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術如果作用於軍事領域,對武器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夜裡的貓貓


4G時代,GPS制導的巡航導彈,就能執行精準打擊任務,飛到2000公里外,破窗而入,獵殺屋內的高價值目標,實施斬首戰。

由於巡航導彈採用慣性-地形匹配製導系統,利用地形匹配製導修正慣性制導的誤差,加上衛星導航系統的精準定位,對高價值目標的打擊能精確到米級,一旦爆炸米級的精度,對要斬首的目標來說,焉有存活之理。

現在,5G來的速度,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國內將正式進入5G時代,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等數個城市,將率先覆蓋5G信號,看來又得換手機了。

4G時代,精確制導彈藥,都能飛行數千公里,對高價值目標實施斬首戰,充分顯示了高精尖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殺手鐧作用。

從1G技術到4G技術,軍迷最直觀的體驗就是網速的逐步提升,5G並不是簡單地在4G基礎上+1G,有著較高的通信頻段,其下載速率是4G的10倍以上,從而保證了雲端和終端隨時處於鏈接狀態,有效避免了由於頻段較低導致信號“堵塞”現象。

首先,由於5G技術擁有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等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利用5G技術可使軍方指揮員更精確地操控戰場上各類智能化武器系統,並對整個戰場進行更好的感知和掌控。

5G技術保證了軍事指揮通訊系統的暢捷,由於5G技術具有通訊快、容量大等優勢,信息保密性高,不容易被敵方破譯,包括不易被敵方干擾,每個終端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不再需要頻繁調動軍用衛星和預警機等裝備,指揮所能將命令直達每個單兵,單兵就是數據鏈的一個節點,5G能將所有戰場態勢,包括單兵、戰車、火炮、直升機等都顯示給指揮所,令軍方高層對戰場整個態勢一目瞭然。

其次,5G技術可以帶動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從本人觀看《反恐特戰隊之天狼》中,獲得的相關軍事知識,5G技術通過提高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可模擬出不同的戰場環境,使得士兵在訓練中模擬各種不同的戰場環境,能真正做到貼近實戰,實際上提供5G技術模擬真實的戰爭,可省下許多打實彈的費用,因此5G技術在帶動虛擬技術發展的同時,也能節省真槍實彈所消耗的大量軍費。

再則,5G技術的誕生,必將催發大量新型武器裝備的面世,淘汰老舊的平臺,譬如貌似非常強大的主戰坦克、武裝直升機等裝備,非常有可能被新型靈巧的智能彈藥一發摧毀,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陸軍主戰裝備,瞬間被價值不過數千頂多上萬的5G智能精確制導彈藥打趴下,是軍方不能沉受之痛。

5G技術倘若能運用在無人導彈攻擊艇、無人輕型攻擊潛艇、無人智能輕型坦克、無人車載重機槍、無人車載反坦克導彈、無人機蜂群等武器裝備上,估計能使這些武器裝備如虎添翼,並能為前沿指揮者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情報共享資源,使得未來陸戰形式將更臻多樣化。

最後,擁有5G技術的網絡戰部隊,是否能夠更輕易地發動攻擊打壓他國僅只有4G技術的網絡,在網絡戰中,將處於非常有利的態勢。

戰爭剛打響時,5G技術就能徹底癱瘓對手的指揮控制系統和後勤保障系統等,仗還未正式開打,實際上勝負已經見分曉。

此外,強大的5G技術也能運用於輿情戰和心理戰等領域;當面臨戰爭不可控時,5G技術也能癱瘓對手的供電供水系統,削弱對手的抵抗意志,從而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國平軍史


2017廣州財富論壇,1180架無人機密集編隊,不停編隊,組成各種字樣,給人驚喜無限,這便是科技的力量。網友也曾有擔心,如此密集,不怕碰著傷著嗎?答案自然是不會的,除了自動控制飛行,還有適時人工干預,背後有無數雙眼睛在操控,要問一句,一個人行不行?將來5G實現以後就可以,5G不同於4G,一個明顯的改變,那便是傳輸速率更快了,快得不及眨一下眼睛,真是嗖嗖地呀夥計,什麼叫秒殺,以為5G就是。下一場幾個G的電影,只有1秒鐘,不叫秒殺叫什麼。如果把5G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給部隊通信、指揮和裝備等,帶來的將是革命性變化,如可操控大規模無人機編隊發起攻擊,一絲不亂。予謂不信,魂舞大漠來舉例說明。

