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亲王嫡福晋和皇帝的妃、嫔、贵人,谁的地位高呢?谁先行礼?

嗯嗯嗯嗯80649260


清朝亲王嫡福晋和皇帝的妃、嫔、贵人,谁的地位高呢,谁先行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清朝,等级森严,而且规矩很多,见面的下跪请安、行礼也很是麻烦的,一不小心行错礼也是有可能被治罪的,所以上到皇上,下到每一个臣民都很守礼仪。

那么亲王的嫡福晋和皇帝的妃子是谁的地位高呢,该怎么行礼呢,同一等级的肯定是皇帝的妃子身份尊贵,如果不是同一等级的就需要好好分一下了,因为这个也需要看亲王福晋的娘家权势、丈夫的受恩情况(皇帝是否看重其丈夫)等,当然也需要看一下皇帝的妃、嫔、贵人受皇帝的宠爱程度了,如果皇帝很宠爱这个妃子、嫔妃。贵人,那么她们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升迁,所以也需要好好维护的。

自康熙年间起,清朝后宫嫔妃的编制有了很明确规定: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若干。后妃中嫔位以上的是行过册封礼,赐予册封宝册,有封号的高级嫔妃,嫔位以上的才算的上皇帝的女人,而贵人、常在、答应位分低,无封号,只能算是伺候皇帝的高级侍女。

所以如果亲王福晋是皇帝的直系长辈,按照满人敬老的风俗,皇帝都得敬着,后妃们更得礼让。所以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亲王福晋不用行礼的。

还有一种是亲王福晋娘家家世显赫的,丈夫特别受看重的,那么见到皇后时是需要先行礼的,但是嫔位、贵人、常在等位分的人是不用先行礼的。

当然如果不是年级大,受尊重的,或者不是娘家很有权势,丈夫很受皇帝看重的,那么见到嫔位的、贵人的还是需要行礼的。

所以自古就是拜高踩低的,如果想要别人尊重,还是需要自己好好努力去赢得别人尊重。哪怕在以前封建社会时期,女士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得皇上喜欢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现在21世纪了,每个人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丫丫说史


其实亲王嫡福晋与皇帝的妃嫔之间谁的地位更高,除了我们根据品级来规划之外,还有其他的外在因素影响着。阿浅下面简单地说下自己的看法。

撇开亲王嫡福晋,先比较同一体系内的皇帝妃、嫔、贵人之间的品级关系。

清朝的后妃制度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完善,一直到康熙时期才定了下来:

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各品级妃嫔的月俸约是:皇后1000两,皇贵妃800两,贵妃600两,妃位300两,嫔位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

其余的宫女太监人数配置、每年每月赏赐的数量也是按着各自的品级来的,位份越高,得到的月例、赏赐自然就越多,也难怪后宫人人都想往上爬,那一般情况下,位份越高的人,地位自然越高。

讲完了宫内妃嫔的品级情况,说说亲王嫡福晋的。

福晋的意思为“夫人”,主要是清朝皇室贵族妇女封号,正妻称为“嫡福晋”,侧室称为“侧福晋”。

清制规定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

既然有朝廷册封,那么自然人数都有限制,并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嫡福晋自然是1人,侧福晋2人。除了朝廷册封之外的嫡福晋、侧福晋外,其余的皆为庶福晋,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朝冠。

查阅了相关史料,我们会发现,如果要比较亲王福晋跟内命妇(皇帝的妃嫔)们的地位高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亲王与皇帝的辈分。若亲王是皇帝的直系长辈,那么皇帝的妃嫔们都算作亲王福晋的晚辈,皇上都得敬其三分,何况是其他后妃。

2、无关辈分。除去皇帝与皇后,其他妃嫔与亲王福晋皆是臣子,亲王福晋的地位高低就取决于其夫君的受恩宠程度及娘家的地位了。

3、恩宠程度。皇帝的某个妃嫔如果特别得宠,那么亲王福晋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给予这些妃嫔面子,同理,如果这位亲王十分得宠,深受皇恩,那么后宫高位妃嫔也要对其另眼相待。


