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科爾多瓦繁榮始於8世紀摩爾人全盛時期,遍佈清真寺和阿拉伯宮殿,衰敗於13世紀光復戰爭的勝利,天主教徹底勝利,甚至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也被改建成大教堂。但是後期的塗鴉仍難掩歷史的底色。科爾多瓦匆匆走過,這段旅程的主題詞是“交融”。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格拉那達的阿拉罕布拉宮,是阿拉伯統治在西班牙的終結,那麼科爾多瓦清真寺標誌著阿拉伯文化在西班牙的頂點。《西班牙旅行筆記》記述了作者林達的震撼。科爾瓦多的主教堂原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在拉赫曼一世的時代被拆毀改建成清真寺。到了1236年,它又變成了天主教堂。林達寫道:“一千年過去了,嵌入的金片銀片一塵不染,仍在那裡閃閃發亮。照片永遠無法替代那種現場感受—整體的氣氛,光影的效果,朦朧和清晰混合的感受;還有,就是色彩,是微明微暗的光在賦予色彩活的魂靈。它們活起來,開始給你講述一段阿拉伯神燈的故事。”

公元8世紀,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擊退西哥特天主教政權,建立“安達盧西亞”成為阿拉伯倭馬亞王朝一個省,隨後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馬亞王朝,倭馬亞王室皇子穿越北非,渡海逃到西班牙,自稱“拉赫曼一世”,在安達盧西亞統一阿拉伯勢力建立伊斯蘭王國,史稱“後倭馬亞王朝”,但不敢自稱哈里發,只是叫埃米爾(埃米爾在阿拉伯語中有軍事統帥的意思,類似後世的總督稱謂)。與當時定都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相互敵對,成為伊斯蘭的兩個中心,也就是我們大唐時期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和“白衣大食(後倭馬亞王朝)”。直到公元929年自稱哈里發。建都科爾多瓦,成為當時西方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科爾多瓦城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齊名,成為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阿拉伯帝國農業發達,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業稅。之前的西班牙土地荒蕪,之後阿拉伯人建造灌溉工程,農田水利比當時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都先進,反過來,農業與手工業的發達奠定了國家富足的基礎。另外通行費和關稅也是重要收入來源,科爾多瓦商業繁榮,集中了全世界的精美商品,雖然隨著光復戰爭結束走向衰敗,但科爾多瓦融合著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兩大文明。時間翻頁,無論是非成敗,當年的一切都變成了人類共有的遺產。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D07】科爾多瓦,夜探大清真寺教堂

下午從塞維利亞出發,傍晚到達科爾多瓦,抱著試一試的心思,趕去大清真寺。其實叫做大清真寺,全名應該是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教堂。劃重點,是教堂,不是清真寺,摩爾人佔領伊比利亞半島在西哥特人教堂的基礎上興建規模宏大的清真寺,而後基督徒收復失地之後又將其改回了教堂。只不過貌似大家都習慣稱作為大清真寺。

之前看一下影視資料,是這樣介紹的。

開車進入大清真寺區域,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道路狹窄,周折,行人和機動車共用2米左右寬度的巷間小路,關鍵是:找不到停車的地方!

事後總結經驗,應該是我們的導航策略不妥,建議後去的同學們將導航設置在旅遊目的地的周邊區域,而不要直接駛向目標景點。基本所有的景點都在交通極其不便利的區域內,反倒不如先到了周邊,再步行過去更加便捷快速。

最終在河邊找到停車場,當時把這個橋當作了古羅馬橋(事後得知古羅馬橋僅距離這個橋100米),和古羅馬橋一樣南北走向橫亙在瓜達基維爾河上。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不出所料,大清真寺已經關閉了,我們只是在外圍逛了逛,拍照打卡,詳細的內容留待明天繼續吧。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孩子們仍舊地毯式的逛各個紀念品商店。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發生了本次旅遊最大意外,孩子居然把紀念品架子碰翻了,大概50公分高的架子上全是瓷質的冰箱貼。我們一塊一塊的撿起來,和店家確認損壞情況,最後竟讓只有一個冰箱貼摔裂了,當即掏錢買下,慶幸,太慶幸啦!!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紀念品有很多安達盧西亞風格的弗拉門戈,或者堂吉訶德,或者中世紀武士的紀念品。精美而且昂貴,再次慶幸,慶幸呀!!