秒殺本拉登

萬里之遙,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科技改變著美軍通信與指揮,適時傳輸的畫面,在指揮室一清二楚,還不是5G,靠的是數部通信終端,設備之龐雜,參予作戰人員之多,才得以實現了遙控指揮。5G什麼模樣?各級指揮室,沒有了各種戰場節點的煩擾,瞭解戰場各平臺,以及單兵作戰系統,可以做到適時傳輸,不會相差一秒,做到精準控制。以5G通信的各個節點,各個作戰平臺,打擊效能更高,通過戰術數據鏈,實施真正的信息共享,如有神助,想獲取任何戰場信息,都會成為現實,說打就打不猶豫,從將軍到士兵,信息真正沒障礙。將軍可想士兵所想,士兵所要一架直升機一臺車,指揮部早就派去等待。有了如此神通,可以想見5G的運用之妙。

訓練更高效

作戰效能高,平時訓練無疑更高效。說到底,5G無非是數字化通信技術的便捷快速,可以遠隔千里萬里監控智能化工廠,當然也可以體驗到帶給生活的無限歡樂。美國此番制裁中國的企業有華為,有大疆,也有海康威視,華為有4G通信技術,大疆做得無人機,那麼海康威視是什麼?其中一項AR,是看過5D電影玩過5D遊戲的網友之渴望,通過聲光電技術使感官刺激變得更加真實,可以說身臨其境,把這種技術加上5D,用於訓練的話,可以想見該有多嚴酷。訓練的戰鬥員,每天都可通過AR走入更加逼真的戰場,可以節約多少器材和彈藥,訓練效果也更高。想想吧,5D技術走進了軍事,無論戰場還是訓練,改變的正是真正效能和效率的提高。


魂舞大漠


不好意思,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5G技術不可能應用在軍事領域。軍用無線電通信的需求是安全,可靠,抗干擾。而5G技術說白了就是高頻通信,這玩意放在戰場上是不可能用的。

所謂的5G通信技術,即是使用相比4G更短的通信波長獲得更高的通信頻率,從而提高傳輸效率。這個技術的難點其實是在於:電磁波波長越短,傳播能力越弱,需要的基站密度更高。所以5G真正難在如何降低通信基站的成本。實際上華為和三星搞了這麼幾年,就是在搞低成本基站,因為原先一個小區可能只需要一個4G基站,那麼現在需要好幾個5G基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才推出的5G通信。

而軍用領域,恰恰需要的是降低對基站的依賴,真打起仗來哪有時間和精力到處鋪基站?而且戰場上的電磁環境非常複雜,短波通信太容易被幹擾,根本無法維持其有效的網絡連接。

軍用無線通信的頻率都集中在低頻(LF),甚低頻(VLF),極低頻(ELF),高頻(HF)。而5G無線通信都集中在甚高頻(VHF)和極高頻(UHF)波段。是軍工企業的研發人員們傻嗎?不是!

戰場上你拿個手機打電話,打得通嗎?戰鬥機群空中作戰,雙機編隊的間隔動不動超過10公里,這個距離上用5G技術短波通信?找死呢!


戰鬥機解說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請大家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2011年5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等觀看美國海豹突擊隊突襲巴基斯坦,擊斃本.拉登的現場直播。

巴基斯坦和美國相隔了一萬多公里,為什麼奧巴馬等人能觀看擊斃本.拉登的現場直播呢?原因就是美軍的信息化水平非常高。那這和提問者問到的5G有什麼關係呢?從技術上來說,雙方沒有關係,但從原理和效果來看,雙方是一致的。

5G屬於民用通信網絡系統,軍隊是不可能用的,因為它太容易被幹擾和摧毀了。因為它嚴重依賴各個基站,人家用反輻射導彈將基站炸了,它不就完蛋了嗎?所以,這麼脆弱的通信系統人家軍隊是不會用的。當然啦,說它永遠不會被用於軍事方面又太絕對了,將來肯定會有人將它應用在軍事方面的。按照《超限戰》的說法,任何東西換一個思路去使用它,都有可能變成武器裝備。就像咱們的手機,在咱們手裡是上網、聊天、聽歌、看視頻、玩遊戲、拍照……的,可在中東,它卻成了路邊炸彈的起爆裝置。

5G網絡一普及,將有什麼變化呢?除了更快更強之外,就是萬物互聯了。到時候,每個電子設備都裝有5G芯片,讓它們互聯互通,每個電子設備都是一個數據終端。就像現在我們電信搞的智慧家庭一樣,我的手機和家裡的電視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空調、音響、電磁爐、電飯鍋、家庭監控系統、家庭機器人、電子門鎖等設備互聯互通後,我在外面就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家裡的情況了,我出門忘記鎖門了我還可以通過手機遙控電子門鎖把門鎖上,可以通過手機將家裡的電視關了,將空調關了,讓機器人幫我洗衣做飯幹家務等等。到時候,咱們的汽車將像《變形金剛》裡的汽車人一樣聰明,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反正一切都是互聯互通,智慧操作。

