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專訪|省疾控專家就“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病毒陽性”答記者問

紅網時刻記者2月2日訊(記者 張興莎)2月1日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提示“糞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2月2日上午,紅網時刻記者就此重大發現,專訪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主任醫師劉富強。

記者:昨晚,深圳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病毒陽性備受關注,這是否就是一種病毒的一種新傳播途徑被證實了?

劉富強:在前期國家權威指南提出的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基礎上,新型冠狀病毒還存在一定的糞口傳播。因此,這確實是病毒的一種新傳播途徑了。

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表示,除了呼吸道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通過血液傳播、糞便傳播、汙染物品的傳播,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記者:具體來說,什麼是糞口傳播?

劉富強:糞口途徑指的是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也叫做經消化道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如果這些帶病原體的大便汙染了手或者食物,那麼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比較常見的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絛蟲病、蟯蟲病、蛔蟲病。

記者:這個新的重大發現,對於我們現階段的防疫工作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劉富強:進一步明確傳播途徑,使大家知曉如何去切斷傳播途徑,提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的多樣性與複雜性,所以需要大家在未來的防控工作中更多引起重視,而戴口罩、勤洗手一直是預防該疾病的有效措施。

記者:市民與醫護工作者的防疫觀念需要發生怎樣的改變?

劉富強:目前切斷糞口傳播,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除了將食物洗淨煮熟,“飯前便後”洗手是切斷消化道傳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洗手時應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並用流動水沖洗,時長不少於 20 秒。

同時,臨床醫師特別是消化內科醫師應高度關注新冠肺炎不典型症狀,針對患者嘔吐物、糞便等做好個人防護。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時,應格外重視個人與家庭成員的手衛生,同時儘可能避免與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如無單獨衛生間,每次使用後可通過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毒劑,做好居家隔離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