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是这样吗?

十点看球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谈两句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身边有不少朋友,这几年博士毕业进了高校。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一些他们的心路历程,也形成我自己的观点。



01

博士生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金字塔尖的存在。我想走上这条路的大部分都是能耐得住寂寞,喜欢科研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学术的道路上走的这么久。读博的心路历程,还是很苦闷的,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除了一小部分人,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想在学术或科研上有所建树。自己学好了,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价值,学有所用。最好的去处,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

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比企业上学术氛围更好。当然了部分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高科技型企业的科研氛围也很浓厚,但毕竟企业是以创造利润,实现盈利为中心。搞研究会带着很强的商业目的,不会让你自由自在的进行学术研究。对于工科类博士还好,对于文科类博士尤为重要。企业应该不会养活一群对企业经营无法直接产生利润的人搞研究。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个企业无法比拟的心理优势,就是当老师可以带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播给学生,这是当老师这个职业最神圣的地方。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培育优秀的下一代接班人,让自己的学术满地开花结果,看着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学术发扬光大,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当然了,现在的高校门槛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好的院校不仅要求有出国留学经历,发表过几篇SCI论文,还要求有博士后经历。

02

高校的待遇,除了特别顶尖的人才如近期网上报道南科大的李琳。刚开始整体工资收入要略低于企业。但不要急,等到有了一定的学术积淀,成为把行业内的知名权威专家之后,会大有改观。教授可以到处去讲学,可以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到那时,收入会直线增加,远远超过企业的普通研发人员。

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工作环境较之于外面还是要更纯净一点。虽然高校也有科研的压力,也有升职称的压力。综合考虑,从工作环境,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实现自己的价值角度来说高校还是博士生最好的选择。


躲不过似水流年


好吧,还是讲个故事答题吧。

昨天和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博士聊天,问她为什么读博,“想留在高校呀。”

我问她留下的几率大吗,她沉默地摇摇头。

她明年毕业,目前文章不够,尚未达到毕业要求,大概率需要延期。

我们又聊到女孩的一位师兄,去年毕业。

非常优秀的一个男孩,一区文章至少三篇,博士期间在美国交流了一年,基本算是博士里面非常优秀的配置了。

这么优秀的孩子导师一心想留,但是去年学校忽然出台政策只招收引进人才,他的导师有可以说得上话的行政职务,但是折腾好几个月人事处还是没有松口。

后来这个男孩去了一所非211,985的一本院校。

他还会时不时的来做实验,刚开始也抱怨过工作的高校平台不行,不过一年多的适应也算是逐渐开辟了一块天地。

这两个孩子可以代表大部分读博士的同学,初衷都很远大,真正走到终点的寥寥无几。

大部分同学想进高校都是觉得高校工资高工作轻松,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绝不是这样。

先说工资,工资水平和职称挂钩,不算低也绝对不算高,和企业比不了。

如果有企业合作可能收入会多,但这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老师只能拿到工资收入。

评职称的压力非常大,基金论文项目一个不能少,这些都得靠额外时间来完成,加班加点是常态,寒暑假不存在的。

也有人说我就上课不评职称,可以呀,但是大家都进步你在原地就等于退步,谁知道以后的政策变化呢?

我的切身感受是高校混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高校已经不允许混日子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要有科研成果。

最后,给想要进高校的同学的建议:博士期间一定要努力,多发文章,发好文章。


魏博士


985教授博导的真实感受。

大学老师的门槛很高,首先你得有博士学位。从本科到博士,普通需要十年快的话需要八九年。仅仅博士毕业进入大学,这只是刚刚开始,因为你只是大学里边专任教师行行最低的讲师或助教。

现在重点的985大学或者是一些优秀的211大学都实行非升即走考核制,用老百姓的理解就是在五到六年时间内,如果你不能晋升为副教授,就必须离开这个单位另谋高就。

怎么才能评为副教授呢?

一个年轻的博士,刚刚毕业进入一所大学,要想在短短的五年内晋升为副教授,就需要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做足功夫,特别是在科研方面。

科研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这就是似鸡和蛋一样关系。到底是先有科研项目,还是先有科研论文呢?

没有科研论文做实力证明,申请项目是拿不到的。没有科研项目经费又无法做研究,发表论文。

解决的钥匙在哪儿呢?

