癌、直腸癌等。現在國際上比較被認可的觀點是:癌症是個“老年病”。正常細胞需要經過多次基因突變才能變成腫瘤細胞。這個過程相當漫長。腫瘤細胞還要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分化升長成腫瘤。但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不會得腫瘤。但是老年人的發病率要遠遠高於年輕人。


醫路順風1986


對,對,對,對,對。


用戶2830493896704


各抒己見,暫時無法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