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迷霧中長大的父母,有撥開迷霧的勇氣

很多孩子都在猜測父母,當然這未必是家長主動的。

猜父母的情緒,猜當下發生了什麼,猜父母到底喜不喜歡自己,猜父母的關係如何,猜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

但在孩子身上,這些時常在發生。我們剛才說了,這未必是父母主動的。有很多父母不僅讓孩子猜,在日常生活中也習慣讓別人猜。

也有主動的情況,父母認為主動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情緒,會影響權威形象的建立,如果再往下深究,也許這會讓他們覺得恥辱。為了防禦這種恥辱感,他們用莫測的形象將自己保護起來。

孩子需要知道家庭中在發生什麼嗎?無比之需要。

前幾日我與人討論“構建”,說的是一個人一生中所記得的,身上發生的所有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精神分析的主體間流派無比推崇這個概念:他所認為的,就是真的。

聽上去很是唯心,但我唯心地認為這是真的。因為不論事情的真相如何,他以為的就是他以為的,他以為的構成了他的現在,他的生活,他與他人的關係,他的金錢觀世界觀職業觀,他與這個世界的所有關係。

他與世界的關係,來自他從剛出生的那天起,對他的爸爸進行的認知,對他的媽媽進行的認知,對他父母對他的態度進行的認知,對他整個家庭中每一個人進行的認知。以及他們所有人和他的關係如何,他是如何認知的,他以後就會如何認知這個世界。

這個時候你讓他自己猜,是會出人命的。

心理諮詢其中有一個工作任務,是儘可能還原過去。在剛開始還原的時候,來訪者經常帶著他猜測的結果來——我覺得我爸爸根本不愛我,我覺得我媽媽嫌棄我,她從未為我感到驕傲。

你們知道這會影響一個人到什麼程度嗎?這個孩子長大後會多麼痛苦嗎?如果每一個家長都能看看在我們諮詢室裡出現的每一個來訪者,他們將不捨得那樣對孩子。

這些孩子經常被無意義、無價值感困擾。對情緒的困擾是——我覺得我做一切都沒有用,沒人會替我歡呼。對關係的困擾是——不論別人做到什麼份上,我都不信他們是愛我的。對自我感的困擾是——我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會對什麼滿意。

這和某一種具體的疾病不同,它無由來,也不尖銳,就像一種慢性病,你說不清它是什麼,但它彌散在你的生活中,到處滲透一點,就讓你過得不痛快。

這些孩子的認知有錯嗎?他們感覺到的就是真實的,因為這真切地在影響著他的情緒、他的認知、他的人際關係。

但,他的父母真的不為他驕傲嗎?真的不愛他嗎?真的帶著很多條件在給予嗎?

很多時候是的,這很不幸。但有很多時候,也就是在心理諮詢進行到後期,發生過的事被一點點還原,委屈和痛苦被處理,才會看到更多——我們的父母是愛我們的,為我們驕傲的。

但該死的,他們從未告訴我們!從未!!

他們是怎麼掩飾的?

在孩子取得進步時,輕描淡寫地說:繼續努力,沒什麼值得高興的。他其實內心很為兒子自豪,但他不敢表現出來。

在情緒不好時,默不作聲一個人待著。孩子過來問:媽媽你怎麼了?她會說:寫你的作業去,大人的事情不要管。

夫妻爭吵後,為了不影響到孩子,他們都會竭力隱藏自己的憤怒和悲傷,抽屜裡躺著離婚協議書,晚上卻躺在同一張床上。

從不關注孩子的情緒,也不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帶著防禦在家裡穿梭,艱辛地用虛假將孩子保護起來。

這孩子每天都在猜,不知道父母真實的狀態,也不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真實的關係。無法通過別人對自己情感的表達,去獲得鏡映,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於是在猜別人的同時,也開始猜自己。我到底受歡迎嗎?我是個努力的孩子還是懶惰的孩子?我要做到什麼程度父母才會開心?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我做什麼,父母都沒有反應?我夠好嗎?壞嗎?

沒有自我感,沒有價值感,沒有安全感。

三無,恐懼。

為了驅趕這種荒蕪感——你要知道,沒什麼感覺比荒蕪更可怕。哪怕父母是給了一個方向的,這孩子也知道朝著哪裡去長,最怕的就是茫然感,接觸不到真相,一片荒蕪。

為了驅趕這種荒蕪感,孩子自身就會開始發展。我們知道自我防禦機制在這些時候就會起作用,有很多防禦機制非常悲壯,它以症狀的形式出現,背後其實是在保護。

所以這孩子就會加工他的內心世界,他會去猜:我猜我爸爸愛我是有條件的。我猜我媽媽並不快樂。我猜我父母是為了我才不離婚的。我猜我並不討人喜歡。我猜我必須這樣父母才會那樣。我猜這世界其實一點也不好玩。

你猜他以什麼為中心猜?

他自己。

孩子自戀,這我們都知道。所謂自戀其實也是種保護——至少在這世界上,我還在關注自己,覺得自己好。

正因為環境非常苛刻,孩子的自戀才不會退散。他必須有一個信念——這世界是圍繞著我轉的。他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哪怕這信念本應該是——父母無條件愛我。

無聲處進行替換,於是這孩子的自戀就派上大用場。他會假設這一切都和他有關:爸爸心情不好,一定是因為我只考了80分。媽媽情緒不好,估計是因為我沒有幫她分擔。父母關係不好,肯定是因為教育我的觀點有分歧。這世界不好玩,估計是因為我沒能轉動地球。

這樣,他就強大了。但代價就出現,在長大後——

別人一不高興,他就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別人一表達不滿,他就覺得他不值得被愛了。別人說愛他,他嚇壞了。別人想靠近他,他無所適從了。

他所構建出來的世界,靠猜想搭成的大廈,離真相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悲傷的是,這是他全部的真相。

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我期望我們的父母,能展現給孩子更多的真實。哪怕這真實不一定美好,但孩子總能適應。如果從未靠近過真實,這生命總在一片迷霧中。如果我們能張開嘴,告訴孩子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告訴他我對你失望,但其實失望背後還有愛。告訴他我們倆吵架了,的確是因為教育你的觀念不同,但只是因為觀念不同,而不是因為你。告訴他我今天心情不好,需要一個人呆會兒,但不是你的錯。告訴他對不起,昨天那件事我做錯了,其實我也很自責,而不用別的什麼東西去掩飾。

但願迷霧中長大的父母,有撥開迷霧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