晚飯,按照大眾點評,去一個好像是米其林一星飯館的飯館,去打卡科爾多瓦著名的燉牛尾。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因為之前無論是西班牙海鮮飯,還是PITAPITA,或者其他傳說中的美食,我們都覺得索然無味 ,遠不如家鄉的路邊小館。所以這次特意去排名第一的飯館希望能一改之前的不佳印象。

但是,未遂,仍舊未覺美味。

飯館靠近猶太人老區,整體風格仍延續著西班牙各個老城普遍的狹窄街道、白色房屋、美麗院牆,道路兩邊排列著摩洛哥風格的民藝店。百花巷,沒有特意去,因為覺得子啊城區閒庭信步,說說笑笑,已然是一行的最大享受,刻意奔波反倒過猶不及了。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飯館裡面有濃郁的摩爾風格,整齊,明亮,而且乾淨,還是讓我們的心情很好的。

至於菜式嘛。。。。。。呵呵,懷念家鄉的味道。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情人節的前夜,喝嗨了!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大人孩子,牽著手,唱著歌,走在老舊的科爾多瓦,感覺正正好。

【D08】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教堂

上午科爾多瓦行程的主題是“大清真寺教堂”。一個非常糾結的名字,西班牙由清真寺改建而成的教堂不知凡幾,但科爾多瓦這個是特殊中的特殊,既著重說明“大清真寺”,又明確是“教堂”

關於大清真寺教堂,最有名的歷史橋段是皇帝查理五世質疑對摩爾人清真寺的重建工程:“我原本不知道這大清真寺的內部竟然是如此華美,要是我當時就知道的話,我絕不會讓你們按傳統教堂的樣式去重建它。你們建起了一堆隨處都能見到的東西,卻毀掉了在世界範圍內都獨一無二的珍寶。”但對我們後世人而言,清真寺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教堂也有很多很多,唯獨“大清真寺教堂”是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大教堂的內部經過多次改建工程後,成功地將天主教教堂的整個內飾鑲嵌在了先前清真寺的廊柱群中,二者渾然一體卻也互不遮掩,儼然成為了一件藝術作品。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的結合與碰撞,造就了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早上酒店退房,然後開車著,帶著行李,居然又是大費周折到達目的地附件的停車場。

(西班牙的交通,對駕駛員可以是HARD級別的挑戰了)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重逛昨晚的猶太人街區,感受科爾多瓦的多民族融合的風情,在大清真寺旁邊用了簡單的早餐,不是我們簡單的吃早餐,而是早餐確實簡單的就是麵包加西紅柿和煮蛋,甚至比賽百味差的多矣。

在大清真寺周邊閒逛時,就已經可以通過一個一個的院門窺見大清真寺的一隅。它的外觀獨具特色,有著清真寺特點的四個立面,高高的城牆讓整體更像是一座石頭城院。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花園是免費的,售票處就在裡面,人不算少,也絕對算不上多。庭院一角的鐘樓,也是由清真寺的宣禮塔改造而成。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排隊買票時,孩子們玩著自己的遊戲。還有永遠不變的喂鴿子主題。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花園圍牆的背景,依稀可見大清真寺的穹頂。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因為歷史上的多次整修工程將清真寺所開設的光源全都封閉了起來,打破了原先的線性結構,使得大清真寺的魂不復存在,伊斯蘭特色的拱柱圍廊成為徒有其表的教堂圍牆。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真正的震撼,是進入大清真寺以後,整棟大清真寺教堂用了一千二百九十根柱子,大廳有十一個區域二十一個通道,陽光從頂端的彩玻璃照下來,與整體較暗的室內環境行程斑駁迷離的色彩氛圍,儼然有一絲絲聖光的味道。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莫名的就會讓人安靜下來。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譽為世界藝術傑作是有其道理的,內部林立的圓柱、重疊的拱券和帶有交叉側 肋的穹窿是清真寺的三大特點,白色的楔形拱石和紅磚相間做出馬蹄形券拱,既樸素又有裝飾意味。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清真寺營造的特殊氣氛。在四周幾乎是無邊際的空間裡,它的內部如同是無數精美柱子組成的幽暗森林,柱子上面是變化的各色券拱。色彩是豐富的,還有著歲月滄桑為這協調。它被歷史做舊,卻一點不頹廢。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在這裡,摩爾文化與歐洲文化,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呈現著各自的特點,並不生硬。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雖然多次被基督文化進行重建,但仍舊可輕易發現曾經的摩爾印記。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周邊是一個一個自成空間的小小禱告室(10平米之內把,大概是吧),大部分都封閉著,但燈光甚至比大廳更明亮,可以隔著柵欄清楚的看到裡面。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大殿共有 19 個跨間,殿內圓柱林立,拱券上繪有彩色條紋,無論怎樣填充血肉,但大清真寺與生俱來的骨架仍清晰凸顯伊斯蘭風格。主教臺的位置位於建築的十字正中,而不是基督十字的位置,這裡明顯的是文藝復興風格,單以這裡來看,基本沒有太多的伊斯蘭痕跡。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穹頂也是基督元素佔據主流。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很多的介紹都用“被教堂吞噬的清真寺”來形容,個人覺得,非常的形神兼備。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坐在教堂座椅上,感受一下氛圍,沒有什麼醍醐灌頂的感覺,權當休息吧。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順帶去了聖器室,金色恍惚了眼。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午餐,仍舊選擇的是漢堡王。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至少孩子們喜歡,有夥伴的旅途是快樂的。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科爾多瓦的行程結束,反而覺得這段旅程的主題與其叫做“交融”,不如叫做“嫁接”更為恰當。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不同於我們華夏的融合。我們華夏的融合是一滴筆墨入水,倏忽不見;而科爾多瓦的交融,更像是一滴油畫顏料滴入水中,雖不突兀,但可見邊界。至於好壞優劣很難斷說,但我覺得融合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收幷蓄才是文明發展的保障。嫁接換來的各自強壯,各取所需,終抵不過未來某天的反攻倒算,在西班牙歷史上,驅逐摩爾人和猶太教最終還是發生了。科爾多瓦的交融已經算是歐洲少有的寬容了,格拉納達女王未予焚燬是勝利者的包容,查理五世贊其絕美是佔有者的包容,驅逐異教徒時允許駐留是人文的包容,這都是文明之光,是人性之光。同樣,科爾多瓦建都的哈里發王國,允許天主教,猶太教共存的宗教寬容,相交於中世紀黑暗,何嘗不是文明之光。後世的天主教學著們一樣讚賞推崇。

