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明末清初那點事兒

關於明朝滅亡和滿清興替的歷史,正史、野史加戲說,眾說紛紜,尤其是很多關於努爾哈赤建國的傳說,因為正史的諱莫如深,結果莫衷一是。

今天咱們僅從歷史文化學習的角度來探究一下大明滅亡和滿清肇始的原由。

道聽途說,明末清初那點事兒

明朝版圖

洪武開篇,朱明王朝結束了歷史上又一個遊牧民族對九州華夏的統治,重新拾起了漢文化基因,在借鑑歷代王朝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罷黜中書,分設六部,廢除了秦漢以來行之一千餘年的宰相制度,打造出一套強大的中央集權體系,並通過監察機構設置開啟了歷史上的洪武盛世。

從朱元璋建立西吳政權到明朝最後一塊領土臺灣被清軍攻佔,明朝前前後後延續了319年。從明朝初年不斷地開疆拓土到中後期邊疆不斷縮邊,為什麼人口過億,那麼強大到的中央集權,那麼嚴明的吏治管理,最終也沒能逃過歷史的週期律,最終被一個人口不到20萬的少數民族滅亡了呢?

天時

明朝中後期期(萬曆後期至天啟年間),全球出現了第四次“小冰河期”,中國也出現了極冷的氣候災害,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

有史記載,同一個時期(1570年—1580年),在歐洲是糧食危機與迫害猶太人及獵巫活動最為猖獗的十年。 日本戰國也爆發大量民變,日本國內糧食嚴重,以上杉謙信為首的日本軍隊先後12次於秋冬之際出兵遼東地區搶糧。

第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減損五分之四,第四次冰河期應為航海的發展,從海外引進的玉米,土豆,紅豆的大量種植挽救了大量生命,人口只損失了一半左右。

極端天氣造成夏天大旱與大澇不斷,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異常寒冷的氣候也頻繁引發水災、旱災、蝗災、鼠疫等自然災害。鼠疫 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很快就在山西爆發了,並在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地理

明朝建國之後,邊疆一直征戰不斷,北方元朝的殘餘勢力退居蒙古後被明朝成為“北元”,他們為了復國的理想一直不斷襲擾明朝邊境。蒙古的黃金家族雖然也在天災人禍中經歷多次的鉅變,但是黃金家族的影響力依然還在,他們東連女真,西通疆藏,而且在各族之間也建立廣泛的聯繫,使得明朝的邊境一直不穩定不安寧。

為了有效統治遼東地區,明朝在那裡設置了努爾幹都司,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西俄羅斯局部、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的疆域。境內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人民,多以漁獵為生。

明朝南疆也有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盤踞在少數民族地區,堅持抗擊明朝。

所以明朝的邊疆問題一直困擾著大明朝廷,雖然明初就制定了“改土歸流”和“招撫共榮”的策略,但是邊疆民族問題最終沒根本解決,最終導致邊疆連年征戰,大量耗費明朝的軍費,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負擔,最終也導致了人民負擔的加重。

人禍

到了明朝中後期,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搞得萬曆皇帝皇帝30年都不臨朝。各種腐敗隨著各種爭鬥不斷加劇,地方橫徵暴斂,導致階級矛盾日益突出,最終在天災影響下,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加上水旱災—饑荒—瘟疫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崇禎煤山自盡,明朝走向滅亡。

滿清興起

明朝日益衰落也導致了明朝九邊之一的遼東局勢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最終使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並融合了蒙古大部成為北方強大的政治力量。

道聽途說,明末清初那點事兒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大清王朝的開創者,歷史上的後金開國之君。從他的六祖猛哥帖木兒開始,他們的家族就和明朝建立了依附關係,作為建州衛都指揮使奉命統治建州衛(衛所是明朝統治邊疆的軍事制度),由明政府冊委,領奉誥印、受冠帶襲衣,晉升官爵、更換書,遷徙住牧地區,都須呈報明政府批准,其軍隊聽從明廷徵調,各級首領每年都至京城朝貢(《明實錄》記載:三衛的最後一次朝貢,時間是1594年,也就是萬曆十三年)。

因為天氣的原因,東海女真和海西女真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獵物越來越少,生存越來越艱難,被迫不斷南遷,在此過程中不斷髮生戰爭劫掠,部落之間血腥的屠殺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建州女真在戰爭的威脅和生存擠壓中動盪不安,南遷過程中甚至引發了朝鮮李朝與建州女真的衝突。

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祖父遺存的13副鎧甲起兵,歷時五年,不但給祖父和父親報了仇,而且在明朝著名邊帥李成梁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在1588年(即萬曆二十六年)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他統一女真的宏願。

道聽途說,明末清初那點事兒

明朝女真版圖

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不斷從軍事,轄區治理(發佈政令,公告,記錄各項公務等),各民族勢力調動等各個方面思考,怎麼才能有效融合統一共同發展呢,最終他發現有效的溝通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女真人語言和文字的矛盾(說的女真話,寫的蒙古字)極大束縛了女真的發展。於是在統一女真的第二年,也就是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命令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將蒙古文字母借來創制滿文。

一開始兩人分析文字和語言的關係認為創制滿文很有難度,但是已經深思熟慮的努爾哈赤立即給出了兩個提示性建議,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裡聽到的“阿瑪”和“厄脈”。於是額爾德尼和噶蓋就借用蒙古字母編寫成了滿文,並在女真各部和部分蒙古部開始推廣。

滿文創制極大促進了滿族社會的進步,擴大了周邊各民族的交往,為後金政權的建立和逐鹿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聽途說,明末清初那點事兒

老滿文與新滿文

隨著滿文不斷擴大的推廣使用,也有新問題不斷髮現,比如字母數量少,請濁輔音不分,上下字沒有區別,語法不規範,字形不統一等,並隨著後金政權的建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體現更多不便,難以滿族社會發展需要。於是滿文誕生30年後,皇太極主政後文字改進工作被提上日程。

一直追隨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身邊擔任高級文秘,滿族正藍旗才子達海被皇太極委以重任。達海生性聰慧,九歲就通滿、蒙、漢文字,而且對文字翻譯工作成績斐然,深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重視。

達海奉命完善滿文,在老滿文基礎上增補了12個字頭,並在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以區別塔達、特德、扎哲、雅葉等音。並規定了一些音節的連讀,制定了一套語音規則。這樣滿文就變得更加完善了,字型結構,語音拼讀,語法規則都相對完整了,基本解決了過去滿文在推廣應用中的各種問題,使滿文更實用了,成為與漢語通用的文字,促進了滿族文化的進步。

這種“新滿文”,通用於後金,並貫穿整個清朝。對於滿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文字的創制和完善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龔自珍

滿族通過創制自己的文字,推動自己的文化,最終實現了近300年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