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類外用止癢藥你會選了嗎?

外用藥是輕度瘙癢的一線治療,尤其對於瘙癢侷限或系統治療有禁忌症的患者。本文總結了可用於控制瘙癢的外用藥物,臨床醫生可根據患者病情酌情選用。

1. 潤膚劑

在許多皮膚病,尤其是特應性皮炎中,炎症或反覆搔抓導致皮膚屏障受損,有利於刺激物、過敏原和感染性病原體侵入,後者又反過來加重瘙癢。潤膚劑、保溼劑和屏障修復乳通過軟化角質層,改善皮膚屏障功能而發揮止癢作用。潤膚劑的選擇依據是潛在疾病和患者偏好。由於潤膚劑中可能含有防腐劑或其他添加劑,偶可引起過敏。

2. 清涼劑

瘙癢通常在皮膚溫熱時加重,清涼時減輕。外用清涼劑如薄荷腦、樟腦和苯酚對多數瘙癢性疾病有效,它們能產生清涼的主觀感覺,從而減輕癢感,最長可持續 70 分鐘。薄荷腦通過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樟腦通過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酸受體 3(TRPV3)發揮作用。但清涼劑在少數患者中可產生刺激,甚至加重瘙癢。

3. 辣椒鹼

辣椒鹼通過作用於 TRPV1,消耗 P 物質發揮止癢作用,可用於治療侷限性瘙癢,尤其是神經源性瘙癢如感覺異常性背痛、肱橈肌瘙癢和皰疹後神經痛,還可用於結節性癢疹、水源性瘙癢、銀屑病和尿毒症瘙癢。

辣椒鹼的常用濃度為 0.025%~0.1%,主要不良反應為用藥開始數天內灼熱感,可在先塗外用局麻藥如利多卡因緩解這種不適。

4. 麻醉劑

外用局麻藥如 1% 普莫卡因乳膏、2.5%~5% 利多卡因與 2.5% 丙胺卡因複方乳膏。可用於治療神經源性瘙癢以及面部或肛門生殖器瘙癢。主要不良反應為局部麻木,偶有皮膚過敏。

5.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包括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通過調節 T 細胞活化和抑制炎症性細胞因子釋放而產生間接止癢作用,還可通過 TRPV1 發揮直接止癢作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減輕炎症性皮膚病如溼疹、肛門生殖器瘙癢、硬化萎縮性苔蘚、扁平苔蘚和結節性癢疹的瘙癢症狀。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不引起皮膚萎縮,可用於面部、生殖器和間擦部位皮膚。常見副作用為一過性灼熱感,發生於開始用藥後數天內,可能系 TRPV1 活化所致,通常在反覆用藥數天後減輕,有人認為灼熱感可作為止癢作用起效的生物學標記。

6. 糖皮質激素

臨床上常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瘙癢,實際上激素本身並無直接的止癢作用,它通過抑制細胞因子的作用和減輕局部炎症而間接地控制瘙癢,對慢性瘙癢的繼發性表現如結節性炎症、慢性單純性苔蘚也有效。

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局部萎縮、色素改變、毛細血管擴張、系統吸收風險等,應避免大面積長期使用。另外,激素還可出現快速耐受現象,即多次外用後療效降低。

7. 大麻素類

有些研究證實了大麻素類減輕瘙癢的療效。在 3000 例特應性皮炎患者中開展的一項開放性試驗中,N-棕櫚酰乙醇胺乳膏顯著減輕了瘙癢和疾病嚴重度。另外,大麻素類對慢性單純性苔蘚、結節性癢疹和尿毒症性瘙癢有效,副作用很小。

8. 多塞平

多塞平是一種三環類抗抑鬱藥,兼具抗 H1 和抗 H2 的特性,外用劑型為 5% 乳膏,可短期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慢性單純性苔蘚、錢幣狀溼疹和接觸性皮炎。本品可系統吸收引起嗜睡,還可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故應避免大面積(≤ 5% 體表面積)和長期使用(≤ 7 天),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老年人慎用。

9. 前列腺素抑制劑

阿司匹林和水楊酸鹽通過抑制瘙癢增強因子前列腺素 E2 而發揮止癢作用,可用於慢性單純性苔癬,常見副作用為一過性燒灼感。

10. 其他

鍶凝膠是一種擬鈣劑,可阻滯神經中的離子通道而抑制組胺誘發的瘙癢,可用於不同類型的慢性瘙癢。外用氯胺酮聯合阿米替林或利多卡因對頑固性慢性瘙癢和神經源性瘙癢有效。爐甘石含有氧化鋅、氧化鐵和苯酚,它的止癢作用可能與苯酚的清涼和輕度局部麻醉作用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