其奥妙就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你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这就是一个年轻大学老师的第一桶金。

网上很多读研同学都抱怨导师要求严厉,论文压力太大等等。他们不知道读研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成果,恰恰是给自己积累第一桶金。

这些论文成果和能力素养的熏陶,将来既可以作为敲门砖进入一所大学,还是他们启动自己研究的必备先决条件。

科研能力境界层次,决定一生的发展。

年轻人在读博的时候,往往想的是如何尽快毕业,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他们不会考虑将来,但是导师不会如此目光短浅。这就是师生矛盾的根源。

大学老师的待遇如何呢?

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大学老师的年收入和一个重点初中高中老师的年收入是差不多的。

真正的差别就是大学老师,实行自主管理,没有做班没人约束,工作时间是弹性的。

但是大学老师也不是无拘无束的,因为大学每年会考核老师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上课的任务,学生的指导等等,所以多数中青年大学老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世上没有容易的事。

另外呢,重点大学还要求新任职的大学老师,第一学历和博士学历都得是重点高校才行。

关注教授博导 少走弯路!


坚恒勇毅


读博士出来大多都进入研究所和高校了。

听见有人说高校老师很苦?试问现在哪个行业不苦呢?

高校老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工作,经常有人看到高校老师一周就几节课,就大呼:“哇!当大学老师太舒服了!又不用坐班,每周就三四节课,太轻松了!”。说这种话的一般都是外行,大学老师是只有几节课,但是备课就要花很多时间,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一节课学的内容几乎是中学的好几倍,那也意味着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

就算课讲熟了,每年都还有科研考核啊?做科研可不同于别的工作,可能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最后什么也没研究出来,即使这样,你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因为即使考核量能完成,你还得评职称不是,评职称就要求论文要达到多少篇,主持省部级或者国家级课题多少项,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尤其对于有些还担负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老师来说,还要给学生想课题,指导学生做科研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辛苦,就上上课,不做科研,也不是不可以,那你收入就会很少,而且职称也上不去,总之,就是看你想要哪种生活了。


大学老师Amy


作为一名师范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据我自己的了解凡是有读博想法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在高校当一名大学老师。

但是对于博士进入高校,其实是有两种情况的,一是普通博士进入高校;二是精英博士进入高校,因此会在待遇和工作压力这两方面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首先,普通博士进入一般高校,待遇和工作压力的情况。

每年都会有很多的高校大规模的引进高端人才,其实也就是引进顺利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没有项目、没有足够多的科研,只能是进入普通高校。

而在普通高校当大学教师,一方面是工资待遇在高校所在地绝对是非常的不错,不会造成生活压力,同时这些普通高校对于引进的博士都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在科研和工作方面,刚入职的博士研究生也仅仅只是给大学生讲课而已,学校也不会给新引进的博士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只是在鼓励去做科研并且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

所以,大多数普通博士更乐意去这些普通高校,待遇虽说没有非常的高,但也足够的可以,同时还没有吓人的科研压力。

其次,精英博士进入211985高校,待遇和工作压力的情况。

能够进入211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一定有其在专业领域内非常突出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入211985高校。

我的同门师兄在博士毕业的时候,进入了西北大学,待遇自然是非常的好,给予西安市一套房子,100万的安家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压的工作以及繁重的科研任务。

因为这些高校更多的是需要你创造成果,在一定的年限里,没有拿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那最后的结果或许是我们都很清楚的。

此外,在这样的高校任教,不仅仅是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同时还必须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不管是给本科生上课还是给硕士研究生上课,这都需要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所以说,高待遇也伴随着着高压力。


博士想进高校当老师,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还在考虑博士进高校的待遇问题和工作辛苦问题时,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一名普通博士进入高校的难度。

现在对于有博士需求的普通院校大多数将目光放在了985高校的优质博士研究生,同时还需要在博士期间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并且还会考察你的教学能力,并不会因为科研而将你顺利的录用。

如果是进入211985高校,那么你还需要本硕博都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出身,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你的海外留学经历也是必备的,此外再加上相应的科研成果,因此并不是说博士就可以很轻松的进高校。

总之,不管是在什么层次的高校任教,辛苦是必然的,工作待遇更多的是有你所任职的目标院校的当地生活水平来决定,而工作压力方面或许更多还是你取决于你所在的高校吧!


