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一个大观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两个指甲盖儿


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搞清楚了答案就等于打开了巜红楼梦》的大门。

大观园的原型实际就是金陵曹家用于接驾的西园。这个西不是指它位于曹府西面,而是相对明时期的那座东园而言的。第十七回为什么出现“睢园旧迹"这个概念呢?因为隋赫德居住时叫隋园,袁枚居住时叫随园,睢就是取其谐音隋和随,己佐证大观园原型就是曹家西园。

书中又借神话讲了一个太虚幻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构成要素和大观园都一一对应。前者有石牌坊,后者也有;前者有警幻仙子,后者有元春;前者有秦可卿、宝玉游梦,后者有香菱、宝玉游园;前者有四仙姑,后者有四美;前者有十二舞女,后者有十二官;前者有金陵十二钗判词,后者有十二女子的悲惨遭遇。这就等于说,大观园的性质属于幻境。

但是这个幻不是虚幻,而是幻笔,也可以说是假语或荒唐言,而恰恰是这个幻笔里才隐寓了真事。具体地说,幻指的是自然景观大全,真指的是社会景观大全。作者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社会事件都集中在大观园这个时空用幻笔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

那么,作者都记录了哪些事件呢?这里略举几例。曹家第一次被抄家,具体执行者是隋赫德,他是什么态度和表现呢?我们可以看王善保家的。宣读圣旨监督的是江南总督,他的态度可看凤姐。抄拣程度可看“海棠树死半边"。另一个例子是司棋闹厨房,隐寓的是雍正向内务府借钱遭拒后,对内务府总管和曹家的报复。绣春囊事件隐寓雍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奸淫一个叫傻大姐的宫女并留下孽种的丑事。而芦雪广烤鹿肉则隐含的是苏州郊外芦苇丛的大屠杀。其它如宝玉被魇等都隐含着真事,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大观园假语层面是风花雪月,真事层面则是风刀霜剑,结局是白骨如山。


gaotzy


《红楼梦》中,无论是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那种大家族中各种规矩把人整得束手束脚。作者期望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它是自由的,青春的,热情的,同时也是温暖的,充满色彩的,这样的一座园子。

住在大观园里的都是什么人?一群青春男女,活力四射。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下棋绘画,谈今论古,这是一个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天空。

然而,这里也会有风雨突变,有暴风来侵,有骤雨来袭,抄检大观园,让宝钗首先感到了寒意,所以她匆匆离开,搬离了大观园。而宝钗的离开,同时也就意味着大观园即将离散,不复存在。本来那是一个紧密的团体,接下来陆陆续续地大家都将与它告别。晴雯、芳官、四儿、司棋、入画的被赶走,迎春的出嫁,惜春的出家,后来探春的远嫁,大观园逐渐荒芜,没了人气,也就没了生机。大观园从兴到衰,大概也就十年的时光。

而唯一留在大观园的,应该就算是黛玉了吧?她最后在大观园死去,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她把她的青春埋葬在了这里。

园子因为人而充满生机,也因为人的离去而破碎支离。


苏小妮


大观园?现在公园有种叫世界之窗,或叫锦绣山河,基本含义是一样的。《红楼梦》的大观园,至少有三层涵义。一是,中国文化大观园,中国封建文化可以归纳为儒、道、佛三家,以儒家为主体,道佛杂之。贾宝玉反对走仕途经济之路,但他又说了一句话“除四书五经,其它都是杜撰的”,宝玉也是尊儒的,只是把四书五经当修身之资,而非谋官之砖。二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大观园,《红楼梦》是尊礼的,贾母把守礼当着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贾母曾说,宝玉被宠,关键是宝玉知礼守礼,除此,宝玉就会失宠。贾环令人讨厌,就是违礼了,他以下犯上,企图谋害宝玉,此乃大逆不道。赵姨娘也是违反了礼制,以庶谋害凤姐宝玉,也是大逆不道的。三是,中国技艺大观园,《红楼梦》涉及了艺术、医学、厨艺等等。


朵朵佬爷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一群美丽,聪明,美好的女孩子,而贾宝玉就是个护花使者,这么一群美好的女孩子,必定得有一个完美的家,那么这个大观园就是这些女孩子的家,贾宝玉在这个大观园中处处爱护着这些花一样的女孩子!

但是这个家是个理想的梦中仙境,那么庞大,完美,那就必须有个大的理由来盖,来竣工,让那些女孩子入驻,所以就必须有元妃省亲这一大事件来起头,然后再正正当当地修盖大观园,于是这个群芳之家就落成了,元妃省亲之后,空下来的大观园自然而然就归这些女孩子了,所以我认为曹雪芹费这么大周折去落成大观园,就为了给这些美丽的女孩子一个家,贾宝玉既为护花使者,必定也得入驻,最后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秋爽斋,稻香村等等就落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