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鸡腺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鸡传染性腺胃炎、肌胃炎在养鸡生产中,一种以生长发育不良、消瘦、整齐度差。且病死鸡剖检以腺胃肿大似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在鸡群中流行比较普遍.病鸡群的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给养鸡场户造成的损失惨重。此病即是鸡的传染性腺胃炎。提醒养鸡场户务必高度重视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治。

1、 病原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病原还没有明确,但大体可以确定此病的病原为一种冠状病毒.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等。另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与此病的发生有关,如鸡群饲养管理不善.长期饲喂低纤维素、维生素缺乏的日粮等。这说明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病症,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子的靶器官。

2、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较轻。当有发病诱因或强烈应激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

该病流行广,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0/o。最早发病Et龄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蛋鸡发生该病的病程一般在2周龄左右,病程10~15 d,长者可达35 d,发病后5—8 d为死亡高峰。

3、临床症状

感染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患鸡.患病初期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并有流泪和肿眼症状;患病中期的患鸡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下降,并伴有呼吸系统并发炎症的病状;患鸡排白色或绿色稀粪,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不良的饲料。且呈渐进性消瘦。有负增长的趋势.有的鸡体重仅为正常鸡的50%或更少;而耐过此病的鸡群则大小参差不齐.产蛋鸡无产蛋高峰.鸡群的生产水平严重下降.并有少数患鸡伴有跛行症状。本病的病程一般为8~10 d。

4、病理学特征

病死鸡剖检腺胃肿大.严重者肿大如乒乓球状。外观与肌胃体积比不是正常的l

:(4一固,而是2:3甚至是l:1,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呈月牙状,轻轻按压切面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出血、溃疡。肌胃、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黏膜脱落,并伴有出血性病变。

防 治

1、改善养鸡的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提升鸡舍环境,并加强对鸡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以有效地减少鸡群感染疫病的机会。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鸡舍内通风换气,改善养鸡的环境条件,提升养鸡的生物安全措施,以有效地防止场外疾病的传人。降低养鸡场户原发性疾病的感染率,杜绝或减少其他疾病继发性感染的几率。减少和杜绝应激因素,避免降低鸡群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

2、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鸡的饲料,特别注意鸡饲料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的供应.并在鸡的饲料中有针对性地适量配制纤维素较高的饲料

。以保障鸡的饲料营养平衡。注重配制鸡饲料原料的品质,防范霉菌、毒素的隐性危害,尽可能减少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诱因。

3、做好鸡群的预防接种

制定出符合当地养鸡疫病流行特点的免疫接种程序.并根据鸡群生长的不同阶段.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以防范鸡痘、鸡肠毒综合征、禽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以及鸡马立克病等传染病的发生,减少鸡群传染病的诱因。同时,在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高发地区.可对全群鸡预防接种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

养殖场户应有准备地配备养鸡的常用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驱虫类药物、消毒类药物等。对危害当地养鸡业较重的细菌性疾病,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必备的药物储备,如在雏鸡阶段要适当储备防治雏鸡下痢、球虫病等的常用药物.并有针对性地添加于雏鸡的饲料中,以防患于未然:在购进雏鸡和鸡群转群时.应适当储备电解多维并添加于雏鸡的饲料中,以减少雏鸡的应激反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