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还很长,先别忙着找“人气”

“战疫”还很长,先别忙着找“人气”|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李尔静

最近几天,随着天朗气清,候鸟归来,火神山建成,好天气配上好消息,多少可能会让人放松警惕心。马路上跑的车辆多了,街道上开始有人聚团聊天了,有人称之为“城市恢复人气了”。可这份“人气”确实要不得。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前线专家还在不断告诫大家要做好隔离,也就是还远没到聚集“人气”的时候。

一些市民的“松弛”或许不无理由,已经在家隔离了11天,不少心理学专家都表示过,这可能会使人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比如回避的防御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对疫情太过紧张,以至于想方设法的逃避、不去面对,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再比如,重复体验创伤后,带来了认知麻木,逐渐丧失了危机感。现在,城市开通了心理咨询,如果真的出现了类似情况,不妨打电话去问问。

除此以外,还有幸存者偏差、乐观偏差等理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侥幸心理,觉得出门一次、两次不会有大问题。就算不存在这类心理,长期隔离在家,有的人也希望能够出去透口气,晒晒阳光、散散步,找到一些正常生活的感觉。

这些心态都可以理解,但如果希望这场“战役”快一点结束,最佳的方案,是听从专业的指导,继续在家隔离,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轻心,要提高警惕,约束好自己,也提醒身边人,阻断疫情扩散的一切可能途径。

另一方面,在家过于焦虑、如坐针毡,恐怕也不可取。居家隔离不是居家封闭、居家隔离,生活还要继续,生活并没有中断,只是场景从户外移到了室内。有的人在家就地取材舞起了狮子,有的人在家与家人玩各种游戏,有的人通过视频电话与亲朋好友聊天,等等,居家的时光也可以把它过成一段积极生活的时光。

“战疫”如同战场,听从指挥、步调统一的队伍才更能打胜仗。在这场“战疫”中,每一个武汉市民都可以称得上是“战士”,那就“准备最长期的奋战”,不听到胜利的号角,就不放松警惕,也不过于恐慌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