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2019年年底,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已經呈現蔓延態勢,儘管其毒性不強,但是傳播速度,擴散速度比較強。

對於疫情的防控情況認識,有很大的分歧,最開始的時候,都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但是隨著病例不斷增加,我國對疫情防控也在不斷升級。

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該級別與2003年的“非典”級別一致。

其中讓人們非常關注的世界衛生組織,對疫情的看法也是漸進式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1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暫不將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過了一個星期之後,1月31日凌晨3:44,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將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而自2009年以來,WHO共宣佈了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為:

1、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

2、2014年爆發的脊髓灰質炎疫情;

3、2014年西非爆發的埃博拉疫情;

4、2015-2016年出現的“寨卡”疫情;

5、2018年爆發的剛果(金)埃博拉疫情(於2019年7月宣佈)。

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不過這一次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還是非常友好的表態,也疫情保持了非常樂觀的看法。

1、對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總幹事在發言信件裡特別提到:

正如我從北京返回後反覆說的:我們應該對中國政府表示讚揚,因為中國政府為遏制疫情采取了超常規的有力措施,雖然會有一些經濟損失和負面的社會影響。

如果不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努力,如果沒有他們保護本國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進展,我們現在會在中國境外看到更多的病例——甚至死亡。

中國發現疫情、分離病毒、測序基因組並與WHO和全世界共享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言不盡意。中國對疫情公開透明和支持其他國家所做的承諾,也是如此。

讓我明確一點:這項聲明不是對中國投出不信任票。相反,世界衛生組織仍然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

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2、特別留意的一點是不建議推行大家認為的經濟制裁,不建議對中國採取旅行和貿易限制。

沒有理由採取不必要的措施來干擾國際旅行和貿易。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

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實行基於證據的、一以貫之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時刻準備著,向正在考慮採取何種措施的任何國家提供建議。

此次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首先,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大,不是對中國的全面限制,這只是暫時舉措。也就是說,在未來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出國旅行,貿易面臨更多的檢查,就像我們春運返城工作,每個地方都要登記反覆體檢。

其次,很多人對於此次事件,世界衛生組織也是非常審慎的,沒有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定性,否則有可能被理解為偏見。在這一點上,世界衛生組織是對中國非常尊重,也非常客觀的基礎上做出的理性決策。

疫情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影響大嗎?


第二,就是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週期到底有多長,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畢竟戴上這頂帽子,想摘除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根據過往的經驗,“寨卡”疫情是最快被摘除帽子的,花了8個月的時間。中國在這場疫情中,能否在短時間內消除這種疫情,直接決定未來被摘除的可能性。

最後,當然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大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態度,由於病毒的爆發,有很多人流交往可能就會自然減少。當然不排除,個別國家藉著這次疫情,對中國進一步進行封鎖,但是今天中國的在世界地位來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巨大的消費市場,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進入中國市場,跟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現在已經不再依賴貿易,而是轉為依靠國內市場,外圍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