领略教育魅力


高校老师很苦谈不上,如果只看工资待遇的话,只能算中等水平。

但是高校老师收入不仅仅有工资,还有科研收入。

(1)工资收入部分

高校老师的工资是与职称挂钩的,职称越高,工资越高。例如,普通的本科高校副教授一般税前一个月工资9000-10000左右,教授大约12000-14000。

同一职称的,工龄工资也不同,多1年工龄1个月大约多出60-100左右。

(2)论文奖励

目前各大高校都对教师发表论文有奖励,这个也是按论文级别的,高的可能几十万一篇,低的可能只有1000。普通老师1年发2-3篇论文,奖励2-3万是很正常的。

(3)科研项目

这一部分是悬殊比较大的。有能力的老师可能有上千万的项目,差一点的可能几十万,也可能一分钱也没有。

所以说,高校教师待遇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写论文,不搞科研,平时只上课的话,相对也比较轻松,就是收入不会太高。如果写论文搞科研,肯定会苦点,但回报也挺高。总之,苦不苦看自己,待遇高低也是看自己。


小马老师说


我又大言不惭地,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毕竟身处学术圈,对于博士、高校、老师这些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01

高校老师是很好的职业选择

这是这个问题的大方向。不管下面我分析什么,写什么内容,这个方向都不会变。
而且,只要有大学存在,高校老师就一定是个“香饽饽”的职业。

要不然,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后都选择去当老师,当然是看上这个香饽饽了。

02

但是,青年老师,却要经历一段痛苦期

青年老师,简称“青椒”。其实,和刚上班的职场小白一样。你刚到职场,要资源没资源,要人脉没人脉。
除了自己努力去拼,剩下的只能是自己原来的导师提携和帮助。但一旦老师不拉你一把,纯靠自己,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否则,只能做职场的底层上班族。
所以,从“职业”这个角度俩看,当老师,和上班,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干的活不同,到最后,涉及的东西,还是那一套。

我就认识几个青年老师,压力非常大。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还要赚钱养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03

更关键都是,学校是最看重论资排辈的地方

你是学生,但你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你再牛,在老前辈面前,也是学生或后辈。
这一点,在平时其实没什么影响,每个行业都这样。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同等情况下,机会可能就先轮不到后,最后才是你。
比如青年教师拿项目这事上,就跟职场小白自己去跑客户一样,拿到大单的可能性,几乎为0。
而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那就要看你的努力程度和机遇是否青睐了。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在下千城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博士毕业进高校是不是理想选择?青椒是不是很苦,高校老师工资到底怎么样,有的人说高校教师年薪几十万,有的说不足十万,到底该听谁的呢?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叶秋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叶秋认为博士毕业进高校相对来说是个不错选择,博士毕业进高校也是众多博士的第一选择,统计数据表明,

高校是博士的第一去处,有43.9%的博士毕业后进了高校,还有16.8%的进行了科研院所,二者占比超过60%,这样看来,博士毕业后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者说科研教学工作,在科研这块更能发挥博士的优势!

博士进高校的待遇如何呢?高校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就是高校的待遇比不了在企业的待遇,优势有很多:

第一,一般高校都提供一笔安家费,看高校和博士个人水平,这笔安家费大部分在

20-50万之间。还有科研启动基金,这笔钱只能用来科研,但对刚起步的博士来说,还是不小的助力。安家费和科研启动基金,学校和学校之间,博士和博士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南方医科大引进的北大博士李琳,入校即是教授、博导作为优秀学术骨干引进,享受的待遇包括:

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提供人才过渡房;聘任教授、博导;此外,还有科研助手;协助办理配偶工作调动及子女户口随迁等。

李琳享受的待遇是顶级的,但在众多博士中她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能达到她这种待遇的很少很少。

第二,有些高校会提供周转房或者是职工福利房。如果有福利房,那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虽然福利房可能限制你买卖,但有房才有家,有房子才能安心工作。

第三,如果能加入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对个人的科研和进步会有很大帮助。在高校,科研是第一要务,有个好的平台,在项目申请、研究生分配等方面都会很有优势,搞科研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好多时候依赖于团队,如果你的团队带头人水平高,又比较愿意帮助年轻人,那么你会进步的比其它人快的多。

第四,高校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一般来说,博士刚进入高校,课程不会太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普通老师不用坐班,有了孩子以后接孩子会很方便,家里有什么事情处理起来也很方便,当然,还少不了人人羡慕的还暑假。

这是在高校当老师的好处,不过,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

第一,非升即走的压力。随着毕业的博士越来越多,高校对博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学校要求有国外留学经历,有的要求非升即走,给五年时间,在这前五年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当然,有的学校不要求,但学校水平可能会差些,所以,如何在好的平台和稳定性之间作出平衡需要自己多加考虑!

