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的一些王室成員,排名最後沒有希望繼承的繼承人都不願意放棄王位繼承的身份呢?

用戶5676550568


“嫡長子制”在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至少到西周時期,已經完全成熟完善。因為西周採用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嫡長子制”。天子的嫡長子將來也是天子,其他兒子是諸侯。諸侯的嫡長子是諸侯,其他兒子是卿大夫。

秦漢時期,中國進入了皇權社會。在皇權社會里,分封制逐漸減少,到了最後消失了。但嫡長子制卻一直延續了下來,皇位應該由嫡長子來繼承,這一點依然是深入人心的。

嫡長子制的持續落實,意味著非嫡長子,將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但是奇怪的是,其他那些非嫡長子的皇子,就算本身已經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但他們依然對皇位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想著皇位能落到自己頭上。

(嫡子繼位,圖取其意)

那麼,本來就已經沒有了資格,為什麼這些皇子們還要堅持不的去爭奪呢?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皇子們總是對皇位有那麼大的興趣?

主要的原因,就是皇子將來在成為皇帝,與成為王爺,在待遇上,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皇帝是天下之主,所有的人都必須向他跪拜,權力無邊。他想殺誰就殺誰,他想擁有什麼就可以有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王爺就不一樣了。他想要權力,但是他不敢有。因為他一旦擁有權力,皇帝就會覺得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就會猜忌他,削奪他的權力,乃至於殺他。王爺的人生,似乎也沒有什麼上升的空間。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官當得越來越大,最後出將入相。但是王爺沒辦法出將入相,因為他們不準擁有權力。王爺能夠做的,就是當一個“富貴閒王”。整天也就是看些歌舞,喝些小酒,吟些詩詞。這樣的人生,完全是頹廢人生。夾著尾巴走完一輩子,這樣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怎麼著,王爺都想要爭奪皇位。

那麼,本來嫡長子制已經確定了皇位繼承關係,皇子們還要爭奪,他們有機會嗎?

其實,機會還有有不少的。

(九子奪嫡)

一、太子權力和皇帝權力之間的矛盾。

皇帝是當下的權力中心,太子是未來的權力中心。如果皇帝身強力壯,年富力強,權力中心就比較穩固。但如果皇帝的身體衰敗,那麼,大臣們為了將來自己的地位穩固,必然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太子身上。或者就算皇帝身體依然很好,一些沒有機會接近皇帝的人,他們也會把所有的投資都放在太子身上。甚至有一些人迫不及待地要攛掇太子推翻皇帝,提早獲得皇位。這樣一來,皇權和太子權力就會發生了矛盾。

只要皇權和太子權力發生矛盾,其他皇子就有機會了。

比如,康熙雖然早早的把胤礽立為太子,但是其他皇子不斷地在康熙面前說,太子想篡位。因此就造成了康熙對胤礽的猜忌,把他的太子之位給廢了。因為康熙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其他皇子就覺得機會來了,所以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盛況也就出現了。

後來,康熙很反感這種情況,又把胤礽重新立為太子。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太子權力和皇帝權力之間的矛盾,所以最後康熙又把胤礽給廢了。而這樣也造成了直到康熙去世的那一刻,皇子們依然在為爭奪皇位而拼搏。

(李世民劇照)

二、太子的功勞趕不上其他皇子。

如果當皇帝的在對待兒子的態度上儘量一視同仁,想要培養他們,給他們立功的機會。這樣一來,非嫡長子就有可能建立比嫡長子更大的功勞。

當非嫡長子建立比嫡長子更大的功勞的時候,就會出現所謂的“功高震主”的現象。比如,康熙一開始就對他的兒子們一視同仁地著力培養,在政務和軍事上都給予他們很大的鍛鍊,因此,他們的能力就很高。比如十四皇子胤禵,就建立了很大的戰功。

最明顯的例子是李世民。李淵雖然早早地把李建成立為太子。但是,因為李世民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遠遠超過了太子李建成。同時,李世民還掌控著軍隊,有很大一個團隊。因此,李世民就有本錢覬覦太子之位。最後,也就因此爆發了“玄武門政變”,李世民奪位成功。

三、太子的能力明顯不足。

作為嫡長子的太子,雖然已經確立了其繼承皇位的資格,甚至已經當立皇帝。但是,很可能因為太子的能力有限,因此,其他皇子也就產生了想法。

比如,晉惠帝司馬衷因為能力極為有限,是個白痴。因此,其他王爺就有了想取代他當皇帝的想法。於是就爆發了“八王之亂”。

再比如,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因為在當太子期間,遭到了很多老師的批評,因此,李泰就有了想奪取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想法,在李世民面前撥弄是非,最後逼得李承乾鋌而走險造反。

(楊廣劇照)

四、皇帝喜好非嫡長子。

雖然應該嫡長子繼承皇位。但有時候,皇帝卻喜歡非嫡長子。這樣,繼承順序就只能人為被打破。比如,劉邦因為喜歡劉如意,不喜歡劉盈,因此,差點奪了劉盈的皇位,給了劉如意。再比如,楊堅喜歡楊廣,而不喜歡楊勇。因此,又奪了楊勇的太子之位給楊廣。

