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三七和人蔘,增補功效哪家強,一文讀懂

一直以來,養生話題都備受關注,在我國,人們更是將養生視作一門學問研究對待。

在滋補養生品的選擇上,除去集精華與靈氣與一身的人參外,三七和阿膠也備受推崇。國內素有“北人參,南三七”的說法,足見三七的增補功效。而阿膠的滋補功效更是享譽海內外。

要問人參、三七、阿膠的增補功效哪家強,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對比。

滋補聖品——阿膠

阿膠、三七和人參,增補功效哪家強,一文讀懂

阿膠的主要成分為驢皮,配以黃酒等輔料製成。阿膠中含有小子活性肽,能增強機體記憶力和提高識別能力,有較強抗疲勞作用。

阿膠有明顯的擴張血管作用。能有效抑制血液粘稠度增加。中老年人服用阿膠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可使過高血壓和過低血壓恢復正常狀態。

在此基礎上,阿膠通過補血來充實骨髓脊髓,能強筋健骨,抵禦風溼。

阿膠通過補血來滋潤皮膚,長期服用可使臉色紅潤,肌膚細嫩,有光澤。

阿膠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人體服用後,能抗衰老,達到延年益壽之功效。阿膠中豐富的鈣質,也是中老年人身體保健的最佳補充劑。

此外,阿膠對細胞免疫有雙向調節作用,顯著增強NK細胞(可抑制腫瘤生長)的活性,並有效促進人體淋巴細胞轉化,用以

抗擊癌症細胞蔓延,改善症狀。

服用禁忌:

阿膠雖好,但也不能亂吃,一般每天3~10克為宜。但是,遇到以下情況,一定要停服阿膠。

1、感冒或經期

如果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繼續服用。

2、脾胃虛弱

若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舌苔厚膩,容易出現腹脹不適感,儘量少吃或不吃。

3、易上火者

新制成的阿膠,火氣比較大,容易上火的人要慎用。

4、溼熱過盛

溼熱人群,以及面紅、煩躁、腫脹、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黃的人群,在調理的方劑裡面不適合使用阿膠。

三枝七葉的“三七“

阿膠、三七和人參,增補功效哪家強,一文讀懂

三七,又稱田三七、人參三七。根據它的植物形態枝分三枝,葉為七片,故稱“三七”。目前市面上的三七保健品以粉末狀居多,即人們熟知的三七粉。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是人體滋補保健的極佳選擇。

三七可降血糖,調血脂。其對人體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有效治療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症狀。人體攝入三七粉後,血管得到有效擴充,體內的血壓降低

三七粉還能夠改善身體中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有效治療心腦組織缺血或缺氧的症狀。

與阿膠提高記憶力的功效類似,三七粉能夠雙向調節中樞神經,長期堅持服用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習能力以及記憶力

三七粉還具有祛斑、延緩衰老以及美容養顏的作用,女性長期堅持服用能越來越年輕。

同樣地,三七粉也能抑制腫瘤生長,表現在:三七粉對腫瘤細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促癌細胞凋亡、誘導癌細胞分化、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阻止腫瘤轉移等作用。

此外,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以及止血的作用,在出血的部位撒上三七粉能夠快速的止血。

值得一提的是,三七粉對人體造血組織---肝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長期服用可消炎保肝

服用禁忌:

1、孕期婦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懷孕期間,禁止服用三七粉。這和孕婦不能服用很多西藥一樣的道理。

2、感冒期間:風寒感冒期間不能服用三七花,因為三七花性微涼,會加重風寒感冒,三七粉性溫,風寒感冒期間可以服用。而患風熱感冒則不宜服三七粉。

3、請勿過量:一般正常體質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總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

百草之王---人參

阿膠、三七和人參,增補功效哪家強,一文讀懂

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最早記載可追溯至4000年前。其動輒10年以上的生長週期決定了人參精華所在。我國人參以吉林長白山所產的野山參最為珍貴。

《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人參具有治療高血壓、調節血糖平衡的功效。

現代研究證明,人參有降血糖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知母能清熱、滋陰、潤燥。

人參抗癌作用表現在,人參皂苷具有誘導細胞分化作用,癌細胞代謝旺盛 PMA合成活躍的增殖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參皂苷的分化作用所抑制。

人參皂苷片使得冠心病患者的心絞痛症狀減輕,有一定的顯效率和較高的總有效率,療效比較肯定,可作為治療冠心病的一種藥使用。

除此之外,人參還具有美顏祛斑、補氣養血的功效,這也是眾多女性選擇人參的原因所在。

服用禁忌:

1、非氣虛型失眠

人參吃過量會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徵”,出現神經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

2、健康兒童

少年兒童不宜服用人參和人參類補品,謹防兒童性早熟,不利正常健康發育。

3、有實熱的人

有高熱、大便幹、小便赤黃、舌苔黃等屬實熱症者不宜用。

4、有口腔潰瘍的人

有口腔潰瘍、常感口乾舌燥、手心腳心發熱的,不宜服用。

5、有腸胃疾病者

有胃腸疾病、結石的病人應遵醫囑少量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