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讲的是抗战时期因为阜平县参军故事而衍生出的舞台剧《拦不住》的故事。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积极参加的阜平人民


保定市的阜平县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在抗战时期,这个当时9万人的山区县,有2万多人参军,成了当时的模范参军、支前县。由此,当时的八路军部队中,也有了著名的“阜平营”。


而在1942年,两位阜平县农民强烈要求参军,由此还衍生出了一部著名的舞台剧《拦不住》。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朱良才将军


原来,1942年时,阜平县下堡区一带开始新一轮的征兵,两位17岁的当地青年农民强烈要求参军,他们是顾连堂和贾强。


顾连堂的父母早年逃荒到了外地,留下孤零零的顾连堂自己生活。17岁时,他的父母回到了老家,但是骨瘦如柴,身体状况非常不好。1942年征兵开始后,顾连堂强烈要求参加八路军,但是区里的同志考虑到他家具体情况,不同意他参军,希望他留在老家照顾父母。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江隆基


倔强的顾连堂亲自跑到区里的军区司令部大院,在这里一位30岁左右军政干部接待了他。了解到顾连堂的具体情况后,这个干部亲自批准了他的参军请求。这位干部就是当时的晋察冀军区代理政委朱良才将军(1955年上将军衔)。


顾连堂投身革命后,兢兢业业,后来在1947年的清风店战役中脚踝受重伤,而不得不退出部队回到家乡。1972年夏天,担任了25年生产队长的顾连堂在老家病逝,时年47岁。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沙可夫


而贾强的参军过程,要比顾连堂更复杂。贾强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姐姐和哥哥。他哥哥曾是村里游击小组组长,作战中负伤。姐姐怕贾强再去参军,如果牺牲在战场上自己没法和故去的父母交代,所以不同意他参军。


贾强则主动找到了在下堡区检查工作的军政干部刘仁,表达了想参军的意愿。刘仁说共产党参军讲求自愿,希望他回去做通家人工作后再来报道。后来,思想开通的姐姐最终同意了贾强的参军请求,并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不能当逃兵。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车毅


文化不高的贾强却写的一笔好字,后来他就留在了刘仁身边,建国后曾担任过北京铁路分局党委书记等职务。


顾连堂、贾强主动参军的事迹,在下堡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以之为蓝本,当地一位小学教师撰写了戏本《拦不住》,这部戏由当地流行的丝弦曲调演唱。这部戏后来经过当时住在下堡的华北联大的著名教育家江隆基修改定稿。之后,这部戏由著名诗人沙可夫、著名表演艺术家车毅等人亲自辅导排练,并在边区第一届英模大会上演出,引发了强烈反响。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年轻时的刘仁


这部戏堪称是阜平县老区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真实写照。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1942年,一位将军亲自批准保定农民参军,并由此产生了舞台剧《拦不住》

清风店战役中的解放军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