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南通话在苏北方言区内就像一座孤岛?

于无声处34


应该确切的来讲,南通基本上是两种方言。一种是根基相对老一些的叫通州语,一种就是上海人较熟悉的启海话,因它的口音与崇明话相同,所以上海市民较认同。其实说历史还是通州话较长远,上海的开拓还是基本是通州人和宁波人为主,如在30年前你去到上海老城厢内,小东门,老北门,董家渡,宏村一带都是通州人的天下,其次才是宁波人,这就是上海的历史根源。至于其它苏北地区来到上海的人历史基本在百年以内,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给日本轰炸之后留下残垣,大批难民逃到上海利用倒下的砖瓦搭建棚户区,从此双产生新闸北和三湾一弄等等穷人区,原闸北不比原静安区差,也都是些老式里弄,包括石库门建筑小区也挺多,只是被炸之后成了落后的地区了,这个就是百年的历史。


阿丁52541451


上海以前对于南通、海门一带统称“通州”,南通话和海门话肯定有明显区别的,只是上海人不会仔细去区别的,就像很少有上海人会去那里旅游一样,南通话包括海门话和江浙沪的语言三不靠,亦侉亦蛮,那地方自古以来因交通不便,与上海虽近但没有陆路直通 ,在长江三角洲,它与苏锡常、杭嘉湖也相对封闭,这样就保持了它独特的方言语音亘古不变,成了语言孤岛,在浙江也有这现象,温州话亘古不变,外人根本听不懂,比学外语还难,环境闭塞,交通极其不便,当地方言就是“活化石”,在中国的西南、中南的大山深处,三里不同音,多半是封闭环境,人际交往人员流动都是很少的。南通人听得懂苏北苏南上海的话,也会讲,而其他地方的人却听不太懂他们讲的话,过去上海一般人家到了清明、冬至节及其他忌日,会烧纸钱,“长锭”(用锡箔纸叠成元宝,再用细线串起来挂在竹竿上),上海的弄堂里时常会听到“长锭要伐,卖长锭……”的吆喝声,穿街走巷的一般都是南通人为主,现在卖锡箔纸的也有许多,好多年都是这样,像是他们的传统生意,再后来,用“粮票”调鸡蛋,那些卖蛋女也是南通、海门过来的为多数,解放前到上海来发展的南通人大多数是在社会底层做苦力,运输公司、港区搬运工、码头工人,家属留在老家务农 ,到上海落地生根安家的与苏南苏北绍兴宁波相比,南通人微乎其微,弄堂里南通人是最少的,而且要到虹口闸北杨浦一带 故所以现在的上海人对南通方言是很陌生的,分辨不出这是什么方言,当然,老上海人是一听就知道。


允㧱


这里南通话特指市区话,什么如皋海安如东海门启东这些不算,市区话的确独特,完全南北不靠,尽管融入了大量江淮和吴语常用词,但发音变不了,早期这个地方是蒙古流放地,大量通古斯语聚集,南通比较有名的几个姓都来自蒙古,有达、保等,词语里有大量复杂的黑话,用来对付官府,更加难懂。


村正565


南通话要灭绝了,因为南通讲吴语的人群远超南通人。启海人加起来有400万,还有通州部分,如东一小部分,也是启海话,南通话才几个人说,关键下一代都不会讲,以后的南通基本都是启海话了,呵呵呵


无名131421


听外地人说的吧,海门启东都有两种方言,与南通话差远了。整个南通至少三种方言,并且相互几乎不能交流。


球球张1


南通话是一种典型过渡性方言,具体点就是70%的如皋话,30%的金沙话。


南通淮人


蒙古人后代


你要去哪里


真的觉得蛮奇怪的,江苏的海门,启东,浙江的嘉兴,这些地方的发音和上海基本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盼有识之人指教。


酋长1957


南通是苏北?


洛杉矶湖人龙珠


南通属于苏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