這些反映的軍事方面的就是部隊的信息化水平了。在一支高度信息化的軍隊裡,所有的人、裝備都可以通過數據鏈及各種終端設備實現互聯互通的。只要打開終端設備,你就會知道“我在哪裡,我的戰友在哪裡,我的敵人在哪裡”。那時候,太空中的各種衛星、空間站、航天器,空中的各種飛機,地面上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裝備以及海上的艦艇、水下的潛艇、攜帶著電臺、衛星通信系統以及各種網絡終端設備的人員等等都能通過數據鏈實現互聯互通,形成一個整體。每個人,每臺設備都是一個信息節點。這就像咱們建了個微信群一樣,哪怕咱們分散在世界各地,都能時時見面,都能實現信息共享。

既然都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了,那作戰形式和指揮形式也發生變化了。比如說集中優勢兵力,在信息化戰爭之前,這個集中就是指集中儘可能多的人員和武器裝備。我一千人打你一百人,我一千輛坦克打你一百輛,我總佔優勢,對吧。但在信息化戰爭時代,這個集中優勢兵力就不是人員和武器裝備的集中了,而是信息和火力的集中。如果你將人員和武器裝備集中在一起,那你集中起來的不是優勢兵力,而是史上最好的靶子。海灣戰爭中的薩達姆不知道戰爭樣式已經從原來的機械化進入了信息化,還抱著老一套,將伊拉克軍隊集中起來,想和多國部隊打陣地戰,打肉搏戰。可沒想到他集中起來的卻是多國部隊最好的靶子。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集中海陸空優勢火力,短短几十天就將他的上百萬軍隊打敗了。另外,指揮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金字塔式指揮,現在是扁平化的指揮。在以前,小兵報班長,班長報排長,排長報連長……,一直報到最高領導那裡去,最高領導開個會,形成決議,然後又一級級的往下傳,這麼來來回回黃花菜都涼了,耽誤了不少功夫。但信息化時代就不一樣了。有什麼事,該誰管,就直接找誰去。例如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一名美軍下士化妝成伊拉克人去偵察,突然在一家飯店裡發現了薩達姆的兩個兒子,即烏代和庫塞。他們帶著大批的保鏢在飯店裡吃飯和商量事情。按照以往的認識,這下士應該是報告他的直屬上級,如排長或連長,可他不,直接報告了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報告將軍先生,我發現烏代和庫塞了。然後拿著微型攝像頭,對準這兩人,調好焦距,通過身上佩戴的微型終端設備,現場直播給弗蘭克斯看,你看,將軍先生,就是他們倆,你給我派一箇中隊的F16戰鬥機來,要帶有精確制導炸彈的。你看看,一個下士,居然就直接跳過了N個級別,直接找四星上將,而且還敢和他說“你給我派一箇中隊的F16來,要帶有精確制導炸彈的。”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而弗蘭克斯上將呢,直接就滿足他的要求,將離他最近的一個F16中隊歸他指揮。結果這個F16中隊投下四枚激光制導炸彈當場就將烏代和庫塞給炸死了。你看看,這指揮形式就發生改變了。大家都不需要逐級請示,逐級彙報,逐級傳達命令了,有什麼事,歸誰管,直接找誰就行了。第三,武器裝備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的炸彈是個笨彈,扔哪算哪,結果有時候往往扔了幾十噸彈藥也摧毀不了一個目標。但在信息化時代,這些彈藥變聰明瞭,會懂得自己找目標了,會懂得自己修正彈道了,就像長著眼睛和腦袋一樣。最後,在信息化時代,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員的多寡並不是衡量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標準了。要論軍隊數量,美軍還沒朝鮮人民軍多呢,可美軍卻能橫行全球,而朝鮮人民軍卻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看家護院。在信息化軍隊裡,兵員的綜合素質是最重要的,他們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以一頂百,以一頂千,因為他們能夠隨時召喚最強的火力支援。



血染戰旗紅


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加速部署,5G距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等終端廠商發佈了多款5G智能手機。在不久前閉幕的2019年全國兩會上,5G也成為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5G有三大技術特點,分別是高速率、低時延和萬物互聯的網絡架構。”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朕說,5G改變了現有的傳統通信方式,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將成為未來的發展主流。正如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在軍事領域同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軍事需求歷來都是技術創新的強大動力,國防和軍隊也是應用新技術的重點領域。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不僅能提升戰場通信能力,還將對未來的戰爭形態產生深遠影響。

提升戰場通信能力與作戰效能

“從軍事應用的需求驅動來看,任何作戰都包括OODA(觀察、定向、決策、行動)四個環節,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信息傳輸。”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教授吳敏文介紹,四個作戰環節包括戰場感知、數據處理、情報融合、指揮控制、精確打擊、綜合保障、效能評估等內容,對通信保障的要求包括大容量、快速、準確、可靠、低時延等。可以說,5G的一些技術特徵能夠更好地滿足作戰對通信的要求。