由於歷史上有這麼多不是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先例,因此,就算其它皇子不是嫡長子,他們也想努力一把。萬一情況發生改變了呢?皇位不是可以落到自己頭上嗎?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問題的範圍太大,歐洲、中東、甚至亞洲都有王室,有的國家是絕對君主制,有的國家是君主立憲制,所以各國對於王位繼承的規定是不一樣的。我試著縮小範圍以英國王室為例來解釋。

英國的王位繼承順序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目前可能已經排到了1000多位,英國女王這一支已經排到了第20位。按照常理推斷,不出意外的話,王位繼承權一定是在女王這一支手裡。排名太靠後的繼承人根本不可能繼承英國王位,那麼他們為什麼不乾脆放棄王位繼承權呢?

這有點想當然了。

按照英國的法律,王位繼承人幾乎沒有權力放棄自己的繼承資格——這權力在議會手裡。王室成員,包括女王在內,不能決定誰是繼承人誰不是,如果議會不通過相關法律,沒有人可以放棄自己的王位繼承權。

▲英國女王和凱特王妃出席公務▼


以歷史上著名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為例,他愛上了離過婚的美國社交名媛辛普森夫人,如果娶她為妻就與英國教會的規定背道而馳——在當時那個時代,一國之君不能娶信奉天主教或離過婚的女人為妻。

愛德華八世為了娶辛普森夫人,作出了退位的決定。不過,王位繼承資格雖然是他與生俱來的,但也不是他想退位就能退位,必須得到議會的批准,“只有在議會通過了退位法案之後,愛德華八世才能退位”。1936年,議會通過法案,愛德華八世退位成為溫莎公爵,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喬治六世(女王的父親)登基成為英國國王。

▲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接下來又過了二十年,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愛上了離過婚的彼得湯森,引發了憲法危機。和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一樣,在王室地位和情人之間作出選擇——如果和彼得湯森結婚,馬上失去王位繼承資格。

到最後,瑪格麗特公主還是決定離開湯森,理由是意識到自己對於英聯邦的責任,其實更大可能性是不願意放棄王位繼承權和王室津貼——畢竟,人沒有錢,沒有地位,相當於什麼都沒有。

▲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


又過了幾十年,安妮長公主的兒子彼得·菲利普斯愛上了一個信天主教的女人奧特姆·凱莉。按照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如果彼得娶她就得放棄王位繼承資格(他當時排第11位),想娶她同時保住繼承權只有一條路——奧特姆改信新教。

最後的結局是奧特姆為了愛情放棄了天主教信仰,轉而接受了英國國教聖公會的洗禮(梅根嫁給哈里王子之前也接受了聖公會的洗禮)。

▲彼得·菲利普斯和妻子奧特姆▼

總之,對於王室成員來說,王位繼承權是與生俱來的,但是要放棄必須得到議會批准。按照英國這架勢,1000多位繼承人有一半人放棄資格,議會都得忙得不可開交了,哪兒還能幹別的呢?



詩安


不是無法放棄,放棄了就回不來了,看看平民的艱辛,他們心裡也犯嘀咕。


很小的皇位繼承權不代表不享有平民沒有的權利,為什麼放棄?!還有萬一前面的繼承人都死了,自己豈不是就可以繼位了。


現在許多國家雖然有皇室,國王也只能有一人擔任;其他的繼承權很小的皇室成員,也是個存在的必要,不是身份說放棄就可以放棄。


作為皇室成員,做人做事要為國民模範,言談舉止要得體;他(她)的出生就決定了他擺脫不掉皇室身份;還有從小成長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中,就是允許自主放棄皇室身份,那以後要獨自謀生的生活會習慣?!脫離了皇室,如果再拿著,前皇室成員身份給皇室抹黑,這是皇室堅決不允許的。最好的做法就是牢牢的呆在皇室裡,不要整天想著主動放棄皇室身份。


放棄皇室身份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日本皇室女性,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日本也規定公主外嫁必須放棄皇室身份。她們不是希望很小,而是沒有繼承權。


國家一定要考慮到極端情況,皇室成員多數出現意外,那些繼承權很小的皇室成員,就相當於一個備份;不至於找不到皇室成員來繼承皇位。所以也不能要皇室成員隨便放棄皇室身份。


過去即歷史


一來,小概率事件還是有可能發生的,二來,也沒必要刻意去宣佈放棄王位繼承身份,弄不好人家還以為你故意博眼球呢。國外尤其是歐洲的王室繼承製度與中原古代的繼承製存在著巨大差異,按照血緣關係的親疏長幼排序,所以國外不少國家的王位繼承人非常多。

如今世界上主要的君主制主要保留在歐洲與亞洲,除去中東那些君王仍舊還能說了算的,其他君主制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王位繼承規制。不少國家的王位繼承人排序都相當靠後,不過他們極少會刻意去宣佈自己放棄王位繼承權。當然這也不絕對,如果“王位繼承人”這個身份妨礙到了他們的生活,那麼他們可能會主動宣佈對之放棄。


