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本視頻已上傳,感興趣的車友可移步觀看。

該視頻發佈於2018年10月21日,是來自U管“Engineering Explained”製作的一段關於第十代思域Type R(FK8)所使用的K20C1引擎及美規雅閣2.0T(CV2)上那臺K20C4引擎之間的一些對比。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視頻一開始便以美國知名汽車雜誌《Motor Trend》所做的一次對比測試作為切入點開始介紹第十代Civic Type R及其使用的K20C1引擎,而雜誌所做的對比測試車包括了2018年福特的Focus RS、2018款斯巴魯WRX STi Type RA及2018款大眾Golf R等四臺,車型簡介如下: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福特Focus RS(DYB)的最大馬力為350匹/6000轉、最大扭力47.9公斤米/2000-4500轉,車重1599公斤,推重比218.76匹/噸,6MT+AWD。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斯巴魯WRX STi Type RA(VAF)的最大馬力為310匹/6000轉、最大扭力40.1公斤米/4000轉,車重1539公斤,推重比201.4匹/噸,6MT+AWD。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大眾Golf R(Typ 5G)的最大馬力為292匹/5400轉、最大扭力38.8公斤米/1800轉,車重1497公斤,推重比197.77匹/噸,6MT+AWD。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本田美版Civic Type R(FK8)的最大馬力為306匹/6500轉、最大扭力40.8公斤米/2500-4500轉,車重1380公斤,推重比221.8匹/噸,6MT+FF。


四臺車均為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量以斯巴魯的2.5T最大、接著是福特的2.3T、大眾和本田均為2.0T;四臺車型均為6MT波箱,均標配機械式LSD;懸掛設計方面,四臺車均為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式;四車的車重排序是福特>斯巴魯>大眾>本田。由此可見,這四臺車無論市場定位還是機械性能等等方面,都屬同級對手,唯一不同時FK8是前輪驅動,而另外三臺均為全時四驅。單以牽引力分佈的平均性而言,FK8的FF佈局在另外三臺均為全時四驅的對手面前毫無優勢可言,但此局並非牢不可破,牽引力劣勢完全可以依靠輪胎抓地力及車身輕量化來彌補,而恰恰本田在Type R各車型中的造車哲學中便有“輕量化”這一必選項,從而讓其在推重比方面佔盡優勢!

在被羅列的8個單項對比測試中,FK8在0~60邁(約96 km/H)加速排第二、0~70邁加速(約112 km/H)排第一、0~100邁加速(約160 km/H)排

第一、1/4英里(0~400米加速)耗時排第二及通過時速排第一、60~0制動距離排第一、過彎G-Force力排第一、同一賽道圈速排第一的優異成績,這不單是K20C1引擎的威力,當然還有Type R例牌的輕量化的功勞。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而言,四臺高性能車型中Type R也是在當地最為便宜的一輛(2018年,不連Option售34,990美刀,目前售價為36,330)。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本田歷代R車型,無論是Type-R、NSX-R、EURO-R等均堅持使用手動變速箱,因為,車性能再好再強,也得開車的人懂得如何操控,而不是隻會使用“殘廢”般右腳走天下就炫耀自己有多快有多快。會開手動檔的、尤其是那些開得溜高性能手動檔的,更值得尊重和敬佩!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第九代半的FK2、第十代的FK8 Type R上,均使用這臺代號K20C1的兩公升VTEC Turbo引擎,與前代K20A(NA)高性能版本相比,K20C1的活塞行程縮短0.1mm,排氣量1996cc,配氣結構配置方面僅設排氣側VTEC機構,目的是將可變升程機構作為渦輪的其中一個控制機構來使用,這種思路是VTEC自誕生以來,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思路變化。


一條來自國外“Engineering Explained”關於K20C1引擎的視頻

FK8的前麥花臣結構有一個較為獨特的設計,名為Dual Axis Strut Front Suspension System,配合上ADS自適應避震機,能有效消除起步及行進間的“扭力轉向”現象。



網上有過不少測試視頻,歐洲的媒體會說歐洲出品的快、日本媒體自然標榜日系圈速如何,這些高高低低的嘴炮素材不絕於耳,但在這個問題,我更相信美國媒體的對比評測結果,因為在美國當地,四臺車均不是美產車型或者不是美國品牌,相對而言,產地偏幫的可能性稍低,其次是性能過於接近,像過去日本《Best Motoring》那種測試完全不同人駕駛跑圈、還是一眾日本的頂尖高手,更有偏頗;至於歐洲媒體最喜歡的那種、四五臺車排在一起四五個人一起跑加速的方式,也有相類似的問題,我開手動檔的怎麼跟開DSG比反應?我要手腳並用,你踩個油門即可的,更有失公允!如果論公平性的話,還是同一個人開著都是手動檔型號更具說服力!

當然了,這樣的對比評測結果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每輛車在不同的人手上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和感受,汽車是跟隨主人個性和駕駛風格的,筆者個人真的非常討厭那種嘴炮型的硬件對比,個人駕駛技術不行、換檔技巧掌握得不好、安全意識不足、駕駛道德缺失的話,給你再好性能的車,也是危害社會。還是那句話,車好不好不要緊、人好才能構建和諧社會,祝各位2020年用車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