若浅话史


清王朝的爵位共分十二个等级,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亲王最高,非皇帝的儿子、兄弟莫属。夫贵妇荣,他们妻子的名分也都由礼部册封。

福晋来自于满语的译音,
即王妃的意思。清代封建宗法制度中,嫡福晋是亲王、郡王的正妻,而侧福晋则是他们的侧室夫人。

清朝的后宫称谓略别于前朝,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等。后官佳丽三千只是一个形容词,通常情况下皇帝身边的女人百十人左右,余多是服侍后宫的宫女。

论及亲王的嫡福晋(王妃)和皇帝的嫔妃谁的地位高?自然是皇帝的嫔妃!地大大不过天,这是宗法制度所规定,和亲疏宠辱没有关系。

朝堂之上,即便是皇帝的叔父也要对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私下场合另议。

亲王的嫡福晋和皇帝的嫔妃见面机会不多,偶而奉诏进宫,见到的也是后、妃一级,行的是君臣之礼。

轮不到低层次的答应、常在在场,客观上避免了题中论高低的问题。

以清朝曹寅家族兴衰写成的《红楼梦》中,贾妃元春回府省亲一回做了清晰的注解。身为荣国公父亲的贾政及老祖母贾母都要对元春施以君臣大礼。

待走进内堂,元春才按礼制对祖母、父母重新施以家礼。


晚亭与落霞同晖


皇帝的女人与王爷的女人,哪个更尊贵?同一个级别的,毫无疑问肯定是皇帝的家眷比王爷的家眷尊贵;若是皇帝的妾室与王爷的正妻比较,情况就有些复杂了,在国法上面,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的妾室地位再低也是皇帝的女人,王爷的福晋地位再高也是皇帝的臣子,所以在国法上嫡福晋地位低。但是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就很复杂,下面我就掰扯掰扯王爷的嫡福晋究竟能与哪个段位上的后妃平起平坐。

自康熙年间起,清朝后宫嫔妃的编制有了明确规定: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若干。

清朝后妃中嫔位以上者是行过册封礼,赐予册封宝册,有封号的高级嫔妃,才算上皇帝的女人,而贵人、常在、答应位分低,无封号,只能算是伺候皇帝的高级侍女。

纵横看到许多答主是通过俸禄比较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皇后的年薪是白银1000两,皇贵妃是800两,贵妃600两,妃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

又说,亲王福晋地位等同于固伦公主,亲王世子福晋地位等同于和硕公主,固伦公主年薪为400两白银,和硕公主年薪为300两白银,因此得出结论亲王福晋的地位高于妃、低于贵妃。

从数学的角度看,这逻辑通顺没什么问题,然而将固伦公主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并不准确。

想当年,慈禧为了拉拢恭亲王奕訢,将奕訢的嫡长女收为养女,咸丰十一年特请旨赐其固伦公主的封号,恭亲王固辞,改封荣寿公主,光绪年间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

慈禧坚持封荣寿公主为固伦公主,是想用超越祖制的殊荣施恩恭亲王一家;然而恭亲王夫妇并不领情,尤其是嫡福晋瓜尔佳氏很不情愿,一方面当时荣寿公主是他们夫妇唯一的女儿,不舍得骨肉分离将其养在宫中,其次女儿成为固伦公主后就是君,以后女儿回家省亲时,他们夫妇是要大开中门行礼迎接的。

由此可见,说王爷嫡福晋等同于固伦公主的说法并不准确,二者之间,公主是君、嫡福晋是臣,不可同日而语。

王爷年俸10000两,皇后才1000两,那是不是王爷的地位比皇后还要高很多?所以不能用数字来比较。

再者,若无特封,只有皇后嫡出的女儿才能称为固伦公主,在古代嫡出的小姐是比贵妾尊贵的,所以即使是位同副后的皇贵妃对固伦公主也得礼让三分。

那么亲王福晋究竟在哪个段位上呢?