稍微瞭解一下外國王位繼承規制的就會發現,不少外國君主制國家的繼承人,都會在前頭加上第一、第二、第三這樣的次序,王位繼承人從來不止一個,只是有先後之分。其實我國古代也是如此,即便冊立了儲君,也只是說明儲君是第一繼承人,若是儲君最後沒能順利承襲王位,那自然還有其他備用人選。比如如今擁有英國王位繼承權的人,就超過了500人。當然,能夠繼承王位的人太多,那些排序靠後的基本就沒有繼承希望了

不過凡事都沒有絕對,世事難料啊。當年宋仁宗有三子,結果都早死,宗室旁支趙曙入繼為皇嗣登基;而南宋的宋孝宗更只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都已經出了五服連宗室稱謂都勉強了,他估計怎麼都想不到會成為宋高宗繼承人。如今各國很多的王位繼承人,他們的王位繼承順序雖然非常靠後,可小概率事件並不代表完全沒有發生的可能啊


現代世界,君主制能夠存留下來的國家,對於這些古老傳統都有些執念,一般擁有“王位繼承人”身份的,大多也都是王室與王室後裔的身份。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樣的身份也算得上是一種榮譽,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更何況,這個身份並不會對大多數王位繼承人的現實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既然不礙事而且也不難看,自然沒必要去刻意去掉

當然,王位繼承人這個身份若是變成了阻礙,那自然就沒必要留著了。歐洲最著名的放棄王位繼承權的事,就是如今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菲利普親王其實與英國女王一樣,都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孫,菲利普親王曾經是希臘王子並且擁有丹麥的王位繼承權。不過當年為了與伊麗莎白二世結婚,菲利普親王宣佈放棄了丹麥與希臘王位的繼承資格。當然,放不放棄,這種繼承資格能夠派上用場的可能都很低,但不放棄的話就會變成障礙


除此以外,最近這些年也有些案例,比如盧森堡王子路易斯因為迎娶平民,主動放棄了王位繼承資格;而丹麥王子尼古拉,因為進軍時尚領域,乾脆就宣佈放棄丹麥王位繼承資格。原本他也沒必要放棄這個頭銜,不過他作為丹麥王位第七繼承人,對於繼承王位也沒有興趣,而且作為丹麥女王的孫子,屬於王族嫡脈。這樣的王位繼承人不同於那些遠支,他們平時的生活受到諸多約束,所以這些人宣佈放棄繼承資格其實是最多的

進入現代,其實不少君主制國家對於王位繼承方面做出了很多限制約束,大多數擁有繼承資格的人,其實只是理論上擁有而已,這些人如果刻意宣佈放棄,估計也沒誰會在乎,反而可能讓人感覺他在找存在感。當然,那些王室主脈近支,他們的生活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有很多不能從事的工作。前陣子瑞典國王廢去了五個孫輩的王室身份,雖然失去了繼承資格,但他們也可以獲得自由,也未嘗不是好事

王位繼承資格對那些排序很靠後的人來說,就像自家院子角落裡的野花,雖然沒用但也無害,而且還挺好看,沒必要刻意去掉。



澹奕


既然沒有希望哪來的放棄? 難道還要滿世界宣揚“我是皇位第100順位繼承人,我自願放棄繼承權!”神經病吧,誰理你啊!


還好可


都tm2019了這世界還有王權,世襲!人類歷史進步的腳步真的太慢了。


流景lmk


歐洲許多保留著君主制的國家是不同於我們國家的,我們可能都知道王室的人地位很高,但你根本不知道英國人對於王室到底有多熱愛,舉個例子:英國王室。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英國王室的人真的是比明星還要璀璨的存在,而且英國等很多歐洲國家到現在都是有著等級制度的,貴族階級是很多人都想進入的,這個位置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會滿足人的虛榮心,還會有著人民的愛戴,你會放棄麼?


王室時訊


因為不管排名多少,都是有可能輪到的啊。

比如英國國王亨利七世,也就是歷史上的亨利都鐸,出生的時候繼承順位排在十好幾位呢,結果沒幾年排他前面的繼承人全死光了。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英國王室成員沒辦法繼承王位,但是作為王室成員他們能享受到極高的待遇和榮譽。作為女王的伊麗莎白每個月能從財政中拿到一般人拿不到的薪酬,同時作為王室的代表出行以及平常食宿都是有專人照顧,重要的是不需要自己開工資。其他王室成員達不到女王的標準,但是也有自己的收入,同時王室成員的標籤能讓他們更好的遊刃與各大富豪之間,能獲得更多的財富和地位,這是普通人一輩子都不會擁有的資源,所以不會有人放棄。


空月001


這個問題問的,要是你繼承王位的機率很大,你發表個聲明說放棄繼承權了,我還可以理解。你王位繼承概率低得和中500萬彩票一樣,有什麼必要還要聲明一下我要放棄繼承權,是為了炫耀你有王位繼承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