第一,5G能夠增強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有助於撥開戰爭迷霧。吳敏文認為,現代作戰更加依賴技術手段進行偵察,通過部署在陸、海、空、天多維空間的傳感器獲取戰場情報,經過篩選、融合後形成統一的戰場態勢圖。相較於4G通信1Gbps的網絡速率,5G有望達到20Gbps,比4G快20倍,因此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傳輸座標、音頻、圖像、高清視頻等海量戰場數據,提高情報信息的傳輸與處理速度。

第二,5G能夠支撐作戰平臺和作戰人員在更廣闊的空間內互聯互通。“5G具有一體化融合的特性,能夠將衛星通信、WiFi等之前與4G網隔離的通信網絡納入進來,從而使覆蓋面更廣。”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趙寶康表示,在海洋、沙漠等容易出現信號中斷或連接不暢的空間,5G可以將衛星作為一個通信節點傳輸信息,從而提高惡劣環境下的戰場通信能力。

第三,5G能夠減少戰場指揮層級,提升指揮作戰效能。“5G高速率、低時延的特性能夠使戰場行動圖像實時傳到指揮官手中,指揮官甚至能夠直接指揮到1個班或者1個士兵。”趙寶康援引了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本拉登的案例,在那次行動中,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實時觀看了整個戰鬥過程。“隨著5G技術的推進,指揮模式會更加高效。”趙寶康說。

第四,5G能夠為打擊高速機動目標提供技術支撐。“超低時延對於打擊高速機動的戰場目標十分必要,因為高速機動的作戰平臺,例如戰鬥機,速度極快,必須在極低的時延下,它的目標定位數據才有意義。”吳敏文告訴記者。

支撐新的智能作戰樣式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未來作戰逐漸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演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融合將改變未來戰爭的面貌。但在某種程度上,此前網絡通信領域的“天花板”讓這些技術的潛能難以充分發揮。

以武器裝備的互聯互通為例,現有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未來戰場的需求。“機器間通信是一種格式化通信,最先可能來自美軍的軍事數據鏈通信,已經發展了近70年。”吳敏文解釋說,數據鏈傳輸格式化消息,不同作戰平臺、單元之間以嚴密規範的格式化消息進行通信,無需人工解讀即可指導作戰行動,“但此前的數據鏈通信容量非常小,只能用來傳輸最關鍵的戰術信息,例如打擊指令、目標定位、平臺狀態等。”

而5G技術具有萬物互聯的特性,能夠實現1平方公里範圍內百萬級設備的連接。“海量的機器間通信,為大量無人戰機、無人戰車、無人戰艦等無人平臺之間的互聯和指揮控制提供了條件,有望突破軍事數據鏈通信的容量‘瓶頸’。”吳敏文說。

吳敏文認為,5G海量的機器間通信和人工智能的結合,為大規模無人作戰平臺的使用提供了手段。“事實上,像美軍用察打一體無人機對恐怖分子頭目進行定點清除的方式對於大規模無人平臺作戰運用是不適用的。”他說,“成千上萬的無人作戰平臺,不可能通過人工方式指揮控制,只能依靠人工智能,運用成熟的算法來進行。”

自動駕駛作為5G應用的重要領域,在軍事上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和萬物互聯的特性能讓自動駕駛的車輛瞬間作出緊急決策,有效保證安全性與可靠性,再輔之以確保通過複雜地形的各項技術,未來無人駕駛的坦克、裝甲車、後勤輸送車輛等都可能出現在戰場上。

此外,虛擬現實技術在軍事上也有廣泛應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模擬訓練



獨立團摔帽子的張大彪


即將到來的5G技術運用到軍事領域將會帶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5G加上物聯網技術,從單兵到武器裝備都將出現重大改變。現在的無人駕駛是在車上裝幾臺計算機,來處理感應器和攝像捕捉的各種信息,如果無線網絡傳輸速度和帶寬大大提升,將這些數據信息由雲計算來完成,無人駕駛的感應器和攝像頭可增加更多,來大大提高安全性和準確性,同樣道理的機器人士兵,可能會裝配部隊。單兵用一個終端就可以調用衛星、無人機等偵查設備的信息,即時瞭解戰場狀況,始終把握戰爭的主動權,這就是將來戰爭的制信息權。特別是昨天看到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將兩顆“天地一體網絡”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正式開始天地一體網絡建設,這個建成後在地球和太空我們將都不會有信息孤島,將會對我們打贏一場現代條件下信息化戰爭,提供重要的基礎性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