第二,职称的压力。职称是所有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职称代表着收入,不同职称的岗位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差别很大,就连取暖费和精神文明奖也有很大差距。

第三,科研压力。在高校,科研是老师的生命线,一切都和科研挂钩,为了申请项目、写文章,很多老师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学校呆着,就是为了能多出一些成果,高校老师过劳死和猝死并不罕见!

高校老师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压力,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压力,综合来看,高校教师是博士毕业后一个好的选择,能继续自己的科研,学校里科研氛围好,能招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团队,还是不错的。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其实高校老师待遇真的很好了,对于中小学老师。关于去当大学老师,总结了几点,各位朋友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补充:


一、首先是情结问题

很多人就是喜欢当老师,喜欢这份感觉,教师情结严重,这个就真的无可救药了,而大学老师无疑是教育行业中的最高端职位,所以很多人也就是不断苦读来大学谋一份职。还有部分人是在大学时间太久了,本硕博十来年,有人还做了博后,实在是喜欢大学的环境,这个就是不需要解释了。


女孩子们尤其喜欢老师的工作,工作稳定、体面、受人尊敬、压力相对小,工作环境单纯,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所以女教师也是婚恋市场上的优胜者。说句实话,可能天下再也找不到比大学教师职位更适合女孩子的工作了。


二、时间相对企业来说要自由的多

1、上下班的时间限制:教师工作属于脑力劳动者,从管理学角度思考,是结果导向的考核方式,不可能采用过程考核,所以教师们一般不需要打卡上班,不需要坐班,在完成规定的工作量的以后,就可以相对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所以很多读书的朋友会觉得见不到老师。


有网友说自己辞职前平均每天上六节课,另外系里还有所谓的助课等乱七八糟的任务。比现在朝九晚五的生活忙多了。可能说的也是一种事实。


2、假期相对宽松

一般大学的寒暑假加起来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是老师们最惬意的时光,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课题申报或者紧急情况,都会比企业休息的时间更久,老师们也会利用暑假出国游或者自驾等长线旅游。过年假期更可以休息到十五之后准备上班。


在排课方面,有些老师可以做到一学年里面,第一个学期多排课,第二个学期不排课,只要把必要的工足量完成就可以,所以你会有可能半年见不到某位老师。


三、收入也只是相对低

其实大学教师的收入低也是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全国的高校是三种类型,最牛的是985系列等教育部直属高校,这类学校的工资标准一般在全国都差别不大,教育部直属高校大概100多所,包括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一个工资标准,你会发现北上广等大学老师的收入确实相对本城市的白领收入较低。


但是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外在职场的收入相对一线城市要低,和大学相比,教师不比外面的白领收入低多少,所以综合考虑时间投入等因素之后,你会发现二三线的大学老师,即使是青椒,收入也并不低,而且大学大多都有宿舍可以住,食堂可以吃,未来还有分房子的可能。所以综合考虑,拉长时间来看,还是份很不错的工作。


广东华图教育


本人系北外青椒一枚,入职已有三年,感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并没有那么苦,待遇在北京高校文科专业里也算中等偏上,到手工资和补贴15K/月,学院风清气正,同事之间极少勾心斗角,觉得自己比较幸运。

从事任何职业之初都是苦逼一枚,高校教师亦不例外,三座大山扑面而来: 备课上课,良心活,甘苦自知,课下需要下苦功夫,还要面临期末学生教学评估的考验; 写论文投稿,不断面临被拒稿的打击,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之中; 写课题申请书,很有可能屡战屡败。

但是,只要你耐得住性子,踏实努力,克服急躁的心态,终究会一步步成长起来,获得职业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