可即使如此,仍舊難脫宗教的局局之氣,史書記載過基督教國家使臣來訪的情形:使臣從科爾多瓦城走到王宮,3公里的路程鋪滿氈席,兩邊的士兵用軍刀架起拱道,當使節們低頭穿過這寒光閃閃的隧道進入宮殿,地上鋪著華貴地毯,兩邊盡是衣衫華麗的貴族,每當使節們以為眼前這位顯宦就是哈里發開始跪下行禮時,就有人喊道,“抬起你的頭吧!這不過是他的奴僕的奴僕!”直到他們走到宮殿深處的一個庭院,地上是乾乾淨淨的一席黃沙,拉赫曼三世身披粗布衣垂目端坐沙地,面前一本《古蘭經》,一把軍刀,一個火盆。拉赫曼三世手指《古蘭經》對使節們說,安拉命令我請你們順從他的意志,如果你們拒絕,他手指軍刀,我們要用這個強迫你們;要是我們把你們殺了,你們要到那裡去—他又手指火盆。據說,當場的使節們大氣也不敢出,一個個同意了這位哈里發開出的條件,魂不附體地回去了。

華夏文明之所以不同,雖然多次歷劫,當仍保持了五千年的文化延續,想來是有其民族原因和文化原因的。其一,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給出了一家之見,漢字的力量;其二,華夏大地多神教不會因為宗教歸屬而自成陣營。基督教在今天之所以和煦包容了,究其緣由,已然有了科學諸學科與天父一同列享神壇,本質上是多神的;其三,農耕民族,土地為天,一方水土即一方人,幾十年下來的鄉土宗族就是最親厚最穩固的關聯紐帶;宗族作為基層行政單位有效切高效,一切異數都消彌在了宗族祠堂和鄉老聚會中。

總覺得中國2000年封建社會的說法不妥。封建是什麼,周公旦早就給了明確定義,春秋戰國早就給了最好的註解,秦皇集權天下郡制,漢祖非劉姓不得封王,都已經悄悄變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烽煙離亂後,其實自唐宋以來,或者就番不執政,或者封王不就番,再未出現類似公國,海外總督之類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合而為一的存在。有一種說法,我們在前一個千年紀元已經是帝國時代了。只不過華夏名族的溫和性讓我們是文化輸出,追求萬邦來朝,而不是武力輸出罷了。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我們不喜歡談及宗教信仰,是因為華夏文明不需要一個宗教來頂禮膜拜,我們的宗教信仰是自身對於君子道德的自我約束和自動遵循,儒家思想也不過是這種內心信仰力量的外在表述罷了,作為君子的驕傲,使命感和責任心。行程了均有普適性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延續了兩千多年,始終是有效的。

偏了,亂了,呵呵,胡思亂想而已。

「超及西班牙」科爾多瓦-宗教故事,排斥與包容

沒去科爾多瓦王宮(Alcazar),行程過半,早已沒有了依次打開景點的興奮度,反而更在意休閒舒適的感受西班牙的城市和風情。科爾多瓦作為歷史都城,無論是哈里發還是基督教國王都曾在這座王宮居住,哥倫布也在這裡晉見了天主教雙王尋求西向航行的支持。

大概午後14:00左右,從這裡有一段長長的車途趕往托萊多,途中計劃繞路途徑孔蘇埃格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