首先,若亲王福晋是皇帝的直系长辈,按照满人敬老的风俗,皇帝都得敬着,后妃们更得礼让。像孝庄太后身边的苏麻喇姑,晚年时候受到了阖宫上下的礼遇,宫女都能如此,皇帝的直系长辈都得被尊重啊。当然这时候讲的是孝义,不是国法了。

若抛开这种年龄辈分上的优势,亲王福晋地位的高低就得取决于娘家的地位、夫君受皇恩的程度了。

举个例子,古代的皇后都是出自名门贵族,权臣之女,皇后的嫡亲姐妹许给了年轻有为的亲王做嫡福晋,这种情况下连皇贵妃都没有人家气粗啊!

除去这种家世显赫的,实力相当的亲王福晋见到妃、嫔,在礼数上是要见礼的,妃、嫔也是要还礼的,没有明确的高低之分,大家客客气气的打个招呼就好。

此外,亲王若是当红的重臣,那亲王福晋也水涨船高,后宫嫔妃都得巴结着。反之,若是某个位分低的嫔妃皇恩正浓,随时面临升迁,那亲王嫡福晋对人家也得另眼相待。


guide911


清朝的亲王福晋与皇帝的妃子的比较,这个说实话,并不太好比较,毕竟不像朝廷里面的官员有一品至九品之分,但是我们可以从她们的待遇,尤其年俸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的妃子的等级和年俸情况。皇帝的妃子按等级依次为皇后(年俸1000两)、皇贵妃(年俸800两)、贵妃(年俸600两)、妃(年俸300两)、嫔(年俸200两)、贵人(年俸100两)、常在(年俸50两)、答应(年俸50两),再往后就是普通的宫女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宗室女子(爱新觉罗氏)的等级和年俸情况。固伦公主(年俸400两)、和硕公主(年俸300两),郡主(年俸160两),县主(年俸110两),郡君(年俸60两),县郡(年俸50两),乡君(年俸40两),六品格格(年俸30两)。

  其中,皇后的女儿为固伦公主,皇帝的其他女儿为和硕公主,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还有世子(亲王的嫡子)的女儿为县主。

亲王福晋的地位等同于固伦公主,高于和硕公主,而固伦公主的年俸是400两,那我们按这个这个标准来看,是低于贵妃的600两,高于妃的300两,也就是说亲王福晋是要低于贵妃,而高于妃的。

  当然,这个只是按年俸来看,因为后妃是皇帝的妃子,所以地位应该要高上一两级,也就是说,亲王的福晋应该是介于妃与嫔之间,也就是说低于妃,而高于嫔,或者相当于嫔。


史往今来


福晋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只有清朝才有“福晋”的称号。但是呢,这个福晋也分着等级。



之前清朝的后室制度是并不完善的。到了康熙时代,才定下制度。福晋一词专称正室,侧室称侧福晋。福晋的称号只能以男主人的身份才可以称呼为“福晋”的。也就是说只有皇太子、亲王、郡王的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像贝勒、贝子的夫人是不能称为“福晋”的,而且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所以她们的品级要视情况而定。


贵妃

贵妃属六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丽妃、惠妃)之一,是皇帝的女人,属一品。 是仅次于皇后的妃子,也有称“皇贵妃”,地位是很高的,比如慈禧当初就是“懿贵妃”。(也有皇贵妃和贵妃之分的)



妃和嫔

妃的地位是在“贵妃”之下,但是地位比“嫔”高一等。嫔的地位又比贵人高一等,嫔的下面有“贵人”、“常在”、“答应”三个在册的“妃子”,“答应”下面就是宫女了,宫女是不上皇家祖册的。



所以,皇帝的女人按级别应该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贵人→常在→答应。

至于谁先行礼,当然是按照级别的高低来行礼的,也就是最低的向最高的行礼。如果皇宫里逢年过节,太子、亲王的福晋是要到宫里和妃子们一起向皇帝和皇后请安祝福的,如果在一起,她们就统一向皇帝和皇后请安。如果平时遇到,按照皇家礼制就是最低的向比自己高的行礼请安。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清朝,大家都知道,它有一个旗籍制度,旗籍里的人有包衣奴才。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奴才放出去做官后,姑娘被选进宫,受了皇帝恩宠,成为了妃子,那么即便是以后见了本主的福晋,也得行礼,当然,福晋是要还礼的。



这里有个故事虽不知真假,姑且说出来博大家一乐。雍正年间,尹继善是江苏巡抚,他的父亲尹泰是内阁学士,也是满人,家规极严。但是尹继善的母亲徐氏是是尹泰的妾。在家里没有地位,即便是儿子做到了总督的官位,她照样在家得像个丫鬟一样伺候丈夫,同时还受大夫人的压迫。后来雍正得知此事,便封了徐氏一品诰命夫人,这下不但大夫人见了徐氏得行礼,连老尹泰也得行礼,只不过是夫妻,就免了,可见满清时期礼制的严格。


月影人文摄影


皇帝的嫔妃、贵人们就算有嫡庶之别,但与亲王的嫡福晋而言,仍是有着君臣之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古代这是不可能被推翻的,妃、嫔就算等级再低也是皇帝的女人,是“君”,亲王的嫡福晋就算地位再高,也仍旧是“臣”,这事一个不可逾越的界线。

但这一切也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清朝,皇帝的女人就未必比“臣子”嫡福晋高!

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看下,清朝关于皇帝的妃、嫔、贵人与亲王的嫡福晋间的“命妇制度”。皇帝的嫔妃们为“内命妇”,亲王、君王、贝勒等宗室成员的妻妾为“外命妇”。

“内命妇”中又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至于剩下的常在、答应等没有人数的限制。这其中只有“嫔”以上等级的,地位较高,统称为“妃嫔”,可以居一宫之主殿。至于下面的贵人、常在、答应等等则属于“庶妃”,地位十分的地下,可能在很多时候都比不上一个高阶的宫女、太监。

说完了内的我们再来说说“外命妇”,其中亲王和郡王的正妻称为“福晋”也就是“嫡福晋”,侧室则为“侧福晋”,这点和皇帝的有一些相似之处,嫡福晋是受朝廷册封的命妇,所以等级很高,而侧福晋就和皇帝的庶妃一样,不受待见。

可以说清朝在这一方面的等级制度,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不同等级之间有着清晰的界线,“妃嫔”们等级高、地位高、待遇好,“嫡福晋”也是;至于“庶妃”与“侧福晋”就不受待见了,前文也有提到,可能很多时候都比不上一个高阶的宫女、太监。

所以答案也出来了,亲王的嫡福晋地位上比不上皇帝的妃、嫔,毕竟有着君臣之别,但是那些“庶妃”们(贵人、常在、答应),这些低级的妃嫔见到亲王的嫡福晋,即便自己是“君”、嫡福晋为“臣”,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选择低声下气,虽然意义上来说庶妃的地位高,但也无可奈何。


像素说


清朝有严格的封晋制度。清朝在最开始没有那么严格,在入主中原之后。也就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皇后之下的妃嫔分为七等级,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

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

同时,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发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徒步在路上


在中国古代,有嫡庶之分,君臣之礼。自古以来,君是君臣是臣。在三纲五常的制约之下,君臣之礼不可打破,无论亲王嫡福晋的地位有多高,始终是为人臣子;因此嫡福晋的分位始终是低于皇帝妃子的,所以嫡福晋应该先给妃子行礼。即使地位再低的妃子也是皇帝的女人,清朝亲王、郡王及其福晋见到妃子都要主动请安的





清朝有“命妇”制度,以皇帝妃嫔的“内命妇”与宗亲妻妾的“外命妇”构成。而嫔位以上才能够称为“妃嫔”,能够居住在一宫的主殿中。外命妇中,亲王与郡王的正室能够称为“福晋”,贝勒以下只能称“夫人”,侧室称为“侧福晋”或者“侧夫人”。由于外命妇的分位是低于内命妇地位的,因此无论权势的大小,地位的高低,福晋都要先给妃子行礼



在王府嫡侧福晋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他们受过皇帝的册封,属于正式册封的命妇,低等的妃嫔见到他们,就算是分位上高一等,也可能要低声下气。但是在设定的等级与地位上,皇帝始终为君,其妃子无论分位多低,也仍高于福晋的分位


s大番茄


清朝的亲王就比皇帝小1级,对应的亲王的嫡福晋比皇后小1级,等价皇贵妃,自然秒杀皇帝的妃、嫔、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